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念應該要持。念施呢?所有一切成就必從布施開始。所以六念法,這個念就是心中存有的意思,而不是跟我們那個念佛的念,不相同,含意不同。所以,【亦得往生上品。
上品中生者、能解大乘義理、深信因果。】就能夠了解大乘法深信因果,深信因果法。所以我常常跟諸位在家人、出家人都是這麼講:誰造因誰就必須負果,誰都取代不了誰,造的惡因都是自己的惡果,誰也同情不了,所以今天我們看到一個人,他一出生就嚴重的殘障,譬如說:他頭歪一邊流口水,這樣甩、甩,衛生紙,他賣衛生紙,你說他可憐,你看他這樣真的很可憐,但是你說那個沒有因嗎?對不對?那個沒有因嗎?他這個報應不在別人身上,就是在他身上,他一出生就這樣子,對不對?這種難道沒有因果?對不對?都有因果,所以這種事情,你眼睛所見的是很值得同情,事實上這個沒有那種沒有因而有果報的,一定有因果的連鎖。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也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不毀謗大乘法,【發菩提心、求願往生。
其次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一日一夜,【持戒回向、生中上品。
不能盡形壽持戒,而能持清淨戒一日夜者、生中中品。
其或不能持戒、而能孝親仁物者。】就是慈悲動物,慈悲一切衆生,【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爲說阿彌陀佛國土功德、求願往生、得生中下品。】就是世間的善人孝順父母,(禮愛)兄弟姐妹,尊師重道,你只要靠這個善因緣就往生了。
【其有不能持戒修行、多造惡業、臨命終時生大慚悔、遇善知識、教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生下上品。
次有毀犯所受之戒、命欲終時、地獄相現、遇善知識提拔、求生極樂世界、生下中品。
又次有造五逆十惡、具諸不善、應墮惡道、經曆多劫、或有恐怖、遇善知識、教令念佛、求生之心切故、十念亦可往生下下品。】你看我們有做得這麼壞嗎?五逆十惡罪,嚇死人了,我們哪有做得那麼壞,對不對?所以講真的要不要往生生,在于我們的決定心而已,你今生統統沒有改變,堅持淨土法門至死絕對往生。
【此人類往生之品位。乃至畜生之中、若鹦鹉八哥、】他們都會學我們講話,【但能念佛、亦能往生。念佛法門攝及畜生。其圓融普及、非其他法門所能及。】
他現在講一個故事:【福建鼓山放生園。有一放生鵝、】有一放生鵝,【見念佛堂中人繞佛、彼亦于門外隨人東西繞之、口中喃喃亦念。】阿彌陀佛,它可能念一字:嘎、嘎……,佛、佛……如此,阿彌陀佛它都念一字。【一日鵝無病而死、】你看看僅僅每天在那裏繞,無病而死,你想想看,嚇死人了,我們要修到無病而死也不簡單,【置首于門限。】就是放在門邊,【時當酷暑、置之數日不臭、無一蠅集、】平常死的時候就會發臭,【人皆奇之、】人覺得奇怪,哪有什麼好奇怪的?它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變一只鵝來接引它,用人接引它不去,阿彌陀佛人看是阿彌陀佛,對不對?跟我們人一樣,如果鵝看了就是鵝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了。我來帶你,我來接引你,嘎、嘎……就跟去了,鵝也能往生,佛慈悲度鵝,對不對?【施主塔而葬之。】用塔來埋葬它。
【大家念佛求生西方、以誦《普賢行願品》爲助行。正助合行、決定得生極樂世界。】連一只鵝它都能往生極樂世界,怎麼說我們不能往生呢?真的實在是……如此說來我們就信心百倍。
○二亦士用果
【經】得授記已、】來到極樂世界得授記成佛,授記就是成佛的注冊,等于我們現在的注冊,等于我們現在先注冊起來,在後面pray,授記就是准備成佛,【經于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衆生心而爲利益。】于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衆生心而爲利益,經過很長遠、很長久的時間,于十方經過很久、很久,而且很大、很大不可說的世界,以智慧力隨順衆生心而爲利益,隨順這是行菩薩道,隨順衆生。
【記】士用果名、已如前釋。
凡菩薩得佛授記。還願經不可說長】長就是久,很長久,【大之劫、于十方世界、行菩薩道。利益衆生、要須智慧、方能應機設化。衆生爲所隨、智慧是能隨。故雲以智慧力隨衆生心而爲利益。
或有人雲:生西方不好行菩薩道,】不好行菩薩道就是說西方極樂世界太快樂,有人這麼問:西方極樂世界太快樂不好行菩薩道,【在娑婆世界則易行。
此語亦有道理。在娑婆世界若行布施、以娑婆世界衆生皆貪、故能成就施波離密。娑婆世界衆生皆犯戒、故在此土持戒則功德大。娑婆世界衆生皆剛強、故在此土行忍辱、則能成就忍波羅蜜。】在極樂世界沒有人會跟你漏氣,也沒人會傷害你,都是在幫助你的,所以變成沒有逆境,【六度萬行皆好行之、】但是,【然生極樂世界、縱不蒙佛授記、爲一凡夫、亦具報得神通、】他的果報也有神通,【勝過娑婆羅漢。】你看看,【如經雲:其土衆生。常以清旦、】清旦就是清晨,【各以衣襟、】裓就是衣巾,【盛衆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經行就是繞佛,【如是能至十方世界上求下化、又焉得不好行菩薩道乎?】到極樂世界更厲害,神通自在,看要怎麼行菩薩道更加厲害。
