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利,整天都在名利里面打转、攀缘,你麻烦大了。
【四、“逐文读诵、直心无益”:】逐文,跟着文章,跟着文章念,直心无益,迷迷糊糊,迷迷糊糊。【读而不解其义、】虽然这样读不了解它的意思,也不听人家讲经,【故不得益、】什么意思他都不知道,问:师父,《楞严咒》说有那种横摔直撞的。我说:你读得对不对?(咒文)横摔直撞,听众生在讲会昏倒的,听说那个咒很灵验,我们如果横摔直撞很灵验,他不懂。【而得种福、然不可不求解。】所以,他有结经典的缘,所以稍微有福,但是我们应该要了解佛经,因此听经要列为最重要的一个课程,听经闻法,不论你懂得你还是要来听,增加印象。
【前四全不可依。】不能依照那样来修,【次五从浅至深、】次五就是后面,五、六、七、八、九,前四,一、二、三、四,前面四个不可依靠,次五就是说接下来的,五、六、七、八、九这五种,从浅至深,【随根悟入皆革凡】革就是改,改掉凡夫的心,【成圣】成为圣人,【之方便。】法。【第十一门,】那个不是第十一门,是第十这一门,【方为究竟。】这才是究竟。你不要读成第十一门,那个是错误的。
【五、“读而分解、】读但是了解一些,了解,【多读少修”:随力随分、少修非完全不修。故不致落过、有少许功德。
六、“博文约义、】博文就是看得很多,约义,约就是简单化,把它的道理简单化,【取义专修”:】取这个最简单的义理专修,【博览三藏十二部经典、而收义甚约。】收义就是集中这个道理很少、很少。为什么?【知惟一心法、】说来说去都是心的问题而已,所以,【取意而专修之。】就是纳归一心。
【七、“得意唯修、】得到这个意而尊,唯修,不必再藉著语言,【不复寻言”:得意即修、不复讨论文字。古时宗门大匠、必有得意之善根、不须闻教。如六祖大师不识字、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大悟。】不必藉著文字,【以上六七二门皆判入顿教之机。】顿就是不经时间的长短,立刻觉悟叫做顿。
【八、“得旨称性、依教修行”:旨即义也。】意思是说得到了佛陀的精髓而合乎这个本性,依照本性所起的教而修行,全修在性,全性起修,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子,所以说所有一切法都是本性,旨就是说它的道理,【义是教中之义。全法即性、】所有一切法,就是会归到空性的本性,【不同弃教。】不同于顿教的教育语言跟文字,教就是语言跟文字,弃教就是放弃语言、文字,这个不必,所有文字、语言不坏实相,所以说不同弃教,不同于顿教的放弃,这些文字、语言【学教即修行、即行解不二也。】行跟解不二。
【九、“持教观理、不滞不著”:】持佛的教化,秘密地观照这个道理,也不滞,不会被影响,滞就是停,也不著,不执著,【理即真空理。持教不碍观理、】教和理是无碍,所以,【观理不碍持教。】有的人说只有听经闻法。师父,你都只重视讲经,怎么不教人家修行?他把听经闻法当做不是在修行,这是很悲哀的,所以那一天有一个女人,老女人写信给我,说我只是讲经弘法,这样叫做误导众生,她说像外面都在打佛七,打佛七一直打一直打。我说:那个才叫做误导众生,你只有念佛你怎么知道是什么?什么叫理一念?什么叫事一念,什么叫放下?什么叫做真正的精进?精进佛七是什么?精就是纯,没有妄想,进就是不退,你没有妄想而精进不退,叫做精进佛七,你搞清楚。不是一天到晚碎碎念,念佛,念得自己也搞不清楚念什么东西,可怜、悲哀,还写信来骂我,老女人,写信来骂我,说我误导众生,可怜,悲哀到极点,她的观念就是念佛叫做修行,讲经不叫做修行,所以说持教观理,不滞不著,一念觉马上就得本心,没有教理你要怎么修行呢?对不对?你没有眼睛要怎么走路呢?像瞎子要走往哪里?
