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要讲给你听,对不对?就得赶紧跑要不然怎么办?只有这个办法而已。
○三赞所经时
【经】穷未来际,相续不断。
【记】普贤行愿力不断故,竖穷三际称赞不断。
○四明其周遍
【经】尽于法界,无不周遍。
【记】不惟竖穷三际赞,而且又横遍十方赞也。
○辛三总结二,壬初无尽二,先反显。
【经】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我的赞叹才尽。
【记】虚空无尽而云尽者,反显称赞亦无尽而言尽也。
○后顺成
【经】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
【记】顺释可知。
○壬二彰无间
【经】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记】称赞是语业。云身语意业者,意业起时现之于口,口又身之一分,故通三业。无间如礼敬中说。】这个统统和前面一样,一样,伟大,菩萨真伟大,我们就没有办法无有疲厌,你不要说什么,就说今天尊重三宝,礼敬三宝就好了,无有疲厌,挡不了人家一支毒针就疲厌了,对三宝就没有信心了,这个没有那么简单的,没有那么简单的。无有疲厌就是信心具足永不退道心,简单讲无有疲厌就是精进不退,人不退哪有那么简单。我们人平时……,出家以后不退也是很难,所以我常常说:这件衣服要不退转要穿到死,也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那个就是要坚持到底,无论什么境界我绝对不倒,这样就没有话讲。休息一下。
○庚三释广修供养三,辛初牒名
【经】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
【记】此牒名也。“广修供养”,观下文中,有种种供云,似非人力所能办到。然若运心修观,未尝不可转供养具,为唯心性具妙供,而为供养,】简单讲我们若开发我们的本性,一切的供养就具足,【纵不能观想,亦宜随力随分,以能办到之供,日日供养。皈依三宝,理应依赖于佛,】我们要念于佛,【系念于佛,每日随时皈依,即是将心系念于佛,纵不能系于法身佛上,】就是我们不能证得实相,无相、无不相,尽虚空遍法界的法界佛,法界身的佛就是地真法界的佛,我们没有办法证悟到法身佛,【亦应系于色身。故对佛像当如活佛尊敬,】对于佛像当如活佛供养,当如活佛尊敬。【有事出外,应在佛前问讯告假,事毕回家,当向佛前问讯销假。】这是表示我们的一家之主是佛,都把他当做是佛,像我们在僧团要外出就要请假,回来要销假是相同的意思,【新制衣服,及新鲜食物,皆先供佛,而后食用。每日最少亦要长灯一盏,】长灯,古时候的人还没有发明电灯,所以他们就燃油灯,燃油灯有时候不小心打翻或是被老鼠打翻会酿成火灾,会酿成火灾,所以我并不赞成点油灯,油灯要有人看顾,油灯要有人看顾,所以要注意火灾。现在最好合用插电的,插电的顶多是灯泡烧坏而已,如果点油灯要很小心,油灯有时候会杀生,譬如飞蛾,飞、飞……掉到油里,所以点灯供佛有时候成了杀生,这个要注意。【长香一枝,清水一杯,而为供养。
○辛二释相二,壬初正明供行四,一所供境
【经】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
【记】文义同上。
○二能供因
【经】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
【记】能供因,与前能礼因同。行愿二字即是悲智双运,以愿属大悲,行属大智。】做大事第一要有大智慧,【能修供养云等,智也;利益众生供养等,悲也。
○三列供具
【经】悉以上妙】即是最好的,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发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然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
【记】“悉”字亦双指,能供人及所供佛,“以”字总标用一切供具也。“上妙”者,最上妙好,即真空中所现妙有也。“所谓”下别列,】一一列出。【“华云”即天然之花,天者,第一义天也,】就是中道,就是实相之意,实相之意。【自法界真空理现妙华,】所以妙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无,妙就是不可思议,你说有,它是由理性而出,你说没有,它又离不开事相,【此华云即是理法界随缘所成事花,而结为云也。“发云”,花贯穿而成鬘也。】印度当时佛在世的时候,把花贯串起来,像要上飞机的时候献花,把花贯成一串的圆圈。花鬘在泰国现在还很流行,泰国,花鬘在泰国还很流行,你去泰国的时候,会跟你戴上花圈,一个人十铢,十铢就是台币十五元,那串花圈在台湾买差不多要八十元,差不多要八十元,那串花圈跟你戴上,他们没有办法,泰国人很可怜,开浏览车的、做工的一天差不多泰国钱一、二百元,乘以一点五,乘以一点五,是我们新台币的一倍半,差不多台币三百元左右,两、三百元,所以观光客去他们要赚一些外快,十元对我们台湾人来讲算什么?