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幾個。比較,比較就能夠解脫了,解脫了。因此說入我門中絕不貧窮,內心充滿了智慧,每天都在過年,每天都在快樂,何須一定要農曆大年初一才過年,每天都過年,每天都快樂,像師父整天關在五樓看書,我都快快樂樂,我也不必去跳舞、唱歌,也不必身上要有多少錢,統統不必,就坐在那裏每天都解脫,對不對?【其余一切皆不分別,即成無分別智。貪嗔癡爲造惡業之親因緣。身語意爲造業之具,是增上緣。舊惡已改,新善從生,是爲真忏悔也。】要忏悔。
附:儱侗lǒng tǒng:同“籠統”
(1).未成器。《廣韻•上董》:“儱侗,未成器也。”
(2).直貌。《五燈會元•烏巨行禅師法嗣•薦福休禅師》:“瓠子曲彎彎,冬瓜直儱侗。”
(3).渾然無分別;模糊而不具體。《朱子全書》卷叁七:“然這天理本是儱侗一直下來,聖人就其中立箇界限,分成段子。” 清•趙翼 《瓯北詩話•白香山詩》:“《南山詩》但儱侗摹寫山景,用數十“或”字,極力刻畫,而以之移寫他山,亦可通用。” 清•劉書年《劉貴陽說經殘稿•祼》:“求神獻屍,非一時事,未可儱侗言之也。【漢典網】
○庚五頌隨喜功德
【經】
十方一切諸衆生,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十方一切諸衆生,二乘有學及無學。”十方一切諸衆生,二二乘就是聲聞跟緣覺,有學就是還有得學,無學位就是學完畢了,聲聞的有學就是叁果羅漢以前初果、二果、叁果叫做有學,無學就是四果羅漢,緣覺,緣覺是已經證羅漢果了,但是習氣斷盡了叫做無學,習氣沒有斷盡叫做有學,不一樣。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大家皆隨喜。
【記】當隨喜功德,不可隨喜罪過。四聖六凡若因若果,所有功德,皆應隨喜。如地獄衆生,一日一夜萬死萬生,絕無修生功德。而有本具佛性功德,故應隨喜也。地獄如是,況九界乎。有學是二乘因,無學是二乘果。初叁句是能有功德之人,末一句是所有之功德。而普賢隨喜之也。
○庚六頌請轉*輪
【經】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轉于無上妙*輪。
【記】“十方所有世間燈,”【世間燈乃佛之代名詞。佛出現于世,】能夠照到黑暗,佛的智慧能夠照黑暗,【如大明燈,照破衆生無明黑闇。】所以要請佛住世。【初二句是所請之佛。初句通已成之佛,二句是始成之佛。我普賢普遍十方一切處。悉皆勸請,轉妙*輪,即是請佛說法。佛法喻車輪,轉之則摧碎一切煩惱,】摧碎一切煩惱,【運載一切衆生,出生死此岸,】我們這個地方叫做生死此岸,涅槃叫做清淨的彼岸,【至涅槃彼岸也。妙法者,心法也。】所說的法不能違背心法,一切心法必須要以第一義谛中道爲實相印印證才是正法,才是正法。【心能造四聖,又能造六凡。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曰妙。
○庚七頌請佛住世
【經】
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刹塵劫,利樂一切諸衆生。
】有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相似即佛、觀行即佛、分證即佛、究竟即佛等等,“諸佛若欲示涅槃”,諸佛如果要入涅槃, “我”我就“至誠而勸請”,至誠而勸請,如此勸請,“唯願久住刹塵劫”希望你能夠住世,“利樂一切諸衆生”,這個有時候很不可思議。有一次老和尚——廣化老和尚,他病得很嚴重,病得很嚴重的時候,大家都很難過、很難過。有一次他快要往生了,他就跟我說:慧律,我也差不多了。意思要我准備就對了,要我准備就對了,我就敲鍾、敲鍾:锵、锵……,所有雷音寺的法師就集合、集合起來,有的法師去看受不了,老和尚很慈悲、很慈悲,我也可以說不曾看過那麼慈悲的法師,老和尚那種慈悲那種肚量,我們這個世間人……,我常常稱呼廣化老和尚,他非聖即賢,不是聖人就是賢人,他那種慈悲跟那種持戒都是值得我們很贊歎的,他病苦病得這樣,他也就是這樣子坐,坐,他說:差不多了。一直坐在那裏,他就說:念佛。有一個一直哭一直哭,一直哭,哭,哭泣,哭得太大聲,老和尚很生氣,本來要走了爬起來很生氣,眼睛瞪得很大,說:哭什麼平常我怎麼教你的。就停止哭泣,罵他:哭什麼!平常我怎麼教你的!就是說世間本來就是無常的,一定要回去的,要回去的。我不會這樣子,我如果要死的時候,我徒弟如果在哭,我就說:你到外面去,不要太大聲,不要讓我聽到。搞不好他很氣我,出去:我師父要死了,我師父要死了(師父學人很高興手舞足蹈的樣子)。出了這種不孝徒弟沒有辦法。我師父要死了,真好,講堂由我來接了(師父笑)。真淒慘、淒慘,出去還會手舞足蹈:我師父要死了。當然這個不太可能。就念,念……。我們就跟他做梁皇,開始跟他助念、做梁皇,那種情形照理講會往生的,又活過來。