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二▪P5

  ..续本文上一页了!你想想看!来世,你一头栽进去感情的圈套里面,你完蛋了!就像一条狗,被那个环保局的捕狗的那个铁线拉住,任你狂吠、尖叫,一样摆脱不了那一条绳子!一定要碰到一个慈悲、智慧的人,把你那个铁链,啪!剪断,就不会再落入那个圈套里面。爱情里面的漩涡,有谁能够躲过?只有大智慧的人。我上次讲过,我发生车祸是观世音菩萨救的,平常我都念阿弥陀佛,被车撞到的时候,竟然是念观世音菩萨!讲起来是个不孝子,观世音菩萨救了我,我却不曾念他,不曾念观世音菩萨。所以,我今天很感念佛恩,真的!我今天为什么一直抱病上台?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勇气,不管一切众生对我的看法怎么样,我弘法不断,这就是我生命的理念,我认为我这条命是佛救回来的,宁愿讲到死,也胜过不讲;你可不要说:宁愿吃死,也胜过没得吃!那是很贪的,知道吗?我们了解一切都是幻化的东西,来啊!用这个幻化的身心来做功德。[乃依如幻身心无明,而说此智为觉,是对幻所立之觉,]意思是说:因为幻化,所以我们才要讲到觉悟,一切法不可得,觉悟也不可立,哪里有什么幻跟觉的对立?所以,这个觉[亦名为幻。]亦名为幻也是假设,在这里,幻是假设有一个觉,觉要破除幻;但是,觉也要放下。[此拂幻智也。]“拂”就是:不是,它的本意是违背的意思,这并不是说没有幻智,连幻智都没有,不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说否认有一个幻智。[若说有觉,]如果说:你认为还有一个觉,[犹未离幻者:此承上云,对幻之觉,]来讲的,[亦名为幻,若说有个离幻独立之觉,仍属对待,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者:此又承上对幻之觉,]来讲的,离幻化,你就觉悟了。[离幻之觉,二]我们离开一切幻化,离幻即觉,如果你离开一个幻化,还认为有一个觉,那么,还是不觉。[者皆未离幻,]还执着有一个觉啊!你如果取笑没有学佛的人,那么,这个学佛的人,也是落入对立,你的修养也是不到圆满。耻笑没有修行的人,那么,你本身也是落入没有修行的念头,一样!简单讲,有修行的人,永远不会看不起没有修行的人。[以为无觉,]二者皆未离幻,又以为无觉,[乃名为真。]如果这样子叫做真,“又是大错”又是大错特错。二者皆未离幻,以为无觉,如果这样子以为无觉,又以为没有一个觉,才名为真——如果你把这个无觉当作是真,有一个这样子的东西,那还是一个大错!你说:觉不是,那无觉应该是是嘛!不对!也不能说有一个无觉。[岂知说无觉者,此亦是幻。何以故?圆觉不属有无之故。但有起心动念,均未离幻。]诸位!但有起心动念,都还没有离幻。[是故幻灭,名为不动者:是有无俱遣之故,]都放下。[诸幻灭尽,妙性天然,泯绝无寄,]没有寄托,[名为不动。二明幻尽觉满,以释前疑竟。]菩萨!这是佛的境界,在座诸位!你想了解《圆觉经》的伟大吗?你想了解佛陀的境界吗?我带你去认识佛陀,我现在带你去认识佛陀的心境,让你今天回去之后,无比欢喜,笑眯眯的,让你眉开眼笑。我带领你入太空时代,超载的境界,你回去之后,下面这段念一百遍,保证开悟!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毁禁”就是犯戒。不重久习,“久习”就是老参。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这一段要跟诸位解释一下,让你今天回去之后眉开眼笑的,让你的法喜无法言喻!善男子!是善男子喔,有心要修行的善男子,不是恶男子、臭女人!是要善男子才算数,听经闻法要记得看清楚,是善男子,有心要修行的人,当然也包括善女人。善男子!觉成就故,如果你圆满的觉性有所成就,就是说:你真正要修行,而且真正要下功夫,有一点觉性的功夫,有所了悟了。当知这位菩萨,什么境界呢?不与法缚,[与]就是被,不被一切法所束缚,不管你贫穷、富有;有修、没修,不管你!二十四个小时都注意自己的错误,研究佛法是升华自己,开口闭口也不伤害任何众生,大慈大悲,一切法都束缚不了你,黏不到你。不与法缚,就是不被一切法所束缚。不求法脱,心知道有法;但是,不求一切,心,一切无所求,人到无求品自高。不求法脱,就是说:也没有所谓的朝着解脱的方向去求,因为求就变成不是解脱。不厌生死,虽然活在这个娑婆世界,但是,不会埋怨,他没有怨言,生老病死,忍受一切痛苦。不爱涅槃,不执着说:我一定要求这个涅槃法!爱是执着,我并不执着于有一个不生不灭的涅槃。不敬持戒,也不会说:这个人有持戒,我就对他特别恭敬。这句话是对底下讲的:也不会特别的仇视那一些毁犯戒律的人。为什么?一切平等嘛!不憎毁戒,也不会看不起那一些破戒、犯戒的众生。不重久习,不会特别重视那些有修行的人;不轻初学,也不会轻视那些实学的人。何以故?一切觉故,任何一个时间、空间,都是用本性,平等故。太好了!所以,我跟你们说:《圆觉经》是太好了,比吃面包更好!

