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讲记▪P15

  ..续本文上一页用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自觉、沔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的心叫做菩提心,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心,叫做菩提心,来【观念也。】我们的念头是不是符合菩提心,只要你动到恨,动到嫉妒,你不能起欢喜心,你不是菩萨也不是菩提心,【念今生以知过去,观他人以知自己。故知过去由贪嗔痴发身口意,而作诸恶业,恶业无量,】恶业无量,【束广为略,】广,简单来讲,当然是【不出十恶业,以身口意为造业具。意起贪嗔痴三,身造杀盗淫三,口出妄言绮语等四。】所以加起来刚好是十,所以,【能自念恶业,即智慧心现前。】我们要有智慧心现前,【有觉心观行者,】觉悟的心来观照,【方能自念,否则终日造恶,不知有过。人或举其过,则耳不乐闻。】不听自己的过错。这一点我可以说在这个世间上的人,这是我活了今年三十九岁,我有个很大的体悟,在这个世间没有几个人能够接受别人的劝告,没有,很乐意地接受这更不可能,勉为其难的听听你对他的建议,这个也许有,勉为其难,你在说我了不好意思,你在跟我说我不听又不行,有这种人,如果很快乐、高兴来接受的,有,有两种,高兴有两种,第一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圣贤,他确确实实很想听听别人对他怎么的建议;第二种叫做虚伪的君子,他高兴,嘿、嘿……,我现在接受你的……,本来我不知道你知道我这么多缺点,你现在建议我,对不对?我就了解你现在知道我这么多缺点,有一天,哼、哼……给你死,我这个人很聪明我很有智慧,我常常称赞我自己,要叫我说:师父,你说我的缺点。没有,没有,绝对没有,你自己慢慢地看,不可能,我从小活到大到今天为止,我没有发现两个人或者是一个人,他真的很欢喜心接受人家的劝告,没有,因为每一个人自尊心都非常地强,所以他一直要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就愈脆弱,因为愈敏感,这颗脓疮肿得很大,你稍微摸到很痛、很痛,很痛,很痛这样子,碰不得的。自尊心强就是一个脓烂、脓疮,疮长脓包起来,隐藏自己缺点,因为他的自尊心太强,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覆藏自己的过失,所以他受不了人家说他,说他就像脓疮肿得很大,一摸就很痛,很痛……这样子,要等到有师父有能力帮他开刀,当头棒喝,而且要有东西给他开大智慧,这样他都会感激,他才会感激,要不然在这个世间,我认为除了自己有观照的能力,要不然要接受人家劝告的,这个很难、很难、很难。每一个每天都养尊处优,每一天都活在自我天下里,观念又不同,所以因为认同性的不同,你说他不对嘛,他有他一套的哲学,你说你对,你也你一套的哲学,你对跟他对这个差距是那么大,小学有小学的看法,高中有高中的看法,三十岁有三十岁的看法,四十岁有四十岁的看法,四十岁说对的人,五十岁说他不对,对不对?国中的小孩子他认为他这样对,大小看起来看幼稚,所以因为认同性的不同,对跟错,你是站在哪一个角度看,对不对?三年前我们自己决定的事情,认为这个正确,三年后我们自己后悔,我们自己后悔,因为你不是悟到永恒的真理,因为你是用意识活在这个世间,你当然有高低起伏,会随境而转,所以今天你只能藉由读书和你所有的经验来裁决一件事情,这种事情也是来自于无明,如果你累积的经验如果是错误呢?对不对?所以说从小如果被欺负的,他就会说这个世间没有好人,他就会说这个世间没有好人,从小如果都碰到好人,每一个都帮忙他、援助他,他就会认为:这个世间大家都对我很好。对不对?同样是一个人,因为境界不同,从小所感受的不同,譬如说她是一个童养媳,从小岳母就虐待她,她内心充满了恨,小时候拿她没辄,到最后长大嫁人的时候,对不对?变成打她的孩子,打她的孩子,她的孩子不乖就打,因为,她从小就是被她妈妈打长大的,挨打长大的,她这种恨会带动到对下一代的恨,她认为这个世间没有好人,我被我妈妈打,对不对?今天是我生你的可以打,对不对?养你,要不然每天打也好,又不用利息,所以我们人因为没有智慧心现前,没有无相、空性,所以他的慈悲发不出来,他所运用的所活的都是在肤浅的意识状态里面,表层意识状态里面,所以,底下有觉心观行者,方能自念,有觉悟的人,观行就是观照,观照自己才能自念,否则终日造恶,不知有过,人或举其过,则耳不乐闻,【况业不重不生娑婆,】就是说出生在这个娑婆世界都是业很重的,听了这句话,你有开悟吗?表示别人对我们不对,这个很正常,斗争,这个也很正常,嫉妒也很正常,我们学佛不正常、不正常,因为我们要解脱,我们是要解脱的人,所以我读大学的时候,我如果走过去……。因为我读大学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剪五分头而已,五分头而已。老实说不是我喜欢剪五分头,因为我的头皮屑很多,我的头皮屑很多,剪成这样比较好洗、好洗,不必每天这样甩,不必这样,所以剪这种头很简单,自己理一理而已,很好洗。