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讲记▪P37

  ..续本文上一页师子,就是狮子吼,叫做狮子吼。这个不简单,除了佛以外没有那么简单。【“所有”乃心中所有亦即法界所有。】尽法界遍虚空界,【心即法界故。心包太虚,大而无外,】因为虚空是不经过任何比较,所以没有所谓的外,你说筑一个城墙,因为你有界限,你有界限,所以你就有里面、外面,像我们讲堂有做门,这里就是讲堂里面,那里就是讲堂外面,那是因为我们人把范围筑起来,所以划分内外,我们一个人修行,如果一直放大、放大、放大,放大到无际限、无界限,就像太虚空那样大而无外,有多大?没有外面,没有外面就没有里面,为什么?你说外面在那里?虚空,虚空,外面在哪里?中间在哪里?左边在哪里?右边在哪里?没有办法定位,所以我们如果没有办法定位,把那个坐标轴的zero,就是我执的启发点除掉,任何的三度空间、时间的架构,完全停止,所谓的安住于如实相如如不动,所以我们人一切的烦恼就是定位在自己的感性,定位在自己的理性,但是因为感性跟理性没有办法达到毕竟空的智性,智慧的智,意思是说感性跟理性,要保持一个最高超的平衡点,就是必须藉重着智性,因为智慧才能破一切相,才能圆融一切空有的思想,所以说理性跟感性,因为是众生自己定位的,因此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说没有纷争这是不可能的,娑婆世界你怎么说没有纷争,你的感性的定位不一样,你的理性的定位不一样,所以说个人执持,因此在此娑婆世界父母亲、兄弟姐妹、夫妻,如果说没有纷争的,那就不叫做家庭。家则不净,在《大宝积经》讲:家则斗争。有家,有一个范围你就会斗争,出家则无诤,在家则斗争,家则不净也,家则污垢也,家则斗争也,一切不净名为在家。《大宝积经》就讲得很清楚了,因此我们说:我们要心包太虚,大而无外,所以三度空间我们如果把它破除,就是无我,无我。我们一个人心如果无我,当然无内也无外,无内、无外就没有生和灭,也没有来和去。为什么?你从台北到台中,从台中到高雄,你还是离不开什么?离不开台湾,你说从台北来到高雄,确实有来,还是在台湾,台湾还是在地球,地球还是在虚空,放大你的胸量,哪里有什么来跟去,来去是事相上来讲的,当体即是空性,因此说大而无外,【三世十方佛,皆在心中。】皆在一心中。心无相,心充满智慧,智慧之相,无相。

  【第三句】“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能礼相也。我乃普贤】菩萨清净本性的【真我,拣非众生争人我之虚妄我。真我大公无私】这个“真我”是大公无私,【愈用愈广大,】在座诸位,这句是路要愈走愈宽广的意思,我们学佛一定要学做人,做人的基本就是路一定要愈走愈宽广,愈多朋友结愈多善缘,我们一个人如果常常不宽恕众生,残害众生,攻击、毁谤众生,如此我们的路会愈走愈狭窄,我们如果大公无私,我们的路就会愈走愈宽广,所谓大公无私简单讲就是无我,没有我,无我就是真我,这才是真正的我,我们这个身体整天生病,为了这个身体斗争,为了这个身体烦烦恼恼的,烦烦恼恼的。我看新闻报导的时候,中间就插播广告片,广告片,你看广告片,单单广告女众洗脸的东西就好,单单女众洗脸的东西就好,他都找最漂亮的来打广告,他就不会去找……。我们台北有一个麻脸的,我们台北有一个麻脸的,他一颗一颗好几十年都没消掉,整个脸一颗一颗的,整个脸。月球表面是凹进去的,我们台北那个麻脸的是凸出来,一颗一颗,一颗一颗的好像树林似的,他就不去请那种来广告,对不对?单单这个广告,很奇怪,人都抓住众生的弱点,广告百分之九十都是女众,都是女众。你注意看:洗面皂、洗面霜,还要白天的还要晚上 的,还要……很多很多,她就不会去贴柠檬,贴柠檬。所以说,我们为了这个假体苦恼无量,苦恼无量,所以我们如果在心中放得下,当下你就能够转变一切烦恼的境界,【真妄皆在一心公私之转变,】一切当下一心能够转变,你如果大公无私马上就转变,【心无私,即清净意。】因为身口意统统清净,【以率身口亦皆清净矣。】就是说你的意识如果清净,意识如果清净,身跟口就清净。

  【第四句能所周遍。“一切遍礼尽无余”者,】所有的十方佛统统礼敬,当然这个有分成好几句。底下,【即一身遍礼多佛也。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一身礼一佛,即成一身礼多佛。】也就是你如果拜阿弥陀佛就代表一切佛,阿弥陀佛,他的法身和诸佛都平等。

  【第五句能遍因。普贤行是智慧行,行遍法界,故能礼法界所有之佛以威神力即神通。】因此我们说“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能礼的我,所礼的佛,自性当下即是空性,所以说无能无所这就是法界。

