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講記▪P30

  ..續本文上一頁利,整天都在名利裏面打轉、攀緣,你麻煩大了。

  【四、“逐文讀誦、直心無益”:】逐文,跟著文章,跟著文章念,直心無益,迷迷糊糊,迷迷糊糊。【讀而不解其義、】雖然這樣讀不了解它的意思,也不聽人家講經,【故不得益、】什麼意思他都不知道,問:師父,《楞嚴咒》說有那種橫摔直撞的。我說:你讀得對不對?(咒文)橫摔直撞,聽衆生在講會昏倒的,聽說那個咒很靈驗,我們如果橫摔直撞很靈驗,他不懂。【而得種福、然不可不求解。】所以,他有結經典的緣,所以稍微有福,但是我們應該要了解佛經,因此聽經要列爲最重要的一個課程,聽經聞法,不論你懂得你還是要來聽,增加印象。

  【前四全不可依。】不能依照那樣來修,【次五從淺至深、】次五就是後面,五、六、七、八、九,前四,一、二、叁、四,前面四個不可依靠,次五就是說接下來的,五、六、七、八、九這五種,從淺至深,【隨根悟入皆革凡】革就是改,改掉凡夫的心,【成聖】成爲聖人,【之方便。】法。【第十一門,】那個不是第十一門,是第十這一門,【方爲究竟。】這才是究竟。你不要讀成第十一門,那個是錯誤的。

  【五、“讀而分解、】讀但是了解一些,了解,【多讀少修”:隨力隨分、少修非完全不修。故不致落過、有少許功德。

  六、“博文約義、】博文就是看得很多,約義,約就是簡單化,把它的道理簡單化,【取義專修”:】取這個最簡單的義理專修,【博覽叁藏十二部經典、而收義甚約。】收義就是集中這個道理很少、很少。爲什麼?【知惟一心法、】說來說去都是心的問題而已,所以,【取意而專修之。】就是納歸一心。

  【七、“得意唯修、】得到這個意而尊,唯修,不必再藉著語言,【不複尋言”:得意即修、不複討論文字。古時宗門大匠、必有得意之善根、不須聞教。如六祖大師不識字、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即大悟。】不必藉著文字,【以上六七二門皆判入頓教之機。】頓就是不經時間的長短,立刻覺悟叫做頓。

  【八、“得旨稱性、依教修行”:旨即義也。】意思是說得到了佛陀的精髓而合乎這個本性,依照本性所起的教而修行,全修在性,全性起修,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這樣子,所以說所有一切法都是本性,旨就是說它的道理,【義是教中之義。全法即性、】所有一切法,就是會歸到空性的本性,【不同棄教。】不同于頓教的教育語言跟文字,教就是語言跟文字,棄教就是放棄語言、文字,這個不必,所有文字、語言不壞實相,所以說不同棄教,不同于頓教的放棄,這些文字、語言【學教即修行、即行解不二也。】行跟解不二。

  【九、“持教觀理、不滯不著”:】持佛的教化,秘密地觀照這個道理,也不滯,不會被影響,滯就是停,也不著,不執著,【理即真空理。持教不礙觀理、】教和理是無礙,所以,【觀理不礙持教。】有的人說只有聽經聞法。師父,你都只重視講經,怎麼不教人家修行?他把聽經聞法當做不是在修行,這是很悲哀的,所以那一天有一個女人,老女人寫信給我,說我只是講經弘法,這樣叫做誤導衆生,她說像外面都在打佛七,打佛七一直打一直打。我說:那個才叫做誤導衆生,你只有念佛你怎麼知道是什麼?什麼叫理一念?什麼叫事一念,什麼叫放下?什麼叫做真正的精進?精進佛七是什麼?精就是純,沒有妄想,進就是不退,你沒有妄想而精進不退,叫做精進佛七,你搞清楚。不是一天到晚碎碎念,念佛,念得自己也搞不清楚念什麼東西,可憐、悲哀,還寫信來罵我,老女人,寫信來罵我,說我誤導衆生,可憐,悲哀到極點,她的觀念就是念佛叫做修行,講經不叫做修行,所以說持教觀理,不滯不著,一念覺馬上就得本心,沒有教理你要怎麼修行呢?對不對?你沒有眼睛要怎麼走路呢?像瞎子要走往哪裏?

  【十、“理教俱融、合爲一觀”:】道理和佛的教化統統圓融,合爲一觀就是沒有所謂的理,也沒有所謂的教,意思是說教即是理,理即是教,道理就是教,教當下就是理,沒有分開來。【此門方爲究竟、即教即理。

  叁藏經教、是標月之指、】指就是手指,說月亮在那裏,標月就是我這只手指月亮在那裏,是要你看月亮,不是要你看這只手,我說月亮在那裏,你在這只手上找:在哪裏,在哪裏?這裏沒有月亮,真是傻死了,我叫你看月亮,真理在那個地方,佛法用文字要叫你悟,悟到那個不可思議的境界,你只在教義、教理裏面執著,對不對?所以說月亮在那邊,我的目的是叫你看月亮,不是叫你看手指頭,講經說法的目的是叫你悟,不是叫你在文字裏面打轉,你弄清楚,所以說標月之指就是說標示這個月亮的位置這個指頭,【不可執指爲月。】不可以說這個就是月亮,我如果說月亮在那個地方,你說月亮就是在這個指頭,完了。不可執指爲月。【此語爲執教者說、】這句話就是執著教來說,【若定要教外得旨、則聞經證果者、皆诳語耶?】這個怎麼說,如果教外還有一個什麼?還有另外一個宗旨,則聞經證果皆诳語,爲什麼?聞經證果這是不可能的,爲什麼?因爲教外如果還有法的話,意思是說教當體就是法,有的人聽經聞法馬上證果,這個不是诳語的,事實就是這樣子的,意思是說教外還有道理的話,聞經證果就變成騙人的,意思是說不可能,教本身就是理,當下就可以證果,不必要教外還有一個道理,教的以外沒有道理。

