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讲记▪P41

  ..续本文上一页几个。比较,比较就能够解脱了,解脱了。因此说入我门中绝不贫穷,内心充满了智慧,每天都在过年,每天都在快乐,何须一定要农历大年初一才过年,每天都过年,每天都快乐,像师父整天关在五楼看书,我都快快乐乐,我也不必去跳舞、唱歌,也不必身上要有多少钱,统统不必,就坐在那里每天都解脱,对不对?【其余一切皆不分别,即成无分别智。贪嗔痴为造恶业之亲因缘。身语意为造业之具,是增上缘。旧恶已改,新善从生,是为真忏悔也。】要忏悔。

  附:儱侗lǒng tǒng:同“笼统”

  (1).未成器。《广韵•上董》:“儱侗,未成器也。”

  (2).直貌。《五灯会元•乌巨行禅师法嗣•荐福休禅师》:“瓠子曲弯弯,冬瓜直儱侗。”

  (3).浑然无分别;模糊而不具体。《朱子全书》卷三七:“然这天理本是儱侗一直下来,圣人就其中立箇界限,分成段子。” 清•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南山诗》但儱侗摹写山景,用数十“或”字,极力刻画,而以之移写他山,亦可通用。” 清•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祼》:“求神献尸,非一时事,未可儱侗言之也。【漢典网】

  ○庚五颂随喜功德

  【经】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二乘就是声闻跟缘觉,有学就是还有得学,无学位就是学完毕了,声闻的有学就是三果罗汉以前初果、二果、三果叫做有学,无学就是四果罗汉,缘觉,缘觉是已经证罗汉果了,但是习气断尽了叫做无学,习气没有断尽叫做有学,不一样。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大家皆随喜。

  【记】当随喜功德,不可随喜罪过。四圣六凡若因若果,所有功德,皆应随喜。如地狱众生,一日一夜万死万生,绝无修生功德。而有本具佛性功德,故应随喜也。地狱如是,况九界乎。有学是二乘因,无学是二乘果。初三句是能有功德之人,末一句是所有之功德。而普贤随喜之也。

  ○庚六颂请转*轮

  【经】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轮。

  【记】“十方所有世间灯,”【世间灯乃佛之代名词。佛出现于世,】能够照到黑暗,佛的智慧能够照黑暗,【如大明灯,照破众生无明黑闇。】所以要请佛住世。【初二句是所请之佛。初句通已成之佛,二句是始成之佛。我普贤普遍十方一切处。悉皆劝请,转妙*轮,即是请佛说法。佛法喻车轮,转之则摧碎一切烦恼,】摧碎一切烦恼,【运载一切众生,出生死此岸,】我们这个地方叫做生死此岸,涅槃叫做清净的彼岸,【至涅槃彼岸也。妙法者,心法也。】所说的法不能违背心法,一切心法必须要以第一义谛中道为实相印印证才是正法,才是正法。【心能造四圣,又能造六凡。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曰妙。

  ○庚七颂请佛住世

  【经】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有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相似即佛、观行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等等,“诸佛若欲示涅槃”,诸佛如果要入涅槃, “我”我就“至诚而劝请”,至诚而劝请,如此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希望你能够住世,“利乐一切诸众生”,这个有时候很不可思议。有一次老和尚——广化老和尚,他病得很严重,病得很严重的时候,大家都很难过、很难过。有一次他快要往生了,他就跟我说:慧律,我也差不多了。意思要我准备就对了,要我准备就对了,我就敲钟、敲钟:锵、锵……,所有雷音寺的法师就集合、集合起来,有的法师去看受不了,老和尚很慈悲、很慈悲,我也可以说不曾看过那么慈悲的法师,老和尚那种慈悲那种肚量,我们这个世间人……,我常常称呼广化老和尚,他非圣即贤,不是圣人就是贤人,他那种慈悲跟那种持戒都是值得我们很赞叹的,他病苦病得这样,他也就是这样子坐,坐,他说:差不多了。一直坐在那里,他就说:念佛。有一个一直哭一直哭,一直哭,哭,哭泣,哭得太大声,老和尚很生气,本来要走了爬起来很生气,眼睛瞪得很大,说:哭什么平常我怎么教你的。就停止哭泣,骂他:哭什么!平常我怎么教你的!就是说世间本来就是无常的,一定要回去的,要回去的。我不会这样子,我如果要死的时候,我徒弟如果在哭,我就说:你到外面去,不要太大声,不要让我听到。搞不好他很气我,出去:我师父要死了,我师父要死了(师父学人很高兴手舞足蹈的样子)。出了这种不孝徒弟没有办法。我师父要死了,真好,讲堂由我来接了(师父笑)。真凄惨、凄惨,出去还会手舞足蹈:我师父要死了。当然这个不太可能。就念,念……。我们就跟他做梁皇,开始跟他助念、做梁皇,那种情形照理讲会往生的,又活过来。我悉至诚而劝请,我们一直拜佛,说老和尚的命不能……,他不能走他还要栽培这些比丘,他还要栽培,他座下的弟子都还没有成就,还须老和尚的慈悲,他只要住世示现给我们看就好了,他不必讲话也可以度众生,大家都一直求一直求,他到现在还没走(师父笑),我不是喜欢他死,是说到现在还……,所以诚心地求就是有很不可思议的感应,很奇怪,他那个时候,我们专程为老和尚拜梁皇,他很严重,非常地严重,躺在那里打算要回去了,那一晚我真的吓到了,你知道吗?真的吓到了,那个时候我跟老和尚说,我慈悲嘛,我跟老和尚说:老和尚,老和尚,你如果真的命该绝的时候,就是要回去的时候,你放下,全力以赴地念佛。我说:以师父今天的功德力,那是不得了的,你全部放下,对不对?你全部放下,能够住世是最好,不能住世放下,没有办法。他说:好,好!赞叹我的看法。所以说,我们在共修当中要佛教兴盛,就是要回向高僧大德,高僧大德就是这样子,希望哪一个长年住世,能够普度众生,他是善知识。有的人说:师父,你还没有说以前,我已经切二十年的寿命给你了。我说:这样要怎么办?他切二十年,他切二十年,他切二十年加起来好几千年,笑死人了,切二十年的寿命给我。我说:我不必这么长寿,你自己照顾好就好了。

