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很简单!你明天去隔壁的道场,随便问一个人,或是一贯道的师兄,他如果说:不可思议!你就问:什么是不可思议?啊?不可思议还需要解释?他认为很简单啊!不可思议,不然你讲给我听听看,不懂!我们学佛都是学半吊子的,每天讲,不知道在讲什么,连“不可思议”他也不会解释,不懂!要赶快抄起来,回去可以当老师教别人。[妙心本无种种幻化,种种幻化皆生妙心。此即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不可思议。《楞严经》云:“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譬如虚空,它不是一切什么相,任何事相都不是;但是,不排除[而不拒]不拒,不拒绝,[彼诸相发挥。” ]整句的意思是说:譬如虚空,虚空的体是空性,空,它不是一切有相的东西;群相就是有形相的东西。虚空的体,它不是有形相的东西;但是,它不拒绝群相的发挥。[任从诸相发挥,空体不动。]这就是度量大。我们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说这世间人的形容,跟佛法所讲的还差得很远!宰相肚里能撑船,干什么呢?船那么小!佛法讲:海阔纵鱼跃,天高任鸟飞!那船怎么能比呢?海那么大,任凭你怎么翻滚,用一艘船来装,怎么相比呢?所以,世间法所讲的,句句都不能跟佛法相比,跟佛陀讲的,根本不能相比。现在听到之后很欢喜,明天被倒会钱,一样受不了!师父!我也想看开一点啊,可是没办法!所以说:不着相,讲是这样讲啦!就加减讲,当作口头禅。有一个常常在讲堂进出的,来这里两、三年了,还听过《六祖坛经》、《金刚经》,结果因为先生在外面养女人,就自杀了!我说这种女人实在很不能赞同,毫无意义啊!你这样刚好便宜了你先生,你先生整天在念:南无喝啰怛那赚到了…他赚到了,你去自杀死掉,他正好跟那个女人称心如意。这样听懂了吗?所以说:这就是愚痴,你要好好的活,才有办法解决事情,谁叫你去自杀?讲起来很悲哀,真的!听经听那么久,竟然会跑去自杀!
[再明种种幻化,]再次说明种种的幻化。[随缘而生之义。如来藏心海为因,]就是我们具足无量无边如来智慧之相,叫做如来藏心海,为因就是因地修行。但是,因为我们今天被业遮蔽了,为什么被业遮蔽?[无明风动为缘,生三细;]三细:业相、转相、现相,三细就是三种微细的惑,非凡夫、二乘人所知,名为三细,不是我们凡夫、二乘人、或是初发心的菩萨所能探讨的。简单讲:“细”就是微细,非常微细的起心动念,我们无法察觉。[业识为因,境界为缘,生六粗。]无明风动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是《大乘起信论》讲的。[此明从真起妄,]从真——我们的本性起虚妄,[生六凡众生,种种幻化之法。如真如内熏为因,]就像这个真如内熏,我们因为真如的内熏的力量,[如来教法]真如就是每一个人具足的本性。因为我们先天具足真如的本性,还有佛、善知识由外教化,[外熏为缘,发起信、解、修、证,此明返妄归真,生三乘众生,种种幻化之法。]有的人说:师父!我们是在家人,没办法像出家人一样!我说:这样讲是对;但是,我们不妨参考台中李炳南老居士那边的例子。我在念大学四年级的时候,李炳南老居士那边办佛学讲座,我总共参加了十几遍,明伦讲座、初级班、高级班的研读,我还做旁听生的学员长,所以,举凡搬榻榻米、搬蒲团、扫地,我都有帮忙做到。我在那里看得很感动,很感动就是说:不知道老师是怎么教的,据我所了解的,那些在家人统统以法为主。老师在的时候,只要是讲经的时候,包括老师的学生讲经,你几乎看不到有人缺席,几乎不缺席。这就表示:一个在家人,人家也是以法为重。所有亲近老师的人,差不多都舍离五欲六尘,我说那些在家人已经跟出家没有两样!有一个菩萨,听《华严经》二、三十年,一问之下,根本听不懂,听《华严经》二、三十年,听不懂,她怎么可能听得懂?她不识字,怎么可能听得懂《华严经》?一定听不懂的,讲一真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她怎么可能听得懂?可是,她每次来一定坐那个位子,就看她拿一串念珠坐着,老师讲《华严经》,她就:南无阿弥陀佛,人家听《华严经》两个小时,她去那里念两个小时的佛,这样有什么不好?没什么不好啊!听不懂!那你在做什么?念佛啊!结果人家临命终自知时至呢!所以,我常说:听不懂,听结缘的也很好,听结缘的也有功德,比看电视更有功德。你看!这个老菩萨听了几十年,亲近一个善知识,从来没有改变,无论你怎么跟她讲,她就是听经!我说这实在厉害!不知道这种风气,能不能转来我们高雄文殊讲堂?风水轮流转嘛,看到老师的教化,我们真的很敬佩,学生一来就是几百个!你去不能占别人的位子喔,初去听经的人,不能占人家的位子,人家已经坐二十年了,每天都坐那个位子,你不能占人家的位子。那只差在座位上貼上一个名牌而已,那可以说几百个位子都固定了!那边没有在抢位子的,不是像我们讲《圆觉经》,昨天这里就在排队了,没有人这样的,你占位子也没用,因为人家听经的位子都固定了!你看!听经闻法的风气这么好,你想想看!哪有说老师在台中的时候,佛法会不兴?根本就不可能的事,一定大大的兴盛!伟大!讲到李炳南老居士,我们始终是无量无边的敬仰、赞叹!我们在家人,在座诸位,我们这里有几个要做李炳南的?菩萨,要学着点,不要说学老师了,学他的学生就不得了了。所以,不要说:我们出家人才会修行,不一定!在家人如果要修,比出家更厉害。[六凡生死染法,三乘涅槃净法,皆不离心也。一标幻生觉中,以示义本竟。
庚二明幻尽觉满以释前疑(分三)辛初 举喻 二 法合 三 叠拂
辛一举喻
【“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哎呀!这个《圆觉经》真是美得不得了,这个词句真是太美了!古来的高僧大德怎么这么美?你叫博士来写,都没办法写出这么漂亮的句子,太美了这个!犹如空华,就像空中幻化出来的花,它是从空而有。幻华虽灭,幻化出来的花虽然灭;但是,空性不坏,虚空还是不坏,空华就是无明。现在再套上去念:犹如从本性产生了无明,无明的花,虽然无明灭,但是,我们的本性不坏。正着念、倒着念,你想想看,这个词句是美得不得了!世间什么诗圣、什么诗叔、诗伯,怎么能相比呢?这个词句之美,美得实在是太美了!
