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讲记▪P6

  ..续本文上一页么恒顺众生,我说我的徒弟如果去外面,他去酒家去舞厅跳舞,我还要顺从他吗?那还得了,对不对?恒顺众生不是这个意思,是说善或者是不必要的争执,顺从他,不必要的争执,我们这个世间大多是为了很多不必要的争执在烦恼,我们哪一个是真正地为了生死在争执,我们的争执都与生死了无痛痒,根本与生死没有关系,所以我在电话当中或者是信徒当中,我说:这种跟生死没有关系,你在烦恼什么?我常常跟弟子开示:你要烦恼就烦恼,生死会不会了?你烦恼别人的是非、善恶,头壳坏掉,你的生死,你现在生死没有把握,你不要烦恼自己,整天都在烦恼别人,笑死人了,释迦牟尼佛有叫你这样修行的?六祖慧能大师有叫你这样修行吗?所以恒顺众生就是尽量不使自己造成一种困扰,困扰。譬如说你现在举个例子,譬如说我学佛,我读大学的时候我学佛,读大学的时候我学佛,假设父母亲不同意我学佛,你说到学佛的时候,他把观世音菩萨丢到厕所里,把你的经典烧光光,你明明知道你的父母这么地反对这么毁谤出家人,你回家就一直赞叹出家人,他硬要你死,说得更严重。所以学佛有时候我们自己会创造一些障道,自己会创造一些障碍,所以这个恒顺众生就是他现在要造口业你不要再讲了,不要再讲了,有的先生是很愚痴的,你在拜佛的时候看他在造口业你就不要再说了,你好好地表现自己就好,你就想:有一天他改变他就会后悔,所以这个恒顺众生就是不要把自己造成一种负担,反作用力,因为这个没有必要的负担,这个恒顺众生不是那么简单,这个恒顺众生要再加一个什么,加一个恭敬、诚恳、笑容满面,边个皮要拉得开,鸡皮疙瘩要拉得开,要笑得自然,人家说我笑的时候较好看,我不笑难看多了,难看多了,所以我看到人就这样,这样,微微笑,微微笑,所以现在就要学这样,修养恒顺众生,所以要笑容满面,而且要诚恳待人,总有一天他会被你感动,你不要一直说他的缺点,你要记住师父的话,你不要一直说他的缺点,他的敏感度,不要说他的缺点就对了,在这个世间上没有几个要让人指陈缺点的。【十者普皆回向。】普皆回向就是修前面的九种功德,统统回身极乐世界,就是散播出去变成法界,功德愈大,我们修行是个人的,现在把它回身法界,对不对?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你看这个愿有多大,吓死人了。十者普皆回向。所以这部《普贤行愿品》就是很好、很好。我常常说《普贤行愿品》,这部叫做修养的圣经,这是修养的圣经,你如果这十项随便做两项,吓死了,这种人的修养他此生就超越一切的痛苦了,你差不多没有烦恼了,你随便修个称赞如来,我修赞叹,修随喜功德或者恒顺众生,你想想看,你想想看,随便修一项会吓死人的,对不对?真的不简单,不简单,所以听到这一本的人,修养或是福报都很大,这是《华严经》,单单听到《华严经》这三个字,就吓死人了,因为这是经王,三藏十二部经中之王,就是《华严经》,所以不看华严,不研读华严不知佛法的宝贵,太伟大了,太富有了,华严。

  ○初句征名数,一下列名数,普贤菩萨自征自列,以启后文之牒释。今于列中先略释之,而后随牒广释。

  【记】“一者礼敬诸佛”】要怎么礼敬呢?【礼者、身礼拜。】用身体礼拜,【敬者、语意恭敬。】语就是口业,意就是我们的心,我们口业清净,我们的心清净这个叫做恭敬,【诸者、不定之词。或礼过去佛、或礼现在佛、或礼未来佛、】过去佛,譬如说释迦牟尼佛,这已经入涅槃,拘那含牟尼佛或者是八十八佛里面的诸佛,都是过去佛,现在佛,这个现在佛是没有,目前来讲没有现在佛,如果有,可以代替佛的,譬如说那些祖师大德,有修有证,有修有证的人可以代替现在佛,未来佛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经授记了,譬如说舍利弗、目犍连、阿难、摩诃迦叶,这个在《法华经》的后面,佛都有跟他们授记,这是未来佛,已经肯定经过几百万亿劫以后,他在什么地方,什么清净的国土成佛,这个在《法华经里面》佛有跟他们授记,一种是反映众生而言,未来佛就是每一个众生都叫做未来佛,我们没有被佛授记,我们只是给理发店授记,因为理发店都会跟你摸头,这样摸、摸……。理发店都会跟我们授记,也可以做我们的剃度恩师,剃发。【皆约事相说。】是过去、现在、未来,【若约法性佛、】而言,【则无三际之分。然礼法性佛、】当然【不离事相佛、礼事相佛、亦不离法性佛。】所以法性佛就是理佛,道理的佛,中道的佛,每一义谛的佛,事相佛就是我们看得到的、摸得到的,【礼法身佛亦即是礼报化佛。依勒那法师】勒那摩提是一个了不起的法师,【有七种礼、】七种礼,【贤首宗之圭峰大师】这个念gui,gui,圭峰大师,【加三种礼、】所以七加三就变【成十礼、判五教、】五教:华严、贤首宗都是用小始终顿圆,【机有利钝偏圆、】根机有利根、有钝根的,有偏的,偏就是不圆满,圆就是不偏,【故拜法不一。

