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P2

  ..续本文上一页污染,(污染,)所以我都劝这些老菩萨,经文虽然有一点深奥,但是我们坐在这个地方,听得懂也来,听不懂也来,至少不会看电视,不会去造业,至少不会跟媳妇打架、吵架,不会跟你老公吵架,至少你这二个钟头一张嘴静默没有去造业(众鼓掌),你来这两个钟头看的是佛祖,这本是经典,是法。佛、法,再看到的师父就是僧,你来到这个讲堂有修没修三宝具足,所以听得懂、听不懂全都要要来结一个善缘(众鼓掌)。“故群经蕴义,无不在净”,就是说一切的经典蕴藏所讲的,就是全都在净,“无不在净”就是完全在讲要如何净,如何才能清净?“学而习于净,扼乎佛法之要矣”:我们要来学佛,学习这个净(,清净)。“扼乎”(把笔拿起来,):就是掌握住,(掌握住,)手握紧,“扼”就是手握紧,意思是说你已经掌握了佛法的(,“要”就是)根本,今天你来学佛你不来学净要作什么?(你要来学佛,)你不是要学净,难不成要学污染?要学净,我告诉诸位!第一、一定要对众生有礼貌,遇到要多讲:谢谢、感谢、送驾、接驾,对人要有礼貌,但是我有去看其他的道场,我们不可以讲别人的不对,师父是很行,但是站在他身边的徒弟都没有在招待人,整天就是这个法师比较有修行来向他顶礼(:啊!这个……);这个没修行不向他顶礼,甚至没修行的,连看都不看一眼,有修行、没修行从外表怎么看得出来(,你从外表怎么看得出来),所以我常常劝告这些在家徒弟,我都劝告我的徒弟:凡是进来我们文殊讲堂,不准去说全台湾省哪一位法师的是非,有修行也好,没修行也好,男众也好,女众也好,沙弥也好,沙弥尼也好,持戒也好,破戒也好,持斋也好,破斋也好,一切与我们在家人没关系,你做,你负因果,他做,他负因果,我们没剃度,师父就是三宝,你若能用这种心去恭敬,第五、你就有这个三宝的观念,佛法就是在讲这个清净,今天我们在家人修行是怎么样,拿一支秤在秤出家人:咦!这个比较有修行,我老是听徒弟讲:我的师父很有修行,我的师父有开悟,我的师父有神通,或是说我的师父有我了不起!我说:啊!赞叹师父是很好,但是师父有修行是师父,你师父开悟不是你,难道不是这样?你把你师父形容得很好,是多么地好,像佛祖般,但是你没开悟,没有神通,没有修行,对我们一点帮忙都没有,所以唯有要修自己,一定要修自己,回光返照,你进入这个讲堂才有意义,若今天我们这个净不能清净我们的心,整天来这里搬弄是非,诽谤出家人,还是说这个比较有修,这个比较没有修,有啊!我看很多徒弟就是这样,当然外面跟我们无关,我们现在以讲堂为主,不准讲三宝的过失,你不共法圣人,你不了解人家在做什么,你也不了解师父是凡夫还是菩萨,你今天诽谤人家,你若是诽谤到菩萨你怎么办,难道不是这样?你从外表看你怎么知道他是凡夫还是菩萨呢?看不出来,我们自己承认说我们是凡夫,我们就不要讲人家的是非,要当作每一个人就是菩萨,这样你就掌握了佛法的根本,这就是佛法的根本(众鼓掌),所以在座的诸位!不管法师、在家居士来,我都当作你们是菩萨,每一个我都当作你们是菩萨,【然三藏烟海,畏繁求专,得《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古德汇而辑之,曰《净三经》;】这是什么意思呢?“然三藏烟海,畏繁求专,得《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古德彙而辑之”:意思就是说三藏十二部经典浩如烟海,“烟”就是大的意思,像大海般那么大,意思是说三藏十二部经典像大海那么大。“畏繁求专”:“畏”就是众生每个都会怕,那么多经典你到底是要看哪一本(,你到底是要看哪一本,“畏繁求专”),太多了,大家都会恐怖。“求专”(把笔拿起来,)这个“专”就是简单,直截了当,意思是说了生死最快的,直接的,不必再绕道,不必转来转去的(,有用转来转去的,要专,就是直接,不是简接)。“畏繁求专”意思就是说要专心,那么就是以这个《阿弥陀经》,人家说《净土三经》,“将三经”就是《净土三经》。净土以哪三本作经典呢?《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那么我们现在要讲的这本经叫做《阿弥陀经》,下一本经要讲的叫做《观无量寿经》,第三本我们要讲的就是《无量寿经》,我们这个讲堂以净土为主,所以这个净土的经典就一直讲、一直讲……,讲到死为止,没有停,一直讲,跟净土有关系的全都讲,就是要让我们念佛,要让我们了生死,所以《阿弥陀经》现在我们在讲,《观无量寿经》是说要如何来观,观这个阿弥陀佛,那么《无量寿经》呢?就讲佛的种种的愿,那么这是下次要讲的经典。“古德彙而辑之”:“彙”(,把它写下来),同类的事物聚集起来叫做彙;“辑”就是(集集的“集”,收集的“集”,这个“辑”)通那个“集”(,集合的“集”)。“古德彙而辑之”,古时候古德将同样的事物集合起来(, “彙而辑之” ,这个辑就是集合的集,彙而辑之),叫做“净土三经”,简称“净三经”。