..续本文上一页,平实、平淡、平凡,就是这样子,跟着师父的人,就是这样子,什么都没有。我不是像某某法师,说他一作法就有鬼神会附身,会讲什么话,有多么厉害,能够驱鬼弄佛,或者是说……,我都没有!或者说:那个法师有什么神通,他有多么厉害,我都没有,统统没有,我没有神通,一品惑也没有断,统统没有,也不会搞稀奇古怪的东西;也搞不来,搞那个要有本钱,我没有,搞不来,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个很平凡的出家人,跟你们一样,没有什么两样,经典是互相研究而已。为什么?没有所谓的去,没有所谓的来,也没有所谓的迷,也没有所谓的悟;没有所谓的生,没有所谓的死,了不可得,搞这个个干什么呢?自己肚子里面没有东西才需要包装,你肚子没有东西,你才需要包装;你肚子有东西,你包装什么?你装饰外表,装什么?对不对?
[【“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哎呀!这个言辞实在太美了,太美了!
[其所证者:约理,无得真失妄,]这个“得”是配合着“失”;“真”是配合着“妄”,就是无得失、无真妄。[无取妙舍粗。]“取”是对“舍”来讲;“妙”是对“粗”来讲,无取舍、无妙粗,他重新把它排列,看破灭不晓得在讲些什么?说:无得真无失妄,咦?奇怪!怎么会这样子呢?无取妙、无舍粗,没有这样子,不是这个意思。是不是?[其能证者:约行,其心平等,离诸分别,无作、]没有一切的造作,无[止、]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你截止的。无[任、]没有所谓的让你保任的东西,空一切相。无[灭]也无一切可灭。[四病。]后面会讲到,[由所证得、失、取、舍四相既空,而能证之作、止、任、灭四病自遣。于此证中,无能无所者:即蹑前,]“蹑前”就是依照前面,这是根据前面。[于此]到这个境界。[能证所证之中,悟得能证之行不立,而所证之理自无,故曰:无能所无。据此则能所双亡,对绝悉泯。故《华严》云:“若有见正觉,]如果有见到这个正觉,或者是有见到[解脱离诸漏,]这个有见,[不著一切世,彼非证道眼。]如果说:你如果见到说你有解脱、你离开诸漏,你不执着一切,就是说:如果你有见这个,那么,就不是所谓的证道之眼。[”一切法性,平等不坏者:总结称合圆觉实性。一切法性,即圆觉实性。寂灭无二:寂灭, 者,名为一心。一心者,一真法界之心,平等无二,常住不坏也。三顿同佛境竟。
壬四结合问词
【“善男子!彼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
重呼善男子,令其注意也。彼诸菩萨,指现会新学,求净圆觉之菩萨,并及末世,初心之众生,亦在其中。如普眼问云:愿为此会菩萨,及末世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此为当被之机,]就是所要照顾的,“被”就是所要加被的众生。[故佛答如是修行者,谓如我所说,如是而修,如幻三昧。如前云: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是也。如是渐次者:谓如我所说,如是而立初渐次。]有一个开始。[如前云:先依如来,奢摩他行,]要修定,你要先[坚持禁戒,安处徒众,]跟大家和平相处。[宴坐静室。是也。]宴坐就是静坐。
[如是思惟者:谓如我所说,初观身、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次观心、]观照这颗心[妄有缘气,]妄有缘气就是说:妄有能缘,有能够攀缘的这个气分,就是第六意识。[于中积聚,]积聚,[似有缘相,]能够攀缘之相,[假名为心。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身心俱空,究竟无我,即我空观也。]再来,[次法空观者:如前云,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外在一切都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能够让幻除掉的那个智慧的灭,也要幻掉、也要除掉。[幻灭灭故,非幻不灭。]非幻就是圆觉之性,就不灭。[譬如磨镜,]譬如我们磨镜,[垢尽明现,]污垢若尽,光明就影现。[乃至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是也。
如是住持者:谓如我所说,住持进修之法。如前云:由此不能,远(去声)于幻化,]“远”就是远离。[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离开幻化垢秽的人叫做菩萨。[垢尽对除,]就是所对的垢尽,用智慧去……,能对的智慧除掉。[即无对垢,及说名者,乃至一真法界科止,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是也。
