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讲记▪P27

  ..续本文上一页德,就事相来讲我们有一个范围,但是就本性来讲,你把它推广出去,我们的功德不但不会减少,而且还会增加,所以回向简单讲就是扩大这个功德趣于法界的真如,这才是真正聪明的人,如果说回向用一句最简单直截了当的语言来形容,就是扩大自己的心胸,放大自己的心胸,回向就是这种意思,一直放大自己的胸量,一直放大,如果聪明的人他就不会这样子,譬如说我拿金光明沙来撒,来撒,我去撒我的祖先,撒祖先,要撒下去的时候我就不会说:愿以此功德回向给什么人,因为我的祖先,林氏,我的祖先,我姓林,林氏历代祖先,因为扫墓的时候,说到我的祖先也是很夸张,去都找不到,也不知道是哪一个坟墓,我说:爸爸,爸爸,你的爸爸在哪里?他说:我也不知道,父子都在找祖父的坟墓,找来找去,找来找去,结果我爸爸说:可能埋得太久了,就去挖,叫我大哥:锦木,你去那里挖,大哥就拿了一枝铅笔,我们就站在旁边,我手无缚鸡之力挖不动,看坟场到处都是坟墓,林厝寮的坟场也很夸张,到处乱葬就像没有政府,滥垦滥葬,他埋下去在底下的算倒霉,上面再埋,再埋,去都找不到,连我爸爸都找不到他爸爸,哪找得到?我又不知道我祖父埋在哪里?就在那里一直找、找……,结果用挖的挖下去,哇!挖到别人的祖先,我说:真糟糕,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找不到祖先,没有祖先,所以我那个时候没有学佛,教他们要用火葬的,用火葬的,火化把他放在寺庙里面,对不对?把他放在寺庙里面,或是把他放在纳骨塔里面,这样才对,不知道,去,找不到,找不到却找到谁的墓?是伯公的墓,说:没有祖先,随便!有就好了,有就好了,就找到伯公,结果一看,被牛踩得一个洞一个洞,老鼠跑进去把骨头都咬出来,把手指头的骨头都咬出来,都已经没有墓碑了,就乱弄,所以用认定的,认定这一门。真可怜!说起我的祖先也是糊涂仙,我爸爸去找,找不到,我们就去……,我们现在要扫墓,也不知道要扫哪一个,说:扫墓要扫哪一个,有,只有我祖母的,埋在另外一个地方这样而已,我爸爸十二岁的时候,我祖父死的时候我爸爸十二岁,十二岁,我们出世也不知道死了多久,去扫墓也是很夸张,就去找、找……。我那个时候知道有金光明沙就拿去撒,拿去撒的时候,我说:没有关系一门埋掉就好了,我们法力不可思议,双脚一盘坐起来就召魂,我说把祖先的名字都写给我,坐在坟场马上召魂,咒一念,冷风飕飕的,我们久了习惯了也不会怕,麻痹了,说:有来喔,有来喔,冷风飕飕的,召过来,召过来,召过来的时候解冤业,对不对?金光明沙就撒下去,撒下去的时候我就做功德,持咒、念佛就加持灌顶,到最后我就说:愿以此功德,回向林氏历代祖先,(你如果姓冷就是冷死,)历代祖先,最后又:以及法界一切众生,一定加这一句话,以及法界一切众生,一回来,晚上睡觉就梦见祖先的棺材红色的,红通通的,从地底浮上来,浮上来,用一件好像往生被这样盖着,很漂亮的棺材这样浮上来,浮上来,表示超度,超度,所以说不用看到骨头,知道名字就好了,别召错就好了,不要把名字报错就好了,所以我常说:有修行的人没有差别,没有差别,有没有骨头统统超度,统统超度,所以说我们做功德不可以自私,肚量要大,要大。再来,底下,回向大概就是这种意思,【此牒名也。普皆回向、回向真如、】真如就是我们的本性,真如就是把胸量扩大到绝对的境界叫做真如,犹如虚空,【回向菩提、】就是说我们今天所修行的要做什么?修菩提行,觉悟,【回向众生。】回向众生,【此三皆普遍一切处、】真如、菩提、众生遍一切处,所以,【是所回向之处普。】普就是平等的意思,平等,平等地回向叫做普皆回向,【又者以前九门】九门就是从礼敬诸佛、称赞如来,什么请转*轮、请佛住世,前面总共九门,【所有遍法界之善根、而为回向、是能回之善普、】这里的善普这个普,就是遍一切处,使这个善能够达到一切处,所以我说,回向就是扩大自己的胸量,使它趣于绝对的平等,【故曰普皆回向也。】这样大家对回向就比较认识,比较了解,要不然每天都在回向,不知道意思。

  ○辛二释相二、壬初明所回善根

  【经】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因为从第一到第十,最后这个叫做普皆回向,第九是恒顺众生。

