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仅。他饶骂了人,还说是故典。——《红楼梦》
○二重征释
【经】再来,底下:【何以故?】何以故?为什么呢?【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记】征意:何以利益众生自己成佛?】自己成佛?
【释意:自他本自不二。】自己跟对方没两样,【故利他即是利自。以上有三层征释、故曰重。一者何以顺众生能令佛喜。二者生佛各别、何以顺众生即是顺佛。三者何以利他即是自利、皆随征随释矣。】随征随释这个“征”就是问,释就是答。随问随答。
○三反结成
【经】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这句话我们听到之后,我们就感恩众生,不论是对我们好,感恩,不论对我们不好,我们才能够觉悟,我们也感恩,好也感恩众生,不好也感恩众生。意思是说因为有众生故,所以诸佛才能够得成菩提果,众生跟你示现忤逆,恶与善统统有,所以你才能够成佛,才能够修忍辱觉悟,因此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菩提属于众生就是说:因为有众生你才有办法成道,如果没有众生,忤逆你磨练你,这样你不能成就,不能成就,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像提婆达多一直要佛陀死,提婆达多已经五百世当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了,所以他以前发愿,只要你成佛我就要跟你捣蛋,跟你捣蛋,让你一直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使你成就无上的菩提,他宁愿下地狱,结果在《法华经》说:造业的跑到地狱去,跑到地狱去的时候,就像坐在三禅天那样,坐在三禅天,就是说他不痛苦,他只是要示现而已,所以提婆达多是菩萨示现的,大菩萨示现的。他一直要置佛陀于死地,一直要置佛陀于死地,所以这是不简单的人,因此佛陀第一个要度的就是他,因此我们今天就可以悟到一个道理,对我们好的我们感恩,对我们不好的我们感恩。为什么?也许他是菩萨示现的。用感恩心来修行很容易成就。
【记】成佛之本因是众生。故云。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我们每天在念的,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上报四重恩,四重恩:国王恩、父母恩、父母跟师长同一个地位,朋友恩、众生恩。国王、父母(师长)、朋友、众生,四重恩。为什么叫众生呢?如果没有众生你哪有办法,对不对?譬如说师父很多人赞叹,其实这个根本就不是一个师父所能为,你哪有办法,你没有这些水电的,你有办法吗?你没有这些做大理石的,你有办法吗?没有电风扇、电器、没有冷气,你有办法吗?你多行?这个都是众生所共同成就的,还得在家护法,拿钱出来盖这间讲堂,所以我从来不曾想我有多行,我都是排在最后面的,日本人说这样叫做姨太太,中国人说这种最没有用,(师父伸出小指)我去日本常比这一只被耻笑,说不能这样比,说比这样叫姨太太,不知道,不知道。台湾比这一只都说是最差的,对不对?最差的,最烂的,所以我常说你们这些是菩萨,你们这些都是示现的,示现的,所以到目前为止,师父还没有福报剃度女众,就是这样子,我业障重,业障重。我看过女众的在家人,都是很有修行,很不简单,这些女众很行。
○四结示令知
【经】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所以如果要成就圆满大悲,第一个步骤就是平等,听经闻法,我常常讲“听经闻法”,你如果捡两句来用就吓死人了,就是这样。我们今天就是到处参,到处去参、去参……,到那一间寺庙去参,至那一间寺庙去参,参那个善知识,其实经典都跟你讲得清清楚楚了,你还参,参什么?你走来走去,会比师父讲得更清楚吗?有吗?只是坐车到那边累得半死,吃一个便当再回来,你参什么?没有!他们煮得不难吃,乱参。其实法,师父已经跟你讲完了,这个法就这样子,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其实我们懂得运用,看经典一句话,就能会入你的自尽,会心一笑,就是这么简单嘛!那有困难,【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所以简单讲大悲心随顺众生,就是说从今天以后,不要跟众生敌对,不要树立敌人,简单讲就是这样子,能插手的我们插手,不能插手的我们不要,不要靠近。
【记】人人皆可为善财童子。对于普贤菩萨所说之语、要承当起来。平等心即见自他不二】不要嫉恶如仇,【之智慧心故。因此之故利益众生、自即成佛。一成一切成。】绝对不会手已经成佛,脚还没有成佛,脚还当众生,【决无手已成佛、足仍为众生之事。】意思是说手跟足是同一个身体,手如果成佛足就成佛。【以大悲心随顺众生之性、此非习惯性、即所谓因缘所生法中之中道实性也。】这非习惯性,大悲心就是我们的本体,【“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者。】这样就能够成就供养如来,【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现在众生即未来佛。故随顺众生、“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辛三总结
