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P59

  ..續本文上一頁我,就算很好了,念僧就是人天的福田,種福田。【四者念天。】把筆拿起來,天翻譯成中文叫做光明的意思,這個天跟我們那個天實在不是這個意思,念這個天上的人這個光明,天翻譯成中文是光明的意思。【得長壽安樂。】長壽安樂,因爲天人壽命長又安樂,安樂,所以他無量的光明。【五者念戒。】意思是說念念持戒清淨。【能清淨叁業。】就是身、口、意,身業、口業、意業叁業都清淨,念戒。【六者念施。】念施就是布施,你若心裏常常布施,心裏就沒有恨心,就不會悭貪。【能普濟有情。】幫忙一切衆生叫做有情。【此六念是十六觀經。叁種衆生。當得往生之一。】這六念要記得是《十六觀經》叁種的衆生,當得往生就是修六念,修六念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叁種者。一慈心不殺。具諸戒行。】這樣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所以你看看!我勸告諸位,你若犯到其他的戒律,你還好忏悔,這殺生是斷衆生的正報,這很難忏悔,這是算欠人家的命債,欠人家的生命,我殺死這頭牛,我欠這個牛的生命,我殺死這只雞,我欠這只雞的生命,人是一條生命而已,你命終的時候,殺死這麼多衆生的時候,噢!除非你像張善和這樣臨命終遇到善知識,還生生世世有修,要不然殺生要往生很困難,所以第一個要戒殺,慈心不殺意思是說絕對不可以殺生,具諸戒行,要持戒,身、口、意清淨。【二讀誦大乘。方等經典。】方就是遍十方,等就是絕對的平等,換句話說方等就是大乘的別名,把筆拿起來,方等就是大乘的別名,所以方等經典就是大乘經典,方就是遍十方,等就是平等,絕對平等,遍十方,絕對的平等,那當然是大乘經典,讀誦大乘方等的經典,意思是說我們要誦《金剛經》誦《彌陀經》,要誦經,要誦經,誦經之後回向,誦《地藏經》、《普門品》、《法華經》、《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誦經,所以我們都有共修念佛,共修,所以念誦《彌陀經》,念佛,《普門品》、《地藏經》、藥師經》都有,【叁修行六念。】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這念的意思就是說去實行,這個意思要學佛。念佛就是要學佛的行爲,念法就是遵法,重視這個法,念僧就是尊重出家人,念天就是常常刻這個光明,我們人心地要光明,念戒就是去實行這個持戒,念施,化這個慈悲心去普施,所以這個念是念頭沒錯,實在說是去實行,去實行。修行六念,【回向發願。等字。】這個等,前面兩種,【即等前二種。】把筆拿起來,哪兩種呢?就是五悔六念,五悔六念,【以及萬善。】以及萬善。【皆可莊嚴淨土也。奉勸念佛。必宜正助雙修。】正就是我們的色身,助就是行善,行十善,正助雙修,【以念佛爲正修。以余行爲助道。】比如說發一個大心清理講堂,發一個大心供養、布施,發一個大心利益衆生,行十善,這都是助行。【所修余行。回向發願。亦得往生。故曰。一一行成。皆生淨土。】皆生淨土。好!

  【解】唯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故釋迦慈尊。無問自說。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謂方便(行經)中。第一方便。了義中(教經)。無上了義。圓頓中(理經)。最極圓頓。故雲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古人圓極語)。佛號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也。】解,唯,把筆拿起來,唯獨,單獨的獨,唯持名一法就是只有這個持名一法,執持名號,執持名號一法,收機最廣,上根、中根、下根機的人全都攝收,不遺就對了,攝受最大,下手最容易,意思是說下手最簡單,下手最容易,要如何用功?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這樣念而已,一心這樣念,所以釋迦慈尊,這個慈悲的慈父,不問自說,爲什麼不問自說呢?因爲太深奧,唯佛與佛乃能究竟,等覺菩薩就不知其一、二,等覺菩薩就不能了解持名念佛爲什麼這麼不可思議殊勝,等覺菩薩就不能了解,所以何況說這些大智舍利弗,所以不問自說,不問自說就表示這《彌陀經》,太不可思議的境界,只有佛他能夠通達而已,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特別向這個大智舍利弗介紹,拈出就是介紹,向他介紹一下,介紹這個極樂世界,而且有這個執持名號,可以說方便中第一方便,方便中第一方便,就是因爲衆生怕煩,修行怕辛苦,你若沒有教他一個最簡單方便的,他難修行,所以說方便中第一方便,方便中第一方便是什麼呢?執持名號,念佛,了義中無上了義,了義就是在教經裏面教人家怎麼修行,把筆拿起來,了義就是究竟的意思,這個經典有稱了義經跟不了義經,了義,了義中的無上了義,就是最究竟的,無上的究竟法,這個《彌陀經》講的你若好好照這樣做,這就是最究竟的,了義,究竟以外還能講徹底,徹底,很徹底,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圓頓中最極圓頓,圓頓是理經,理經就是專門在講我們的本性,圓頓就是圓滿,頓就是頓悟這個本性,最圓滿在刹那之間領悟到本性,最極圓頓,意思是說《彌陀經》執持名號這個法,是所有圓滿頓悟本性裏面最快的,故雲,所以這麼說,清珠投于濁水,這汙染的水,濁水,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這清珠就是寶珠,這肮髒水放一個寶珠,這個肮髒水慢慢會澄清,會沈澱,就像肮髒水放這個礬,礬放在裏面,這水慢慢就會清,我們這散亂心,佛號放下去,心自然就佛,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不得不佛,要佛,意思是說這佛號不管你用心念也好,沒有用心也好,全都有結這個金剛種子在,不得不佛。

