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念应该要持。念施呢?所有一切成就必从布施开始。所以六念法,这个念就是心中存有的意思,而不是跟我们那个念佛的念,不相同,含意不同。所以,【亦得往生上品。
上品中生者、能解大乘义理、深信因果。】就能够了解大乘法深信因果,深信因果法。所以我常常跟诸位在家人、出家人都是这么讲:谁造因谁就必须负果,谁都取代不了谁,造的恶因都是自己的恶果,谁也同情不了,所以今天我们看到一个人,他一出生就严重的残障,譬如说:他头歪一边流口水,这样甩、甩,卫生纸,他卖卫生纸,你说他可怜,你看他这样真的很可怜,但是你说那个没有因吗?对不对?那个没有因吗?他这个报应不在别人身上,就是在他身上,他一出生就这样子,对不对?这种难道没有因果?对不对?都有因果,所以这种事情,你眼睛所见的是很值得同情,事实上这个没有那种没有因而有果报的,一定有因果的连锁。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也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不毁谤大乘法,【发菩提心、求愿往生。
其次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一日一夜,【持戒回向、生中上品。
不能尽形寿持戒,而能持清净戒一日夜者、生中中品。
其或不能持戒、而能孝亲仁物者。】就是慈悲动物,慈悲一切众生,【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阿弥陀佛国土功德、求愿往生、得生中下品。】就是世间的善人孝顺父母,(礼爱)兄弟姐妹,尊师重道,你只要靠这个善因缘就往生了。
【其有不能持戒修行、多造恶业、临命终时生大惭悔、遇善知识、教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生下上品。
次有毁犯所受之戒、命欲终时、地狱相现、遇善知识提拔、求生极乐世界、生下中品。
又次有造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应堕恶道、经历多劫、或有恐怖、遇善知识、教令念佛、求生之心切故、十念亦可往生下下品。】你看我们有做得这么坏吗?五逆十恶罪,吓死人了,我们哪有做得那么坏,对不对?所以讲真的要不要往生生,在于我们的决定心而已,你今生统统没有改变,坚持净土法门至死绝对往生。
【此人类往生之品位。乃至畜生之中、若鹦鹉八哥、】他们都会学我们讲话,【但能念佛、亦能往生。念佛法门摄及畜生。其圆融普及、非其他法门所能及。】
他现在讲一个故事:【福建鼓山放生园。有一放生鹅、】有一放生鹅,【见念佛堂中人绕佛、彼亦于门外随人东西绕之、口中喃喃亦念。】阿弥陀佛,它可能念一字:嘎、嘎……,佛、佛……如此,阿弥陀佛它都念一字。【一日鹅无病而死、】你看看仅仅每天在那里绕,无病而死,你想想看,吓死人了,我们要修到无病而死也不简单,【置首于门限。】就是放在门边,【时当酷暑、置之数日不臭、无一蝇集、】平常死的时候就会发臭,【人皆奇之、】人觉得奇怪,哪有什么好奇怪的?它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变一只鹅来接引它,用人接引它不去,阿弥陀佛人看是阿弥陀佛,对不对?跟我们人一样,如果鹅看了就是鹅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来了。我来带你,我来接引你,嘎、嘎……就跟去了,鹅也能往生,佛慈悲度鹅,对不对?【施主塔而葬之。】用塔来埋葬它。
【大家念佛求生西方、以诵《普贤行愿品》为助行。正助合行、决定得生极乐世界。】连一只鹅它都能往生极乐世界,怎么说我们不能往生呢?真的实在是……如此说来我们就信心百倍。
○二亦士用果
【经】得授记已、】来到极乐世界得授记成佛,授记就是成佛的注册,等于我们现在的注册,等于我们现在先注册起来,在后面pray,授记就是准备成佛,【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于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经过很长远、很长久的时间,于十方经过很久、很久,而且很大、很大不可说的世界,以智慧力随顺众生心而为利益,随顺这是行菩萨道,随顺众生。
【记】士用果名、已如前释。
凡菩萨得佛授记。还愿经不可说长】长就是久,很长久,【大之劫、于十方世界、行菩萨道。利益众生、要须智慧、方能应机设化。众生为所随、智慧是能随。故云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
或有人云:生西方不好行菩萨道,】不好行菩萨道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太快乐,有人这么问:西方极乐世界太快乐不好行菩萨道,【在娑婆世界则易行。
此语亦有道理。在娑婆世界若行布施、以娑婆世界众生皆贪、故能成就施波离密。娑婆世界众生皆犯戒、故在此土持戒则功德大。娑婆世界众生皆刚强、故在此土行忍辱、则能成就忍波罗蜜。】在极乐世界没有人会跟你漏气,也没人会伤害你,都是在帮助你的,所以变成没有逆境,【六度万行皆好行之、】但是,【然生极乐世界、纵不蒙佛授记、为一凡夫、亦具报得神通、】他的果报也有神通,【胜过娑婆罗汉。】你看看,【如经云:其土众生。常以清旦、】清旦就是清晨,【各以衣襟、】裓就是衣巾,【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经行就是绕佛,【如是能至十方世界上求下化、又焉得不好行菩萨道乎?】到极乐世界更厉害,神通自在,看要怎么行菩萨道更加厉害。
