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为身。真如圆】满清【净。】所以法身简单就是无身,无身跟女人家没怀孕是不同,法身的意思就是因为法是【遍一切处。】因为法是遍一切尽虚空遍法界,它无法形容,你只是说法人家听不懂,勉强讲一个身,有一个具体的观念,事实上法身是无相知道吗?法身就是无相,尽虚空界遍法界都是法身,但是因为没有办法形容,所以安一个身,安插一个身,真如圆净,遍一切处,【法身亦然。故曰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把笔拿起来,毗卢遮那佛是《八十华严》所翻译的,这个卢舍那佛是《六十华严》所翻译的,《六十华严》,《华严经》有八十华严、六十华严、四十华严,那么毗卢遮那佛跟卢舍那佛是同一佛,但是因为翻的经典不同,后来的人就将这个法身佛叫做毗卢遮那佛,他的法身遍一切处,将卢舍那佛叫做圆满报身佛,其实卢舍那佛圆满报身佛,还是毗卢遮那佛,遍一切处的佛,全都是相同的意思,一个是站在理体,一个是站在智慧,所以遍一切处,法身亦然,故曰清净的法身,毗卢遮那佛,这是因为《八十华严》所翻译的,【梵语毗卢遮那。此云遍一切处。】意思就是说我们若证悟到法身,法身……一切就是我们所到之处,所以我们为什么在这个地方,佛祖在无量三千大千世界以外他就知道我们现在在念佛,因为佛证到法身,所以我们现在在念佛佛都清清楚楚,你在做什么佛也清清楚楚,清清楚楚,因为佛已经证到究竟圆满了,究竟圆满了,一切处都有佛,所以舍利子你在美国拜,美国会生舍利,你在台湾拜,台湾也会生舍利子,你就是拿到非洲拜,非洲也是会生舍利子,只要你虔诚拜就会生舍利子,法身,舍利子就代表佛的法身,所以你在台北拜,台北会生舍利,高雄拜,高雄也是会生舍利,你跑到新加坡拜,新加坡也会生舍利,佛是无相,无一切执著,遍一切处,舍利子就是代表佛的法身,所以在哪里拜,哪里就会生。
【报身佛。是智慧积聚。积聚一切种智以为身。真智圆满。妄惑干净。故曰圆满报身。】《六十华严》叫做【卢舍那佛。梵语卢舍那。】有的读作卢舍nuó,卢舍那佛。【此云净满。】清净圆满,意思就是【惑净智满也。】智慧圆满。
【应身佛。是功德积聚。积聚无量功德以成身。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三大阿僧祇劫修这个福跟修这个慧,用一百劫种这个相好,相好就是貌相庄严。你看我们上面这尊玉佛,三吨半,人家叫我说要讲四百五十万,由缅甸运来到台湾的时候,再磨过,再花三十万,三十万,现在才出价二百多万而已,三十万,所以说这尊玉佛高有丈一,丈一,包括莲花座,三吨半,三千五百公斤,是四百五十万,这是人家叫我讲的,我照人家的意思去讲。【时至机熟。应机示现。】时间若到,机缘若成熟,应机就这样示现。【故曰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梵语释迦牟尼。此云能仁寂默。】能仁就是……,这个能不是能不能的能,能仁就是说他很坚强,坚守这个仁慈,能仁意思就是说绝对地慈悲,这个能仁你不能说能不能这个能,这不是这个意思,能仁就是绝对地慈悲,很慈悲、很慈悲,没有办法,没有人像他那么慈悲的,没有人像他那么慈悲。【能仁是姓。寂默是字。】能仁就是佛祖的姓,寂默,他保持沉默,就是字。
【今此能说之佛。】今此能说之佛,【即释迦牟尼佛。此佛名号具悲智二德。】悲德跟智德,意思是说佛有具足慈悲跟具足智慧。【自他两利。释迦译能仁。属悲德。】悲德,【能以仁惠。】慈悲【度脱衆生。此为利他。牟尼译寂默。】寂默,寂默的意思就是证悟空,一切没有喧扰,这意思是说他证到空性,什么事情都动不了他,他什么事情都不会去辩论,什么事情都不可能让他烦恼,叫做寂默,这个寂默不是我们世间人所讲的那个寂寞,你注意看那个寞跟这个默就不同,寂寞,他是无聊,想要找朋友那个寂寞,这个寂默不同,寂就是证悟到绝对的静,默就是不辩论,无诤,非常地清净,非常地解脱的人,【属智德。】属于智慧(,属于智慧),所以说,【寂照分明。默契至理。此为自利。
