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二▪P5

  ..續本文上一頁了!你想想看!來世,你一頭栽進去感情的圈套裏面,你完蛋了!就像一條狗,被那個環保局的捕狗的那個鐵線拉住,任你狂吠、尖叫,一樣擺脫不了那一條繩子!一定要碰到一個慈悲、智慧的人,把你那個鐵鏈,啪!剪斷,就不會再落入那個圈套裏面。愛情裏面的漩渦,有誰能夠躲過?只有大智慧的人。我上次講過,我發生車禍是觀世音菩薩救的,平常我都念阿彌陀佛,被車撞到的時候,竟然是念觀世音菩薩!講起來是個不孝子,觀世音菩薩救了我,我卻不曾念他,不曾念觀世音菩薩。所以,我今天很感念佛恩,真的!我今天爲什麼一直抱病上臺?爲什麼有這麼大的勇氣,不管一切衆生對我的看法怎麼樣,我弘法不斷,這就是我生命的理念,我認爲我這條命是佛救回來的,甯願講到死,也勝過不講;你可不要說:甯願吃死,也勝過沒得吃!那是很貪的,知道嗎?我們了解一切都是幻化的東西,來啊!用這個幻化的身心來做功德。[乃依如幻身心無明,而說此智爲覺,是對幻所立之覺,]意思是說:因爲幻化,所以我們才要講到覺悟,一切法不可得,覺悟也不可立,哪裏有什麼幻跟覺的對立?所以,這個覺[亦名爲幻。]亦名爲幻也是假設,在這裏,幻是假設有一個覺,覺要破除幻;但是,覺也要放下。[此拂幻智也。]“拂”就是:不是,它的本意是違背的意思,這並不是說沒有幻智,連幻智都沒有,不是這個意思,並不是說否認有一個幻智。[若說有覺,]如果說:你認爲還有一個覺,[猶未離幻者:此承上雲,對幻之覺,]來講的,[亦名爲幻,若說有個離幻獨立之覺,仍屬對待,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複如是者:此又承上對幻之覺,]來講的,離幻化,你就覺悟了。[離幻之覺,二]我們離開一切幻化,離幻即覺,如果你離開一個幻化,還認爲有一個覺,那麼,還是不覺。[者皆未離幻,]還執著有一個覺啊!你如果取笑沒有學佛的人,那麼,這個學佛的人,也是落入對立,你的修養也是不到圓滿。恥笑沒有修行的人,那麼,你本身也是落入沒有修行的念頭,一樣!簡單講,有修行的人,永遠不會看不起沒有修行的人。[以爲無覺,]二者皆未離幻,又以爲無覺,[乃名爲真。]如果這樣子叫做真,“又是大錯”又是大錯特錯。二者皆未離幻,以爲無覺,如果這樣子以爲無覺,又以爲沒有一個覺,才名爲真——如果你把這個無覺當作是真,有一個這樣子的東西,那還是一個大錯!你說:覺不是,那無覺應該是是嘛!不對!也不能說有一個無覺。[豈知說無覺者,此亦是幻。何以故?圓覺不屬有無之故。但有起心動念,均未離幻。]諸位!但有起心動念,都還沒有離幻。[是故幻滅,名爲不動者:是有無俱遣之故,]都放下。[諸幻滅盡,妙性天然,泯絕無寄,]沒有寄托,[名爲不動。二明幻盡覺滿,以釋前疑竟。]菩薩!這是佛的境界,在座諸位!你想了解《圓覺經》的偉大嗎?你想了解佛陀的境界嗎?我帶你去認識佛陀,我現在帶你去認識佛陀的心境,讓你今天回去之後,無比歡喜,笑眯眯的,讓你眉開眼笑。我帶領你入太空時代,超載的境界,你回去之後,下面這段念一百遍,保證開悟!善男子!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毀禁”就是犯戒。不重久習,“久習”就是老參。不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這一段要跟諸位解釋一下,讓你今天回去之後眉開眼笑的,讓你的法喜無法言喻!善男子!是善男子喔,有心要修行的善男子,不是惡男子、臭女人!是要善男子才算數,聽經聞法要記得看清楚,是善男子,有心要修行的人,當然也包括善女人。善男子!覺成就故,如果你圓滿的覺性有所成就,就是說:你真正要修行,而且真正要下功夫,有一點覺性的功夫,有所了悟了。當知這位菩薩,什麼境界呢?不與法縛,[與]就是被,不被一切法所束縛,不管你貧窮、富有;有修、沒修,不管你!二十四個小時都注意自己的錯誤,研究佛法是升華自己,開口閉口也不傷害任何衆生,大慈大悲,一切法都束縛不了你,黏不到你。不與法縛,就是不被一切法所束縛。不求法脫,心知道有法;但是,不求一切,心,一切無所求,人到無求品自高。不求法脫,就是說:也沒有所謂的朝著解脫的方向去求,因爲求就變成不是解脫。不厭生死,雖然活在這個娑婆世界,但是,不會埋怨,他沒有怨言,生老病死,忍受一切痛苦。不愛涅槃,不執著說:我一定要求這個涅槃法!愛是執著,我並不執著于有一個不生不滅的涅槃。不敬持戒,也不會說:這個人有持戒,我就對他特別恭敬。這句話是對底下講的:也不會特別的仇視那一些毀犯戒律的人。爲什麼?一切平等嘛!不憎毀戒,也不會看不起那一些破戒、犯戒的衆生。不重久習,不會特別重視那些有修行的人;不輕初學,也不會輕視那些實學的人。何以故?一切覺故,任何一個時間、空間,都是用本性,平等故。太好了!所以,我跟你們說:《圓覺經》是太好了,比吃面包更好!

