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講記▪P27

  ..續本文上一頁德,就事相來講我們有一個範圍,但是就本性來講,你把它推廣出去,我們的功德不但不會減少,而且還會增加,所以回向簡單講就是擴大這個功德趣于法界的真如,這才是真正聰明的人,如果說回向用一句最簡單直截了當的語言來形容,就是擴大自己的心胸,放大自己的心胸,回向就是這種意思,一直放大自己的胸量,一直放大,如果聰明的人他就不會這樣子,譬如說我拿金光明沙來撒,來撒,我去撒我的祖先,撒祖先,要撒下去的時候我就不會說:願以此功德回向給什麼人,因爲我的祖先,林氏,我的祖先,我姓林,林氏曆代祖先,因爲掃墓的時候,說到我的祖先也是很誇張,去都找不到,也不知道是哪一個墳墓,我說:爸爸,爸爸,你的爸爸在哪裏?他說:我也不知道,父子都在找祖父的墳墓,找來找去,找來找去,結果我爸爸說:可能埋得太久了,就去挖,叫我大哥:錦木,你去那裏挖,大哥就拿了一枝鉛筆,我們就站在旁邊,我手無縛雞之力挖不動,看墳場到處都是墳墓,林厝寮的墳場也很誇張,到處亂葬就像沒有政府,濫墾濫葬,他埋下去在底下的算倒黴,上面再埋,再埋,去都找不到,連我爸爸都找不到他爸爸,哪找得到?我又不知道我祖父埋在哪裏?就在那裏一直找、找……,結果用挖的挖下去,哇!挖到別人的祖先,我說:真糟糕,所以到現在爲止,我們找不到祖先,沒有祖先,所以我那個時候沒有學佛,教他們要用火葬的,用火葬的,火化把他放在寺廟裏面,對不對?把他放在寺廟裏面,或是把他放在納骨塔裏面,這樣才對,不知道,去,找不到,找不到卻找到誰的墓?是伯公的墓,說:沒有祖先,隨便!有就好了,有就好了,就找到伯公,結果一看,被牛踩得一個洞一個洞,老鼠跑進去把骨頭都咬出來,把手指頭的骨頭都咬出來,都已經沒有墓碑了,就亂弄,所以用認定的,認定這一門。真可憐!說起我的祖先也是糊塗仙,我爸爸去找,找不到,我們就去……,我們現在要掃墓,也不知道要掃哪一個,說:掃墓要掃哪一個,有,只有我祖母的,埋在另外一個地方這樣而已,我爸爸十二歲的時候,我祖父死的時候我爸爸十二歲,十二歲,我們出世也不知道死了多久,去掃墓也是很誇張,就去找、找……。我那個時候知道有金光明沙就拿去撒,拿去撒的時候,我說:沒有關系一門埋掉就好了,我們法力不可思議,雙腳一盤坐起來就召魂,我說把祖先的名字都寫給我,坐在墳場馬上召魂,咒一念,冷風飕飕的,我們久了習慣了也不會怕,麻痹了,說:有來喔,有來喔,冷風飕飕的,召過來,召過來,召過來的時候解冤業,對不對?金光明沙就撒下去,撒下去的時候我就做功德,持咒、念佛就加持灌頂,到最後我就說:願以此功德,回向林氏曆代祖先,(你如果姓冷就是冷死,)曆代祖先,最後又:以及法界一切衆生,一定加這一句話,以及法界一切衆生,一回來,晚上睡覺就夢見祖先的棺材紅色的,紅通通的,從地底浮上來,浮上來,用一件好像往生被這樣蓋著,很漂亮的棺材這樣浮上來,浮上來,表示超度,超度,所以說不用看到骨頭,知道名字就好了,別召錯就好了,不要把名字報錯就好了,所以我常說:有修行的人沒有差別,沒有差別,有沒有骨頭統統超度,統統超度,所以說我們做功德不可以自私,肚量要大,要大。再來,底下,回向大概就是這種意思,【此牒名也。普皆回向、回向真如、】真如就是我們的本性,真如就是把胸量擴大到絕對的境界叫做真如,猶如虛空,【回向菩提、】就是說我們今天所修行的要做什麼?修菩提行,覺悟,【回向衆生。】回向衆生,【此叁皆普遍一切處、】真如、菩提、衆生遍一切處,所以,【是所回向之處普。】普就是平等的意思,平等,平等地回向叫做普皆回向,【又者以前九門】九門就是從禮敬諸佛、稱贊如來,什麼請轉*輪、請佛住世,前面總共九門,【所有遍法界之善根、而爲回向、是能回之善普、】這裏的善普這個普,就是遍一切處,使這個善能夠達到一切處,所以我說,回向就是擴大自己的胸量,使它趣于絕對的平等,【故曰普皆回向也。】這樣大家對回向就比較認識,比較了解,要不然每天都在回向,不知道意思。

  ○辛二釋相二、壬初明所回善根

  【經】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因爲從第一到第十,最後這個叫做普皆回向,第九是恒順衆生。

  【記】從初禮敬】就是第一,【乃至第九恒順衆生所有功德、】隨順所有功德就是恒順衆生。【盡以回向法界衆生。而自分功德不惟不減、且更擴大矣。

  ○壬二正明回向二、一願離苦成善

  【經】好,看中間的黑字:【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衆生。願令衆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

