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P15

  ..續本文上一頁爲身。真如圓】滿清【淨。】所以法身簡單就是無身,無身跟女人家沒懷孕是不同,法身的意思就是因爲法是【遍一切處。】因爲法是遍一切盡虛空遍法界,它無法形容,你只是說法人家聽不懂,勉強講一個身,有一個具體的觀念,事實上法身是無相知道嗎?法身就是無相,盡虛空界遍法界都是法身,但是因爲沒有辦法形容,所以安一個身,安插一個身,真如圓淨,遍一切處,【法身亦然。故曰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把筆拿起來,毗盧遮那佛是《八十華嚴》所翻譯的,這個盧舍那佛是《六十華嚴》所翻譯的,《六十華嚴》,《華嚴經》有八十華嚴、六十華嚴、四十華嚴,那麼毗盧遮那佛跟盧舍那佛是同一佛,但是因爲翻的經典不同,後來的人就將這個法身佛叫做毗盧遮那佛,他的法身遍一切處,將盧舍那佛叫做圓滿報身佛,其實盧舍那佛圓滿報身佛,還是毗盧遮那佛,遍一切處的佛,全都是相同的意思,一個是站在理體,一個是站在智慧,所以遍一切處,法身亦然,故曰清淨的法身,毗盧遮那佛,這是因爲《八十華嚴》所翻譯的,【梵語毗盧遮那。此雲遍一切處。】意思就是說我們若證悟到法身,法身……一切就是我們所到之處,所以我們爲什麼在這個地方,佛祖在無量叁千大千世界以外他就知道我們現在在念佛,因爲佛證到法身,所以我們現在在念佛佛都清清楚楚,你在做什麼佛也清清楚楚,清清楚楚,因爲佛已經證到究竟圓滿了,究竟圓滿了,一切處都有佛,所以舍利子你在美國拜,美國會生舍利,你在臺灣拜,臺灣也會生舍利子,你就是拿到非洲拜,非洲也是會生舍利子,只要你虔誠拜就會生舍利子,法身,舍利子就代表佛的法身,所以你在臺北拜,臺北會生舍利,高雄拜,高雄也是會生舍利,你跑到新加坡拜,新加坡也會生舍利,佛是無相,無一切執著,遍一切處,舍利子就是代表佛的法身,所以在哪裏拜,哪裏就會生。

  【報身佛。是智慧積聚。積聚一切種智以爲身。真智圓滿。妄惑幹淨。故曰圓滿報身。】《六十華嚴》叫做【盧舍那佛。梵語盧舍那。】有的讀作盧舍nuó,盧舍那佛。【此雲淨滿。】清淨圓滿,意思就是【惑淨智滿也。】智慧圓滿。

  【應身佛。是功德積聚。積聚無量功德以成身。叁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叁大阿僧祇劫修這個福跟修這個慧,用一百劫種這個相好,相好就是貌相莊嚴。你看我們上面這尊玉佛,叁噸半,人家叫我說要講四百五十萬,由緬甸運來到臺灣的時候,再磨過,再花叁十萬,叁十萬,現在才出價二百多萬而已,叁十萬,所以說這尊玉佛高有丈一,丈一,包括蓮花座,叁噸半,叁千五百公斤,是四百五十萬,這是人家叫我講的,我照人家的意思去講。【時至機熟。應機示現。】時間若到,機緣若成熟,應機就這樣示現。【故曰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梵語釋迦牟尼。此雲能仁寂默。】能仁就是……,這個能不是能不能的能,能仁就是說他很堅強,堅守這個仁慈,能仁意思就是說絕對地慈悲,這個能仁你不能說能不能這個能,這不是這個意思,能仁就是絕對地慈悲,很慈悲、很慈悲,沒有辦法,沒有人像他那麼慈悲的,沒有人像他那麼慈悲。【能仁是姓。寂默是字。】能仁就是佛祖的姓,寂默,他保持沈默,就是字。

  【今此能說之佛。】今此能說之佛,【即釋迦牟尼佛。此佛名號具悲智二德。】悲德跟智德,意思是說佛有具足慈悲跟具足智慧。【自他兩利。釋迦譯能仁。屬悲德。】悲德,【能以仁惠。】慈悲【度脫衆生。此爲利他。牟尼譯寂默。】寂默,寂默的意思就是證悟空,一切沒有喧擾,這意思是說他證到空性,什麼事情都動不了他,他什麼事情都不會去辯論,什麼事情都不可能讓他煩惱,叫做寂默,這個寂默不是我們世間人所講的那個寂寞,你注意看那個寞跟這個默就不同,寂寞,他是無聊,想要找朋友那個寂寞,這個寂默不同,寂就是證悟到絕對的靜,默就是不辯論,無诤,非常地清淨,非常地解脫的人,【屬智德。】屬于智慧(,屬于智慧),所以說,【寂照分明。默契至理。此爲自利。

