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P59

  ..续本文上一页我,就算很好了,念僧就是人天的福田,种福田。【四者念天。】把笔拿起来,天翻译成中文叫做光明的意思,这个天跟我们那个天实在不是这个意思,念这个天上的人这个光明,天翻译成中文是光明的意思。【得长寿安乐。】长寿安乐,因为天人寿命长又安乐,安乐,所以他无量的光明。【五者念戒。】意思是说念念持戒清净。【能清净三业。】就是身、口、意,身业、口业、意业三业都清净,念戒。【六者念施。】念施就是布施,你若心里常常布施,心里就没有恨心,就不会悭贪。【能普济有情。】帮忙一切众生叫做有情。【此六念是十六观经。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之一。】这六念要记得是《十六观经》三种的众生,当得往生就是修六念,修六念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三种者。一慈心不杀。具诸戒行。】这样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你看看!我劝告诸位,你若犯到其他的戒律,你还好忏悔,这杀生是断众生的正报,这很难忏悔,这是算欠人家的命债,欠人家的生命,我杀死这头牛,我欠这个牛的生命,我杀死这只鸡,我欠这只鸡的生命,人是一条生命而已,你命终的时候,杀死这么多众生的时候,噢!除非你像张善和这样临命终遇到善知识,还生生世世有修,要不然杀生要往生很困难,所以第一个要戒杀,慈心不杀意思是说绝对不可以杀生,具诸戒行,要持戒,身、口、意清净。【二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方就是遍十方,等就是绝对的平等,换句话说方等就是大乘的别名,把笔拿起来,方等就是大乘的别名,所以方等经典就是大乘经典,方就是遍十方,等就是平等,绝对平等,遍十方,绝对的平等,那当然是大乘经典,读诵大乘方等的经典,意思是说我们要诵《金刚经》诵《弥陀经》,要诵经,要诵经,诵经之后回向,诵《地藏经》、《普门品》、《法华经》、《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诵经,所以我们都有共修念佛,共修,所以念诵《弥陀经》,念佛,《普门品》、《地藏经》、药师经》都有,【三修行六念。】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这念的意思就是说去实行,这个意思要学佛。念佛就是要学佛的行为,念法就是遵法,重视这个法,念僧就是尊重出家人,念天就是常常刻这个光明,我们人心地要光明,念戒就是去实行这个持戒,念施,化这个慈悲心去普施,所以这个念是念头没错,实在说是去实行,去实行。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等字。】这个等,前面两种,【即等前二种。】把笔拿起来,哪两种呢?就是五悔六念,五悔六念,【以及万善。】以及万善。【皆可庄严净土也。奉劝念佛。必宜正助双修。】正就是我们的色身,助就是行善,行十善,正助双修,【以念佛为正修。以余行为助道。】比如说发一个大心清理讲堂,发一个大心供养、布施,发一个大心利益众生,行十善,这都是助行。【所修余行。回向发愿。亦得往生。故曰。一一行成。皆生净土。】皆生净土。好!

  【解】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行经)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教经)。无上了义。圆顿中(理经)。最极圆顿。故云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古人圆极语)。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也。】解,唯,把笔拿起来,唯独,单独的独,唯持名一法就是只有这个持名一法,执持名号,执持名号一法,收机最广,上根、中根、下根机的人全都摄收,不遗就对了,摄受最大,下手最容易,意思是说下手最简单,下手最容易,要如何用功?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这样念而已,一心这样念,所以释迦慈尊,这个慈悲的慈父,不问自说,为什么不问自说呢?因为太深奥,唯佛与佛乃能究竟,等觉菩萨就不知其一、二,等觉菩萨就不能了解持名念佛为什么这么不可思议殊胜,等觉菩萨就不能了解,所以何况说这些大智舍利弗,所以不问自说,不问自说就表示这《弥陀经》,太不可思议的境界,只有佛他能够通达而已,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特别向这个大智舍利弗介绍,拈出就是介绍,向他介绍一下,介绍这个极乐世界,而且有这个执持名号,可以说方便中第一方便,方便中第一方便,就是因为众生怕烦,修行怕辛苦,你若没有教他一个最简单方便的,他难修行,所以说方便中第一方便,方便中第一方便是什么呢?执持名号,念佛,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就是在教经里面教人家怎么修行,把笔拿起来,了义就是究竟的意思,这个经典有称了义经跟不了义经,了义,了义中的无上了义,就是最究竟的,无上的究竟法,这个《弥陀经》讲的你若好好照这样做,这就是最究竟的,了义,究竟以外还能讲彻底,彻底,很彻底,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圆顿中最极圆顿,圆顿是理经,理经就是专门在讲我们的本性,圆顿就是圆满,顿就是顿悟这个本性,最圆满在刹那之间领悟到本性,最极圆顿,意思是说《弥陀经》执持名号这个法,是所有圆满顿悟本性里面最快的,故云,所以这么说,清珠投于浊水,这污染的水,浊水,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这清珠就是宝珠,这肮脏水放一个宝珠,这个肮脏水慢慢会澄清,会沉淀,就像肮脏水放这个矾,矾放在里面,这水慢慢就会清,我们这散乱心,佛号放下去,心自然就佛,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不得不佛,要佛,意思是说这佛号不管你用心念也好,没有用心也好,全都有结这个金刚种子在,不得不佛。