如是方便者:谓如我所说,真空绝相观中,由内身根识清净,乃至外境,六尘清净。内外四大清净,世间诸法清净,出世诸法清净,自他正报清净,一多依报清净,以及色空同如。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遍满清净是也。又如理事无碍观中,如前云: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为什么当知六根遍满法界呢?同一本性故,这就是同,因为同一个本性。为什么会遍满法界呢?同一个本性嘛,同一个本性,没有所谓的虚空,没有所谓的时间,当然就遍满法界,眼根、眼根的本性,耳根,耳根的本性,都一样,[根遍满故,六尘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是也。
如是开悟者:谓如我所说,周遍含容观。如前云: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乃至顿同佛境科中,]就是说[一用心同云:]用心同去就是共同一个心,共同一个心,一用心同,共一个用心,共同一个,共同一个佛心。[觉成就故,]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乃至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是也。
求如是法,亦不迷闷者:谓如我所说,见境同科中,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乃至生死涅槃,犹如昨梦。又如称实同科中,当知生死,]又如称实同科中,就是前面讲的一科一科的分类,前面那一段就是了,前面讲的哪一科……,因为我认为念这个很麻烦,所以,就没有把那个科判念得清楚。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乃至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求如是法,何迷闷之有哉!一长行竟。]想要学禅的人,听到这句话马上就开悟!因此初学佛的人,应该在空观里面下功夫,空观里面下功夫,一切法毕竟空寂不可得,观照久了,自然不起心、不动念,一切烦恼都是我们的心魔,心起还从心灭,你不从心下手,要从哪里解脱?根本不可能!只会拜托师父:请您帮我加持!拜托佛陀:请您加持我、保佑我!你自己却不保佑你自己,我当下这一念放下,不就什么事都解决了吗?今天那个小孩很有趣,他很担心,叫我帮他加持,看能不能消除他的烦恼?有可能吗?以为我帮他加持,他就不会烦恼,烦恼是在心,哪有说我帮你加持,你就可以没有烦恼?是不是这样?不了解佛性,智慧拿出来,智慧心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你不放下,我再帮你念一百年也没用!放下,两个字而已,在这个地方下功夫。[
辛二偈颂(分二)壬一标颂二正颂
壬一标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壬二正颂
(唯略起行方便,余如长行。长广偈略,故不重列。)
【“普眼]就是普眼菩萨,[汝当知: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意思是说:也是不可得。[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意思是说:我们是为了什么在执着呢?我们为何会如此愚痴?这根本就是地水火风假使的东西,没有一样是真实相,我们为何如此固执呢?生死六道轮回就是由妄念而来,刚才师父跟你们讲过了;妄念都是因为妄想、执着而来的。[】
此颂阙少起行方便,即修行渐次。彼新学菩萨,及末世初心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因地修行渐次,于无次第中,指示次第进修之法。如前云:应当正念,远离诸幻。正念二字,即是正念真如,]师父讲的:要正确地观空,不可得,不可得。[为修行之本。渐次者:以戒定为初渐次。如前云:先依如来,奢摩他行,]修定,[坚持禁戒等是也。]一开始要比较勉强,一开始要勉强,持戒一开始比较勉强,久了就任运自如。
