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是琅琅地背诵,就是我们在诵经般。意思是说光是《弥陀经》这本经典,听到的人有比较多,但是按照文章来念(,而作讽诵就是诵经的意思)。“鲜能达其义”:很少人能够了解它的义理(,很少人能够了解它的义理)。“如法实修”:能够了解义理实实在在去修。“如法”就是依佛所讲的法去修。【虽有《圆中钞》及《疏钞》等,非不浩浩渊渊,探赜索隐;第以辞藻典雅清铄,非夫人尽能受;】这句话就很深奥了。(“虽有《圆中钞》”:这是这本,这是《圆中钞》是一本对《弥陀经》的解释很圆满。“钞”,因为过去都是用手写,这个钞就是提手旁的“抄”意思是相同的,)意思就是说虽然有人作(这本《圆中钞》,还是作一本《疏钞》,《弥陀经疏钞》,)《弥陀圆中钞》、《弥陀疏钞》等等的书。“非不浩浩渊渊,探赜索隐”:(如果不去,浩浩渊渊,)如果你没有深入经藏,深入这个注解,(广大的学习叫做浩浩渊渊,)多方面地去了解(,广大地来学习)。“探赜索隐”:(这个“赜”就是幽深而难见之道理。探讨幽深而难见深奥的道理叫做赜,探赜索隐,那么探就是探讨,)“赜”就是幽深而难见;“索”就是引出来,“隐”就是把那个含藏的义理把它引出来(,我们说索引、索引,一个是引导的引,一个是隐藏的隐,不一样,所以这个“索”就是把这个隐藏的东西引导出来,所以说探赜索隐)。“探赜索隐”意思是说将它深奥的义理,难见到的义理,隐藏的义理,全都把它发现出来,发现出来。“第以藻辞典雅清铄”:(“藻辞典雅”,)“第”就是再(,再讲,因为这个辞)。“藻辞典雅”:(就是优美的文辞,优美的文辞叫做辞藻典雅,)意思是说它的文词很优美,非常地美。前面说义理很深奥,底下的意思是说文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啊!这个文章写得太好,)“清铄”就是有力之词(,非常有力,非常有力叫做清铄)。“非夫人尽能受”:不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义理又很深奥,用辞又很深奥,都是文言文,所以不能让一般的众生去领受、去了解。【仍如宝珠裹衣,贫子不富。】就是像一个人在口袋装一个摩尼宝珠,但是这个乞丐他不了解说他向上自己装一个摩尼宝珠,到处出去跟人家化缘,去跟人家乞讨,到有一天人家告诉他,说:噢!你身上装那粒就是摩尼宝珠,你口袋装的那一粒就是最富有的人,咦!他发现之后,噢!他就无量地欢喜,他就变成富有的人,他就懂得这粒摩尼宝珠,所以这粒摩尼宝珠就是我们的佛性,比喻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本性放在我们这个身体里面,我们都没有发现到,没有去了解到,没有去了解到,所以我们今天觉得很穷,那么我们觉得很穷是因为我们没有开悟,没发现我们的本性所以我们会觉得很穷,就像一粒摩尼宝珠放在口袋你不了解那个就是宝,我们今天学佛的人要发现的是什么呢?不是钻石,不是金条,不是漂亮的衣服,不是好的轿车,不是洋房大楼,全都不是,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本性最有价值,本性最有价值,所以仍如宝珠裹衣,就是放在里面包起来,宝珠被衣服包起来我们没有发现到,贫子不富,贫穷的人不富有,因为他没有发现那粒摩尼宝珠。【佛法难闻,似又不一其障也!】意思是说佛法是很难听得到。“似”就是好像。好像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障碍。佛法难闻就是佛法很不容易听到,好像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遭遇与障碍,意思是说遭遇不同叫做不一其障也,有的人来学佛,一下子听到师父的录音带,他就感悟到这个人生的痛苦,感情到佛法的伟大,一下子就来听经闻法,对三宝很有信心,没什么障碍,有的人还没有听到这个录音带,还没有来亲近过法师,就听到是非了,就听到人家在说法师的是非了,他还没有亲近,还没有听到录音带就听到是非了,就自动障碍,所以我跟诸位讲:哪一种人罪最重?断众生的慧命罪最重,断众生的慧命就是毁谤三宝,让人对三宝没信心,所以在座诸位!地狱不好受,(地狱不好受,)我们劝导他,拿录音带给他听都来不及了,你怎么还说三宝的是非给他听,让他断了来学佛的因缘呢?你断这个众生的慧命,你跟他说这个法师的坏话,他就不来听经,就无法入门,所以我常常跟在家人说:不要造口业,就是这样的意思,不管人家有修或无修,你若有修就好,(你若有修就好,)不要去管别人,这样你会很清净,能亲近的亲近,我们不能亲近的默默离开地好,不要互相攻击,互相批评不好,【蕅益大师要解出,文润而质,言简而精;性与相,双彰其谛;】这蕅益大师就是作这个要解,要解,这蕅益大师作这个要解一出来,作这个《弥陀经》的要解一出来,文润而质,这个文章啊!