  【講】此顯持名。先示諸行不及持名。】這就是顯示這個持名念佛太不簡單,先開示諸行不及持名,現在再看:“然諸經是淨土行,萬別千差,比如說觀像、觀想、禮拜、供養、五悔、六念”,這都是修淨土法門。”再看:“唯持名一法”,現在就是在說唯持名一法,前面講的全都是很好,只有獨獨不及持名念佛,收機最廣,下手最容易,釋迦牟尼佛不問自說。所以【以持名具足事理二妙。】事妙跟理妙,【堪稱妙行。】堪稱妙行。【唯者獨也。獨顯持名一種法門。收機最廣。普被叁根。下手最易。但持六字。此二乃事妙。下叁爲理妙。方便者。對機修法也。持名念佛一法。念念即佛。不落叁乘諸行。故爲第一方便。了義者。大乘顯了之義也。亦以念念即佛。不落第二義門。故爲無上了義。圓頓者。圓融頓超之法也。亦以念念即佛。不落偏漸階級。故爲最極圓頓。】你先把筆拿好,我叫你畫,你要畫,不然念了一段,你不曉得在念什麼東西,“收機最廣。普被叁根。”畫一個A,寫一個A、B、C 的A,若不會寫的人就寫一個甲,甲、乙、丙、丁,沒有讀過英文的人A、B、C不會寫的人,寫一個:甲,“收機最廣。普被叁根。”寫一個:A;“下手最易。但持六字。”寫個:B;“此二乃”是 “事妙”,這就是事相的奧妙,事相的奧妙是什麼呢?就是“收機最廣。普被叁根。”這一項,下手最爲容易,只要你執持名號,六字:南無阿彌陀佛,這是事妙。底下“叁”種是“理妙”:“方便者”,寫:C,“了義者”,寫:D,“圓頓者”,寫:E。C、D、E,這是理妙,理妙,理體的妙,理體的妙,噢!這樣我們就知道事妙就是“收機最廣,普被叁根,下手最容易,但持六字”,這是二項事妙,底下是“理妙”,理妙,C,“方便者,對機修法”,“持名念佛一法,念念”就是“佛”,“不”會“落”入聲聞、緣覺、菩薩“叁乘諸行”,所以叫做“第一方便”,“第一方便”就是最方便,所以這多一個C。底下,“了義”的旁邊寫個:D,“了義者”就是“大乘顯了之義”,大乘顯了之義,也是“以念念即佛,不落”入“第二”個“門”,就是第一義,中道就是第一義,真如就是第一義,實相就是第一義,不落第二義就不是權巧,是實相的東西,所以叫做“無上了義”,究竟,簡單講就是念佛,念念就是佛,念佛就是最無上的了義法。“圓頓者,圓融頓超之法”,也就是以“念念即佛,不落入偏、漸階級”,偏就是偏小乘,漸就是根機差的權巧方便,階段就是菩薩的階位,意思是說念佛一下子就頓超一切法門,直入佛的心,所以這叫做最極圓頓法。好,看“此二乃事妙”,此二寫個:A跟B,下叁寫個:C、D、E ,這樣你自己看經典你就知道,說你已經看到什麼地方,此二A、B就是講前面的,“下叁”“理妙”就是C、D、E ,我若叫你標示,你若標出來,下次自己看經典就很方便。

  故雲下。】所以這麼說,【譬喻清水珠。】就是要澄清這個汙水,濁水,清水珠【能清濁水。珠到水清。故雲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以喻佛號能治亂心。故曰佛號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也。】看,“解”,黑字的“解”,大字的:

  【解】信願持名。以爲一乘真因。四種淨土。以爲一乘妙果。舉因則果必隨之。故以信願持名。爲經正宗。其四種淨土之相。詳在妙宗鈔。及梵網玄義。茲不具述。俟後釋依正文中。當略示耳。】那麼這個是講這個叁資糧,到這個地方結束,結束,這就是結束叁資糧,我現在先解釋這個黑字,信願持名,我們在講信願持名,我們前面講的最圓頓妙法,這就是我們一乘的真因,四種淨土就是這個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這四種淨土這就是一乘圓修的妙果,簡單講就是說信願持名這就是一乘,單刀直入,不是權巧的,不二也無叁,一乘就是最究竟的真因,四種淨土就是它的一乘的妙果,它的妙果,舉因則果必隨之,信願持名當下就是因,淨土就是四種淨土,就是它的果,舉因則果必隨之,就是說你若信願持名果就是在我們身邊,簡單講就是說你念佛當下四土就具足了,舉因則果必隨之,意思是說很殊勝,很殊勝,有因必有果嘛!念佛是因,淨土是果,所以以信願持名爲經典的正宗分,正宗,四種淨土之相,全都寫在《妙宗鈔》跟《梵網玄義》,茲就是說在這個地方,沒有再詳細講,茲不具述,在這個地方沒有詳…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