  底下:【依前四門而行、是自害害他。依次五門修行、從淺至深、隨根性悟入。革除凡夫之心、轉爲聖人之心。末後一門、方爲究竟。如是修之、即等同普賢菩薩。學佛法人之病甚多。或棄教師心、】放棄佛的教化,師心就是按照自己的妄心,當做老師叫做師心。只有尊重你的妄心的話,【而以法門诳入。】來欺騙衆生,【或背教苦修、不得實益。】實在不能得到利益。【或習教不解、】習教不解,只有常常教自己去看,卻不了解,不了解。我有一個徒弟出去,徒弟出去,我叫他不要出去,他卻出去,出去,他說:在這裏沒有時間看書,出去外面自己修行,自己修行現在卻整天閑著,整天閑著。我問:你整天可以看書。他說:看不懂。想要用功卻看不懂,徒弟就是這樣子,我們無始劫以來的習氣很厲害,他出去繞一繞,繞一繞,他不知道他很可憐,不知道,人真的很奇怪,師父一直慈悲地勸告他,說:你不要出去。跟他說你要親近師父,我雖然不是佛或者是菩薩,至少我經典看得懂,我懂得的告訴你,你在這裏五年、十年,你把師父肚子裏的東西先學會,這樣百勸不聽,不要就是不要,對不對?硬要出去,現在去繞一繞說要回來了,對不起,我這裏不是hotel,我這裏不是旅館,說回來就回來,說來就來,說去就去,不行,不能讓你這樣子。所以我常常說:我們這些出家的徒弟,如果你要跨出去文殊講堂,你要想七天七夜,想妥當了再出去,你考慮清楚,要考慮清楚你才出去。所以我常說人爲什麼這麼悲哀,我在佛門已經十七年的經驗了,爲什麼這麼慈悲的師父教導你,告訴你不要輕舉妄動還不聽,那有什麼辦法呢?他以爲外面的世界有多好,結果外面挂單叁百元,肚子一痛不夠打一針,也不知道跟誰拿錢,結果出家以後還要回家拿錢,要不然沒錢,連坐車也沒錢,外面挂單叁百元,叁百元。因此我們要了解,學佛人的毛病很多,他就按照自己的妄想心,以法門诳人,所以背教苦修,自己要修不得實益,不得實益。我常常跟徒弟說:你們今天聽師父講課的,一句話是十七年的經驗,是看完《大藏經》的人,他內在的經驗談,你可以用很短的時間聽經聞教,你就可以得到很實在的利益,你又爲什麼要東奔西跑,很奇怪,或習教不解,【依傍佛法、而求名利。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若只徒捏著鼻子哄眼睛、】捏著鼻子哄眼睛就是,鼻子捏著哄哄眼睛,騙騙你的眼睛而已,【生死如何能了。有深信心者、決不自騙騙人、而得進步。既得進步、自能除障。

  五無間業者:】什麼叫做地獄的五無間業呢?

  【“一、受生無間”犯五逆罪舍此報身、不間隔時分、即受地獄果報。】即受地獄果報,不間隔時分,所以我們人你注意看,在世作惡多端的人死得很痛苦,死得很痛苦。要死時牛頭馬面這樣拖,這樣摔這樣搞,當然有一種是前世的業,臨命終不好死有兩種:一種是前世的業,像玄奘大師他痛苦而死,玄奘大師痛苦而死,但是那是無量劫的報應,一刹那之間就沒有了,玄奘大師一斷氣之後,面相完全非常、非常地安詳,跟一般的死法不一樣,一般要死時一直摔,摔到要死的時候臉變黑,口吐白沬痛苦,大師是因爲當國王就魚肉人民,所以他無量劫的惡業,因爲他做大法師翻譯經典功德無量,所以他刹那間的果報,地獄之報去除,地獄的果報去除了,不然他要下地獄,這是一種。所以一種是聖人的痛苦的臨命終的果報,一種是凡夫痛苦的臨命終的果報,戒賢大師也是很痛苦,戒賢論師,玄奘大師的師父也是很痛苦,腰部都長蛆,長蛆,他痛苦得一直要自殺,菩薩示現叫他不要自殺,所以說我們地獄的果報,是說凡夫沒有修行的人,造五逆罪的人不是大修行的,大修行人,有時候臨命終會受果報,像迦留陀夷,迦留陀夷他今生會死得那麼慘是爲什麼?就是好色,就是好色。迦留陀夷從來不破戒的,迦留陀夷就是因爲他很喜歡女衆,他如果看到很喜歡的女衆,他都常跟在女衆後面,就是因爲他這種不好的習氣,迦留陀夷怎麼死的呢?我現在講給你聽,這個說起來是很有趣的一個因緣果報,不要說很有趣,迦留陀夷很好色,不過他絕對不會破戒,他雖然在女衆的旁邊,但是他不會去碰到她,但是他很喜歡看女衆,他無始劫以來,有一次佛勸告他,說:你要遠離女衆,遠離女衆。結果他不要,勸告他,他不聽,常常看女衆,常常接近她,最後他的果報很不好死。有一次他出去,走、走……,走到半路撞到一個女衆,這個女衆剛好去搞外遇,你知道嗎?…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