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误的见解,就是到死我都要现出家相,出家一日一夜有多大多大的功德, 有的不是这样,出家以后吃的是施主的,修行却不够来抵,吃,吃施主的,修行不够抵偿,你不曾听过这句话吗?你这样要怎么办?你苦恼无量。苦恼无量,对不对?我们何须如此,那么冲动做什么?那么感性!师父鼓励人出家是真的,但是你要看情形,不是随随便便就剃度,找不到师父,到那边住得很烦恼,跟那个也吵架,跟那个也吵架,你一个人恨全寺,全寺恨你一个人,对不对?我跟你讲:剃度不是剃心,出家人不是每一个都是圣人,对不对?碰到状况了也会大声的。我告诉你,大家都不是圣人,哪有可能剃度就是圣人,这样的话,什么叫做修行?释迦牟尼佛当时在世的时候,也一样是这样子,哪有说剃度就是圣人的,要慢慢修,所以我们人很轻浮,轻浮,他要走这条路,他没有很审慎的考虑,他猛然地下注,不骗你,稳输的。要小心!你如果找不到好师父、好道场,不如在家慢慢地想办法。无常计常,【不乐计乐、】这个世间明明没有快乐,他就计快乐。我前世一定是出家人,我从小至今就不爱享受,不爱享受。我唯一的嗜好就是对电影有兴趣而已,如果是风尘俗事,什么酒吧、歌厅,什么大饭店的,什么稀奇古怪的娱乐场所,我从来不曾去过那种地方,说真的也没钱,没钱。因为以前穷得连鬼都退避三舍,怎么会去那种地方,对不对?去喝豆浆还要女朋友付钱,可怜。我都说:我来付,我来付。他说:不行。我说:好,由你付。我是说假的,她真的去付钱,所以如果去喝豆浆都由她付钱,她付钱。她都叫我:林老师、林老师!所以这个世间来说是没有快乐,我一定是修行人再来的,因为很早我就感觉到了,很早我就感觉到了,这个世间哪有什么是快乐的?我都搞不清,我们人喜欢凑热闹,盐水,盐水镇放烟火咻咻叫,那一晚不知道足足点了几百万的烟火,结果怎么样?有两、三个人眼睛被射出来,眼睛被射出来,失明的有四、五个,接着还有受伤的。我们人很奇怪他就是搞一些莫名其妙的事这样叫快乐,咻、咻、咻……这样看,我们不会看,录影带比较清楚,还不会被射中,录影带也不会,也不必戴安全帽,不必戴安全帽。日本人来拍摄,来拍摄,日本人来拍摄问这个问题,日本的电视台来拍摄做问答题。问题说:这个盐水镇……。他打中文字幕我看到:盐水镇放烟火需要准备什么东西?要准备什么东西?就开始:1…….日本人:……不知道(日语)。底下、底下,猜、猜、猜到一个,都猜错,没有人猜对,没有人猜对。再猜第二遍也没有人猜对。因为他们不曾见过人家放烟火,需要带什么?结果要准备安全帽(师父笑)。日本电视台在播台湾的这个,结果是要戴安全帽。你看,看到要戴安全帽。那个日本的小姐来拍摄的时候躲在……他们钉一个笼子,人就像猴子似的关在里面,炮射得这样哀哀叫,这样哀哀叫,为了要拍摄哀哀叫,一射刚好射到笼子里,铁丝有也射进去一直叫,她在里面没有戴安全帽。所以我说不乐计乐,所以我如果看到电视上或是众生他一切的行为,就觉得很可笑很愚痴,不晓得怎么要搞这些,要不然也不知道要怎么办,要不然也不知道要怎么办。说的也是没听到佛法也不知道。再来,【非我计我、】把这个假的色身,会死的、会生老病死的,每天细胞都在变化的,当做是真正的自己,【不净计净。】不清净当做清净。
【声闻虽翻凡夫四倒:】但是声闻对本性不了解,【而常计无常、】现在再把笔拿起来。凡夫是四倒是无常常、不乐计乐、非我计我、不净计净,但是声闻是小乘,小乘,他对本性不知道,本性有常、乐、我、净,所以说他常计无常,因为他还有法执,本性的【乐】他【计非乐、】本性的【我】真我,他就【计非我、】本性的【净】他【计非净之四倒。】但是声闻小乘已经了解,了解这个世间是无常、苦空无我,但是他现在的常乐我净的大般涅槃不了解,究竟寂灭,究竟寂灭不了解。
【大乘菩萨始翻声闻四倒。成涅槃真常、真乐、真我、真净】常乐我净是涅槃【之四德。】就是说我们的本性就具足永恒,具足永远的快乐,具足一个真我、具足一个真正的净,真正的净。我学佛第一个让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知道吗?因为我这个人也算早熟,高三就有女朋友,算早熟,人个子矮小,不过……,不过我学佛以后,我有一个很大的感触,今天还好我有学佛,要不然这个世间上宇宙内,看哪一个有办法看开感情这一关,我学佛最大的感触就是这句话,第一个念头,因为我彻底了解世间苦、空、无常、无我,不然,我们怎么有办法突破这个感情,那个实在是很痛苦,你明明知道这是陷阱,但是你很快乐地跳下去,真的是这样,所以我宿世也是有一点善根,我跟你讲,世间最难断的不是金钱,我们人都可以不要名也可以不要利,可以简单生活,但是,我们这个世间要说看开感情,要了解涅槃的常乐我净,他根本不知道,那个感情,我现在对感情的描述就是怎么样,你知道吗?它是盲目的,它没有理性的,也没有道理可谈。你为什么爱她?不知道。见面就吵架,不见面很辛苦,感情没有头绪、没有原则、也没有所谓的法律、没有阶级。感情是什么?要说盲目也对,要说很理性也对,因为她是你所爱的,你认为对方是好你才会爱她,你要是说爱她,为什么两个人见面又常吵架?也是很盲目。盲目也对,要说很理性也对,因为那是自己的选择,纵然错误也必须要直下承担,像禅宗。要不然碰到了,你要怎么办?碰到了没有办法,没有办法。所以我如果接到信或者是年轻人来向师父请教:师父,感情这事很难。我说:对,对,对,确实很难,确实,确确实实。以前我们教授常这样说:确确实实。这个真的很难,所以我今天悟到了,觉悟到这个世间无常,苦空无我,这样我们就慢慢地了解了,就了解了,就没有问题,要不然临命终你什么都看不破,母女之情、夫妻之情没有办法,尤其男女的执著,很难、很难。【故云生西方极乐世界。】
