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四卷▪P11

  ..續本文上一頁罪多重,說不定人家以後要當大法師也不一定,所以說來到這裏一定要戒律清淨,我告訴你,你都不用戒律清淨,你來到這裏口業清淨每樣都清淨,你要不要相信,你來到這裏貪、嗔、癡。我怎麼知道你貪、嗔、癡?對不對?你貪,我怎麼知道你貪什麼?你嗔,我怎麼知道你發什麼脾氣?癡,我怎麼知道你在愚癡?是內心的問題,再來,殺、盜、淫、妄,你來到這裏不可能做這些,殺人放火,偷盜邪淫,在這裏怎麼辦事情,講學你敢辦什麼事情,殺、盜、淫不可能犯,來到這裏最重要的會犯的,口業,就是這張嘴,這張嘴是都帶在身上,二十四個小時,我來到這個地方,OK,鎖起來,就解決了,身、口、意就都清淨了,所以我沒有講到心,也沒有講到意,心、意根本就不太可能,叫你殺人放火也不可能,在這裏叫你偷拿東西也不可能,佛七還沒有到,沙拉油(色拉油)送十幾箱來,對不對?布施的機會比較多,哪有可能來寺廟偷拿東西,邪淫,怎麼有可能的事情,對不對?在這棟(樓房)你敢辦事情,你向老天借膽,對不對?玩家家酒,沒那麼有膽子,沒那麼有膽子,所以說來到這裏都不可能犯到戒律,只有這張嘴,這張嘴若持好,OK,全都不可能會下地獄,別間道場都沒有強調這點,別間道場都沒有強調這種,所以到後來就紛亂,亂,中傷,對這個中傷,對那個中傷,所以我這裏亂不起來,我這裏怎麼亂不起來呢?我這裏的徒弟,徒弟,前面這排都要剃度的,徒弟只要打架,鬧意見,在這裏講是非,我兩個都叫過來,我教徒弟很簡單,很簡單,我不會像一般你們兩個握握手,我不會這樣,徒弟鬥爭,我都叫過來,你要不要住?你要不要繼續住?不要,不必再商量,馬上就叫他出去了,要,要可以,你們兩個打架,打架他一定講他對,他也講他對,對不對?兩個打架,打架,我就跟他講:來,你要不要原諒他,就算你對,就算你對,你要不要原諒他?他爲了要住下來,說:好啦!一定講這樣,不要,他就該死了,對不對?再來,換你,你對,你比較對,你要不要原諒他?就算你對,因爲打架都是自己覺得自己對,你不可能說他不對,我比較不對,不對又跟人家打架,笑死人,一定自己對才跟人家打架,對不對?以前我常常跟人家打架也都說我對,因爲我很凶,真的,對不對?你要不要原諒他,原諒他,可以,兩個都要繼續住,對不對?這樣好,因爲大家都修菩薩行,不要結惡緣,對不對?徒弟,都是師父的徒弟,兩個人握手,好好地重新再求忏悔,沒關系,再繼續住,沒有第二句話,我教徒弟不會講太多話,要住跟不住兩個字而已,若說打架,我到死都恨他,我不原諒他,對不起!我們這裏沒有恨只有慈悲,請你走路(離開),很簡單,對不對?不知好歹,我哪會讓他亂得起來,開玩笑,沒有稍微打聽看看,難道不是這樣,亂,你要來這裏亂什麼你講給我聽看看,這裏一點一滴不是你建的,不是你辛苦蓋起來,是我建的,難道不是這樣,現在是我發號施令的,對不對?接著,徒弟沒有讓你講話的余地,來到這裏學習,對不對?一切裁決都師父在裁決,這樣就不會鬥爭了,你有意見,我也有意見,你們統統沒有意見,只有我講話而已,統統聽我的,這樣就統一了,所以這間道場你們怎麼亂得起來,我怎麼可以讓你亂來,對不對?你不走,很簡單,我破壞這個佛法,我又不走,很簡單,我不用跟你吵架,我叫警察來,很簡單,這在我的名下,難道不是這樣,你要走還是不走,我怎麼可以讓你破壞團體,若要修行,我絕對照顧他,這些孩子我絕對照顧他,所以身體要照顧好,因爲人家要來修行要疼愛人家,對不對?人家父母把他養得這麼大要讓他出家修行,當師父的沒有照顧怎麼可以,要慈悲,要疼愛,照顧孩子的身體,所以我若有腹瀉藥都拿給他給,若有什麼醫生我都叫他去看,真的,來到這裏只有一個原則,持戒律,遵守我這裏的戒規,好好修行,其余你都沒有事,其余都沒有事,我不能讓你吵架,我不能讓你吵架,也不能讓你搞意見,我若看兩個人早、晚課沒有在互相打招呼我就曉得了,哼,哼,寺廟常常這樣,收徒弟收太多,兩個常常會不講話,我不能讓你這樣,所以說一間道場成敗都要看住持,看他怎麼持,怎麼持,若要修這個煩惱行,幹脆你就不要來,你在家裏睡就好了,去娶妻生子,對不對?又享受人生,對不對?來這裏吃苦做什麼?

