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罪多重,说不定人家以后要当大法师也不一定,所以说来到这里一定要戒律清净,我告诉你,你都不用戒律清净,你来到这里口业清净每样都清净,你要不要相信,你来到这里贪、嗔、痴。我怎么知道你贪、嗔、痴?对不对?你贪,我怎么知道你贪什么?你嗔,我怎么知道你发什么脾气?痴,我怎么知道你在愚痴?是内心的问题,再来,杀、盗、淫、妄,你来到这里不可能做这些,杀人放火,偷盗邪淫,在这里怎么办事情,讲学你敢办什么事情,杀、盗、淫不可能犯,来到这里最重要的会犯的,口业,就是这张嘴,这张嘴是都带在身上,二十四个小时,我来到这个地方,OK,锁起来,就解决了,身、口、意就都清净了,所以我没有讲到心,也没有讲到意,心、意根本就不太可能,叫你杀人放火也不可能,在这里叫你偷拿东西也不可能,佛七还没有到,沙拉油(色拉油)送十几箱来,对不对?布施的机会比较多,哪有可能来寺庙偷拿东西,邪淫,怎么有可能的事情,对不对?在这栋(楼房)你敢办事情,你向老天借胆,对不对?玩家家酒,没那么有胆子,没那么有胆子,所以说来到这里都不可能犯到戒律,只有这张嘴,这张嘴若持好,OK,全都不可能会下地狱,别间道场都没有强调这点,别间道场都没有强调这种,所以到后来就纷乱,乱,中伤,对这个中伤,对那个中伤,所以我这里乱不起来,我这里怎么乱不起来呢?我这里的徒弟,徒弟,前面这排都要剃度的,徒弟只要打架,闹意见,在这里讲是非,我两个都叫过来,我教徒弟很简单,很简单,我不会像一般你们两个握握手,我不会这样,徒弟斗争,我都叫过来,你要不要住?你要不要继续住?不要,不必再商量,马上就叫他出去了,要,要可以,你们两个打架,打架他一定讲他对,他也讲他对,对不对?两个打架,打架,我就跟他讲:来,你要不要原谅他,就算你对,就算你对,你要不要原谅他?他为了要住下来,说:好啦!一定讲这样,不要,他就该死了,对不对?再来,换你,你对,你比较对,你要不要原谅他?就算你对,因为打架都是自己觉得自己对,你不可能说他不对,我比较不对,不对又跟人家打架,笑死人,一定自己对才跟人家打架,对不对?以前我常常跟人家打架也都说我对,因为我很凶,真的,对不对?你要不要原谅他,原谅他,可以,两个都要继续住,对不对?这样好,因为大家都修菩萨行,不要结恶缘,对不对?徒弟,都是师父的徒弟,两个人握手,好好地重新再求忏悔,没关系,再继续住,没有第二句话,我教徒弟不会讲太多话,要住跟不住两个字而已,若说打架,我到死都恨他,我不原谅他,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恨只有慈悲,请你走路(离开),很简单,对不对?不知好歹,我哪会让他乱得起来,开玩笑,没有稍微打听看看,难道不是这样,乱,你要来这里乱什么你讲给我听看看,这里一点一滴不是你建的,不是你辛苦盖起来,是我建的,难道不是这样,现在是我发号施令的,对不对?接着,徒弟没有让你讲话的余地,来到这里学习,对不对?一切裁决都师父在裁决,这样就不会斗争了,你有意见,我也有意见,你们统统没有意见,只有我讲话而已,统统听我的,这样就统一了,所以这间道场你们怎么乱得起来,我怎么可以让你乱来,对不对?你不走,很简单,我破坏这个佛法,我又不走,很简单,我不用跟你吵架,我叫警察来,很简单,这在我的名下,难道不是这样,你要走还是不走,我怎么可以让你破坏团体,若要修行,我绝对照顾他,这些孩子我绝对照顾他,所以身体要照顾好,因为人家要来修行要疼爱人家,对不对?人家父母把他养得这么大要让他出家修行,当师父的没有照顾怎么可以,要慈悲,要疼爱,照顾孩子的身体,所以我若有腹泻药都拿给他给,若有什么医生我都叫他去看,真的,来到这里只有一个原则,持戒律,遵守我这里的戒规,好好修行,其余你都没有事,其余都没有事,我不能让你吵架,我不能让你吵架,也不能让你搞意见,我若看两个人早、晚课没有在互相打招呼我就晓得了,哼,哼,寺庙常常这样,收徒弟收太多,两个常常会不讲话,我不能让你这样,所以说一间道场成败都要看住持,看他怎么持,怎么持,若要修这个烦恼行,干脆你就不要来,你在家里睡就好了,去娶妻生子,对不对?又享受人生,对不对?来这里吃苦做什么?
