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能力,简单,滥竽充数,这劝请的意思就是说,噢!请佛住世,那么我们现在请大法师住世,那么请大法师住世就是怎样呢?像广化法师修的,广化法师每天若在念佛,都回向给广钦老和尚跟李炳南老居士,这是我亲近广化老法师,这位老法师实在是很不简单,我不曾看过这么慈悲的人,若煮云老法师是我所看过最没有是非的人,我的上人一辈子不曾讲人家的坏话,不曾讲人家的是非,不曾,我不曾听过,不曾听过,所以广化老法师他自己病苦病得很严重,他每一晚在念佛,早课、晚课都回向给广钦老和尚住世,李炳南老居士住世,那时候他们两个老人家还没有往生,他们两个老人家若住世我们佛教就会兴旺,还回向一些高僧大德、长老,一些老和尚,那么我现在在修行,换我回向给他老人家,广化老法师,老法师,我们法会也是有写上去,法会也是有写上去,写这个牌位,所以这个劝请就是请这些高僧大德来住世,我们平时在修持一直回向给他,一直回向给他,这样众生就有福报,众生就有福报,所以说广钦老和尚活到九十岁,李炳南老居士活到九十岁,可能全台湾省很多人都念佛回向给他,若我可能不用念,我这个人可能很快就回去了,真的,我不骗你,我很快就回去了,你再回向也维持不久,拚命一直吐,刚才要来讲还吐,很奇怪,这鬼都不要原谅我,我发一个大愿你知道吗?发一个大愿,我说要将……,高雄,我本来要开《比丘尼戒》,我要开这个《比丘尼戒》,戒本都印好了,重新打字,重新校对,都印好了,现在外面乱搞,搞得我暂时停,暂时停,不敢讲,这个人的罪过会下地狱,这个人的罪过会下地狱,会下地狱,经过半年、一年之后再跟法师开《比丘尼戒》,经过一年半载,我发一个愿要弘法,要将这个佛法带来高雄,录音,带到全台湾省,噢!辛苦,发愿之后一直生病,一直痛苦,实在是……,可见众生的业实在很重,确实很重,很感应你知道吗?比念观世音菩萨还感应,真的,我发一个愿要普度众生受不了,躺着,吐又腹泻,吐,一直痛苦,一直痛苦,一直痛苦,发愿之后马上躺在床上,你知道吗?诸位菩萨你若不稍微帮忙我稳死的,后面稍微撑一下,稍微撑一下,若在修行多少帮我回向,稍微帮忙撑一下,不然会死,真的,所以这个魔王,魔王看到发大愿的法师要来普度众生,大家要跳出六道轮回,他的魔宫会震动,魔宫会震动,所以他要困扰,要困扰我,所以我常常在睡的时候,常常要来找我,很奇怪,不晓得有没有去找你们,若有人要代替,你来告诉我,说:我代替慧律法师,将你的名字、住址抄给我,我就叫他去找你。劝请。【三随喜。】随喜就是说不要持反对的这个意见,人家若有好的要赞叹人家,全台湾省什么做得最差,佛教当中全台湾省做得最差的就是这两个字,随喜功德,门户之见,佛教一盘散沙,门户之见,山头主意(义),就是随喜功德不够,所以我常常劝告徒弟,你认为我这个法能契合得来你就进来,你进来的时候要互相赞叹,你若是认为我这个法不契合,菩萨!对不起!别间道场还很多,门都开着等你,离开的时候不要诽谤,不要诽谤,你有缘来我这个讲堂,无缘,离开不要互相诽谤跟攻击,要随喜功德,彼此认为无缘,无缘,所以来我这个讲堂,来我这个讲堂,尽量没有是非,尽量赞叹如来,诸位众生不要传是非,不要听是非,不要讲是非,尽量随喜。【四回向。】回向有三种,回小向大,回事向理,回因向果。(法师在打嗝)要来了,要来了,过去看人家起乩就是这样,起乩,我很害怕有一天发作,拿七星剑起来砍,没有啦!这是胃,胃寒,胃寒。我今天讲给这个大专生听,所以我今天有比较累,所以这个时候已经讲五十分了,五十分了,诸位!让法师休息一下,待会再来,回向,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小向大。回小向大,回因向果,回事向理。你先抄起来,待会我再来解释。回小向大,因为我们是修菩萨行,我们不可以自私,我们自己念佛是小,法界众生是大,叫做回小向大,因为要扩展我们这个心量,符合这个菩萨行,所以回小向大,小就是个人,大就是法界无量的众生。回因向果,我们这个时候所有的修行,供养、礼佛、拜忏、布施、持戒、念佛、佛七,这都有功德,所以要回因向果,向果就是我们最究竟,该当成佛道,大家都希望能够成佛叫做回因向果。回事向理,我们念佛是事相,有出声音,用这个色身,为什么向这个理呢?因为理是无生的东西,你要回向理体,无生的东西,你才有一天会进入佛的果位,所以回事向理就是要直入无生的道场,大寂静处,所以回事向理就是回这个对立性的世间法,进入绝对的出世间法,就是无生法忍,这是成佛最重要。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这就是回向。【五发愿。】回向,发愿。【后四亦名悔者。】后面四种叫做悔。【以五者皆能悔过灭罪故。】意思就是说劝请、随喜、回向、发愿,这都叫做悔,以五者,以这五种都能悔过,灭罪故。【四者忏悔业障。此愿属五悔第一忏悔。五者随喜功德。