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講記▪P15

  ..續本文上一頁用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覺悟的心,自覺、沔之父老兒女子亦莫不予愛也的心叫做菩提心,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心,叫做菩提心,來【觀念也。】我們的念頭是不是符合菩提心,只要你動到恨,動到嫉妒,你不能起歡喜心,你不是菩薩也不是菩提心,【念今生以知過去,觀他人以知自己。故知過去由貪嗔癡發身口意,而作諸惡業,惡業無量,】惡業無量,【束廣爲略,】廣,簡單來講,當然是【不出十惡業,以身口意爲造業具。意起貪嗔癡叁,身造殺盜淫叁,口出妄言绮語等四。】所以加起來剛好是十,所以,【能自念惡業,即智慧心現前。】我們要有智慧心現前,【有覺心觀行者,】覺悟的心來觀照,【方能自念,否則終日造惡,不知有過。人或舉其過,則耳不樂聞。】不聽自己的過錯。這一點我可以說在這個世間上的人,這是我活了今年叁十九歲,我有個很大的體悟,在這個世間沒有幾個人能夠接受別人的勸告,沒有,很樂意地接受這更不可能,勉爲其難的聽聽你對他的建議,這個也許有,勉爲其難,你在說我了不好意思,你在跟我說我不聽又不行,有這種人,如果很快樂、高興來接受的,有,有兩種,高興有兩種,第一是一個真正的君子、聖賢,他確確實實很想聽聽別人對他怎麼的建議;第二種叫做虛僞的君子,他高興,嘿、嘿……,我現在接受你的……,本來我不知道你知道我這麼多缺點,你現在建議我,對不對?我就了解你現在知道我這麼多缺點,有一天,哼、哼……給你死,我這個人很聰明我很有智慧,我常常稱贊我自己,要叫我說:師父,你說我的缺點。沒有,沒有,絕對沒有,你自己慢慢地看,不可能,我從小活到大到今天爲止,我沒有發現兩個人或者是一個人,他真的很歡喜心接受人家的勸告,沒有,因爲每一個人自尊心都非常地強,所以他一直要保護自己的自尊心就愈脆弱,因爲愈敏感,這顆膿瘡腫得很大,你稍微摸到很痛、很痛,很痛,很痛這樣子,碰不得的。自尊心強就是一個膿爛、膿瘡,瘡長膿包起來,隱藏自己缺點,因爲他的自尊心太強,不承認自己的錯誤,覆藏自己的過失,所以他受不了人家說他,說他就像膿瘡腫得很大,一摸就很痛,很痛……這樣子,要等到有師父有能力幫他開刀,當頭棒喝,而且要有東西給他開大智慧,這樣他都會感激,他才會感激,要不然在這個世間,我認爲除了自己有觀照的能力,要不然要接受人家勸告的,這個很難、很難、很難。每一個每天都養尊處優,每一天都活在自我天下裏,觀念又不同,所以因爲認同性的不同,你說他不對嘛,他有他一套的哲學,你說你對,你也你一套的哲學,你對跟他對這個差距是那麼大,小學有小學的看法,高中有高中的看法,叁十歲有叁十歲的看法,四十歲有四十歲的看法,四十歲說對的人,五十歲說他不對,對不對?國中的小孩子他認爲他這樣對,大小看起來看幼稚,所以因爲認同性的不同,對跟錯,你是站在哪一個角度看,對不對?叁年前我們自己決定的事情,認爲這個正確,叁年後我們自己後悔,我們自己後悔,因爲你不是悟到永恒的真理,因爲你是用意識活在這個世間,你當然有高低起伏,會隨境而轉,所以今天你只能藉由讀書和你所有的經驗來裁決一件事情,這種事情也是來自于無明,如果你累積的經驗如果是錯誤呢?對不對?所以說從小如果被欺負的,他就會說這個世間沒有好人,他就會說這個世間沒有好人,從小如果都碰到好人,每一個都幫忙他、援助他,他就會認爲:這個世間大家都對我很好。對不對?同樣是一個人,因爲境界不同,從小所感受的不同,譬如說她是一個童養媳,從小嶽母就虐待她,她內心充滿了恨,小時候拿她沒辄,到最後長大嫁人的時候,對不對?變成打她的孩子,打她的孩子,她的孩子不乖就打,因爲,她從小就是被她媽媽打長大的,挨打長大的,她這種恨會帶動到對下一代的恨,她認爲這個世間沒有好人,我被我媽媽打,對不對?今天是我生你的可以打,對不對?養你,要不然每天打也好,又不用利息,所以我們人因爲沒有智慧心現前,沒有無相、空性,所以他的慈悲發不出來,他所運用的所活的都是在膚淺的意識狀態裏面,表層意識狀態裏面,所以,底下有覺心觀行者,方能自念,有覺悟的人,觀行就是觀照,觀照自己才能自念,否則終日造惡,不知有過,人或舉其過,則耳不樂聞,【況業不重不生娑婆,】就是說出生在這個娑婆世界都是業很重的,聽了這句話,你有開悟嗎?表示別人對我們不對,這個很正常,鬥爭,這個也很正常,嫉妒也很正常,我們學佛不正常、不正常,因爲我們要解脫,我們是要解脫的人,所以我讀大學的時候,我如果走過去……。因爲我讀大學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剪五分頭而已,五分頭而已。老實說不是我喜歡剪五分頭,因爲我的頭皮屑很多,我的頭皮屑很多,剪成這樣比較好洗、好洗,不必每天這樣甩,不必這樣,所以剪這種頭很簡單,自己理一理而已,很好洗。