○辛三究竟成佛果
【经】不久当坐菩提道场、】菩提道场就是菩提树下成道,【降伏魔军、】这个不是念jiàng,这个念xiáng,就是降伏,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就是成佛,【转妙*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记】诵《普贤行愿品》速得成佛。但说久、不可执著定长、说不久、不可执著定短。说不久是摄受语。】摄受语,摄受就是说无须多久你就能够成道,就比较有信心,摄受,不然他会退道心,【说久】很久很久,没有那么轻易,【是折伏语。】就是你不要那么我慢,认为成佛这么简单,行菩萨道这么简单,这个就是折伏语,【普贤菩萨行愿广大。愿久行菩萨行。若有众生应见佛时】应见佛时,【未尝不现佛身、然皆幻化、无众生相、不妨度幻化众生。无佛相、不妨成幻化佛。“转妙*轮”、即宏法利生、随众生根器而利益之。未来劫海无穷尽、而广行利益众生亦无穷尽。
○丁三结劝受持三、一结前胜德
【经】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如果有听到,【若信】只要你有相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就是散播出去,散播出去,【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就是说你受持,读诵《普贤行愿品》,认真来跟人家解释,讲经给人听,所有的功德除了佛知道,其余的没有人知道。所以你如果要造大功德,要做法师,要做法师,做法师要具备很多条件,很多条件,不要讲到最后剩下关门的、看守的这样子,这个要宿世有修因缘,所以不要常常结恶缘,要结善缘,用慈悲心感化。
【记】结持经胜德、劝受持也。前已偏举讽诵一行、通明五果、今略举众行。即书写、】你写也好,其实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印、印经典,所以那些要出钱印经典的人,也是要有福报因缘的人,聪明的人才可以,现在有的人不是这样,印了一大堆随便乱丢,这样也不好,要用得着再说,【供养、转施、】辗转布施,【听闻、披读、】就是读,【受持、】如法依行,【演说、】就是讲经,【讽诵、】就是这样读,背诵,【思惟、】就是这样想,【修习。】就是实践、实践。
【十中举四略六。】就是举四个就省去了六个,四加六就是十,【曰受持、读诵、广为演说。如此种种功德、随有其一、唯佛与佛乃能究竟知也。众生不知、三乘知不究竟、故曰余无知者。
○二正明劝持
【经】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不要怀疑,【应当谛受。】谛受就是诚心地接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能够写、能够读、能够诵、也能持、也能为人解答。
【记】此劝善财及在会大众。闻此愿王、勿生疑心、诚心而受。闻之于耳、领纳于心、受持读诵。为化他故、又复书写广为人说。
○三重举胜德
【经】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记】谓读诵演说普贤行愿品之人、仗普贤愿王之力、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报、集聚一身、是自利也。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利他至究竟也。
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有事有理。
约事。如常说、距此十万亿国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名阿弥陀佛。
约理。】就理性来讲,不是道理,这个理就是理性,【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
无量光即如如智。】如如智就是如如不动的智慧,【无量寿即如如理。】合于道理,合于理性。道理需要智慧观照,所有的智慧观照要依照正理,【理智不二、依正一如、】因为无相,法身无相,【岂仅寂光涅槃四德】常、乐、我、净,涅槃的四德就是常、乐、我、净,【中一乐德而已哉。】乐德,常乐我净里面的一个乐而已,【理智依正皆如如不动。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情与无情都会完成这个佛道,【常寂光即是法身。寂光土中具涅槃四德。】涅槃四德。
【举一具四。凡夫有四倒:】四倒就是颠倒无常。【无常计常、】这个世间明明是无常的,他把它当成永恒的,这样他就不想精进了,世间的众生知道这个世间是无常法,他就不会执著这种东西,他就是不知道,当做不会死,所以如果别人死,他就认为我还没有,我还早,我还早。我劝告诸位,要趁早准备粮食,饥荒时才不会饿到。趁早准备粮食就是要趁早修行,趁早修行不要感性,像师父刚才讲的这样莽撞,一下就跑去剃度,一下就跑去出家,也没找道场也没找师父。说真的你如果只现一个出家相,没有善知识在旁边,没有道场,这样我劝你在家修。我们现在有一个错…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