【近德益以《华严行愿品》、《楞严势至圆通章》,曰《净五经》。】(近来的诸山长老这些大德,“益”就是增加的意思。)近来的大德将《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叫做“净土三经”,但是又增加两部经,加上去刚好《净土五经》。哪两部经呢?就是说《华严净行品》,意思是说《华严经》里面的《行愿品》(,华严就是一本经,《行愿品》就是《华严经》里面的一品),所以意思就是增加这品变成说净土的第四本经典。底下,《楞严势至圆通章》,又增加《楞严经》里面的一章,叫做《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简称《势至圆通章》)。再讲一遍:增加第四本是《华严经》里面的《行愿品》,又增加一本是叫做《楞严经》里面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就是《楞严经》,增加《楞严经》里面的一章),那么这样合起来刚好五本经典。(《净土三经》是《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那么《净土五经》,是增加《华严经》里面的《行愿品》,又拉回一本,《楞严经》里面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样合起来刚好一本叫做《净土五经》。)【前汇专之专者也,各明一义;后益选其专者也,自行化他之加行也。】这句话不容易了解,相信大家都看不懂(,相信大家都看不懂,看得懂的少数,因为这种东西若没经过思惟,实在是不懂得它在讲什么)。我现在来解释,诸位要注意听!“前彙专之专者也,各明一义”:(意思是说前面的“净土三经”,前面彙集起来的“净土三经”;“专之专者也”:他分专就是专在各明一义;“各明一义”:就是说每一部经都明,就是说都明了的各别一种意思、意义,这是什么意思呢?“前彙专之专者也,各明一义”:)意思是说“净土三经”每一本经都讲一种意义,不相同的,虽然是净土,但是各明一义,《阿弥陀经》在讲的有《阿弥陀经》的意义,《观无量寿经》讲的有《观无量寿经》的意义,《无量寿经》讲的有《无量寿经》的意义(,意思是说各明一义),各明一义。(前彙之专,“前彙专之专者也”,意思是说前面彙集了“净土三经”,它的专就是专在各明一义。)“后益选其专者也”:“后益”,“益”就是增加。(就是后来增加被选为“净土五经”,它的专就是专门在讲什么呢?叫做后益选其专者也,)是说那么后来的人又增加两部经典,被选为“净土五经”的。“自行化他之加行也”:“自行”是说自己的修行;“化他”呢?就是要普度众生,“之加行也”:就是增加修行的力量。意思就是说“净土三经”它是各明一义,增加两本经典,它的专就是要增加自行化他的力量(,简单讲就是这样子)。【依圣言量,末法惟净成就,】那么“依”照“圣言量”就是(佛菩萨所讲的,按照圣人讲的话,)按照诸佛菩萨所讲的话。“末法惟净成就”:末法的时候惟有净土宗(,修净土宗)的人才有办法成就。(说:千人念佛千人往生,万修万人去,一万个人修行,一万个人成就,末法惟净成就。)【又云普被三根。】又说净土法门它的伟大之处就是普被三根,你上根的人来修净土法门也会成就,中根的人你来念佛、来拜佛也会成就,下根的人你来念佛、来拜佛也会成就,【姑无论其探源析流,遍饮其水;】(意思是说……。)“姑”就是暂时。暂时不要讨论它的来源。“析流”就是渊源,剖析它的来源叫做析流。(“遍饮其水”:这句话是跟前面连在一起讲的,)说暂且不要探索它这个来源是什么东西,“遍饮其水也”:是说全都喝到,(意思是说不用这样,不用说每个都知道它的来源,每个全都了解它的出处。“遍饮其水”)就是说深入经藏的意思,全面了解经典的意思,不要说这些。说【盱衡当时,果能贯彻三经者,宁多乎哉?】“盱衡”出于《汉书•王莽传》(,这盱衡,把笔拿起来),“盱衡”就是举眉扬目,这眉毛挑起来,眼睛张开(,意思就是说观看当时的意思,眉毛挑起来,看当时的这些修行人,叫做盱衡当时。这个“盱”, “盱”的意思就是跟虚空的“虚”同音,跟虚空的“虚”是同音)。“盱衡当时”就是说举眉扬目看一看。“果能贯彻三经者,宁多乎哉?”:“果”就是真正。就是说睁大眼睛来看,当时真的有办法贯通三经(,三经就是《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宁多乎哉?就是说怎么会很多呢?宁多乎哉?就是说)怎么会很多呢?意思就是说能贯通这三本经典,这几乎不可能(,几乎不可能)。【仅《弥陀》一经,闻者较广,但亦依其文,而作讽诵,鲜能达其义,如法实修。】意思是说就《弥陀经》这本经典来讲。“闻者较广”:知道的人比较多,大家都知道有这部《弥陀经》,“但亦依其文,而作讽诵”:“讽诵…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