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P2

  ..續本文上一頁汙染,(汙染,)所以我都勸這些老菩薩,經文雖然有一點深奧,但是我們坐在這個地方,聽得懂也來,聽不懂也來,至少不會看電視,不會去造業,至少不會跟媳婦打架、吵架,不會跟你老公吵架,至少你這二個鍾頭一張嘴靜默沒有去造業(衆鼓掌),你來這兩個鍾頭看的是佛祖,這本是經典,是法。佛、法,再看到的師父就是僧,你來到這個講堂有修沒修叁寶具足,所以聽得懂、聽不懂全都要要來結一個善緣(衆鼓掌)。“故群經蘊義,無不在淨”,就是說一切的經典蘊藏所講的,就是全都在淨,“無不在淨”就是完全在講要如何淨,如何才能清淨?“學而習于淨,扼乎佛法之要矣”:我們要來學佛,學習這個淨(,清淨)。“扼乎”(把筆拿起來,):就是掌握住,(掌握住,)手握緊,“扼”就是手握緊,意思是說你已經掌握了佛法的(,“要”就是)根本,今天你來學佛你不來學淨要作什麼?(你要來學佛,)你不是要學淨,難不成要學汙染?要學淨,我告訴諸位!第一、一定要對衆生有禮貌,遇到要多講:謝謝、感謝、送駕、接駕,對人要有禮貌,但是我有去看其他的道場,我們不可以講別人的不對,師父是很行,但是站在他身邊的徒弟都沒有在招待人,整天就是這個法師比較有修行來向他頂禮(:啊!這個……);這個沒修行不向他頂禮,甚至沒修行的,連看都不看一眼,有修行、沒修行從外表怎麼看得出來(,你從外表怎麼看得出來),所以我常常勸告這些在家徒弟,我都勸告我的徒弟:凡是進來我們文殊講堂,不准去說全臺灣省哪一位法師的是非,有修行也好,沒修行也好,男衆也好,女衆也好,沙彌也好,沙彌尼也好,持戒也好,破戒也好,持齋也好,破齋也好,一切與我們在家人沒關系,你做,你負因果,他做,他負因果,我們沒剃度,師父就是叁寶,你若能用這種心去恭敬,第五、你就有這個叁寶的觀念,佛法就是在講這個清淨,今天我們在家人修行是怎麼樣,拿一支秤在秤出家人:咦!這個比較有修行,我老是聽徒弟講:我的師父很有修行,我的師父有開悟,我的師父有神通,或是說我的師父有我了不起!我說:啊!贊歎師父是很好,但是師父有修行是師父,你師父開悟不是你,難道不是這樣?你把你師父形容得很好,是多麼地好,像佛祖般,但是你沒開悟,沒有神通,沒有修行,對我們一點幫忙都沒有,所以唯有要修自己,一定要修自己,回光返照,你進入這個講堂才有意義,若今天我們這個淨不能清淨我們的心,整天來這裏搬弄是非,誹謗出家人,還是說這個比較有修,這個比較沒有修,有啊!我看很多徒弟就是這樣,當然外面跟我們無關,我們現在以講堂爲主,不准講叁寶的過失,你不共法聖人,你不了解人家在做什麼,你也不了解師父是凡夫還是菩薩,你今天誹謗人家,你若是誹謗到菩薩你怎麼辦,難道不是這樣?你從外表看你怎麼知道他是凡夫還是菩薩呢?看不出來,我們自己承認說我們是凡夫,我們就不要講人家的是非,要當作每一個人就是菩薩,這樣你就掌握了佛法的根本,這就是佛法的根本(衆鼓掌),所以在座的諸位!不管法師、在家居士來,我都當作你們是菩薩,每一個我都當作你們是菩薩,【然叁藏煙海,畏繁求專,得《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古德彙而輯之,曰《淨叁經》;】這是什麼意思呢?“然叁藏煙海,畏繁求專,得《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古德彙而輯之”:意思就是說叁藏十二部經典浩如煙海,“煙”就是大的意思,像大海般那麼大,意思是說叁藏十二部經典像大海那麼大。“畏繁求專”:“畏”就是衆生每個都會怕,那麼多經典你到底是要看哪一本(,你到底是要看哪一本,“畏繁求專”),太多了,大家都會恐怖。“求專”(把筆拿起來,)這個“專”就是簡單,直截了當,意思是說了生死最快的,直接的,不必再繞道,不必轉來轉去的(,有用轉來轉去的,要專,就是直接,不是簡接)。“畏繁求專”意思就是說要專心,那麼就是以這個《阿彌陀經》,人家說《淨土叁經》,“將叁經”就是《淨土叁經》。淨土以哪叁本作經典呢?《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那麼我們現在要講的這本經叫做《阿彌陀經》,下一本經要講的叫做《觀無量壽經》,第叁本我們要講的就是《無量壽經》,我們這個講堂以淨土爲主,所以這個淨土的經典就一直講、一直講……,講到死爲止,沒有停,一直講,跟淨土有關系的全都講,就是要讓我們念佛,要讓我們了生死,所以《阿彌陀經》現在我們在講,《觀無量壽經》是說要如何來觀,觀這個阿彌陀佛,那麼《無量壽經》呢?就講佛的種種的願,那麼這是下次要講的經典。“古德彙而輯之”:“彙”(,把它寫下來),同類的事物聚集起來叫做彙;“輯”就是(集集的“集”,收集的“集”,這個“輯”)通那個“集”(,集合的“集”)。“古德彙而輯之”,古時候古德將同樣的事物集合起來(, “彙而輯之” ,這個輯就是集合的集,彙而輯之),叫做“淨土叁經”,簡稱“淨叁經”。