【约理即得涅槃四德之乐德。纵不得涅槃四德、而能究竟出离生死、见佛闻法、悟无生已、不久必得圆满涅槃四德也。】所以你再怎么讲就是要先往生极乐世界,至死断了最后一口气就是都不能改变,不能改变。
○丙二偈颂二、丁初标举
【经】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前面叫做长行文,长行文叫做直述,直接的叙述。直接去描写,描写一件事情的存在。印度为了使人们好记,所以他就一句、一句、一句,要使你产生印象,有的是重颂,有的是孤起颂,重颂就是前面的长行文和后面的偈颂意思相同,因为前面的长行文所说的道理很好,为了使后代的人或者是研究经典的人比较好读,比较好读,比较好读他就比较好记,所以他就做偈颂,一句一句,一句一句,这个叫做重颂。前面长行文跟后面的偈颂有关系叫做重颂。如果说,如果说前面的长行文跟后面的偈颂不一样,叫做孤起颂,单独起来不跟前面有任何关系的偈颂,这个叫做孤起颂,单独而起来的。所以说: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普贤菩萨这位大菩萨为了要重新宣说普贤十大愿,所以他就“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记】标举说偈仪也。】说偈,【“重宣”即重颂也。重颂有四义:
一为后来之人得闻故。】就是听了比较好念,就是七字、七字,七字配合得很好,有时候五字、五字、五字。
【二虽闻未解、】虽然听了但不了解,【说偈令悟故。】使他比较好悟,比较容易记,比较好悟。
【三长行文略、以偈广之、】就是说这个偈颂是把长行文把它浓缩,长行文略,就是把长行文把它浓缩,道理是一样的,以偈广之,【令了解故。】就是说长行文所说的道理和偈颂所说的道理皆相通,但是长行文有时欠缺的,偈颂就补上,意思一样,但是偈颂包含的范围就比较广,为了增进了解。
【四为结句易受持故。】就是说用一句一句的比较好念,比较好念。
【观十方之机、即是加被有缘众生令增智慧也。】在这个地方要更加一层地解释,就是这个偈颂跟我们中国的诗、词、赋完全不一样,中国的诗、词、赋是非常严谨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中国的诗或是词或是赋排列是非常的严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后面就押ang韵,发ang的声音出来,所以说偈颂不没有这样,偈颂就没有这样。因此我们中国的七言绝句都做得非常、非常地好,这个没有相当的功力没有办法,没有相当的功力没有办法。譬如说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单单这四句的音都排得很整齐,意思就是非常的恰到好处,所以中国人还是比较厉害,说来说去还是中国人比较厉害,但是中国人可怜没有出现佛,佛跑到印度出世,不然我们中国人就不得了了,不得了了。中国出了一个孔子,西方出了一个亚里斯多德,亚里斯多德,西方的孔子就不亚里斯多德,中国最伟大的就是孔子,孔子。偈颂和中国的诗词赋不一样,这个我已经解释了。所以偈颂只要意思能通达就好了,不然你看下面都没有押韵,因为那是印度文翻译过来的,巴利文翻译过来的。
○丁二正颂三:戊初颂正示普因二:己初别颂前十门八:庚一颂礼敬诸佛
【经】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所以它的句尾没有押韵,没有押韵。就是说意思知道就顺好念也就可以,也就可以,所以跟中国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但是他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
【记】初二句,颂所礼敬之诸佛。竖穷横遍也。】“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十方世界有无量无边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人师子,人师子就是为人的师表,简单讲就是佛,佛就是人师子,人中的…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