我如果走過去,人家就跟我比這樣子(師父學他人用食指點腦殼的動作),說我腦袋壞了,這麼年輕就在念佛,就在念佛,我如果坐公車眼睛都閉起來,坐公車眼睛都閉起來,閉起來,但是如果我要下車,我都會和他們結緣,阿彌陀佛,再下車,下車、下車。他一直在看我,我知道,阿彌陀佛,再下車,他說我是瘋子,沒有關系,不知道誰是瘋子,不知道誰是瘋子,不知道。他常常說:這麼年輕就學佛這麼虔誠,人家是年紀大了伴青燈木魚,伴青燈木魚。他都把佛教當成老人的宗教,老人的宗教,就是快要死的那一些、那一些要擡往火葬場的,那一些才開始來拜佛,子孫都長大了雞肉啃不動了,雞肉啃不動了,可以一邊拿牙齒起來洗,一邊吹口哨的那種情形,到沒有半顆牙齒的時候,才要來拜佛、念佛,都是這種觀念。不可以,佛教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有這種觀念。所以現在大家都了解人生生死的可怕,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大家都要走出家這一條路,所以我明天、後天有十一個要剃度,再一年不知道要離開幾個,不知道,不知道。一邊剃度一邊離開,沒有關系,沒有關系,只要進來的比出去的不多,這樣就算不錯了,不要說出去的比進來的還多,這樣連我都沒有……。如果出去的比進來還多,連我都要離開了,進來的比出去的還多,就沒有關系,沒有關系,我辛苦一點,所以這些靠背如果懂得的人,看師父找地,這麼積極在保護徒弟,徒弟會很感動,徒弟會很感動。今天穿長統鞋(雨鞋)去看地,這真的是辛酸史,到現在已經看二、叁十塊地了,沒有那麼簡單,實在不簡單。所以說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本來就是這樣子,我當師父的人本來就是我的責任,這個就是我的責任,找一個好道場,前人種樹,一定要犧牲,菩薩就是犧牲的代名詞,一定的道理。菩薩沒有講犧牲這兩個字,就免談。我是師父我發過菩提心,我犧牲讓徒弟好好用功,就是犧牲我的生命我也是很高興,能夠爲這叁十幾個比丘能夠找一個很清淨的道場,我死算得了什麼,太好了,對不對?我們人如果有這種共識,我們的生命就不只是一個個體,我們的生命的偉大就是把一,容納成無量無邊的衆生,所以他的生命就會活在無量無邊的衆生的心中,我們人的偉大不是錢,不是你死後留多少錢,不是這樣子,我們人的偉大是他死後留德,留慈悲的德,留這個喜舍的大慈大悲的德,讓給下一代的人看,我身邊那麼多錢做什麼?有用嗎?像我看到六點多回來,洗好澡七點,吃什麼?沒吃,我晚上沒有吃,對不對?照樣上課,對不對?發過菩提心,我沒有覺得這是辛苦的,你們覺得很偉大,沒有什麼,娑婆世界本來就是應該這樣子的,造福人群,對不對?要做菩薩你就是要犧牲,犧牲,我沒有這種犧牲的觀念,我現在是表達告訴你,師父的心就是要學習發菩提心,做徒弟的人要體諒師父,所以我常常告訴徒弟:師父不是聖人一定有缺點,但是你看師父找道場找了好幾十個地方,刮風下雨都出去,做徒弟的人你也會感動。我常常告訴徒弟:人既然不是聖人一定會有缺點,你看我的優點就好了,我做事情絕對很積極,我絕對很積極,所以說業不重不生娑婆,業不重,不會生長在這個娑婆世界,所以這個娑婆世界本來就是這樣,要受苦的。【果無業系,何不超出叁界。】果無業系,爲什麼不超出叁界?【故知生此娑婆,必是業重之人,理宜誠心忏悔,】所以我們在座諸位,包括出家、在家要好好求忏悔,無始劫以來,【誓不複造。】這一句才是重要,不要再造。所以,【自以無業不肯修忏者,】那就慘了,我們如果自己認爲:我沒有業我不修忏悔,不得了,等覺菩薩,普賢和文殊師利菩薩,他們還在修等覺菩薩,修忏悔法門,他們是等覺菩薩,照樣在修忏悔法門,所以,【愚昧孰甚。】就是非常地深。愚昧孰甚就是誰比較深呢?誰比較愚昧呢?就是自認爲無業的人愚昧,孰就是誰。什麼人比較傻?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這樣子,愚昧孰甚,誰愚癡得比較深呢?底下:

  ○二顯多

  【經】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如果這種惡業有體相,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意思是說我們的業無量無邊,所以這個惡業如果有體,有有形的體和有形的相,盡虛空遍法界不能容受。

  【記】所以,【忏有理】忏和【事,】忏,【先明理忏,惡業原本無體。】空性叫做無體,無體就是沒有永恒的東西,沒有實在的東西,因爲每一種體,每一種有形相的東西都是生滅,刹那變化的,所以無體,就是沒有固定永恒的東西,惡業原本無體,因爲,【虛妄之相,幻化不實,】底下說,【有何罪過可忏?】他就問我們:既然是虛妄的有何罪過呢?【然而無體相之境,衆生已迷,】衆生被迷了,所以因爲衆生被迷了,【欲悟罪無體相,】是空性的,【須修實相忏,】實相就是無相無不相,意思是說所有相皆是無相,所有無相當體就是具足一切法,簡單講于緣起當中悟到空性,但是于緣起當中…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