[次修观慧,先修我空观。即起正思惟,思惟一切众生,妄身妄心,皆如幻化,无有实体。身相,属于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心性,指六识妄心之性,]它的“性”就是分别的意思,不是本性的性,指六识妄心之性,它有分别之性、强烈执着之性的意思,俗话说,俗话说:山可改,性难移,就是在讲六识的妄想心,山可改,性难移,现在是在讲六识心很难除掉![名为分别影事。尘有则有,尘无则无,故曰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非指临命终时,四大体各各分离,乃谓作观时,坚、湿、暖、动]“坚”就是固体;“湿”就是水;“暖”就是温度;“动”就是风,就是地、水、火、风,同样的意思,坚、湿、暖、动,就是地、水、火、风。[各皆归属,故曰:谁为和合者。妄身既无,妄心亦灭。则平日所妄认身心为我者,至此毕竟无有我相可得。此我空观也。]无有我相可得。所以,我们如果来替常住做事,来替常住做事,统统放下,无我;不要说:我现在在替常住做事。应该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事!不过,要先跟负责人配合一下,你要来帮助柜台也好,或是要帮忙什么也好,要先配合一下,不要说突然跑过来,也没知道怎么分配工作给你,要先联络一下。
再来,[【“如是渐修行,一切悉清净,】
如是我执既空,渐渐修行,一切悉皆清净。何以故?法空观云:幻身灭故,幻心亦灭;乃至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故曰:一切悉清净也。]因此对于我们这个身体,把它照顾得健康就好,不必太过于打扮,听说有些电影明星会用牛奶洗澡,不晓得是不是真的?牛奶很贵呢!我去买牛奶,一瓶要五十元呢!如果要把浴缸装满,喔!那不得了,不得了,如果我那个浴缸,我在洗的那个浴缸如果要装满,可能要用到两万块牛奶,真的,一瓶五十,才一点点而已,五十……,只为了保养皮肤,保养皮肤。我们了解这个身心都是虚妄;不过,也不要任自己披头散发的,像鸟窝这样子;如果看到你的头像鸟窝,师父说:你的头发怎么乱成这样?你还反驳:一切法不可得啦,是鸟窝,即非鸟窝,是名鸟窝。对不对?结果到最后,人家看到学佛的人:跟慧律法师学佛的人都是鸟窝!哪有人学佛学成这样的?我们出门就要整理干净,我们知道这是假相,没有关系,但是,基本上、礼貌上要简单化妆一下,对不对?衣服不要买一件好几万的,哎呀!对不对?无缘无故就戴一颗钻石,钻石,对不对?无缘无故就穿得很暴露,这样是想代表什么?想代表什么?对不对?不需要这样。我们都是自我增加麻烦,增加麻烦。
[【“不动遍法界,】
颂法界观,长行广偈略。]颂法界观,长行广偈略。[长行云:证得诸幻灭影像故,]诸幻都是影像。[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方就是没有界限,你到哪里都是清净,到哪里都是清净,你在这里清净;出国也清净;在国内也清净;你去厕所蹲大全也清净,心,指心无所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乃至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六根也遍满。[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都是一个清净心而已。[此句颂,含义甚广。言无方清净者,即无有那一方而不清净也,]没有界限。[亦即遍满义。既然遍满清净,自然寂灭不动。根尘一切诸法,同时遍满法界,清净不动。因语不顿彰,]意思就是:如果透过语言,无法全部顿时显现出来,[故作次第说也。]所以,一句一句再来解释,其实这个是同时,意思就是这个意思,其实这个境界是同时显现。
[【“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
此颂称实同科。其能证之心,离于作、止、任、灭四病,都无分别,无能无所,毕竟无有所证之法,亦无能证之人。者,即人也。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者:一切诸佛,所有依报世界,虚幻不实,犹若空华,毕竟是妄。华处即是空处,妄即是真。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者:过现未来,如梦中境,求其来去之相,皆不可得。]皆不可得。菩萨!我们为何不把“皆不可得”写下来?将它牢记在心,一切法真的不可得,没什么好执着、没什么好计较、没有什么吃亏的,你今天占人便宜,你就是造业;你今天被人欺负,学吃亏,你就是占人家的便宜,因为学吃亏养德行,养我们的德行,吃愈大的亏……,能够忍受更大的亏,你的德行就愈深、忍辱就愈深,你受更大的委屈而不去解释,你就是更大的忍辱,这样你成就佛道就近了,你就接近要成就佛道了。
[【“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如是修习就是修行。[”】
初发大乘心,而行菩萨道,及末世发心众生,欲求如来圆觉之道,应当照上来所示,六种如是之法修习始可!]这样才可以,才可以。[一开示观门同佛竟。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第二卷终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二》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