○辛叁究竟成佛果
【經】不久當坐菩提道場、】菩提道場就是菩提樹下成道,【降伏魔軍、】這個不是念jiàng,這個念xiáng,就是降伏,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就是成佛,【轉妙*輪。能令佛刹極微塵數世界衆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于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衆生。
【記】誦《普賢行願品》速得成佛。但說久、不可執著定長、說不久、不可執著定短。說不久是攝受語。】攝受語,攝受就是說無須多久你就能夠成道,就比較有信心,攝受,不然他會退道心,【說久】很久很久,沒有那麼輕易,【是折伏語。】就是你不要那麼我慢,認爲成佛這麼簡單,行菩薩道這麼簡單,這個就是折伏語,【普賢菩薩行願廣大。願久行菩薩行。若有衆生應見佛時】應見佛時,【未嘗不現佛身、然皆幻化、無衆生相、不妨度幻化衆生。無佛相、不妨成幻化佛。“轉妙*輪”、即宏法利生、隨衆生根器而利益之。未來劫海無窮盡、而廣行利益衆生亦無窮盡。
○丁叁結勸受持叁、一結前勝德
【經】善男子。彼諸衆生若聞】如果有聽到,【若信】只要你有相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廣爲人說。】就是散播出去,散播出去,【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無知者。】就是說你受持,讀誦《普賢行願品》,認真來跟人家解釋,講經給人聽,所有的功德除了佛知道,其余的沒有人知道。所以你如果要造大功德,要做法師,要做法師,做法師要具備很多條件,很多條件,不要講到最後剩下關門的、看守的這樣子,這個要宿世有修因緣,所以不要常常結惡緣,要結善緣,用慈悲心感化。
【記】結持經勝德、勸受持也。前已偏舉諷誦一行、通明五果、今略舉衆行。即書寫、】你寫也好,其實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印、印經典,所以那些要出錢印經典的人,也是要有福報因緣的人,聰明的人才可以,現在有的人不是這樣,印了一大堆隨便亂丟,這樣也不好,要用得著再說,【供養、轉施、】輾轉布施,【聽聞、披讀、】就是讀,【受持、】如法依行,【演說、】就是講經,【諷誦、】就是這樣讀,背誦,【思惟、】就是這樣想,【修習。】就是實踐、實踐。
【十中舉四略六。】就是舉四個就省去了六個,四加六就是十,【曰受持、讀誦、廣爲演說。如此種種功德、隨有其一、唯佛與佛乃能究竟知也。衆生不知、叁乘知不究竟、故曰余無知者。
○二正明勸持
【經】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不要懷疑,【應當谛受。】谛受就是誠心地接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爲人說。】能夠寫、能夠讀、能夠誦、也能持、也能爲人解答。
【記】此勸善財及在會大衆。聞此願王、勿生疑心、誠心而受。聞之于耳、領納于心、受持讀誦。爲化他故、又複書寫廣爲人說。
○叁重舉勝德
【經】是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于煩惱大苦海中、拔濟衆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記】謂讀誦演說普賢行願品之人、仗普賢願王之力、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報、集聚一身、是自利也。能于煩惱大苦海中、拔濟衆生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利他至究竟也。
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有事有理。
約事。如常說、距此十萬億國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名阿彌陀佛。
約理。】就理性來講,不是道理,這個理就是理性,【梵語阿彌陀、此雲無量壽、亦雲無量光。
無量光即如如智。】如如智就是如如不動的智慧,【無量壽即如如理。】合于道理,合于理性。道理需要智慧觀照,所有的智慧觀照要依照正理,【理智不二、依正一如、】因爲無相,法身無相,【豈僅寂光涅槃四德】常、樂、我、淨,涅槃的四德就是常、樂、我、淨,【中一樂德而已哉。】樂德,常樂我淨裏面的一個樂而已,【理智依正皆如如不動。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情與無情都會完成這個佛道,【常寂光即是法身。寂光土中具涅槃四德。】涅槃四德。
【舉一具四。凡夫有四倒:】四倒就是顛倒無常。【無常計常、】這個世間明明是無常的,他把它當成永恒的,這樣他就不想精進了,世間的衆生知道這個世間是無常法,他就不會執著這種東西,他就是不知道,當做不會死,所以如果別人死,他就認爲我還沒有,我還早,我還早。我勸告諸位,要趁早准備糧食,饑荒時才不會餓到。趁早准備糧食就是要趁早修行,趁早修行不要感性,像師父剛才講的這樣莽撞,一下就跑去剃度,一下就跑去出家,也沒找道場也沒找師父。說真的你如果只現一個出家相,沒有善知識在旁邊,沒有道場,這樣我勸你在家修。我們現在有一個錯…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