说者。古德云悦所怀也。】就是说众生欢喜就好,悦所怀就是说让众生欢喜。说者,古德云悦所怀,悦就是欢喜,让众生能够很欢喜所想要得到的,所怀,心里所想的,悦所怀就是说让他内心里所想的,都得到了解脱,得到了答案,所以他们都很欢喜叫做悦所怀,所怀就是所希望,众生希望什么就让他欢喜,悦所怀。【以佛有此圆顿法门。时未至。机未熟。秘而不宣。不畅本怀。】不畅本怀就是说不要讲,畅就是宣扬,不畅本怀。【今时至机熟。】机缘已经成熟了。【观衆生于此圆顿法门。自能信愿修行。故以八音四辩。畅悦本怀而说也。】这八音叫做八梵音,八种梵音,这在佛学的大辞典里面是六十四梵音,意思就是说很柔软,众生让他听起来很欢喜,八音就是种种好的音声,迦陵频伽音,很柔软的音,善意的音,不残害众生的音,就是种种好听的声音,能够让我们证悟的音,能够让我们了生死脱死的音,以八音四辩,八音就是说八梵音。四辩就是法无碍辩,说法无碍,佛祖他在说法他无碍,所以法无碍辩后面要加一个字,就是悟境深厚,因为他觉悟到我们的本性,所以他在说法绝对无障碍。词无碍辩,词,用词,就今天的角度来讲,就是说各国的语言他都通达,每一国的语言他每一个都通达,简单讲叫做词无碍,词无碍,名词的词,词无碍,每一国的语言他都通达。四辩,义无碍辩,就是义理都通达,义理都通达,四辩的第三就义无碍辩。第四叫做乐说无碍(辩),乐,“快乐”的“乐”,“说法”的“说”,乐说无碍,乐说无碍意思是说众生须要什么法,顺众生的意思叫做乐说无碍,四种辩才。再讲一遍:法无碍辩,词无碍辩,义无碍辩,乐说无碍辩,不能读乐说,乐说,很快乐去讲叫做乐说无碍。“畅悦本怀而说也”,哇!时间又到了,我是讲得很快,怕诸位听得会烦,你看,所以讲很快,因为我的个性不喜欢拖,讲完要讲《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再来就是讲《普贤菩萨行愿品》,再来就是这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净土五经》,一直讲,好!念佛。
好!从前面高雄文殊讲堂清规,大家一起念,合掌,念:
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
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
3、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欲了施主供养,便是这个法则。
4、常念经,虔诚报答四恩,信口念出四句,自成大藏全文。
5、敬师长,随力随时供养,百孝不如一顺,不可回头倔强。
6、学老成,第一不可夸能,猖狂硬气粗疏,神人一见生嗔。
7、教子弟,不可随他游戏,谆谆教诲成人,好作人中大器。
8、除懒隋,凡事向前去做,你若避懒偷安,人神那得卫护。
9、学定力,直把私心尽绝,誓死往生极乐,自然万缘俱息。
1O、近善人,死心蹋地亲近,学些好样在肚,自然脱俗离尘。
11、离恶友,一恶般般出丑,王法不怕恶人,恶人披枷带杻。
12、轻财物,不可千方百计,一口气若不来,一文拿它不去。
13、甘淡泊,自古圣贤皆然,莫嫌粗茶淡饭,有道高僧如是。
14、持戒行,戒是佛祖正令,受持不守毗尼,徒劳丧身失命。
15、要听教,不宜开口乱道,无念无住无相,佛祖开颜含笑。
16、断烦恼,一了千百俱了,终朝烦烦恼恼,此生那得悟道。
17、明因果,粒粒米皆辛苦,吃了若不修行,做牛做马还补。
18、和大众,慎勿互相争斗,聚头说是说非,空把光阴来送。
19、吃些亏,又要带三分呆,心似寒灰枯木,是非从何处来。
20、常知足,莫管衣衫淡泊,休想他人财物,不顾自己福薄。
21、惜物资,一针一草勿弃,随心恣意侵损,福享与你算计。
22、趁少年,诸般要去向前,当此臂力强健,莫待老来悲残。
23、起得早,迟起修行不了,明朝又有明朝,明朝寿命难保。
24、口谨默,不可多嘴饶舌,若然惹是招非,地狱少你不得。
25、立主意,务使顿明心地,妄为颠倒攀缘,阿鼻谁人可替。
26、忍人辱,忍辱天下和睦,此章佛祖真传,忍辱少罪多福。
27、远俗事,俗家人事如麻,杜绝尘缘烦扰,自然别有生涯。
28、断妄心,妄心好事难成,若依妄心行事,必有祸患临身。
29、达道理,切莫非人是己,谦和每让三分,相见人人欢喜。
30、信佛法,三藏一口吞却,方知…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