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到,回家。自己很丢脸,禅宗一句话他就哑口无言了,对不对?来参访密宗的,他说:那来不及了,修净土像人在走路,修这个密宗像坐飞机,台北到高雄,你要三密相应才有用,佛就是什么?佛就是身、口、意清净才叫做佛,你只是念佛、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那是强压制的,对不对?你要心观想,口念咒,手结印,三密相应这才是佛,对不对?佛也告诉你身、口、意清净叫做佛。密宗就是这样,再听……,要命,不晓得要听谁的,所以若再来修净土宗,修净土宗的祖师,他现在就说,修净土宗的祖师,即心即佛,我问你全世界有几个这样,才一个六祖,一个广钦老和尚,对不对?他就告诉你:从过去到现在开悟的有几个,他修净土宗:真的,很少,很少。自过去至今修密宗的,三密相应的有几个,你认为大家都喇嘛、都活佛?你说,密宗的,五逆十恶罪,杀牛的张善和临命终只念十声还没有念完,就往生极乐世界,哪一个法门有办法这么殊胜,我问你,你说你要修禅宗,你有办法开悟?开悟不一定会往生,开悟还有生死在,还有隔阴之迷,对不对?你若往生极乐世界一了百了,听一听又回来(法师笑),他参得太多头昏了,澎湖人讲的头昏,澎湖,抓鱼,抓鱼,他说抓鱼,因此我劝告诸位,就是要念佛,念佛。见取见,见取见,每一个人当作他看到的最对,所以这世间不平静。再来,【戒取。】戒取见就是持那个无益,没有用的,对生死没有帮忙的,对生死没有帮忙的那种戒律,比如说整个人去浸水,去浸水,世间人也有戒,世间人的戒,例如过年不能说你家死人,过年大家都要讲好话,不可以骂女的三八,不可以骂他短命,夭寿短命,都不可以讲晕种不吉利的话,世间人的戒律,若外道的戒律,持那种戒律就不能……,持戒律而……,持这个外道的戒律不能成正法,不能成正觉,这个叫做戒取见,他认为他所持的戒律可以究竟解脱,他认为他持的戒律可以究竟解脱,持那个无益的戒,比如说外道修苦行,修苦行,将头发绑起来吊在树上,整个人浸在水里,或是用火烤,烤到……,火在旁边,点这个火,全身坐在火旁一直烘,一直流汗,对这样情形,他怎么说?受一点若就消一点业障,外道就是这样,我吃苦,他认为吃苦就是消业障,所以佛说要放弃无益的苦行,放弃无益的苦行,这个叫做戒取见,以为自己所持的戒律就是最好的,是究竟解脱的东西,戒取见,持这个鸡戒、猫戒、狗戒,这都外道的,佛在世时,有一只鸡死后灵魂往生天堂,这个外道看到,这外道有神通,这样很好,这只鸡吃屎的,死后……,这鸡到外面啄、啄……,啄屎,或是说这狗死后上天堂,这狗都在吃大便的,人也跟着它这样吃,那个不是生天的因,他认为这个是生天的因,非因计因是名戒取见,他的业报尽了,人家上辈子有修善,所以这辈子生天享受,享受,他认为吃这个大便就是生天的因,错了,看不清楚,戒取见。【及诸邪见。】邪见就是拨无因果,【以此五种之惑。能使众生造业受报。趣入生死。故名为使。机微迅速。是以曰利。】速度很快。
○】把你捏个色身(捏你色身),马上产生生气,身见,解释一下:【一身见者。妄认四大为身。而起我身之见。深生爱著。不悟四大假合。虚幻无常。
○二边见。】边见就是【执断执常。】刚才有解释过。【而起二边之见。一味偏执。不悟见解既偏。失乎中道。
○三见取。非果(非涅槃果。)计果(妄计为果。)。】非涅槃果【而起涅槃之见。未证谓证。】他没有证到这个果位他说他证到果位,【不悟有漏界中。终非究竟。
○四戒取。非因(非修真因。)计因】非修行真因【(妄计为因。)。】妄计为因,【而起持戒之见。修诸苦行。不悟蒸沙作饭。尘劫难成。】就是跟错师父。
○【五邪见。拨无因果。而起邪外之见。以盲引盲。疑误众生。堕入深坑。
此五种妄见。昏昧汨没。浑浊自性。故名见浊。
极乐国中。人皆正见。我等自当念佛。求生彼国。以超见浊。但见浊之中。若非一心持名念佛。不容丝毫意见。不假参究观想。诸余方便之行。必不能得度。
【解】烦恼浊者。五钝使顿惑增盛。谓贪。嗔。痴。慢。疑。烦动恼乱。故名为浊。烦恼浊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无取无舍。)必不能度。】凡心即是佛心之行。