  ○【叁藐此雲正等。佛稱正等。超過二乘法界之不平等。(但求自利不肯利他,此自他不平等,趨向偏真,不肯涉俗利生,此真俗二谛不平等。)而非正等。

  ○阿耨多羅。此雲無上。佛稱無上。超過菩薩法界之有上。菩薩雖得正覺(自覺。)正等(平等覺他。)。只得稱叁藐叁菩提。以無明未盡。覺道未圓(未得覺滿。)。即如圓教等覺菩薩。尚有一品生相無明未破。法身智斷。猶未究竟。如十四夜月。尚欠一分。祗得名有上士。不得名無上正等正覺。堪當此稱者。惟佛一人。叁覺圓。萬德具。超九界以獨尊。獨一無侶也。】【()

  【解】圓叁不退。乃一生成佛異名。故勸身子等。皆當信受。聞名功德如此。釋迦及十方諸佛。同所宣說。可不信乎?初勸信流通竟。

  【講】正文。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是字指法之辭。指上文釋迦諸佛所說。】聽到這本經,【聞經受持。及聞佛名。皆得圓證叁不退地。】一生成佛。【圓叁不退。】人家說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乃一生成佛之異名。】成佛就叁不退,叁不退就是成佛,所以乃是一生成佛異名,簡單講叁不退就是成佛,成佛也是叁不退,【故勸身子等。(等】身子等就是說【:當時在會大衆,及盡未來際衆生。)】故勸身子就是一切衆生,【皆當信解受持。

  聞名功德。尚且如此。何況受持是經。一心念佛者。此爲釋迦及十方諸佛。異口同音之所宣說。豈可不信乎?】所以說釋迦以及諸佛同所宣說,我們就是要相信。

  【初勸信流通竟。

  

丙二勸願流通

  【經】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于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平聲。)當發願。生彼國土。】我先解釋一下:舍利弗,若是有人已經發願就是過去,今發發願就是現在,當發願就是未來,若想要往生阿彌陀佛這個極樂世界,一般的人就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是對這個佛道決定不會退轉,因爲八識田中已經有念佛的種子,于彼國土,若已生,若度今生,若當生,或是已經往生或是准備要往生,或是未來,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你若是相信,相信有一個極樂世界,有一個阿彌陀佛的願力很大,我們應當要發願生彼國土,來往生這個極樂世界。

  【解】已願已生。今願今生。當願當生。正顯(因)[依]信所發之願無虛也。】正顯出因爲我們相信肯定來發這個願是不虛的願。【非信。不能發願。】你若不相信你怎麼會發願呢?你今天來聽經你不相信師父的話,你怎麼發願來文殊講堂繼續共修呢?是不是這樣?我們今天,我們不相信有一個極樂世界,像世間人講的那都是佛方便,要度衆生,隨便說說,你不相信,當然你不可能發願,當然是非信不能發願,這是一定的。【非願。信亦不生。】你雖然相信,但是你不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念佛做什麼?念佛,我來消個災,我海産吃太多,念個佛,清口一下,所以念佛不是要往生的,是要消他吃葷的業障,或是要滅什麼?滅他過去有做一些壞事,惡心毒行,現在念佛求忏悔,要叫他往生極樂世界,他就說:我沒辦法,我罪業深重,我怎麼有辦法往生?所以他沒有願,沒有願,到臨命終你怎麼爲他念都沒有辦法,沒有辦法,很困難,所以靠臨命終加持,或是靠臨命終才念的,往生的機會很少,因爲平時與佛的願不相應,所以說非願,信亦不生,你不要往生極樂世界,你雖然相信,你也不會往生,就像我相信有一個臺北,你不去臺北,你怎麼有可能到臺北,我相信有一個美國,對不對?我相信,但是我不要去美國,你也不可能到美國,你有相信極樂世界,你就要發願,這樣我要去,每天打電波跟佛祖講,對不對?念佛就是發出這個電波、聲波、音波、腦波,與佛相應。【故雲:若有信者。應(平聲。)當發願。

  【講】上科勸信。此科勸願。佛複告舍利弗雲:若有人發願欲生彼國。發願是自力。佛願接引是他力。會自他二力。故有願者。無一不生。】就是說只要你有發願往生,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皆得不退佛果也。】因此我跟諸位講一個很重要、很重要的觀念,讓每一個人百分之一百都會往生極樂世界,你到臨命終的時候,你現在平時就培養,你到臨命終的時候你都不要想我沒有修行,到臨命終你只有一個念頭,一定有極樂世界,一定有阿彌陀佛,我決定要往生,你在臨命終你一直保持這個念頭,不用很有修行就往生了,品位的高低就看你平時修行念佛念多還是少,有沒有一心不亂,臨命終你一定要保持這個觀念,決定有極樂世界,決定有阿彌陀佛,我決定會往生,我雖然有做一些壞事,但是佛有講他要原諒我,對不對?不然告他:你當什麼佛。我做壞事你也是要來接引我,我過去不曉得,你經典說:五逆十惡罪都會滅罪。對不對?我還沒有做得很壞,這樣告他就贏,佛他就來,佛祖他慈悲,他禁不起人家告他,所以你向他抗議,臨命終的時候堅持到底,這樣就往生,這個念頭很重要,你不要退失信心,到臨命終你若說,沒有極樂世界,沒有阿彌陀佛,我不可能往生,這樣免談了,再讓你念多少佛都沒有用,不會往生。

  ○【已願已生者。謂過去前哲。】前哲就是賢人,【求生淨土。往生集中。四衆往生。不一而足。】出家:男衆、女衆;在家:男衆、女衆,這叫做四衆往生,出家有男女衆,在家也有…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四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