【近德益以《華嚴行願品》、《楞嚴勢至圓通章》,曰《淨五經》。】(近來的諸山長老這些大德,“益”就是增加的意思。)近來的大德將《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叫做“淨土叁經”,但是又增加兩部經,加上去剛好《淨土五經》。哪兩部經呢?就是說《華嚴淨行品》,意思是說《華嚴經》裏面的《行願品》(,華嚴就是一本經,《行願品》就是《華嚴經》裏面的一品),所以意思就是增加這品變成說淨土的第四本經典。底下,《楞嚴勢至圓通章》,又增加《楞嚴經》裏面的一章,叫做《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簡稱《勢至圓通章》)。再講一遍:增加第四本是《華嚴經》裏面的《行願品》,又增加一本是叫做《楞嚴經》裏面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就是《楞嚴經》,增加《楞嚴經》裏面的一章),那麼這樣合起來剛好五本經典。(《淨土叁經》是《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那麼《淨土五經》,是增加《華嚴經》裏面的《行願品》,又拉回一本,《楞嚴經》裏面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樣合起來剛好一本叫做《淨土五經》。)【前彙專之專者也,各明一義;後益選其專者也,自行化他之加行也。】這句話不容易了解,相信大家都看不懂(,相信大家都看不懂,看得懂的少數,因爲這種東西若沒經過思惟,實在是不懂得它在講什麼)。我現在來解釋,諸位要注意聽!“前彙專之專者也,各明一義”:(意思是說前面的“淨土叁經”,前面彙集起來的“淨土叁經”;“專之專者也”:他分專就是專在各明一義;“各明一義”:就是說每一部經都明,就是說都明了的各別一種意思、意義,這是什麼意思呢?“前彙專之專者也,各明一義”:)意思是說“淨土叁經”每一本經都講一種意義,不相同的,雖然是淨土,但是各明一義,《阿彌陀經》在講的有《阿彌陀經》的意義,《觀無量壽經》講的有《觀無量壽經》的意義,《無量壽經》講的有《無量壽經》的意義(,意思是說各明一義),各明一義。(前彙之專,“前彙專之專者也”,意思是說前面彙集了“淨土叁經”,它的專就是專在各明一義。)“後益選其專者也”:“後益”,“益”就是增加。(就是後來增加被選爲“淨土五經”,它的專就是專門在講什麼呢?叫做後益選其專者也,)是說那麼後來的人又增加兩部經典,被選爲“淨土五經”的。“自行化他之加行也”:“自行”是說自己的修行;“化他”呢?就是要普度衆生,“之加行也”:就是增加修行的力量。意思就是說“淨土叁經”它是各明一義,增加兩本經典,它的專就是要增加自行化他的力量(,簡單講就是這樣子)。【依聖言量,末法惟淨成就,】那麼“依”照“聖言量”就是(佛菩薩所講的,按照聖人講的話,)按照諸佛菩薩所講的話。“末法惟淨成就”:末法的時候惟有淨土宗(,修淨土宗)的人才有辦法成就。(說:千人念佛千人往生,萬修萬人去,一萬個人修行,一萬個人成就,末法惟淨成就。)【又雲普被叁根。】又說淨土法門它的偉大之處就是普被叁根,你上根的人來修淨土法門也會成就,中根的人你來念佛、來拜佛也會成就,下根的人你來念佛、來拜佛也會成就,【姑無論其探源析流,遍飲其水;】(意思是說……。)“姑”就是暫時。暫時不要討論它的來源。“析流”就是淵源,剖析它的來源叫做析流。(“遍飲其水”:這句話是跟前面連在一起講的,)說暫且不要探索它這個來源是什麼東西,“遍飲其水也”:是說全都喝到,(意思是說不用這樣,不用說每個都知道它的來源,每個全都了解它的出處。“遍飲其水”)就是說深入經藏的意思,全面了解經典的意思,不要說這些。說【盱衡當時,果能貫徹叁經者,甯多乎哉?】“盱衡”出于《漢書•王莽傳》(,這盱衡,把筆拿起來),“盱衡”就是舉眉揚目,這眉毛挑起來,眼睛張開(,意思就是說觀看當時的意思,眉毛挑起來,看當時的這些修行人,叫做盱衡當時。這個“盱”, “盱”的意思就是跟虛空的“虛”同音,跟虛空的“虛”是同音)。“盱衡當時”就是說舉眉揚目看一看。“果能貫徹叁經者,甯多乎哉?”:“果”就是真正。就是說睜大眼睛來看,當時真的有辦法貫通叁經(,叁經就是《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甯多乎哉?就是說怎麼會很多呢?甯多乎哉?就是說)怎麼會很多呢?意思就是說能貫通這叁本經典,這幾乎不可能(,幾乎不可能)。【僅《彌陀》一經,聞者較廣,但亦依其文,而作諷誦,鮮能達其義,如法實修。】意思是說就《彌陀經》這本經典來講。“聞者較廣”:知道的人比較多,大家都知道有這部《彌陀經》,“但亦依其文,而作諷誦”:“諷誦…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