○【三藐此云正等。佛称正等。超过二乘法界之不平等。(但求自利不肯利他,此自他不平等,趋向偏真,不肯涉俗利生,此真俗二谛不平等。)而非正等。
○阿耨多罗。此云无上。佛称无上。超过菩萨法界之有上。菩萨虽得正觉(自觉。)正等(平等觉他。)。只得称三藐三菩提。以无明未尽。觉道未圆(未得觉满。)。即如圆教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法身智断。犹未究竟。如十四夜月。尚欠一分。祗得名有上士。不得名无上正等正觉。堪当此称者。惟佛一人。三觉圆。万德具。超九界以独尊。独一无侣也。】【()
【解】圆三不退。乃一生成佛异名。故劝身子等。皆当信受。闻名功德如此。释迦及十方诸佛。同所宣说。可不信乎?初劝信流通竟。
【讲】正文。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是字指法之辞。指上文释迦诸佛所说。】听到这本经,【闻经受持。及闻佛名。皆得圆证三不退地。】一生成佛。【圆三不退。】人家说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乃一生成佛之异名。】成佛就三不退,三不退就是成佛,所以乃是一生成佛异名,简单讲三不退就是成佛,成佛也是三不退,【故劝身子等。(等】身子等就是说【:当时在会大众,及尽未来际众生。)】故劝身子就是一切众生,【皆当信解受持。
闻名功德。尚且如此。何况受持是经。一心念佛者。此为释迦及十方诸佛。异口同音之所宣说。岂可不信乎?】所以说释迦以及诸佛同所宣说,我们就是要相信。
【初劝信流通竟。
丙二劝愿流通
【经】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平声。)当发愿。生彼国土。】我先解释一下:舍利弗,若是有人已经发愿就是过去,今发发愿就是现在,当发愿就是未来,若想要往生阿弥陀佛这个极乐世界,一般的人就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对这个佛道决定不会退转,因为八识田中已经有念佛的种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度今生,若当生,或是已经往生或是准备要往生,或是未来,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你若是相信,相信有一个极乐世界,有一个阿弥陀佛的愿力很大,我们应当要发愿生彼国土,来往生这个极乐世界。
【解】已愿已生。今愿今生。当愿当生。正显(因)[依]信所发之愿无虚也。】正显出因为我们相信肯定来发这个愿是不虚的愿。【非信。不能发愿。】你若不相信你怎么会发愿呢?你今天来听经你不相信师父的话,你怎么发愿来文殊讲堂继续共修呢?是不是这样?我们今天,我们不相信有一个极乐世界,像世间人讲的那都是佛方便,要度众生,随便说说,你不相信,当然你不可能发愿,当然是非信不能发愿,这是一定的。【非愿。信亦不生。】你虽然相信,但是你不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念佛做什么?念佛,我来消个灾,我海产吃太多,念个佛,清口一下,所以念佛不是要往生的,是要消他吃荤的业障,或是要灭什么?灭他过去有做一些坏事,恶心毒行,现在念佛求忏悔,要叫他往生极乐世界,他就说:我没办法,我罪业深重,我怎么有办法往生?所以他没有愿,没有愿,到临命终你怎么为他念都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很困难,所以靠临命终加持,或是靠临命终才念的,往生的机会很少,因为平时与佛的愿不相应,所以说非愿,信亦不生,你不要往生极乐世界,你虽然相信,你也不会往生,就像我相信有一个台北,你不去台北,你怎么有可能到台北,我相信有一个美国,对不对?我相信,但是我不要去美国,你也不可能到美国,你有相信极乐世界,你就要发愿,这样我要去,每天打电波跟佛祖讲,对不对?念佛就是发出这个电波、声波、音波、脑波,与佛相应。【故云:若有信者。应(平声。)当发愿。
【讲】上科劝信。此科劝愿。佛复告舍利弗云:若有人发愿欲生彼国。发愿是自力。佛愿接引是他力。会自他二力。故有愿者。无一不生。】就是说只要你有发愿往生,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皆得不退佛果也。】因此我跟诸位讲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观念,让每一个人百分之一百都会往生极乐世界,你到临命终的时候,你现在平时就培养,你到临命终的时候你都不要想我没有修行,到临命终你只有一个念头,一定有极乐世界,一定有阿弥陀佛,我决定要往生,你在临命终你一直保持这个念头,不用很有修行就往生了,品位的高低就看你平时修行念佛念多还是少,有没有一心不乱,临命终你一定要保持这个观念,决定有极乐世界,决定有阿弥陀佛,我决定会往生,我虽然有做一些坏事,但是佛有讲他要原谅我,对不对?不然告他:你当什么佛。我做坏事你也是要来接引我,我过去不晓得,你经典说:五逆十恶罪都会灭罪。对不对?我还没有做得很坏,这样告他就赢,佛他就来,佛祖他慈悲,他禁不起人家告他,所以你向他抗议,临命终的时候坚持到底,这样就往生,这个念头很重要,你不要退失信心,到临命终你若说,没有极乐世界,没有阿弥陀佛,我不可能往生,这样免谈了,再让你念多少佛都没有用,不会往生。
○【已愿已生者。谓过去前哲。】前哲就是贤人,【求生净土。往生集中。四众往生。不一而足。】出家:男众、女众;在家:男众、女众,这叫做四众往生,出家有男女众,在家也有…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四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