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讲记▪P45

  ..续本文上一页就顺着你,顺着你,该说的,该警告的,用善意的,所以这个恒顺众生也不能都不说,但是讲就是要很好,很方便,让他能够欢喜心接受,譬如说厨房,假设说厨房功德很大,譬如说厨房这个人做得比较不惜福,我们就说:菩萨,法会你来讲堂帮忙很好,佛也知道,不过,如果能够把剩下的菜处理好,水果处理好,惜福就功德无量,我们这样说她就会很高兴,对不对?她就会很高兴,所以这个恒顺众生简单讲就是你在讲任何一个角度先赞叹他,慢慢地引导改变他,不要单刀直入地伤害对方。再来,“圆满无上大菩提。”大菩提就是佛道,这样才有办法圆满无上大菩提。

  【记】成熟众生愿,即华严经初地菩萨第五愿。菩萨于众生未种善根者,令种善根。已种善根者,令成熟解脱。“悉除一切恶道苦”。因果皆除也。令众生除苦因,而后得除苦果。菩萨悲能拔苦故。“等与一切群生乐”。即慈能与乐也。菩萨对于众生,冤亲平等,各随所乐而与其乐。好乐人天者,与以人天乐。好乐声闻者,与以声闻乐。至极言之。与人天小乘之乐,非佛菩萨之本怀,实愿众生由渐而入涅槃究竟之乐。接引众生随其所乐,暂与人天小乘之乐,待其发成佛愿已,即令得涅槃之乐矣。故于十方世界常拔众生之苦。常与众生之乐。尽未来劫,以普贤行利益众生,摄受众生,令圆满菩提而后已。未来还有未来,宁有已乎哉。

  ○四不离愿

  【经】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所有与我同行者”,就是与普贤菩萨修同样行的,所有与我同行者,修十大愿,依照普贤菩萨的十大愿去修,同修当然就是同修道友,我们都走同样的路线的。“于一切处同集会”,大家都来这里集会,同在一处,简单讲就是物以类聚,于一切处同集会,简单讲就是物以类聚,因此我才告诉你们要远离恶友多结善友,佛教徒尽量多结善缘,多结善缘,身口意业皆同等,诸佛菩萨都有神通力,就是身业都平等,为什么?都是一乘法,“一切行愿同修学”,诸佛菩萨之行都是智慧,所以诸佛菩萨的愿都是福德的愿,所以修圆满行的人,六度万行都是圆满,不像众生,今天心情好多念一些佛,明天心情不好不念佛了,不是这样子,证悟到圆满果的人,他一切行愿统统学,统统学,因为法身是无相,法身是无相,“所有益我善知识”,所有可以帮助我的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能够显示普贤十大愿是怎么修行的,是怎么修行的,“常愿与我同集会”,能常常与我会合,大家一起修行,互相勉励,“于我常生欢喜心”,对我能产生欢喜心。

  【记】不离愿,即十地品初地菩萨第八愿。又名心行愿。愿不离一乘故。不离愿者,不离善友愿也。菩萨发愿,不离诸佛菩萨。愿不离善友,即是愿不离诸佛菩萨。初四句自分行,次四句胜进行。“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初地之愿,即普贤菩萨之愿。普贤是通名,初地是别名。德不孤,必有邻,修道必须道伴,以助道业成就。“身口意业皆同等。”诸佛菩萨皆有神足通,是身业同等。皆平等一愿,是意业同等。皆说一乘法,是口业同等。】