  【后三句别显礼相。谓多身礼多佛,即自如理智,所起之威神力。】即自如理智,所起威神力,自如就是本性非常的清净心,自由自在,以如如理,合如如智,如如智造如如理,所以叫做即自如理智,来自于如如理,如如智,所起之威神力,【故一身能现多身。多身各各能礼多佛,】这个叫做事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一身能多身,多身礼多佛,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事事无碍,圆融无碍,【又即如理智起如量智故。】如理智起如量智,你智慧通达本性的理性,你动一个念头起多大量就有多大,心如果想虚空就如虚空这么大,心如果想娑婆就如娑婆这么大,所以说如理智,如量智,【能现刹尘身,】刹尘就表示数目很多,无量无边叫做刹尘,刹尘。刹尘这个尘就是把一粒沙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叫做刹尘身,所以刹尘身就是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意思,刹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尘就是无量无边的数目,简单讲尘刹也对,刹尘也对,尘刹的意思是说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刹尘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有很多,你把它摆在前面也对,摆在后面也对,就像我们所说的熊猫也对,猫熊也对,猫的熊也对,熊的猫也对,看你要摆前面摆后面,都没有关系,至于我的名字你可不要摆错了,我叫慧律,你不要把我摆成律慧。【一一又礼刹尘佛。】一一又礼刹尘佛,每一个又礼刹尘佛,所以我刚才说尘刹,刹尘都可以解释的,【故有四料拣。】四种情形叫做四料拣,【曰一身礼一佛,】普贤菩萨证得法身,所以就事相来讲一身礼一佛,【多身礼一佛。】因为普贤菩萨有无量无边的神通显现出来礼一佛,因为同一法身,【一身礼多佛,】为什么?因为他证得法身,尽虚空遍法界他都能礼佛,【多身礼多佛。】事事无碍法界,你要多少他都有办法,本体不离事相,事相不离本体。

  【由第一句随观智而成后三句妙境。

  ○庚二颂称赞如来

  【经】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我先解释这些大字的。“于一尘中尘数佛,”微细,微细到像一粒沙,一尘中尘数佛,就是有无量无边的佛,为什么?同共一法身,法身没有三度空间,所以这一尘的空,跟无量无边的空都是平等的,高雄的虚空跟你跑到地球外看的虚空也都是一样,用这种比喻是因为藉着,地球的事相显现出空的存在,因为对立的存在,你现在要进入绝对,离这个分别的空性,我的手指(指)这个空,你去台北指这个空,这个空跟这个空性也都一样,所以说一尘中为什么有尘数佛,因为佛法平等,在空性里面它没有三度空间,譬如说如果有三度空间,就是说零,X轴、Y轴跟Z轴,如果有移动,迦固定的零是定点,所有的三度空间叫做动点,但是你如果把零移到这个地方来,这个零变成动点,另外一个变成定点,对不对?但是假设零都没有,零都没有,破除我执、法执,无相法,连零都没有,当下化做无相,只有存在智慧,他没有任何的对立,或坐标轴这种东西,那么,你要哪里定位呢?没有办法,所以你哪一点都相同,为什么?他没有定位,对不对?没有定位哪一点都一样,哪一点都没有坐标轴,但是要在哪一点思想上,因为我们三度空间的观念,已经非常强烈的建立了,所以你说哪一点都一样,变成奇怪这一点跟这一点,怎么会一样呢?其实这是不了解空性,因为空性连点都没有,连点都没有,根本没有所谓的挪动,但是因为我们长远劫以来,因为都生存在事相的世界里面,我们生存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样样都离不开事相,所以他就发现空间这个大,空间那个小,但是你藉着空性、这个虚空来比喻缘起自性本空,又错误,因为缘起性空,它是事相当体即空,无生法的存在,但是你如果证得本体的空性,它含有智慧,无量的般若智慧又不一样,所以虚空不可以比喻为本性,不可以比喻为本性,虚空是因为我们的般若智慧被迷了,经过生相无明产生见相二分,然后化为种种的宇宙的世间出来,那个是叫做无明,虚空是无明的产物,不是智慧的产物,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不了解没有关系,慢慢、慢慢地了解,慢慢地,不能了解也没有关系,你认真念佛就好了,你只要记得一粒沙里面就能装很多佛,这种观念叫做事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一尘叫做小,尘数佛叫做大,小能容大,小能容大,当然就是不可思议的神通力,不可思议的本体力量。你如果读过物理、化学,就比较好讲了,这个数目用转轴的问题来证悟到空性的东西就很好讲,如果说你没有数目的……,或是教育程度不够就比较困难,比较难讲,不好讲。底下,“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记】初四句所赞,次四句能赞。

  初句“尘数佛”者。即无尽佛也。】再来,“各处菩萨众会中”,为什么说各处菩萨众会中呢?因为每一尊佛旁边就一定有菩萨,每一尊佛旁边就有菩萨,“无尽法界尘亦然”,无量无边的法界尘亦然,尘就是很…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