【讲】什么叫做【烦恼浊者。五钝使为体。】五钝使就是比较慢,其实是很快,五利使,比如说我捏你的色身这个身见马上产生,第二念就发脾气了,你怎么打我,这是最好的比喻,最好的比喻,看到这个菜比较好吃,我为了这色身的营养,起个动念:好吃的整盘吃完。不好吃的整盘没有吃,偏食,所以贪都放在第二个念头,其实这速度是很快,看到当时就是贪,所以身见配合在前面,两个人若在讲话,扰乱,我见,见解:我是何等的人物,你敢惹我,你不要命了。电影在演的时候:你也不探听看看,我是威镇前镇区的文殊讲堂(法师学电影黑老大的声音,众笑。),演电影都是这样,(黑道)兄弟讲话都这样,你也不探听、探听。我见,这只手都指这样(法师学黑道用大拇指指自己鼻子的样子),所以都指这样,我,我,将这个鼻子割开,我就不见了,只指这块是我而已,你问他全身哪里是我,指来指去不晓得,耳朵割起来放在桌上,这耳机是你吗?也不是。所以说这个我见排前面,再来就是烦恼,贪、嗔、痴,所以说五钝使为体,【烦恼惑增盛。即其相也。五钝使。谓贪嗔痴慢疑。五种根本烦恼。能生其余枝末烦恼。】五种的烦恼贪、嗔、痴、慢、疑就像树根般,枝未就是其他,【惑乱众生之心。故以烦惑增盛为其相。根本烦恼有六。前五利使。即不正见根本烦恼。属见惑。】是属于见惑。【此五钝使。属思惑。】是属于思惑,是属于思惑。【以此五种之惑。能使众生。造业受报。趣入生死。故名为使。比前五利。稍为重滞。】所以比较慢的意思。【是以曰钝。】
○再来,【一者贪心。于顺情境上。起诸贪爱。不能看破。不了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幻。】信心,大家都有,大家都有,所以聪明的人大家都赶快要施舍,贪、贪、贪,一直贪,贪到后来……。前几天有一个人,有一个人来,一个女众来,女众来,当然她是算私下人家包养的,包养的,包养之后,她这个先生来她这里却突然暴毙,竟死了,她以前掩盖得很隐密,没人知道,不得了了,却死在这里,就是事情办完之后马上去洗澡,洗热水却心脏麻痹,心脏麻痹,我分析是这样,人家不会不好意思,我也直接跟她讲,就是事情办完去冲热水,冲一冲,回去(死掉),回去(死掉),财产留二亿多,她都没有得到,她都没有得到任何东西,她若得到我这里就赚到了,她会拿来供养师父,二亿随便分一些,没有得到,我告诉她:傻瓜!当人家的姨太太,包养的一无所得,一无所得,你很倒楣,她先生怕她计客兄(红杏出墙),一个月都给她两万块的零用而已,住在对面而已,他太太不晓得,包养十几年不晓得,厉害,确实厉害,结果死在那里,检查官来,被发现了,被发现了,所以说这个男的突然死掉,事业很大,事业很大,突然死掉,他的金钱都不施舍,二亿多都完了,全都完了,二亿多,光是扣这个遗产税就不计其数了,知道吗?所以在座诸位!若有钱就赶快拿出来,你可要记得,赶快拿出来,若到死才要布施,功德也做不到,功德也做不到,难道不是这样,突然死掉,惨了,所以人家佛祖说:若有钱要赶快布施。救济孤儿,施舍三宝,供养出家人,供养常住,买米、买油、买盐,聪明的人赶快造福就对了,傻瓜才一直存钱,你听得懂吗?傻瓜一直存钱,一直存钱,存到后来,停了(死),钱也用不到。你想想看,二亿若拿去做功德,打佛七打斋,受三坛大戒打斋,买这个念珠跟人家结缘,做佛像,做佛像给人家拜,二亿,你看他能做多少功德,不计其数,你知道吗?他死后最多他孩子为他烧一些库钱,烧一些库钱,库钱烧十万就很惊人了,但是问题是他请一些道士来为他烧库钱,又增加他的罪业,又增加他的罪业,所以我告诉你,聪明的人都留这个德行给子孙,傻瓜才留这个什么,留这个金钱给子孙,有智慧的人都留什么,留这个德行,阴德给这些子孙,我这些徒弟也不留钱给他,我这辈子钱绝对要花光,一直布施出去,一直布施出去,剩一些才放银行生利息,万一徒弟不孝顺我,不得了了,完了,我们人,我觉得两句话用得很好,我觉得儒家讲一句话,孟子讲的,还有我们佛家在讲,世间人讲的也很有道理,世间人讲的,我的儿子还没有娶媳妇,他会烦恼我的儿子还没有娶媳妇,我的女儿还找不到对象,分会烦恼儿子跟他的女儿,烦恼家里的生活,他不曾烦恼什么,不曾烦恼死怎么安排,不曾烦恼死怎么安排,只烦恼他儿子还没娶,他女儿还没嫁,都烦恼这些,不曾烦恼我之后要怎样,不曾,后来不曾想这个问题,这是世间最可怜的人。第二点,孟子说:鸭子跑掉了我们会找回来,良心跑掉了,没有人会找,良心跑掉了,没有人会找。一只鸭子跑丢的时候,整天在找:你有看到我那只母鸭吗?你有看到我那只母鸭吗?晚上没有回来,没有回来,鸭子丢掉懂得要找回来,良心不见了,不懂得要找回来,良心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佛性,佛性,被迷失了,失去这个本性,没有人懂得找回来,只找那只鸭子而已,我们人可怜,人可怜,所以说贪心一定要赶快破除,你看!人突然死掉,二亿,二亿,二亿,很惊人,如果拿来作佛像,我这里我看还有二、三十万,若拿来我这里缺少二、三十万,做功德,不然做三尊让人家拜,不得了,因为他出资这三十万,千百万人在拜这西方三圣,功德看有多大,他不做,偏偏要放着让他死,没有办法,可怜,对不对?叫他布施,他不要,叫他吃海产,一餐好几万都肯花,所以人家祖师大德说:造恶拼命,做善事都免谈。慧律法师那里在画佛像,拿一些来,一餐…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四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