  【記】願一切衆生離二死苦、】二死就是叁界的分段生死,跟叁界外的變易生死,這個大家都知道,【成究竟善。】究竟善就是【“盡法界虛空界衆生”者、即盡真如實際心及虛空中所有衆生也。】太多了,衆生太多了,無量無邊的衆生,【衆生欲行惡法、皆悉不成者、有二義:】就是意義:【一者菩薩說法教化、自然不敢作惡。】就像我們講堂這樣,講因果法,講戒律,講佛法,正法,使他有正知正見,了解因果、戒律對修行,什麼是真正的善?什麼是惡?分得很清楚,他自然就不敢造惡,【二者有不可思議菩薩暗中加被、令惡業不成、】使你不會造惡,【善業成就。反上可知、以諸惡不作故。】你不作惡漸漸你就會趨向善,【“關閉諸惡趣門。”】惡趣就是叁途,你如果沒有造惡,當然你就不會下叁途,【衆善奉行故。“開示人天涅槃正路。”“開”者開導、“示”者指示、開示衆生心中人人本有之涅槃路也。縱一時不得涅槃、亦不失人天正路。

  ○二發心代苦

  【經】若諸衆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我皆代受,這句話說是一種慈悲心,實在是沒有辦法代,沒有辦法代,只是能夠盡力而爲。舉個例子講:譬如說我一個徒弟,譬如說徒弟,徒弟人很痛苦要開刀,他很痛苦,他的業報是這樣子,我當然不能代替他痛苦,沒錯,但是師父如果經濟上沒有困難,這樣此時他不必擔心到錢,而且如果開刀,他馬上能解決痛苦,我雖然不能代替他痛苦,但是我有這種能力盡量幫他,所以這個代苦,可以說盡力而爲這樣而已,要不然你要怎麼代苦?我脖子痛,你有辦法嗎?對不對?所以這個代苦不要誤會成把它變成我,把它變成你,這樣我吃飯就變成你能飽了,你吃飯就變成我以飽了,那就是錯誤的思想,所以事實上是不能代,但是只能講盡力而爲,是代替他。譬如說,現在假設說:譬如說有一個讀臺大的,讀臺大的:師父,我很想出家,很想出家,但是我現在要負責我祖父的墳墓,大家都要出錢,出多少?五萬元,沒有關系,來!你受過高等教育要出家,令人感動,沒有關系,這個師父辦得到,對不對?這樣他業報現前他要還債務,我有這個能力,但是有一種情形不能代替,譬如說他發生車禍腦死,這樣沒有辦法,躺在那個地方你沒有辦法,你只能整天持咒、拜佛、誦經,做善事回向給他這樣子而已,你沒有辦法,沒有辦法代替,所以說我皆代受就是菩薩的願,慈悲到極點,有痛苦都給他(代替),【令彼衆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

  【記】普賢菩薩謂若有衆生因造惡業、我願代受其苦果、而令解脫、以至究竟成佛。此心人所難發。因無廣大心、無成佛意、故不能代苦。若欲成佛、必能度衆生而代其苦。

  代苦有七種義:

  一者“悲心好樂故”、】好樂,就是說他的悲心希望衆生,悲心好樂就是說代替他痛苦,代替人痛苦淒斷故鄉情讓他快樂,【世人往往有以情愛代苦者。】情愛,譬如說男女或是父子的關系,譬如說他的女朋友發生什麼變故,軍個男的就整天去幫助她,代她的苦,或是說父親發生什麼事情,孩子不眠不休來幫忙他,這是情愛,就是說建立在男女、父子、眷屬上的一種情愛,執著上的代替痛苦,但是他的立足點是在執著,就是代替,菩薩不一樣,【菩薩以同體大悲代衆生苦。】代衆生苦,他的慈悲是平等的,【悲勝愛】就是說悲,慈悲喜舍這個悲是勝過愛,因爲愛是一種著的東西,只有自己的先生,或是只有自己的太太,只有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母親要幫忙而已,其他的衆生有困難他都不要,所以,【已可概見、】大概可以看得出來,【況同體乎?

  二者“作增上緣故”、菩薩修諸苦行、破除身見、】破除這個身見就是沒有我,無我,破除身見就是用無我的心,用無我的心,【爲衆生所羨慕作增上緣。如如來雪山六年苦行之類是也。】六年苦行就是這樣子,令衆生羨慕。

  【叁者“留惑潤生】潤生就是繼續轉世,留惑就是故意留一點迷惑,然後繼續去投胎,要不然他就進入方便有余土,跟實報莊嚴土了。在我們娑婆世界的六道衆生脫出去的時候,如果功夫不到,還不能像佛千變萬化,譬如說他一下子如果沒有留惑潤生,留迷惑、無明來滋潤生死,就像樹根得水會繼續活,樹根如果得到水,它就能夠繼續活,菩薩慈悲故意留迷惑,其實他能斷而不斷。譬如說一個大人拿了一條繩子,繩子他隨順剪一下就斷了,它偏不要剪它,不把它剪斷,要做什麼?這條繩子留起來可以綁東西,菩薩就是這樣子,他能斷但是他不要斷,能斷他不要斷故意留惑,故意變成迷糊,爲什麼?他還要繼續來人間來與衆生打成一片,還要度他,還要度衆生,這個叫做留惑潤生,潤生就是滋潤生死,繼續來六道輪回,和衆生生老病死,因爲他上根利智一聞千悟,但衆生沒有辦法這樣,所以我們在座諸位一定有很多菩薩再來示現的,故意留惑來普度衆生,【代苦”、能了生死、爲度衆生不了生死是也。】能了生死度衆生不了生死,不了生死上面要加兩個字,叫故意不了生死,故意的,他有這個能力但是他…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