  [庚三令离幻显觉正示用心(分四)辛初 离幻 二 显觉三 举喻 四 法合

  辛一离幻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你看佛多么慈悲,再三一直劝告我们。

  [此下离幻之文,辗转四重,此第一重远离幻境。由前普贤疑问有五:二、云何以幻,还修于幻?三、幻心断灭,谁为修行?四、若不修行,云何解脱?上文幻尽]就是说:[(以幻心离幻境,以幻智离幻心,以幻空离幻智,即是以幻修幻)、]一层一层一直离。[觉满(诸幻灭尽,觉心不动,不至断灭),]断灭就是顽空,没有妙有的叫做断灭,一切空,否认了一切,空就什么都没有,断灭。[可释前二疑。]可以解释前面两种怀疑。[此段正示用心,乃释第三不修之失。远离二字,即是修法,乃用止观之功,]止观就是定慧的力量,[先止息攀缘,]这个攀缘是指心浮动不定,执着于外境,也可以叫做攀缘,心的问题。所以,先停止攀缘,[亡情]这个“情”就是执,情执,情执,自古以来,[情执]一向是连在一起念的。亡掉这个执着,息掉,[息念,次观察诸法,虚幻不实。]我们今天眼睛所看到的东西,都是不实。[以此止观之功,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

  【“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坚执持就是说:一开始先坚持一下,勉强的意思。我要离!勉强,因为还无法任运自如。所以,你若不坚持这个念头,要离幻的念头,那么,欲望来,或者是非又来,我们就又退失道心了,我们就又被转了!学佛就是转来转去而已,有智慧的人,能转一切境界;没有智慧的人,被境界所转,其实别人的境界,与我们的生死根本无关,而我们每天都在为别人忙碌,为了那些没有意义的事烦恼、困扰。有一个姐姐很可爱,姐姐学佛,弟弟不学佛,叫他来文殊讲堂,就complain,抗议,开始你一言我一句吵起来了。这个大姐说:师父!我该怎么办?我说:哎呀!大脑坏掉!你要修你自己,把自己修好,你强迫他来学佛,他怎么肯来呢?你学佛要先表现得很好,有空就多少关心他,慢慢等待机会,这样才对!所以,虽然我们发心,但是,不了解随缘。我说:你这样也是叫做执着,虽然你是真的想度众生,但是,不观机、不逗教、不看时空的因缘,只是一味拼命的想把佛法送给你弟弟,这样会增加痛苦!由坚执持,坚持要远离这个执着的心。心如幻者,也是要远离。所以,[】

  此第二重远离幻心。由前离幻境时,坚固执持,有能离之心故,此心亦是如幻,亦复远离。

  【“远离为幻,“远离为幻”远离也是一种幻化的,因为远离是有智慧才能远离。意思就是说:能够有远离的智慧,它也是幻化出来的,这个也必须要远离,这句话是这个意思。能够有远离的智慧的力量,这个智慧的执着,[亦复远离。]】

  此第三重,远离幻离。此远离是智,因前幻心已灭,此为幻智。若爱此智,亦即心病,故曰:远离乃为幻智,亦复远离。

  【“离远离幻,]离这个远离幻,[亦复远离。]就是说:有了幻智,有离于幻的能力,注意听!远离幻就是说:有了幻智,能够远离于幻;有了幻智,能够离开幻化的迷惑,所以,这句就是远离幻。那么,上面加一个“离”字呢?就是包括那个远离的幻智都要远离,都要离。也就是离到无可再离,亦复远离。】

  [此第四重,远离离离。]就是这个意思。[谓能离远离幻智之离,此离犹未离幻,亦复远离。]能离开远离幻智的离,此离犹未离幻,亦复远离。[以上四重远离,即修行甪心之阶级,步步升高,以后后位,觉前前非。]一层又一层,觉悟到前面,一次又一次。[故离之又离,离之又离,中途不住。辛一离幻竟。]其实我们修行如果一切不住,事情就解决了!所以,有的信徒来信:师父!我昨天梦见什么,我从头到尾讲给你听!我说:stop!只要是梦,你都不用讲给我听!他问:不知道那个梦有什么含意?我说:人生已经没什么意义了,梦境更是毫无意义可言,你讲给我听做什么?他说:这样啊!我没有在听人家讲梦境的,不必!你讲给你儿子听就行了!人生已经是一团糟了,你做梦还讲给我听做什么?我还得当义务听众呢!我觉得讨论梦境很无聊,人生已经是幻化的东西了,何况是做梦?所以,以后你们这些菩萨如果做梦,不要讲给我听,拜托!

  [辛二显觉

  【“得无所离,即除诸幻。]到了无所离的时候,一切幻化就除掉了!]】]

  所以,[此密显真觉,由辗转远离,]辗转就是一次又一次。[离到得无可离境界,]无可离的境界,本来就是不住,无所住的境界,进入平等的空性中,这样就对了![即灭除诸幻,契合真觉。真觉,则不可离也。]直觉若离,变就成没有觉性了。[此段离幻显觉之文,全是禅宗顿悟渐修工夫。由浅及深,行布]就是次第,次第[分明。即同《楞严经…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