  (一)“我慢礼”】他跟你作礼不过不敬,【慢者不敬意、】并没有尊重你,【为色身障、】色身的业障,色身的障碍,所以他【不五体投地、】不五体投地拜不下去。所以,六祖慧能大师当时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法师去顶礼六祖慧能大师头不至地,头不着地,所以六祖慧能大师就跟他讲了一句话,我觉得很伟大,他说:你心中就是有一种执,有一样东西所以头不至于地。因为你心有慢有我慢这种东西障碍你自己,顶礼本来就是头至地,要碰到地上,你头不着地双手双脚着地头不着地,佛说:你心中一定有一样东西障碍到,障碍你自己,所以你对长辈不尊重,顶礼竟然不五体投地,所以后来六祖对他说法就心服口服去掉我慢,所以我慢是一种障碍,所以他头不至地,【名我慢礼。(二)“唱和礼”】唱和礼简单讲就是盲目跟从,盲目跟从,【虽五体投地、而身不端肃、】很懒散,【意业不敬、】不尊重,【人呼拜某佛、】来,你喊拜我就跟在后面拜,【我即应声而拜、如碓上下、】碓就是舂米用的器具,就是磨,【名唱和礼。】你在上面磨我在底下跟着磨,附和你的意思,附和你的意思。所以我们人都是在附和,连结婚、死人也都是附和,钱就和铁钉一起撒,撒铁钉让你们万代出万丁。有,有。乱喊也不知道什么意思。所以这种事情你怎么喊,他都:有。他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所以我们人都是一种附和,附和,唱和礼。所以我慢礼跟唱和礼非威仪,【上二非仪、】就是不是很威仪,【为当戒者。】应当要戒。既然要尊重师父,尊重三宝,头要着地。【(三)“恭敬礼”】恭敬礼就是【五体投地、】底下这一句才重要,【运心观想、】一般我们有五体投地,不过用心观照的少,观照的少。我们修净土的,就是每一次拜下去,就观想我们在莲花上拜,前面有西方三圣在接引我们,后面有无量无边……,左手边有父母,右手边有兄弟、朋友、亲戚,后面一些无量无边的冤亲债主、好朋友都在后面跟着拜,所以拜一拜等于无量无边的拜,因此我们如果是修净土法门的在拜佛,还有一种五体投地拜下去的时候,我看忏公在拜,拜下去的时候就念:“南无阿弥陀佛……”,我觉得这样反而更好,从头念到尾,拜下去一定念一句话,我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爬起来就: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再第二拜拜下去就:“南无阿弥陀佛……”,他的心都一直不停地求生极乐世界,决定求生极乐世界。每天那种愿力、念力,那种如果不往生也是命,真的,所以说恭敬礼,【以我最尊之头、礼佛最下之足、三业虔诚、属小教之礼。】小教,小乘教叫做小教。【(四)“无相礼”】因为他了解,【深入法性、离自他相、观自本性、而离自相、观佛本性、而离佛相。】所以【能礼所礼、】性空寂,【自他相空、属始教之礼。】始教就是大乘的开始叫做始教。【(五)“起用礼”】无相是站在本体,起用是站在相跟用,【虽无能礼所礼、】能礼就是人,所礼就是佛,虽然没有能礼所礼,但是【而普运身心、随法性身、】法性就是无相无不相,所以他能够【普遍起用、所礼称性起用之佛多、】称性就是依性起这个用,叫做称性起用之佛多,很多,所以【能礼称性起用】依照本性起妙用【之身亦多、称体起用理事不碍、】依着这个体而起的这个用,体就是理,用就是事相,当然就理事无碍,就是说他也是拜佛,但是当下通达无生,他虽然通达无生,无能礼所礼,当下他就是在拜佛用功,【属终教之礼。】大乘的终教。再来,【(六)“内观礼”】内观礼就是【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以吾心中众生、礼吾自性中佛、】就是没有让它离开,心中的众生顶礼我们本性的佛,就是自己顶礼自己,【身相空处、即法性身、亦属终教之礼。】终教叫做内观礼,【(七)】叫做【“实相礼”】因为实相,我们以前都一直解释得很清楚了,所以,【实相】就是【无相、于无相会得实相、即顿教之礼、】就是我们所说的禅宗,接近禅宗的,所以说禅宗,他有没有在拜佛?他拜不拜都一样,因为他无相法,【会不得实相者、】会不得实相,【即始教之礼、】会不得实相,就是不能顿悟无生,不能达到实相,这叫做始教,【内观自佛、外观他佛、同一实相、即能所无能所。】能所无能所当下即圆满。【(八)“大悲礼”】大悲礼【观大地一切苦恼众生、皆在我之心中、我此一拜、即代一切众生忏悔、】所以,【消灾祈福、由大悲心摄一切众生于悲心故。】即“大悲礼”。因此恭敬礼也要修,大悲礼也要修,所以大悲礼就是发菩提心的人,我此一拜就是怜悯众生,代一切众生求忏悔,发菩提的人就知道众生,发大悲心的人,以此大悲心大悲礼在拜的人,必须做一件事情,也就是宽恕众生,你既然以大悲礼在顶礼佛,你却没有原谅佛这样完全虚伪,你既然修大悲心就是无论多…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