我悉至誠而勸請,我們一直拜佛,說老和尚的命不能……,他不能走他還要栽培這些比丘,他還要栽培,他座下的弟子都還沒有成就,還須老和尚的慈悲,他只要住世示現給我們看就好了,他不必講話也可以度衆生,大家都一直求一直求,他到現在還沒走(師父笑),我不是喜歡他死,是說到現在還……,所以誠心地求就是有很不可思議的感應,很奇怪,他那個時候,我們專程爲老和尚拜梁皇,他很嚴重,非常地嚴重,躺在那裏打算要回去了,那一晚我真的嚇到了,你知道嗎?真的嚇到了,那個時候我跟老和尚說,我慈悲嘛,我跟老和尚說:老和尚,老和尚,你如果真的命該絕的時候,就是要回去的時候,你放下,全力以赴地念佛。我說:以師父今天的功德力,那是不得了的,你全部放下,對不對?你全部放下,能夠住世是最好,不能住世放下,沒有辦法。他說:好,好!贊歎我的看法。所以說,我們在共修當中要佛教興盛,就是要回向高僧大德,高僧大德就是這樣子,希望哪一個長年住世,能夠普度衆生,他是善知識。有的人說:師父,你還沒有說以前,我已經切二十年的壽命給你了。我說:這樣要怎麼辦?他切二十年,他切二十年,他切二十年加起來好幾千年,笑死人了,切二十年的壽命給我。我說:我不必這麼長壽,你自己照顧好就好了。
【記】請六即佛住世如長行已明。六即佛約事通十界。約理皆自心之佛。若心外取法,非善學佛法者。第叁
句請住世之時,第四句請住世之意。
○庚八合頌後叁,一辛初合頌叁門叁,壬一總標回向
【經】
所有禮贊供養福,請佛住世轉*輪。
隨喜忏悔諸善根,回向衆生及佛道。
【記】合頌後叁門,皆是回向故。常隨佛學,即回向菩提。恒順衆生,即回向衆生。普皆回向,即回向真如實際。】回向菩提,恒順衆生;回向衆生,普皆回向;回向真如實際。叁種回向。真如實際就是法界,我們的本性,【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所以無貪才是大福之人,【故將所有功德善根回向叁處。雖雲叁處,一而叁,叁而一也。禮贊供養之福,及請佛住世,請轉*輪,隨喜忏悔之善根,回向衆生,純是利他。回向佛道,通二利,】自利和利他叫做二利,【願自他皆成佛也。經文未說回向真如實際者,因衆生及佛,皆不離真如實際故。】當下即是,【又者回向衆生,回向佛道,屬隨相回向。】隨相就是隨著事相,【有衆生之相佛道之相而回向故。回向真如,】到最後也是要無相,所以無相的修行法才是根本的修行法,【屬離相回向。觀經文是隨相回向,以無隨相不顯離相故。】就是說如果沒有這個隨相,就無法顯示離相,就是說沒有事相,就無法顯示本體的意思,如果沒有這個隨相回向,就無法顯出離相回向的東西,【真如實際,上無佛道可成,下無衆生可度,】你看整日普度無量無邊的衆生,整日無衆生可度,所以說佛度無量無邊衆生,實無衆生可度,你看佛那種胸量那種解脫,既然有衆生可度就不是佛了,【故隨相不離離相。雖無生佛之相,】生佛就是,生就是衆生,佛就是諸佛之相,【不妨成幻化佛,】成幻化佛,這是這個世間是幻化的世間,但是也是做幻化的佛事,【度幻化衆生,故離相不離隨相。
○壬二別顯叁門叁,癸先頌常隨佛學
【經】
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
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
未來一切天人師,一切意樂皆圓滿。
我願普隨叁世學,速得成就大菩提。
“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我隨著一切如來來學修行什麼?修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未來一切天人師。”天人之師,“一切意樂皆圓滿。我願普隨叁世學。速得成就大菩提。”
【記】初合頌,合已又開,故曰別顯叁門。一常隨佛學,即回向菩提,】常隨佛學就是不要離開講堂,不要離開道場,不要離開善知識,不要離開同參道友,這個叫做常隨佛學,常常看佛法,常常聽以聞法,自己看書叫做常隨佛學,回向菩提,【願自他俱成佛故,】不要說只要我好就好,我都沒有這種想法,我常常跟徒弟說:佛教興盛比較重要,你如果在僧團裏面,你一定要先放下自己的知見,團體必須要以整個僧團的利害關系爲整體性,一個出家人如果沒有這種觀念,完蛋了,完蛋了,對不對?所以,平常就要跟徒弟灌輸這種觀念,甯可犧牲自己的生命,就是要成就這個僧團,我就是這種念頭,所以說哪一個徒弟你敢在這裏動亂的,馬上給你鏟除絕不寬待,做得再怎麼壞的衆生,我都可以寬恕他,唯獨在僧團裏面搗蛋的,絕對不寬恕,一下子馬上就除掉,所以說爲什麼?佛教僧團你絕對不可以這麼做,而且他在這裏面如果一直造業,他下叁途,一定下叁途的,僧團裏面就是甯可犧牲自己的意見,犧牲小我就是要完成整個佛教團體的大我,所以每一個人就是一定要犧牲自己,一樣的道理,包括做師…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