我如果走过去,人家就跟我比这样子(师父学他人用食指点脑壳的动作),说我脑袋坏了,这么年轻就在念佛,就在念佛,我如果坐公车眼睛都闭起来,坐公车眼睛都闭起来,闭起来,但是如果我要下车,我都会和他们结缘,阿弥陀佛,再下车,下车、下车。他一直在看我,我知道,阿弥陀佛,再下车,他说我是疯子,没有关系,不知道谁是疯子,不知道谁是疯子,不知道。他常常说:这么年轻就学佛这么虔诚,人家是年纪大了伴青灯木鱼,伴青灯木鱼。他都把佛教当成老人的宗教,老人的宗教,就是快要死的那一些、那一些要抬往火葬场的,那一些才开始来拜佛,子孙都长大了鸡肉啃不动了,鸡肉啃不动了,可以一边拿牙齿起来洗,一边吹口哨的那种情形,到没有半颗牙齿的时候,才要来拜佛、念佛,都是这种观念。不可以,佛教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有这种观念。所以现在大家都了解人生生死的可怕,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大家都要走出家这一条路,所以我明天、后天有十一个要剃度,再一年不知道要离开几个,不知道,不知道。一边剃度一边离开,没有关系,没有关系,只要进来的比出去的不多,这样就算不错了,不要说出去的比进来的还多,这样连我都没有……。如果出去的比进来还多,连我都要离开了,进来的比出去的还多,就没有关系,没有关系,我辛苦一点,所以这些靠背如果懂得的人,看师父找地,这么积极在保护徒弟,徒弟会很感动,徒弟会很感动。今天穿长统鞋(雨鞋)去看地,这真的是辛酸史,到现在已经看二、三十块地了,没有那么简单,实在不简单。所以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子,我当师父的人本来就是我的责任,这个就是我的责任,找一个好道场,前人种树,一定要牺牲,菩萨就是牺牲的代名词,一定的道理。菩萨没有讲牺牲这两个字,就免谈。我是师父我发过菩提心,我牺牲让徒弟好好用功,就是牺牲我的生命我也是很高兴,能够为这三十几个比丘能够找一个很清净的道场,我死算得了什么,太好了,对不对?我们人如果有这种共识,我们的生命就不只是一个个体,我们的生命的伟大就是把一,容纳成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他的生命就会活在无量无边的众生的心中,我们人的伟大不是钱,不是你死后留多少钱,不是这样子,我们人的伟大是他死后留德,留慈悲的德,留这个喜舍的大慈大悲的德,让给下一代的人看,我身边那么多钱做什么?有用吗?像我看到六点多回来,洗好澡七点,吃什么?没吃,我晚上没有吃,对不对?照样上课,对不对?发过菩提心,我没有觉得这是辛苦的,你们觉得很伟大,没有什么,娑婆世界本来就是应该这样子的,造福人群,对不对?要做菩萨你就是要牺牲,牺牲,我没有这种牺牲的观念,我现在是表达告诉你,师父的心就是要学习发菩提心,做徒弟的人要体谅师父,所以我常常告诉徒弟:师父不是圣人一定有缺点,但是你看师父找道场找了好几十个地方,刮风下雨都出去,做徒弟的人你也会感动。我常常告诉徒弟:人既然不是圣人一定会有缺点,你看我的优点就好了,我做事情绝对很积极,我绝对很积极,所以说业不重不生娑婆,业不重,不会生长在这个娑婆世界,所以这个娑婆世界本来就是这样,要受苦的。【果无业系,何不超出三界。】果无业系,为什么不超出三界?【故知生此娑婆,必是业重之人,理宜诚心忏悔,】所以我们在座诸位,包括出家、在家要好好求忏悔,无始劫以来,【誓不复造。】这一句才是重要,不要再造。所以,【自以无业不肯修忏者,】那就惨了,我们如果自己认为:我没有业我不修忏悔,不得了,等觉菩萨,普贤和文殊师利菩萨,他们还在修等觉菩萨,修忏悔法门,他们是等觉菩萨,照样在修忏悔法门,所以,【愚昧孰甚。】就是非常地深。愚昧孰甚就是谁比较深呢?谁比较愚昧呢?就是自认为无业的人愚昧,孰就是谁。什么人比较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子,愚昧孰甚,谁愚痴得比较深呢?底下:

  ○二显多

  【经】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如果这种恶业有体相,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意思是说我们的业无量无边,所以这个恶业如果有体,有有形的体和有形的相,尽虚空遍法界不能容受。

  【记】所以,【忏有理】忏和【事,】忏,【先明理忏,恶业原本无体。】空性叫做无体,无体就是没有永恒的东西,没有实在的东西,因为每一种体,每一种有形相的东西都是生灭,刹那变化的,所以无体,就是没有固定永恒的东西,恶业原本无体,因为,【虚妄之相,幻化不实,】底下说,【有何罪过可忏?】他就问我们:既然是虚妄的有何罪过呢?【然而无体相之境,众生已迷,】众生被迷了,所以因为众生被迷了,【欲悟罪无体相,】是空性的,【须修实相忏,】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意思是说所有相皆是无相,所有无相当体就是具足一切法,简单讲于缘起当中悟到空性,但是于缘起当中…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