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到,回家。自己很丟臉,禅宗一句話他就啞口無言了,對不對?來參訪密宗的,他說:那來不及了,修淨土像人在走路,修這個密宗像坐飛機,臺北到高雄,你要叁密相應才有用,佛就是什麼?佛就是身、口、意清淨才叫做佛,你只是念佛、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那是強壓製的,對不對?你要心觀想,口念咒,手結印,叁密相應這才是佛,對不對?佛也告訴你身、口、意清淨叫做佛。密宗就是這樣,再聽……,要命,不曉得要聽誰的,所以若再來修淨土宗,修淨土宗的祖師,他現在就說,修淨土宗的祖師,即心即佛,我問你全世界有幾個這樣,才一個六祖,一個廣欽老和尚,對不對?他就告訴你:從過去到現在開悟的有幾個,他修淨土宗:真的,很少,很少。自過去至今修密宗的,叁密相應的有幾個,你認爲大家都喇嘛、都活佛?你說,密宗的,五逆十惡罪,殺牛的張善和臨命終只念十聲還沒有念完,就往生極樂世界,哪一個法門有辦法這麼殊勝,我問你,你說你要修禅宗,你有辦法開悟?開悟不一定會往生,開悟還有生死在,還有隔陰之迷,對不對?你若往生極樂世界一了百了,聽一聽又回來(法師笑),他參得太多頭昏了,澎湖人講的頭昏,澎湖,抓魚,抓魚,他說抓魚,因此我勸告諸位,就是要念佛,念佛。見取見,見取見,每一個人當作他看到的最對,所以這世間不平靜。再來,【戒取。】戒取見就是持那個無益,沒有用的,對生死沒有幫忙的,對生死沒有幫忙的那種戒律,比如說整個人去浸水,去浸水,世間人也有戒,世間人的戒,例如過年不能說你家死人,過年大家都要講好話,不可以罵女的叁八,不可以罵他短命,夭壽短命,都不可以講暈種不吉利的話,世間人的戒律,若外道的戒律,持那種戒律就不能……,持戒律而……,持這個外道的戒律不能成正法,不能成正覺,這個叫做戒取見,他認爲他所持的戒律可以究竟解脫,他認爲他持的戒律可以究竟解脫,持那個無益的戒,比如說外道修苦行,修苦行,將頭發綁起來吊在樹上,整個人浸在水裏,或是用火烤,烤到……,火在旁邊,點這個火,全身坐在火旁一直烘,一直流汗,對這樣情形,他怎麼說?受一點若就消一點業障,外道就是這樣,我吃苦,他認爲吃苦就是消業障,所以佛說要放棄無益的苦行,放棄無益的苦行,這個叫做戒取見,以爲自己所持的戒律就是最好的,是究竟解脫的東西,戒取見,持這個雞戒、貓戒、狗戒,這都外道的,佛在世時,有一只雞死後靈魂往生天堂,這個外道看到,這外道有神通,這樣很好,這只雞吃屎的,死後……,這雞到外面啄、啄……,啄屎,或是說這狗死後上天堂,這狗都在吃大便的,人也跟著它這樣吃,那個不是生天的因,他認爲這個是生天的因,非因計因是名戒取見,他的業報盡了,人家上輩子有修善,所以這輩子生天享受,享受,他認爲吃這個大便就是生天的因,錯了,看不清楚,戒取見。【及諸邪見。】邪見就是撥無因果,【以此五種之惑。能使衆生造業受報。趣入生死。故名爲使。機微迅速。是以曰利。】速度很快。
○】把你捏個色身(捏你色身),馬上産生生氣,身見,解釋一下:【一身見者。妄認四大爲身。而起我身之見。深生愛著。不悟四大假合。虛幻無常。
○二邊見。】邊見就是【執斷執常。】剛才有解釋過。【而起二邊之見。一味偏執。不悟見解既偏。失乎中道。
○叁見取。非果(非涅槃果。)計果(妄計爲果。)。】非涅槃果【而起涅槃之見。未證謂證。】他沒有證到這個果位他說他證到果位,【不悟有漏界中。終非究竟。
○四戒取。非因(非修真因。)計因】非修行真因【(妄計爲因。)。】妄計爲因,【而起持戒之見。修諸苦行。不悟蒸沙作飯。塵劫難成。】就是跟錯師父。
○【五邪見。撥無因果。而起邪外之見。以盲引盲。疑誤衆生。墮入深坑。
此五種妄見。昏昧汨沒。渾濁自性。故名見濁。
極樂國中。人皆正見。我等自當念佛。求生彼國。以超見濁。但見濁之中。若非一心持名念佛。不容絲毫意見。不假參究觀想。諸余方便之行。必不能得度。
【解】煩惱濁者。五鈍使頓惑增盛。謂貪。嗔。癡。慢。疑。煩動惱亂。故名爲濁。煩惱濁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無取無舍。)必不能度。】凡心即是佛心之行。