  【记】请六即佛住世如长行已明。六即佛约事通十界。约理皆自心之佛。若心外取法,非善学佛法者。第三

  句请住世之时,第四句请住世之意。

  ○庚八合颂后三,一辛初合颂三门三,壬一总标回向

  【经】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记】合颂后三门,皆是回向故。常随佛学,即回向菩提。恒顺众生,即回向众生。普皆回向,即回向真如实际。】回向菩提,恒顺众生;回向众生,普皆回向;回向真如实际。三种回向。真如实际就是法界,我们的本性,【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所以无贪才是大福之人,【故将所有功德善根回向三处。虽云三处,一而三,三而一也。礼赞供养之福,及请佛住世,请转*轮,随喜忏悔之善根,回向众生,纯是利他。回向佛道,通二利,】自利和利他叫做二利,【愿自他皆成佛也。经文未说回向真如实际者,因众生及佛,皆不离真如实际故。】当下即是,【又者回向众生,回向佛道,属随相回向。】随相就是随着事相,【有众生之相佛道之相而回向故。回向真如,】到最后也是要无相,所以无相的修行法才是根本的修行法,【属离相回向。观经文是随相回向,以无随相不显离相故。】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个随相,就无法显示离相,就是说没有事相,就无法显示本体的意思,如果没有这个随相回向,就无法显出离相回向的东西,【真如实际,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你看整日普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整日无众生可度,所以说佛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可度,你看佛那种胸量那种解脱,既然有众生可度就不是佛了,【故随相不离离相。虽无生佛之相,】生佛就是,生就是众生,佛就是诸佛之相,【不妨成幻化佛,】成幻化佛,这是这个世间是幻化的世间,但是也是做幻化的佛事,【度幻化众生,故离相不离随相。

  ○壬二别显三门三,癸先颂常随佛学

  【经】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我随着一切如来来学修行什么?修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未来一切天人师。”天人之师,“一切意乐皆圆满。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记】初合颂,合已又开,故曰别显三门。一常随佛学,即回向菩提,】常随佛学就是不要离开讲堂,不要离开道场,不要离开善知识,不要离开同参道友,这个叫做常随佛学,常常看佛法,常常听以闻法,自己看书叫做常随佛学,回向菩提,【愿自他俱成佛故,】不要说只要我好就好,我都没有这种想法,我常常跟徒弟说:佛教兴盛比较重要,你如果在僧团里面,你一定要先放下自己的知见,团体必须要以整个僧团的利害关系为整体性,一个出家人如果没有这种观念,完蛋了,完蛋了,对不对?所以,平常就要跟徒弟灌输这种观念,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就是要成就这个僧团,我就是这种念头,所以说哪一个徒弟你敢在这里动乱的,马上给你铲除绝不宽待,做得再怎么坏的众生,我都可以宽恕他,唯独在僧团里面捣蛋的,绝对不宽恕,一下子马上就除掉,所以说为什么?佛教僧团你绝对不可以这么做,而且他在这里面如果一直造业,他下三途,一定下三途的,僧团里面就是宁可牺牲自己的意见,牺牲小我就是要完成整个佛教团体的大我,所以每一个人就是一定要牺牲自己,一样的道理,包括做师…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