[此以种种幻化,喻如空华。空本无华,病目妄见。华从空有,原非实有,翳生华生,翳灭华灭,空性不坏。都缘眼中有翳,空里华红。
辛二法合
【“众生幻心,还依幻灭。】
幻心,指本末无明。还依如幻身心,借假修真,而得除灭。此一解也。又众生随染缘,所起之幻心,还]就是转回来,[依随净缘,所起之幻智,而得除灭。]我有一个亲戚,他的脾气很差,十几年以前,我的脾气跟他是不相上下;不过,有一次我再回去乡下,经过十几年之后,又回去乡下,回去的时候,刚好碰到他跟老婆吵架,一吵之下就愤而离开,他的妻子来跟我哭诉,一讲就哭。脾气也是证悟到本性的那种功夫:不增不减。不增不减的意思就是十几年前这种脾气,十几年后还是这种脾气。但是,我就不同了,十几年前我是这样;但是,十几年后,我发现自己的错误,我有学佛,有观照的力量,我已经改变了!所以说:有学跟没学,学佛的人,他一定会依照智慧去除灭,除非那个没有志气的人,愿意活在这个水深火热的脾气的煎熬之下。我们今天就是这样,活在水深火热的煎熬之下,我们今天就是自我束缚、自我痛苦,脾气如果不改、如果没有去除,看你多会修行?[前疑云:知如幻者,身心亦幻,]“幻”是不实在的。云何以幻智,还修于幻惑呢?[云何以幻,还修于幻?]我们用幻化出来的智慧,除幻化的迷惑。[此中答意:以身心无明,皆幻也,]身心无明,皆是幻化出来的东西;但是,[不妨起幻智,以除诸幻。
【“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前疑云:若诸幻性,一切灭尽,则无有心,谁为修行,恐落断灭?]断灭就是顽空的意思,冥顽不灵的空性。断灭就是不能产生妙有的空,叫做顽空,以为修行若灭尽,灭尽就无心了,无心,谁在修行呢?[故此答云:如幻之身、心、无明虽灭,尚有幻智,]幻化的智慧,[不致落空。]意思是:我们的本性清清楚楚,无明灭,本性不能灭,本性灭要做什么?本性灭,要如何成佛呢?所以,还有幻智,不致于落空。[惟是幻智,亦须不立,]不立,也不能有那种念头、观念说:有一个幻智。不立就是心中也不能说有幻智的念头,这是智慧。也没有那种,智慧是任运自如。[故曰:诸幻尽灭。虽然诸幻皆灭,能所双亡,毕竟显露,圆觉妙心,常住不动。合前喻中,幻华虽灭,空性不坏。]在虚空中的花是假的,花灭,虚空不灭;我们的无明虽灭,可是,我们的智性不灭。
[辛三叠拂
【“依幻说觉,]因为我们有一个幻化的迷惑,所以,我们现在来说这个觉,虽然说有觉,[亦名为幻。]幻觉,也是虚妄的觉。[若说有觉,犹未离幻]如果你认为还有一个本性可以觉悟,那还是不能离开一切幻化。[;说无觉者亦复如是。]你说无觉,也是一样的道理,也不能说一个无觉,因为无觉就是无明,这样大家就变佛。对不对?意思就是说:还是有无明的存在,也不能否认它。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诸幻若灭,名为不动。
[觉,即觉幻之智。]觉悟一切皆幻的智慧,叫做觉幻,觉悟一切皆幻的智慧。如果我十年前、二十年前,有这种佛法的智慧,谈恋爱就不用谈得这么痛苦!我如果能出生在佛教的家庭,从小就来短期出家、从小就来打佛七、从小就来打八关斋戒、听经闻法,就不用那么痛苦,不用等到大学才听到佛法,搞得烦烦恼恼的!所以,出生在佛教家庭的小孩,是很有福气的,从小就能够听经闻法。可是,我们没有那个福报,所以,来世不敢来…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