【講】什麼叫做【煩惱濁者。五鈍使爲體。】五鈍使就是比較慢,其實是很快,五利使,比如說我捏你的色身這個身見馬上産生,第二念就發脾氣了,你怎麼打我,這是最好的比喻,最好的比喻,看到這個菜比較好吃,我爲了這色身的營養,起個動念:好吃的整盤吃完。不好吃的整盤沒有吃,偏食,所以貪都放在第二個念頭,其實這速度是很快,看到當時就是貪,所以身見配合在前面,兩個人若在講話,擾亂,我見,見解:我是何等的人物,你敢惹我,你不要命了。電影在演的時候:你也不探聽看看,我是威鎮前鎮區的文殊講堂(法師學電影黑老大的聲音,衆笑。),演電影都是這樣,(黑道)兄弟講話都這樣,你也不探聽、探聽。我見,這只手都指這樣(法師學黑道用大拇指指自己鼻子的樣子),所以都指這樣,我,我,將這個鼻子割開,我就不見了,只指這塊是我而已,你問他全身哪裏是我,指來指去不曉得,耳朵割起來放在桌上,這耳機是你嗎?也不是。所以說這個我見排前面,再來就是煩惱,貪、嗔、癡,所以說五鈍使爲體,【煩惱惑增盛。即其相也。五鈍使。謂貪嗔癡慢疑。五種根本煩惱。能生其余枝末煩惱。】五種的煩惱貪、嗔、癡、慢、疑就像樹根般,枝未就是其他,【惑亂衆生之心。故以煩惑增盛爲其相。根本煩惱有六。前五利使。即不正見根本煩惱。屬見惑。】是屬于見惑。【此五鈍使。屬思惑。】是屬于思惑,是屬于思惑。【以此五種之惑。能使衆生。造業受報。趣入生死。故名爲使。比前五利。稍爲重滯。】所以比較慢的意思。【是以曰鈍。】
○再來,【一者貪心。于順情境上。起諸貪愛。不能看破。不了一切有爲法。如夢亦如幻。】信心,大家都有,大家都有,所以聰明的人大家都趕快要施舍,貪、貪、貪,一直貪,貪到後來……。前幾天有一個人,有一個人來,一個女衆來,女衆來,當然她是算私下人家包養的,包養的,包養之後,她這個先生來她這裏卻突然暴斃,竟死了,她以前掩蓋得很隱密,沒人知道,不得了了,卻死在這裏,就是事情辦完之後馬上去洗澡,洗熱水卻心髒麻痹,心髒麻痹,我分析是這樣,人家不會不好意思,我也直接跟她講,就是事情辦完去沖熱水,沖一沖,回去(死掉),回去(死掉),財産留二億多,她都沒有得到,她都沒有得到任何東西,她若得到我這裏就賺到了,她會拿來供養師父,二億隨便分一些,沒有得到,我告訴她:傻瓜!當人家的姨太太,包養的一無所得,一無所得,你很倒楣,她先生怕她計客兄(紅杏出牆),一個月都給她兩萬塊的零用而已,住在對面而已,他太太不曉得,包養十幾年不曉得,厲害,確實厲害,結果死在那裏,檢查官來,被發現了,被發現了,所以說這個男的突然死掉,事業很大,事業很大,突然死掉,他的金錢都不施舍,二億多都完了,全都完了,二億多,光是扣這個遺産稅就不計其數了,知道嗎?所以在座諸位!若有錢就趕快拿出來,你可要記得,趕快拿出來,若到死才要布施,功德也做不到,功德也做不到,難道不是這樣,突然死掉,慘了,所以人家佛祖說:若有錢要趕快布施。救濟孤兒,施舍叁寶,供養出家人,供養常住,買米、買油、買鹽,聰明的人趕快造福就對了,傻瓜才一直存錢,你聽得懂嗎?傻瓜一直存錢,一直存錢,存到後來,停了(死),錢也用不到。你想想看,二億若拿去做功德,打佛七打齋,受叁壇大戒打齋,買這個念珠跟人家結緣,做佛像,做佛像給人家拜,二億,你看他能做多少功德,不計其數,你知道嗎?他死後最多他孩子爲他燒一些庫錢,燒一些庫錢,庫錢燒十萬就很驚人了,但是問題是他請一些道士來爲他燒庫錢,又增加他的罪業,又增加他的罪業,所以我告訴你,聰明的人都留這個德行給子孫,傻瓜才留這個什麼,留這個金錢給子孫,有智慧的人都留什麼,留這個德行,陰德給這些子孫,我這些徒弟也不留錢給他,我這輩子錢絕對要花光,一直布施出去,一直布施出去,剩一些才放銀行生利息,萬一徒弟不孝順我,不得了了,完了,我們人,我覺得兩句話用得很好,我覺得儒家講一句話,孟子講的,還有我們佛家在講,世間人講的也很有道理,世間人講的,我的兒子還沒有娶媳婦,他會煩惱我的兒子還沒有娶媳婦,我的女兒還找不到對象,分會煩惱兒子跟他的女兒,煩惱家裏的生活,他不曾煩惱什麼,不曾煩惱死怎麼安排,不曾煩惱死怎麼安排,只煩惱他兒子還沒娶,他女兒還沒嫁,都煩惱這些,不曾煩惱我之後要怎樣,不曾,後來不曾想這個問題,這是世間最可憐的人。第二點,孟子說:鴨子跑掉了我們會找回來,良心跑掉了,沒有人會找,良心跑掉了,沒有人會找。一只鴨子跑丟的時候,整天在找:你有看到我那只母鴨嗎?你有看到我那只母鴨嗎?晚上沒有回來,沒有回來,鴨子丟掉懂得要找回來,良心不見了,不懂得要找回來,良心就是我們現在講的佛性,佛性,被迷失了,失去這個本性,沒有人懂得找回來,只找那只鴨子而已,我們人可憐,人可憐,所以說貪心一定要趕快破除,你看!人突然死掉,二億,二億,二億,很驚人,如果拿來作佛像,我這裏我看還有二、叁十萬,若拿來我這裏缺少二、叁十萬,做功德,不然做叁尊讓人家拜,不得了,因爲他出資這叁十萬,千百萬人在拜這西方叁聖,功德看有多大,他不做,偏偏要放著讓他死,沒有辦法,可憐,對不對?叫他布施,他不要,叫他吃海産,一餐好幾萬都肯花,所以人家祖師大德說:造惡拼命,做善事都免談。慧律法師那裏在畫佛像,拿一些來,一餐…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四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