  【记】从初礼敬】就是第一,【乃至第九恒顺众生所有功德、】随顺所有功德就是恒顺众生。【尽以回向法界众生。而自分功德不惟不减、且更扩大矣。

  ○壬二正明回向二、一愿离苦成善

  【经】好,看中间的黑字:【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

  【记】愿一切众生离二死苦、】二死就是三界的分段生死,跟三界外的变易生死,这个大家都知道,【成究竟善。】究竟善就是【“尽法界虚空界众生”者、即尽真如实际心及虚空中所有众生也。】太多了,众生太多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众生欲行恶法、皆悉不成者、有二义:】就是意义:【一者菩萨说法教化、自然不敢作恶。】就像我们讲堂这样,讲因果法,讲戒律,讲佛法,正法,使他有正知正见,了解因果、戒律对修行,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恶?分得很清楚,他自然就不敢造恶,【二者有不可思议菩萨暗中加被、令恶业不成、】使你不会造恶,【善业成就。反上可知、以诸恶不作故。】你不作恶渐渐你就会趋向善,【“关闭诸恶趣门。”】恶趣就是三途,你如果没有造恶,当然你就不会下三途,【众善奉行故。“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开”者开导、“示”者指示、开示众生心中人人本有之涅槃路也。纵一时不得涅槃、亦不失人天正路。

  ○二发心代苦

  【经】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我皆代受,这句话说是一种慈悲心,实在是没有办法代,没有办法代,只是能够尽力而为。举个例子讲:譬如说我一个徒弟,譬如说徒弟,徒弟人很痛苦要开刀,他很痛苦,他的业报是这样子,我当然不能代替他痛苦,没错,但是师父如果经济上没有困难,这样此时他不必担心到钱,而且如果开刀,他马上能解决痛苦,我虽然不能代替他痛苦,但是我有这种能力尽量帮他,所以这个代苦,可以说尽力而为这样而已,要不然你要怎么代苦?我脖子痛,你有办法吗?对不对?所以这个代苦不要误会成把它变成我,把它变成你,这样我吃饭就变成你能饱了,你吃饭就变成我以饱了,那就是错误的思想,所以事实上是不能代,但是只能讲尽力而为,是代替他。譬如说,现在假设说:譬如说有一个读台大的,读台大的:师父,我很想出家,很想出家,但是我现在要负责我祖父的坟墓,大家都要出钱,出多少?五万元,没有关系,来!你受过高等教育要出家,令人感动,没有关系,这个师父办得到,对不对?这样他业报现前他要还债务,我有这个能力,但是有一种情形不能代替,譬如说他发生车祸脑死,这样没有办法,躺在那个地方你没有办法,你只能整天持咒、拜佛、诵经,做善事回向给他这样子而已,你没有办法,没有办法代替,所以说我皆代受就是菩萨的愿,慈悲到极点,有痛苦都给他(代替),【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记】普贤菩萨谓若有众生因造恶业、我愿代受其苦果、而令解脱、以至究竟成佛。此心人所难发。因无广大心、无成佛意、故不能代苦。若欲成佛、必能度众生而代其苦。

  代苦有七种义:

  一者“悲心好乐故”、】好乐,就是说他的悲心希望众生,悲心好乐就是说代替他痛苦,代替人痛苦凄断故乡情让他快乐,【世人往往有以情爱代苦者。】情爱,譬如说男女或是父子的关系,譬如说他的女朋友发生什么变故,军个男的就整天去帮助她,代她的苦,或是说父亲发生什么事情,孩子不眠不休来帮忙他,这是情爱,就是说建立在男女、父子、眷属上的一种情爱,执著上的代替痛苦,但是他的立足点是在执著,就是代替,菩萨不一样,【菩萨以同体大悲代众生苦。】代众生苦,他的慈悲是平等的,【悲胜爱】就是说悲,慈悲喜舍这个悲是胜过爱,因为爱是一种著的东西,只有自己的先生,或是只有自己的太太,只有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母亲要帮忙而已,其他的众生有困难他都不要,所以,【已可概见、】大概可以看得出来,【况同体乎?

  二者“作增上缘故”、菩萨修诸苦行、破除身见、】破除这个身见就是没有我,无我,破除身见就是用无我的心,用无我的心,【为众生所羡慕作增上缘。如如来雪山六年苦行之类是也。】六年苦行就是这样子,令众生羡慕。

  【三者“留惑润生】润生就是继续转世,留惑就是故意留一点迷惑,然后继续去投胎,要不然他就进入方便有余土,跟实报庄严土了。在我们娑婆世界的六道众生脱出去的时候,如果功夫不到,还不能像佛千变万化,譬如说他一下子如果没有留惑润生,留迷惑、无明来滋润生死,就像树根得水会继续活,树根如果得到水,它就能够继续活,菩萨慈悲故意留迷惑,其实他能断而不断。譬如说一个大人拿了一条绳子,绳子他随顺剪一下就断了,它偏不要剪它,不把它剪断,要做什么?这条绳子留起来可以绑东西,菩萨就是这样子,他能断但是他不要断,能断他不要断故意留惑,故意变成迷糊,为什么?他还要继续来人间来与众生打成一片,还要度他,还要度众生,这个叫做留惑润生,润生就是滋润生死,继续来六道轮回,和众生生老病死,因为他上根利智一闻千悟,但众生没有办法这样,所以我们在座诸位一定有很多菩萨再来示现的,故意留惑来普度众生,【代苦”、能了生死、为度众生不了生死是也。】能了生死度众生不了生死,不了生死上面要加两个字,叫故意不了生死,故意的,他有这个能力但是他…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