【十、“理教俱融、合为一观”:】道理和佛的教化统统圆融,合为一观就是没有所谓的理,也没有所谓的教,意思是说教即是理,理即是教,道理就是教,教当下就是理,没有分开来。【此门方为究竟、即教即理。
三藏经教、是标月之指、】指就是手指,说月亮在那里,标月就是我这只手指月亮在那里,是要你看月亮,不是要你看这只手,我说月亮在那里,你在这只手上找:在哪里,在哪里?这里没有月亮,真是傻死了,我叫你看月亮,真理在那个地方,佛法用文字要叫你悟,悟到那个不可思议的境界,你只在教义、教理里面执著,对不对?所以说月亮在那边,我的目的是叫你看月亮,不是叫你看手指头,讲经说法的目的是叫你悟,不是叫你在文字里面打转,你弄清楚,所以说标月之指就是说标示这个月亮的位置这个指头,【不可执指为月。】不可以说这个就是月亮,我如果说月亮在那个地方,你说月亮就是在这个指头,完了。不可执指为月。【此语为执教者说、】这句话就是执著教来说,【若定要教外得旨、则闻经证果者、皆诳语耶?】这个怎么说,如果教外还有一个什么?还有另外一个宗旨,则闻经证果皆诳语,为什么?闻经证果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教外如果还有法的话,意思是说教当体就是法,有的人听经闻法马上证果,这个不是诳语的,事实就是这样子的,意思是说教外还有道理的话,闻经证果就变成骗人的,意思是说不可能,教本身就是理,当下就可以证果,不必要教外还有一个道理,教的以外没有道理。
底下:【依前四门而行、是自害害他。依次五门修行、从浅至深、随根性悟入。革除凡夫之心、转为圣人之心。末后一门、方为究竟。如是修之、即等同普贤菩萨。学佛法人之病甚多。或弃教师心、】放弃佛的教化,师心就是按照自己的妄心,当做老师叫做师心。只有尊重你的妄心的话,【而以法门诳入。】来欺骗众生,【或背教苦修、不得实益。】实在不能得到利益。【或习教不解、】习教不解,只有常常教自己去看,却不了解,不了解。我有一个徒弟出去,徒弟出去,我叫他不要出去,他却出去,出去,他说:在这里没有时间看书,出去外面自己修行,自己修行现在却整天闲着,整天闲着。我问:你整天可以看书。他说:看不懂。想要用功却看不懂,徒弟就是这样子,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很厉害,他出去绕一绕,绕一绕,他不知道他很可怜,不知道,人真的很奇怪,师父一直慈悲地劝告他,说:你不要出去。跟他说你要亲近师父,我虽然不是佛或者是菩萨,至少我经典看得懂,我懂得的告诉你,你在这里五年、十年,你把师父肚子里的东西先学会,这样百劝不听,不要就是不要,对不对?硬要出去,现在去绕一绕说要回来了,对不起,我这里不是hotel,我这里不是旅馆,说回来就回来,说来就来,说去就去,不行,不能让你这样子。所以我常常说:我们这些出家的徒弟,如果你要跨出去文殊讲堂,你要想七天七夜,想妥当了再出去,你考虑清楚,要考虑清楚你才出去。所以我常说人为什么这么悲哀,我在佛门已经十七年的经验了,为什么这么慈悲的师父教导你,告诉你不要轻举妄动还不听,那有什么办法呢?他以为外面的世界有多好,结果外面挂单三百元,肚子一痛不够打一针,也不知道跟谁拿钱,结果出家以后还要回家拿钱,要不然没钱,连坐车也没钱,外面挂单三百元,三百元。因此我们要了解,学佛人的毛病很多,他就按照自己的妄想心,以法门诳人,所以背教苦修,自己要修不得实益,不得实益。我常常跟徒弟说:你们今天听师父讲课的,一句话是十七年的经验,是看完《大藏经》的人,他内在的经验谈,你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听经闻教,你就可以得到很实在的利益,你又为什么要东奔西跑,很奇怪,或习教不解,【依傍佛法、而求名利。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若只徒捏着鼻子哄眼睛、】捏着鼻子哄眼睛就是,鼻子捏着哄哄眼睛,骗骗你的眼睛而已,【生死如何能了。有深信心者、决不自骗骗人、而得进步。既得进步、自能除障。
五无间业者:】什么叫做地狱的五无间业呢?
【“一、受生无间”犯五逆罪舍此报身、不间隔时分、即受地狱果报。】即受地狱果报,不间隔时分,所以我们人你注意看,在世作恶多端的人死得很痛苦,死得很痛苦。要死时牛头马面这样拖,这样摔这样搞,当然有一种是前世的业,临命终不好死有两种:一种是前世的业,像玄奘大师他痛苦而死,玄奘大师痛苦而死,但是那是无量劫的报应,一刹那之间就没有了,玄奘大师一断气之后,面相完全非常、非常地安详,跟一般的死法不一样,一般要死时一直摔,摔到要死的时候脸变黑,口吐白沬痛苦,大师是因为当国王就鱼肉人民,所以他无量劫的恶业,因为他做大法师翻译经典功德无量,所以他刹那间的果报,地狱之报去除,地狱的果报去除了,不然他要下地狱,这是一种。所以一种是圣人的痛苦的临命终的果报,一种是凡夫痛苦的临命终的果报,戒贤大师也是很痛苦,戒贤论师,玄奘大师的师父也是很痛苦,腰部都长蛆,长蛆,他痛苦得一直要自杀,菩萨示现叫他不要自杀,所以说我们地狱的果报,是说凡夫没有修行的人,造五逆罪的人不是大修行的,大修行人,有时候临命终会受果报,像迦留陀夷,迦留陀夷他今生会死得那么惨是为什么?就是好色,就是好色。迦留陀夷从来不破戒的,迦留陀夷就是因为他很喜欢女众,他如果看到很喜欢的女众,他都常跟在女众后面,就是因为他这种不好的习气,迦留陀夷怎么死的呢?我现在讲给你听,这个说起来是很有趣的一个因缘果报,不要说很有趣,迦留陀夷很好色,不过他绝对不会破戒,他虽然在女众的旁边,但是他不会去碰到她,但是他很喜欢看女众,他无始劫以来,有一次佛劝告他,说:你要远离女众,远离女众。结果他不要,劝告他,他不听,常常看女众,常常接近她,最后他的果报很不好死。有一次他出去,走、走……,走到半路撞到一个女众,这个女众刚好去搞外遇,你知道吗?…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