此愿属五悔第三随喜。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此两愿摄属五悔第二劝请。】第六请转*轮就是希望请这些圣人、菩萨来转*轮,就是讲经说法来度众生,来降伏诸天天魔外道,令一切众生能够走入佛道,走入正途,好好修持来普度众生,所以转这个*轮众生才有福报,若没转*轮,众生就没有福报,经典这么说,说若是有无量的众生,以一切饮食、医药供养二乘人,就是声闻跟缘觉,如是经过无量无边的劫所修的福德,不大,这样修的福不大,所种的福不大,比不上一个人上台转*轮讲到自性清净心,讲到这个本性的东西,因为本性就是法界,法界就是本性,讲一点点它就是遍法界,不如一个大乘菩萨上台讲四句偈,解释四句偈,依法修行,功德比这个法师所修的法,所修的福还要少,这样意思就是说你用金钱去布施,边是有形相的东西,你有福,但是你若用佛法一滴,四句偈,边样就能令众生解脱生死,所以施舍佛法,转这个*轮的功德,会无量无边,因为它通达本性,通达本性,不是可以用数量去衡量,第七请佛住世,请佛住世,我们现在佛不在了,只有请一些大法师住世,请一些大法师住世,这两愿就是摄在五悔里面第二的劝请。【既请佛说法。必请久住世间也。】现在佛不在,现在请高僧大德住世来度众生,众生就有福,这个法界若没有转,这个五浊恶世就没有一个有办法脱离三界,没有一个有办法,没有办法。【八者常随佛学。】就是不要离开善知识,不要离开善知识,常随佛学就是不要离开佛学,当然你要研究佛学你就一定要有善知识,你没有善知识你怎么研究佛学呢?你自己看你看得懂吗?你自己看看得懂吗?一定看不懂,看不懂你就不可以离开善知识,常随佛学就是不能离开善知识。【九者恒顺众生。】所谓恒顺众生就是永远顺着众生各种的喜爱,施舍种种下根机的法叫做恒顺众生,那恒顺众生也可以改变我们的修养,我们可以常常恒顺众生我们比较不会生气,比较不会生气。有的人说众生做坏事你怎么顺从他,恒顺众生,恒顺众生不是这意思,恒顺众生就是说他是要求佛法,要合他的根机,要说什么法,只要众生,比如说老阿婆年纪大她要听一些故事,年轻人他要听一些比较深奥的,若法师要听一些戒律,意思是说恒顺众生,恒顺众生,不能说杀人放火你也要恒顺众生,对不对?这句话不要解释错误。【此两愿。摄属五悔第五发愿。】第五发愿,【十者普皆回向。】就是回向净土,【即回向众生。同生净土。同证真如。同成佛道。此愿属五悔第四回向。】我们这样看起来有时候你会觉得很乱,会很乱,我现在跟诸位解释,你现在将笔拿起来,你这样看起来可能会很乱,其实这就是在解释十大愿王而已:
一者礼敬诸佛(,画一个四角型,画一个框框),
二者称赞如来(,画一个框框),
这两愿就是属于礼拜,礼拜。
再来第三广修供养,(,画一个框框),这是属于供养,供养。
中间,中间,四者忏悔业障(,画一个框框),这就是属于五悔里面的第一个忏悔。
五者随喜功德(,画一个框框,框起来),这个愿是属于五悔里面的第三随喜。五悔就是忏悔(四忏悔业障)、劝请(第六请转*轮,第七请佛住世)、随喜(五随喜功德)、回向(十普皆回向)、发愿(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所以第五随喜功德是属于五悔里面的随喜。
第六请转*轮,第七请佛住世(,这个都画起来),这两个属于五悔里面第二劝请,这样你就不会乱掉。
第八常随佛学,第九恒顺众生这两愿摄五悔里面第五发愿,所以第八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这个都画起来,这两愿是属于五悔里面的发愿。
第十普皆回向,画一个框框,回向众生,就是这个五悔里面的回向,这样就清清楚楚了,我这样跟你讲,你照这样画起来,你就不会乱七八糟了,你就不会看得乱七八糟,这样就很清楚了,简单讲就是五悔就是十大愿王,十大愿王就是跟五悔同一体的东西,名词不同而已。
【六念等者。一者念佛。为慈悲导师。】为什么念佛呢?念佛的慈悲,念佛的德行,念佛的智慧,念佛的修行,利益众生,为慈悲导师,为我们慈悲的导师,【二者念法。乃诸佛所师。】就是诸佛他……,所师就是遵守的法则,这个师,诸佛所师就是诸佛所遵守的法则,念法,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念法,所以简单讲就是佛悟到宇宙人生的道理,为什么要念法呢?诸佛所师,诸佛所师就是诸佛所遵守的法则、真理。【三者念僧。】要念念,僧就【是人天福田。】人天的福田,天人看到法师也要顶礼,当然是有修行的人,像我们这种没有修行的他看到合掌,就算对我们很恭敬了,我们是不够资格让天上的人顶礼,像道宣律师,像今天的忏云老和尚,还是像这个广化老法师,这引起高僧大德,这都够资格,至于我,我不够资格,我这个黑卒人家不要唾弃…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