  【讲】此显持名。先示诸行不及持名。】这就是显示这个持名念佛太不简单,先开示诸行不及持名,现在再看:“然诸经是净土行,万别千差,比如说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这都是修净土法门。”再看:“唯持名一法”,现在就是在说唯持名一法,前面讲的全都是很好,只有独独不及持名念佛,收机最广,下手最容易,释迦牟尼佛不问自说。所以【以持名具足事理二妙。】事妙跟理妙,【堪称妙行。】堪称妙行。【唯者独也。独显持名一种法门。收机最广。普被三根。下手最易。但持六字。此二乃事妙。下三为理妙。方便者。对机修法也。持名念佛一法。念念即佛。不落三乘诸行。故为第一方便。了义者。大乘显了之义也。亦以念念即佛。不落第二义门。故为无上了义。圆顿者。圆融顿超之法也。亦以念念即佛。不落偏渐阶级。故为最极圆顿。】你先把笔拿好,我叫你画,你要画,不然念了一段,你不晓得在念什么东西,“收机最广。普被三根。”画一个A,写一个A、B、C 的A,若不会写的人就写一个甲,甲、乙、丙、丁,没有读过英文的人A、B、C不会写的人,写一个:甲,“收机最广。普被三根。”写一个:A;“下手最易。但持六字。”写个:B;“此二乃”是 “事妙”,这就是事相的奥妙,事相的奥妙是什么呢?就是“收机最广。普被三根。”这一项,下手最为容易,只要你执持名号,六字:南无阿弥陀佛,这是事妙。底下“三”种是“理妙”:“方便者”,写:C,“了义者”,写:D,“圆顿者”,写:E。C、D、E,这是理妙,理妙,理体的妙,理体的妙,噢!这样我们就知道事妙就是“收机最广,普被三根,下手最容易,但持六字”,这是二项事妙,底下是“理妙”,理妙,C,“方便者,对机修法”,“持名念佛一法,念念”就是“佛”,“不”会“落”入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诸行”,所以叫做“第一方便”,“第一方便”就是最方便,所以这多一个C。底下,“了义”的旁边写个:D,“了义者”就是“大乘显了之义”,大乘显了之义,也是“以念念即佛,不落”入“第二”个“门”,就是第一义,中道就是第一义,真如就是第一义,实相就是第一义,不落第二义就不是权巧,是实相的东西,所以叫做“无上了义”,究竟,简单讲就是念佛,念念就是佛,念佛就是最无上的了义法。“圆顿者,圆融顿超之法”,也就是以“念念即佛,不落入偏、渐阶级”,偏就是偏小乘,渐就是根机差的权巧方便,阶段就是菩萨的阶位,意思是说念佛一下子就顿超一切法门,直入佛的心,所以这叫做最极圆顿法。好,看“此二乃事妙”,此二写个:A跟B,下三写个:C、D、E ,这样你自己看经典你就知道,说你已经看到什么地方,此二A、B就是讲前面的,“下三”“理妙”就是C、D、E ,我若叫你标示,你若标出来,下次自己看经典就很方便。

  故云下。】所以这么说,【譬喻清水珠。】就是要澄清这个污水,浊水,清水珠【能清浊水。珠到水清。故云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以喻佛号能治乱心。故曰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也。】看,“解”,黑字的“解”,大字的:

  【解】信愿持名。以为一乘真因。四种净土。以为一乘妙果。举因则果必随之。故以信愿持名。为经正宗。其四种净土之相。详在妙宗钞。及梵网玄义。兹不具述。俟后释依正文中。当略示耳。】那么这个是讲这个三资粮,到这个地方结束,结束,这就是结束三资粮,我现在先解释这个黑字,信愿持名,我们在讲信愿持名,我们前面讲的最圆顿妙法,这就是我们一乘的真因,四种净土就是这个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这四种净土这就是一乘圆修的妙果,简单讲就是说信愿持名这就是一乘,单刀直入,不是权巧的,不二也无三,一乘就是最究竟的真因,四种净土就是它的一乘的妙果,它的妙果,举因则果必随之,信愿持名当下就是因,净土就是四种净土,就是它的果,举因则果必随之,就是说你若信愿持名果就是在我们身边,简单讲就是说你念佛当下四土就具足了,举因则果必随之,意思是说很殊胜,很殊胜,有因必有果嘛!念佛是因,净土是果,所以以信愿持名为经典的正宗分,正宗,四种净土之相,全都写在《妙宗钞》跟《梵网玄义》,兹就是说在这个地方,没有再详细讲,兹不具述,在这个地方没有详…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