  [庚叁令離幻顯覺正示用心(分四)辛初 離幻 二 顯覺叁 舉喻 四 法合

  辛一離幻

  【“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你看佛多麼慈悲,再叁一直勸告我們。

  [此下離幻之文,輾轉四重,此第一重遠離幻境。由前普賢疑問有五:二、雲何以幻,還修于幻?叁、幻心斷滅,誰爲修行?四、若不修行,雲何解脫?上文幻盡]就是說:[(以幻心離幻境,以幻智離幻心,以幻空離幻智,即是以幻修幻)、]一層一層一直離。[覺滿(諸幻滅盡,覺心不動,不至斷滅),]斷滅就是頑空,沒有妙有的叫做斷滅,一切空,否認了一切,空就什麼都沒有,斷滅。[可釋前二疑。]可以解釋前面兩種懷疑。[此段正示用心,乃釋第叁不修之失。遠離二字,即是修法,乃用止觀之功,]止觀就是定慧的力量,[先止息攀緣,]這個攀緣是指心浮動不定,執著于外境,也可以叫做攀緣,心的問題。所以,先停止攀緣,[亡情]這個“情”就是執,情執,情執,自古以來,[情執]一向是連在一起念的。亡掉這個執著,息掉,[息念,次觀察諸法,虛幻不實。]我們今天眼睛所看到的東西,都是不實。[以此止觀之功,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

  【“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複遠離。]堅執持就是說:一開始先堅持一下,勉強的意思。我要離!勉強,因爲還無法任運自如。所以,你若不堅持這個念頭,要離幻的念頭,那麼,欲望來,或者是非又來,我們就又退失道心了,我們就又被轉了!學佛就是轉來轉去而已,有智慧的人,能轉一切境界;沒有智慧的人,被境界所轉,其實別人的境界,與我們的生死根本無關,而我們每天都在爲別人忙碌,爲了那些沒有意義的事煩惱、困擾。有一個姐姐很可愛,姐姐學佛,弟弟不學佛,叫他來文殊講堂,就complain,抗議,開始你一言我一句吵起來了。這個大姐說:師父!我該怎麼辦?我說:哎呀!大腦壞掉!你要修你自己,把自己修好,你強迫他來學佛,他怎麼肯來呢?你學佛要先表現得很好,有空就多少關心他,慢慢等待機會,這樣才對!所以,雖然我們發心,但是,不了解隨緣。我說:你這樣也是叫做執著,雖然你是真的想度衆生,但是,不觀機、不逗教、不看時空的因緣,只是一味拼命的想把佛法送給你弟弟,這樣會增加痛苦!由堅執持,堅持要遠離這個執著的心。心如幻者,也是要遠離。所以,[】

  此第二重遠離幻心。由前離幻境時,堅固執持,有能離之心故,此心亦是如幻,亦複遠離。

  【“遠離爲幻,“遠離爲幻”遠離也是一種幻化的,因爲遠離是有智慧才能遠離。意思就是說:能夠有遠離的智慧,它也是幻化出來的,這個也必須要遠離,這句話是這個意思。能夠有遠離的智慧的力量,這個智慧的執著,[亦複遠離。]】

  此第叁重,遠離幻離。此遠離是智,因前幻心已滅,此爲幻智。若愛此智,亦即心病,故曰:遠離乃爲幻智,亦複遠離。

  【“離遠離幻,]離這個遠離幻,[亦複遠離。]就是說:有了幻智,有離于幻的能力,注意聽!遠離幻就是說:有了幻智,能夠遠離于幻;有了幻智,能夠離開幻化的迷惑,所以,這句就是遠離幻。那麼,上面加一個“離”字呢?就是包括那個遠離的幻智都要遠離,都要離。也就是離到無可再離,亦複遠離。】

  [此第四重,遠離離離。]就是這個意思。[謂能離遠離幻智之離,此離猶未離幻,亦複遠離。]能離開遠離幻智的離,此離猶未離幻,亦複遠離。[以上四重遠離,即修行甪心之階級,步步升高,以後後位,覺前前非。]一層又一層,覺悟到前面,一次又一次。[故離之又離,離之又離,中途不住。辛一離幻竟。]其實我們修行如果一切不住,事情就解決了!所以,有的信徒來信:師父!我昨天夢見什麼,我從頭到尾講給你聽!我說:stop!只要是夢,你都不用講給我聽!他問:不知道那個夢有什麼含意?我說:人生已經沒什麼意義了,夢境更是毫無意義可言,你講給我聽做什麼?他說:這樣啊!我沒有在聽人家講夢境的,不必!你講給你兒子聽就行了!人生已經是一團糟了,你做夢還講給我聽做什麼?我還得當義務聽衆呢!我覺得討論夢境很無聊,人生已經是幻化的東西了,何況是做夢?所以,以後你們這些菩薩如果做夢,不要講給我聽,拜托!

  [辛二顯覺

  【“得無所離,即除諸幻。]到了無所離的時候,一切幻化就除掉了!]】]

  所以,[此密顯真覺,由輾轉遠離,]輾轉就是一次又一次。[離到得無可離境界,]無可離的境界,本來就是不住,無所住的境界,進入平等的空性中,這樣就對了![即滅除諸幻,契合真覺。真覺,則不可離也。]直覺若離,變就成沒有覺性了。[此段離幻顯覺之文,全是禅宗頓悟漸修工夫。由淺及深,行布]就是次第,次第[分明。即同《楞嚴經…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