十元丢在路上小孩子也不捡,现在的小孩子你拿十元给他,他根本不拿。再来,【“天音乐云”,八种音乐,天然不鼓自鸣。】你不必敲打它自然鸣响,【“天伞盖云”,以天然伞盖为供具也。】伞盖就像雨伞一样,结一个伞盖,【“天衣服云”,以天然微妙衣服为供具也。“天种种香”,是总。“涂香”即香油香水等。】香油香水等。【“烧香”即种种燃烧之香,“末香”即研香为末,】研就是磨,把香磨成粉末状叫做末香,就是香末的意思,香末。【或涂或烧亦有种种。】所以我们中国就有檀香、卧香炉,香末就是根据这些而来的,【“一一量如须弥山王”,须弥山为诸山之王,此云妙高峰,】很不可思议又很高,【即财即法之妙有供养也。】供养财就是法,为什么?它通达实相没有所谓的财跟法,所谓通达实相就是各个事相存在,但是各个事相当体即空,即财即法,财当下悟到空性,财当下就是无,一切法当下就是无,所以通过空性的架构财就是法,所以如果悟到本性的人一切布施都是法施,法的布施,通过本性、空性的架构,一切布施统统叫做佛法的布施,佛法的布施。【燃种种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表愿力大也。一一灯油如大海水,表悲行大也。皆观行所成,非人力所能办到。
○四正供养
【经】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我们在家居士现在所能做的就是供养,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
【记】以上明供具,此明常为供养,即财供,即法供,即行供,即愿供,】大行和大愿,【世人修财供,不善观想,即不通于法,财法各别故。普贤菩萨财供即是法供。】供养,当然是我们在家居士的责任,我们在家居士施舍一定要通达三轮体空,它的功德才会大,你已经找对了对象,你知道这间道场是正知正见,这位法师是明因识果,你把钱布施来供养他,他当然善于处理,但是你本身一定要有空性的思想,就是没有布施的我,也没有布施的师父,也没有布施的金钱,如此你的功德就等同虚空,福报就等同虚空,这个财供养就是叫做法供养,因为它通达空性的实相。如果你供养一百万元,却常常挂在嘴巴上,说:我供养师父一百万元,我供养师父一百万元,如此一百万除以一百万就等于一的功德,一的功德,对不对?如果你布施一百万,但是却无所著,说:师父,这个供养你。如果有人问起你有没有供养?说:没有,我都随缘随喜。说:没有,都是小事情。他一点都不在意这个,一百万除了零,他不执著与空性相应,不得了,这个功德还得了?所以我常常讲通达般若思想的叫做出世间净善,不通达实相的般若思想,叫做人天善而已,你若不通达实相的般若思想,你布施再多,顶多来世会很富有而已,你没有什么作用,你没有法,你没有实相的法,你有执著,所以世间人布施一些钱,他就要在柱子上留名了:林大头。因为他得了大头病,他就留下林大头。得了好大喜功的毛病没办法,他就是要一个名,虎死留皮,人留名,他不知道一切法性当体即空,如此福报才大,所以通达般若财供养就是法供养,不通达实相,一切的供养都是人天的善而已。底下:世人修财供,不善观想,即不通于法,财法各别故。普贤菩萨财供即是法供。
○壬二校量显胜二,癸, 初校量二,子初举所校量二,一总指
【经】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有的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所以你们供养我的比较少,我供养你们的比较多,等一下你就会知道法的布施到底有多少?是不能比的。
【记】校量财法供养,法供最上也。“供养”即是上供。下施有三种,曰财施,法施,无畏施。】“无畏施”就是令众生没有恐惧,而不是不怕布施,这个有很多人搞错意思,无畏施就是我不怕布施,不是这个意思,是令众生没有恐惧。譬如一条狗,你要把狗活活地打死,那就是令它恐惧,我们疼爱动物,爱护动物就是无畏施,令众生不要有恐惧叫做无畏施。【上无怖畏故。唯财与法,故祇校量财法。“诸”者,财供法供,皆有种种。
○二别明
【经】所谓如说修行供养,】这个就是依照佛所说的,如说就是依照佛所说的修行来供养佛。如说修行,如法修行,一定会达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再来,第二,【利益众生供养,】发菩提心一直帮助众生。第三,【摄受众生供养,】这个摄受众生和威仪、律仪是连在一起的,你要摄受众生,你没有持戒律、没有威仪就免谈。没有律仪的思想,所以摄受众生除了智慧和辩才,还要有威仪,威仪就是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第四,【代众生苦供养,】代众生的痛苦,意思是说我们能够帮助众生的就代。再来,【勤修善根供养,】勤修善根供养。第六,【不舍菩萨业供养,】不舍就是永远不退菩萨的……,菩萨当然就是利益众生。再来,最后最重要的【不离菩提心供养。】发起菩提心,道业绝对不退,顺境、逆境、善恶境、是非境、对错境,统统不退转。
【记】如上种种供具而为供养,即“如说修行供养”…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