  說者。古德雲悅所懷也。】就是說衆生歡喜就好,悅所懷就是說讓衆生歡喜。說者,古德雲悅所懷,悅就是歡喜,讓衆生能夠很歡喜所想要得到的,所懷,心裏所想的,悅所懷就是說讓他內心裏所想的,都得到了解脫,得到了答案,所以他們都很歡喜叫做悅所懷,所懷就是所希望,衆生希望什麼就讓他歡喜,悅所懷。【以佛有此圓頓法門。時未至。機未熟。秘而不宣。不暢本懷。】不暢本懷就是說不要講,暢就是宣揚,不暢本懷。【今時至機熟。】機緣已經成熟了。【觀衆生于此圓頓法門。自能信願修行。故以八音四辯。暢悅本懷而說也。】這八音叫做八梵音,八種梵音,這在佛學的大辭典裏面是六十四梵音,意思就是說很柔軟,衆生讓他聽起來很歡喜,八音就是種種好的音聲,迦陵頻伽音,很柔軟的音,善意的音,不殘害衆生的音,就是種種好聽的聲音,能夠讓我們證悟的音,能夠讓我們了生死脫死的音,以八音四辯,八音就是說八梵音。四辯就是法無礙辯,說法無礙,佛祖他在說法他無礙,所以法無礙辯後面要加一個字,就是悟境深厚,因爲他覺悟到我們的本性,所以他在說法絕對無障礙。詞無礙辯,詞,用詞,就今天的角度來講,就是說各國的語言他都通達,每一國的語言他每一個都通達,簡單講叫做詞無礙,詞無礙,名詞的詞,詞無礙,每一國的語言他都通達。四辯,義無礙辯,就是義理都通達,義理都通達,四辯的第叁就義無礙辯。第四叫做樂說無礙(辯),樂,“快樂”的“樂”,“說法”的“說”,樂說無礙,樂說無礙意思是說衆生須要什麼法,順衆生的意思叫做樂說無礙,四種辯才。再講一遍:法無礙辯,詞無礙辯,義無礙辯,樂說無礙辯,不能讀樂說,樂說,很快樂去講叫做樂說無礙。“暢悅本懷而說也”,哇!時間又到了,我是講得很快,怕諸位聽得會煩,你看,所以講很快,因爲我的個性不喜歡拖,講完要講《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再來就是講《普賢菩薩行願品》,再來就是這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淨土五經》,一直講,好!念佛。

  好!從前面高雄文殊講堂清規,大家一起念,合掌,念:

  

高雄文殊講堂清規

  

1、真觀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見性,靈光普蔭人天。

  

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國,念到不念而念,彌陀不從他得。

  

3、虔禮佛,消盡平生罪業,欲了施主供養,便是這個法則。

  

4、常念經,虔誠報答四恩,信口念出四句,自成大藏全文。

  

5、敬師長,隨力隨時供養,百孝不如一順,不可回頭倔強。

  

6、學老成,第一不可誇能,猖狂硬氣粗疏,神人一見生嗔。

  

7、教子弟,不可隨他遊戲,諄諄教誨成人,好作人中大器。

  

8、除懶隋,凡事向前去做,你若避懶偷安,人神那得衛護。

  

9、學定力,直把私心盡絕,誓死往生極樂,自然萬緣俱息。

  

1O、近善人,死心蹋地親近,學些好樣在肚,自然脫俗離塵。

  

11、離惡友,一惡般般出醜,王法不怕惡人,惡人披枷帶杻。

  

12、輕財物,不可千方百計,一口氣若不來,一文拿它不去。

  

13、甘淡泊,自古聖賢皆然,莫嫌粗茶淡飯,有道高僧如是。

  

14、持戒行,戒是佛祖正令,受持不守毗尼,徒勞喪身失命。

  

15、要聽教,不宜開口亂道,無念無住無相,佛祖開顔含笑。

  

16、斷煩惱,一了千百俱了,終朝煩煩惱惱,此生那得悟道。

  

17、明因果,粒粒米皆辛苦,吃了若不修行,做牛做馬還補。

  

18、和大衆,慎勿互相爭鬥,聚頭說是說非,空把光陰來送。

  

19、吃些虧,又要帶叁分呆,心似寒灰枯木,是非從何處來。

  

20、常知足,莫管衣衫淡泊,休想他人財物,不顧自己福薄。

  

21、惜物資,一針一草勿棄,隨心恣意侵損,福享與你算計。

  

22、趁少年,諸般要去向前,當此臂力強健,莫待老來悲殘。

  

23、起得早,遲起修行不了,明朝又有明朝,明朝壽命難保。

  

24、口謹默,不可多嘴饒舌,若然惹是招非,地獄少你不得。

  

25、立主意,務使頓明心地,妄爲顛倒攀緣,阿鼻誰人可替。

  

26、忍人辱,忍辱天下和睦,此章佛祖真傳,忍辱少罪多福。

  

27、遠俗事,俗家人事如麻,杜絕塵緣煩擾,自然別有生涯。

  

28、斷妄心,妄心好事難成,若依妄心行事,必有禍患臨身。

  

29、達道理,切莫非人是己,謙和每讓叁分,相見人人歡喜。

  

30、信佛法,叁藏一口吞卻,方知…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