文章写得……,“润”就是滋润,写得很好,而质就是有内容,文章写得很好,“润”就是修饰,有修饰过,我们说润文、润文,意思是说这篇文章看过又改,改又看过,不适合的全都修改过,文润就是有经过修饰,而质就是有内容,有内容,言简而精,精就是切要,言词很简略而且很切要,精就是很切要,意思是说恰到好处,讲得太好了,性与相,双彰其谛,“性”就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的理体,“相”就是我们的事相,与我们的本性,“性”就是理,“相”就是事,就是理事圆融,(理跟事圆融,)双彰其谛,彰就是显的意思,显出来,谛就是真理,双彰其谛就是讲到本性,讲到本性讲得很好,讲到事相也讲得很好,彰就是真理,就是真理的意思,【禅与净,融而无诤。】就是说禅与净土融合,如水乳合,禅要教我们明心见性,净土宗也是要教我们清净心,全都一样,融就是混在一起,无所争端。【求解者,豁显其义;求行者,详示其端。】这本书的好处就是说若有人要求这个了解的人,豁然其义,“豁然(显)”就是当下开朗,就是豁显其义,“豁显”就是一下子就很明显地了解它的义理,求得者,若想要修行的人,详示其端,“端”就是重点,若要修行的人他就对他开示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最重要的,所以【十三祖】十三祖就是印光大师,【叹为观止,】印光大师就是一直赞叹,一直赞叹说这个要解实在是很了不起,【良有以也!】叹为观止,是说太了不起了,“良有以也”,“良由”就是有原因的,意思是说印光大师为什么这么赞叹,为什么这么赞叹这本要解(,这本要解),这是有原因的,(这是有原因的,)【古闽】“古闽”就是福建省(,多一个古就是说以前到今天大家都称为“闽”,福建叫做闽南,福建又简称闽,所以闽就是福建省,福建省就是闽),福建省有一个【高僧】,叫做【圆瑛法师,复虑格于教相者,】就是考虑到(,考虑到),“格于教相”,格就是束缚,格格不入,因为这个教相很深所以没有几个人听得懂,没有几个人看得懂,“复虑”就是考虑,这个圆瑛法师的考虑这个教相太深了,格格不入,不为众生所接受,考虑到这个教相很深奥没办法让一般的众生来接受,【或犹难入,又随文逐句,】意思就是说这样会很难入,随文逐句就是随这个文章,逐句就是每一句,一句、一句解释,逐句就是随这个文章,一句、一句解释,叫做随文逐句。诸位!你们若要来听经,一定要带笔来,这种东西让你听过,你明天看都不会,你听我们这个经一定要带笔来,你不带笔,你不作笔记,你明天自己看你完全看不懂,随文逐句就是一句、一句去了解,【增以讲义,】就是增加这个讲义,【使解若疏,】“疏”,疏就是通的意思,通达的意思,讲若钞,钞就是身边的手稿就是讲,要讲比较方便,【讲若钞也;】疏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注解,注解的意思,使这个解就是一目了然,让这个讲的就像身边所写的东西,【如是,则弥陀一经,三根庶普被矣!】若像这样子,弥陀一经,上中下根,“庶普被矣”,庶就是希望、应该,应该讲这个弥陀一经,上、中、下根的人应该是很普遍来接受,【宁知尚有不然者:末世版本不竞,流通典籍,亦复为一障焉!】这句什么意思呢?宁知尚有不然者,一句、一句讲,“宁”就是岂不知道,“尚”就是“还”,“有不然者”就是不止如此(,不止如此),他前面的意思是说这个“解”就像疏,“讲”就像钞,那么这个《弥陀经》,它就能普遍上中下的根机,意思就是说但是不是这样子的,宁知尚有不然者,意思是说又怎么知道还不止这样子,有哪一些情况发生呢?末世版本不竞,就是说末世的这个版本,“不竞”就是不广为流通,因为它这个流传、流通,流通得不是说很多,流通得不好,不竞就是说不是争相来广传出去,大量地流通,就是末世的版本,“不竞”,没有广为流通,所以流通典籍亦复为一障焉,所以流通这个典籍就变成一种障碍,流通得少,没有人知道有这本注解,没有人知道,所以这是一种障碍。
【台省净学,习是经解者,乃为上海锓(qǐn)版,序有“壬午暮春”。】台省净学就是台湾省一个净土宗的这些学子叫做净学,我们在台湾省这些净土宗的学子,习是经解者,就是研究《弥陀经》解释的人,乃为上海锓版,序有“壬午暮春”,意思是说我们台湾省现在在研究净土宗的人,研究《弥陀经》注解解释的人,是从上海来的,锓版就是雕刻的版本,雕刻就是刻在木头上再用一个油印,把它油印,油印,雕刻好再把它印下去,是这样子叫做锓版,锓版就是雕刻的版本,是从上海来的,雕刻的版本,它的序文里面有“壬午暮春”,把笔拿起来,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民国前三十年就是壬午,暮春就是指阴历三月,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叫做暮春。再讲一遍:壬午就是它的序文里面,壬午就是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民国前三十年,有这本版本,暮春就是三月,春季的最后一个月,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叫做暮春。【叠次翻印,】就是“再”的意思,再一次地翻印,再一次地翻印。【皆依原书摄影为之,】本来这个版本是摄影去做的,【后始察知多讹;凡所翻,无不讹也。】后来才发现到很多这…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