  诸位,看最小字:【“一切行愿同修学”。诸佛菩萨之行,皆智慧行。诸佛菩萨之愿,皆福德愿。修圆教观行即培慧故。】培养智慧,【行六度万行即培福故。】培养福德,【今天念佛不妨就念佛说。诸位念法身佛,】法身就是无相与虚空平等,【或念报身佛,】报身就是福跟智慧,福慧两足尊,福跟慧的结晶就是报身佛,【或念化身佛,】感化身的佛,【因无他心通,不得而知。】所以不知道,【若念的法身佛,即是修真空绝相观,】真空绝相就是坏一切相,没有一切相,无相,【亦即是参深妙禅。以法身无相,无相之相,即是实相故,又即是如如智契如如理故。】如如不动的智慧全如如不动的道理,不变的道理就是证悟到理智一如,【设若念报化二身之佛,即是修理事无碍观。念妙有之佛,以妙有观念佛,妙有即是真空。】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离真空,【以真空观念佛,真空即是妙有,】什么叫做真空观念佛?就是放下一切单提佛号,如日当空名真空观念佛,真空观念佛就是一切法不可得,只有一佛号能了脱生死,单提一句佛号,万缘放下佛号提起就是这样子,真空观念佛,真空即是妙有,【即事即理故。又者法报化三身,一一周遍法界,即是周遍含容观,】周遍的含容,包括一切,【一切万物皆在法界内故。不惟佛一身能周遍含容。即佛之一毛孔,亦周遍含容。】为什么?小能容大,为什么小能容大?因为透过理无生,无生是平等,没有坐标,没有方位,空性都是一样的,所以一就是多,多就是一,小能容大,大就是小,【如是念佛,即是智慧行,以此功德回向众生,即是成佛之愿。“所有益我善知识”下四句。即胜进行,】互相勉励,【谓益我】就是帮助我【之善知识,能令我胜进也。愿于我普贤,常常生欢喜心。使我不离,故得互相亲近。俗云:朋柴火焰高,】“朋柴”这个“朋”当作“群”,群柴,群就是把木柴聚集起来的话,火会烧得很高、火焰会很烈,这个朋,朋友很多就是群,这个朋就是群,群柴,把很多的木柴集合起来,火势就很惊人,意思是说我们如果同参道友集合在一起力量就大,你勉励我,我勉励你,互相鼓励,互相鼓励,【修道亦复如是。应与道友常在一处。】如果能够就不离善知识,不能离开善知识,你出家找不到好道场,找不到好善知识,说实在话还不一定能够比得上在家,在家如果能够亲近一个善知识,又有一个好道场,那么出家不出家又是放在其次,譬如说我出家又没有师父,善知识在旁边指导,自己怎么修都不会,又没有道场整天在流浪,这样就烦恼了,所以我们现在的人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剃度就对了,一直仗着剃一个头叫做无量无边的功德,如此的话那些理发店理光头的,那些被抓去关的,每一个也都功德无量,你看被抓去受训的哪一个不是理光头,并不是这样,我们都一直认为现出家相,现出家相没有错,出家一日一夜功德无量,那是指什么?那是指有修行,你弄清楚,不是只有现这个出家相,那是内心里面清净心、清净身、比丘相,你要弄清楚,所以现在的人,有一个错误的观念,现出家相,出家以后不晓得去哪里,跑去那一间被赶出来,跑去这一间也被赶出来,没地方住也不知道住在哪里,糟糕了,有的不是被赶出来的,有的是合不来,合不来是作风不同,我要用功他不用功,他叫我念经我偏不念,对不对?我偏不念,找不到像我这么好的师父了,找不到。在我这里念经(赶经忏)马上开除,不能去外面赶经忏,不能应付众生、信徒,都不必,你整天只要用功就好了,经典,经教有师父教,道场这么大,每一间都有冷气,你在烦恼什么?吃住,没钱你讲,哪一个没钱你讲,你讲,你要两万元,我马上给你两万元,真的,你跟我说一个理由,两万花在哪里就好了,对不对?所以有法有食可安住,以前的高僧大德有开示,有法有食可安住,在这个道场吃得饱,基本上的三餐,有法、有法可听,如此你就可以跟他出家了,有法有食可安住,有法无食,无食就是吃得很不好,有法无食勉强住,还可以,辛苦一点,辛苦一点,有法可听吃差一点,无食是说吃得差一点而已,有食无法当远离,只是吃得很好养得胖胖的,没法可听,又不是在养母猪,如果要像世间人一样,整天来这里吃三餐吃得胖胖的,没有法可听又不修行,你出家干什么?你出家干什么?一点路用(用处)都没有,一点路用(用处)都没有,对不对?不是这样子,你每天吃的是施主的,修行不够抵偿,你要知道吃都是吃十方的,吃的是施主的,修行不够抵偿,以前人所说的每一句都对,每一句都对,所以在座诸位,这些女众或是这些男众要出家,道场要选择正确,要不然会终生后悔,会后悔,很可怜,很可怜,不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对不对?我这里也常常有女众,女众她很喜欢精进,她师父不让她精进,她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常常有那种女众,我没有收女众,很对不起,不然怎么办?没有办法。最近有人打电话来:师父,你难道不想办一个女众的道场,我都几十岁了,你还不办个女众道场。我说:男众都搞不好了,还办女众道场,对不对?办女众道场我看管得了吗?怎么看管?从何看管起?没有办法。【亦是以友辅仁之义也。

  ○五供养愿

  【经】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

  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

  愿持诸佛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希望将来能够见到诸如来,佛,诸佛,及诸佛子大众围绕,围绕在佛身边,“于彼皆兴广大供”在那个地方都兴供养,供养,“尽未来劫无疲厌”,尽于未来劫不疲倦,不疲倦这个不简单,我们要行菩萨道行到不疲倦,这很难,仅仅打个八关斋戒,累了坐在柱子旁就这样子,她很厉害,她的口水如果要流下来就,我看到她这样很不好意思,很不好意思,我实在想对她说:在大殿不要靠着墙睡觉,又不好意思对她说:她是女众。万一我叫她起来,去告我非礼女信徒就不得了了,不得了了,只好任她睡。我看她这样睡就像祭拜神明所杀的猪公咬着橘子,咬着橘子,拿一颗塞进去咬着,女众这样子不能看,实在很难看,看她化妆起来还不错,睡那种姿势。底下,“愿持诸佛微妙法”,希望能够,持就是奉,尊奉,我们所说的信受奉行,能够信受奉行诸佛的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能够显示一切菩提之行,“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就是常常修,常常修习。

  【记】供养诸佛愿,即初地菩萨第一愿,愿供胜田故。佛住世,佛为第一福田。佛不住世,…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