【经】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记】结说众生无尽、故随顺亦无尽也。】说做菩萨要随顺众生,随顺到什么程度呢?随顺到虚空界尽,虚空界不能尽,众生界尽,所有的众生都尽,众生的业尽,众生的烦恼尽,这个是不可能的。意思是说:所以随顺众生就是没有穷尽,我以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不能有间断,不能有疲惫,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还不能有疲倦的感觉,这才是厉害得吓人,所以说要当菩萨。我们常常说:师父,我受菩萨戒,我受菩萨戒。受个菩萨戒怎么样?拿一千元出来,我以为她要供养师父,就站在那边,我说:怎么了?师父,请你拿一百元给我坐计程车,再找我一百元。我说:这样一百元给你坐计程车,如果没有就不必这样布施,对不对?一千元带着坐计程车就有了,她一千元还得找,我们施舍我们对待一切众生,包括我们心的发展,都要符合大悲心,要符合随顺,随顺众生如果要用现代的语言,叫做非常的尊重众生的意愿,让他有自由意志的选择,你要怎么样?随顺众生就是这样子,尊重众生。随顺众生简单再换句话说:就是说重视对方的自尊心,不要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又换一句话说:不要树立敌人叫做随顺众生,随顺众生,再好的朋友,他如果做什么事情你就顺从他,你明明知道走这条路行不通,我们不是他,我们不要阻止他,让他自己碰壁,他就会自己回来找我们,有时候师父在劝告的时候,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劝告对方的众生,他也是执迷不悟,所以我就告诉他等到有一天,你才能体会师父讲的话,他如果没有经过大风大浪,很大的痛苦的冲击,师父说归说,所以教化有分两种,一种叫做直接的教育,一种叫, 做间接的教育。直接教育就是说,这个人根器很利,我直接告诉你,你能够接受,叫做直接的教育,一种叫做间接教育,间接教育就是说:我跟你讲你现在体会不出来,譬如说我跟小沙弥讲,这个世间很苦,很苦,我们要修行,小沙弥说:我也不觉得。你跟他说这个世间很苦,弟弟、妹妹这个世间很苦,我也不觉得,对这个小沙弥实在没有办法,怎么不觉得?我家有冷气,出门有轿车,我家住楼房也不曾淹过大水,我爸爸、妈妈我早上出门,都拿五十元给我喝豆浆,读书都读第一句,所以他不觉得苦,所以这个道理有时候一下子没有办法体会。间接教育,有一种人要经过间接教育,所以你跟他说:你的家庭已经圆满,你不要赌博,不要喝酒,不要玩女人,不要再造业了,他不相信,他继续造……,有一天觉悟了,但是,已经浪费他很多很多的生命,这个叫间接的教育。
○庚十释普皆回向三、辛初牒名
【经】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
【记】这是第十,《普贤行愿品》的第十大愿,“普皆回向”,这个回向对大家并不陌生,念完经大家都知道要回向,但是真正知道回向的意义的人,有限。回向是什么意思呢?回向含有多重意思,这个回向要用现代语言来讲,就有很多种,回向的意思就是说:你念佛的功德,诵经的功德要做什么?有一个目标,就是向一个目标,譬如说世间人赚钱,赚一赚要做什么?要去美国玩。我们念佛有功德就像我们在赚钱一样,当然功德是无形的,这是藉着钱来做比喻,我们念佛有功德,这个功德要做什么呢?这人叫做回向,要去极乐世界,生生世世不用轮回,回向意思就是说扩大自己的胸量,使它趣于法界平等,回向就是说扩大自己的胸量,扩大自己的胸量,把我们自己的功德普遍一切法界的众生,这个叫做回向,回向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要是有大家都有,今天我念佛有功德,要有每一个众生都有功德,回向就是不自私,回向就是不自私,没有把自己所做的功德占有,要占有。回向就是什么呢?回向就是一中施舍,施舍,施舍内心的烦恼,而施舍功德遍一切法界,回向。回向是什么呢?把因来回向给果,回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小的功德,扩大成大的功德,把小的功德,扩大成很大的功德,这是回向的意义。在经典,在《佛遗教经》佛有开示,说:我们人如果做一项功德,来普皆回向给一切众生,就像持火炬,譬如说我们拿一根火把在走,这根火把点燃了第二根火把,引第二根火把让它燃烧,我们这一支火把不但不会灭,而且第二根火把又继续亮,照射的力量又更大,意思就是说,我们今天如果造任何的功德,不要占为己有,我们把胸量放大出去,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你看这个肚量有多大,因此今天如果无知的众生,她在念《药师经》,如果在念《弥陀经》,都只会回向说:我这个孙子今年要联考,药师佛你要保平安,让他身体健康,让他考试顺利,接着就是让我老公如何如何地好,讲一讲就这样子。都只消灾他们一家人,回向给他们一家人而已,这个就是不懂得回向的功…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