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P6

  ..续本文上一页,我们今天为什么会痛苦,就是看每件事都不顺,看每件事都不顺,这样就是自己自我痛苦,处罚自己,处罚自己,我恨你,人家还没倒你就先倒了,恨到心揪成一团,打针也没有用,人家又不理你,问他:我在恨你你知道吗?不知道。噢!我恨你多久了你还不知道,可恶。众生,若是我,我不会去恨人家,恨他是我们比较痛苦,他不会比较痛苦,嫉妒他,我们比较痛苦,他不会比较痛苦,富裕人家,嫉妒富裕人家,若富裕的人一直富裕,我们是穷得要死,我们再怎么嫉妒还是这么穷,所以说嫉妒别人本来已经输一层,娘娘别人输二层,你已经输人家的钱财、才能,你还嫉妒别人,输二项,输人家的修养跟钱财,所以安贫乐道,六根就是这样,控制这个六根就是这样,看每件事都看得很顺,耳朵是听的,每件都听得很顺,接受人家的建议,接受人家种种的忤逆,接受种种诽谤、攻击,都没有感觉,圣人就是这样,禅师就是这样,这若真正开悟的祖师大德,你就是全台湾省每家报社都攻击他,他还是一样,没感觉,写的人要负因果倒是真的,被人家诽谤的不用,因为他很解脱地过日子,所以迥脱根尘,简单讲就是摆脱六根跟六尘的错误的错觉、束缚,因为我们就是错觉、错误,所以今天会痛苦,摆脱不了。【虽不立文字。可也。】意思是说明心见性的人悟到第一义谛中道思想,他六根、六尘都超越,所以他不立文字,就是说心,论你这一颗心。【其或明宗弘教。发为文辞。等身着作。】“其或”就是有的人。有的人是明心见性,悟到我们这个本性他不用文字,底下这段说有的人是弘扬佛教,“明宗弘教”:“宗”就是讲心地的法门,八大宗派,弘教就是显教,说法,发为文辞,用这个文章,用这个语言,等身著作,发为文辞就是写出来,【亦可也。何以故。】为什么呢?【此心既空。则文字与实相。不相违异。】这个心很空,空到无一切法,这个文字跟实相不相违背,文字是写在书上,写在纸上,实相就是我们所讲的中道,我们所讲的第一义谛,我们所讲的解脱,我们所讲的无所住,我们所讲的超越虚空,我们所讲的心,《金刚经》所讲的佛说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这实相就是说无相无不相,实相就是说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实相就是不可思、不可议,实相就是绝对的心理状态,实相,我们所谓的禅,所谓的禅就是实相,所以文字跟实相,不相违背,为什么呢?文字你若观照,当下就是实相,实相是本体的东西,文字是外相的东西,简单讲就哲学来讲philosophy([fi”lɔsəfi]:哲学。法师用英语说),文字就是现象界,实相就是本体界,照哲学来讲,实相不是本体界,本体界,哲学界对本体根本不是悟,那是初衷地揣测跟推论,但是藉着哲学的名词只能说文字,这是现象界,实相就是本体界。“不相违异”,不互相违背。【故法师愿力宏毅。】意思是说圆瑛法师的愿力很大。【所至修废举坠。】所到之处他就……,修废,寺庙坏了修补一下,没有斋堂,没有讲堂,或是没有大殿修补一下。“举坠”就是以前衰微的事物,要把它振兴起来,所至修废举坠,就是说圆瑛法师到每一间道场就把这个庙再建起来,建立这个讲堂、大殿,整理藏经种种。【巨细靡遗。】巨就是大小不遗漏,意思是说大件、小件,“巨”就是大,大件、小件都没有漏掉。靡遗,不遗漏,没有漏掉,这圆瑛法师大小事情都没有漏掉。【至于挺身卫道。处事变艰危之会。不怵不挠。尤为难能可贵。】关于挺身卫道意思是说为了佛教舍身命,为了佛教舍身命,那么因为我们为了佛教舍身命,所以佛教慧命能够继续传下去,够继续传下去,要跟诸位讲很虔诚的话,外道一定无法破坏佛门,只有佛门会破坏我们的佛门,佛门在破坏佛门才是厉害,山头主义太重,门户之见太重,利害关系冲突,道场对道场会拉信徒,法师对法师互相攻击、诽谤,这都不是修行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家都是佛的弟子,有修,没修也全都是佛的弟子,有修行的人就是佛的好孩子,没有修行的人就是佛坏孩子,好孩子,坏孩子都是佛的孩子,佛祖也是很疼他,奈何说这个是坏孩子就拿刀要让他死,要把他斩死,没有这样,佛门就是都这样,自命清高,认为我就是持戒清净,别人都没有修行,我持午,我日中一食,我很有修行,别人全都不好,只有我这个师父好,只有我这个宗教好,只有我这个派门好,这就犯菩萨戒,自赞毁他,自己赞叹自己,诽谤别人,别人修行都不对,只有我们的修行对,不要这样,不要这样,所以佛门会互相攻击,就是因为我们的悟性没有提起来,我们今天若悟性有提起来,全都平等嘛!人家他发一个大心要弘法,我们来支持,人家他发一个大心要做水陆,我们要支持,人家他发一个大小要打佛七,我们也要支持人家,我们为什么不赞叹呢?为什么要互相攻击呢?这样不好,这样不好,所以至于挺身卫道,说真的要摆平佛门的是非那才是能人,这外道要破坏我们佛门,不可能,很困难,只有佛门要破坏我们佛门才有可能,穿同一件衣服在斗地才够力,若穿不同衣服在斗,没什么力量,你袈裟一件,我也是一件,你这件又不比我的大件,所以说我们出家人,或是在家要拥护三宝,出家人僧赞僧,有是非,马上摆平,丛林无争就是福,丛林若无争,这就是丛林的福。“处事变艰危之会”:就是说这个圆瑛法师无论怎样变,无论怎样困难,无论怎样危险,之会就是之际,“不怵不挠”(,把笔拿起来):“怵”就是恐惧。不恐惧。不挠就是不屈服,所以一个出家人他不但弘法,而且还是精神伟大,不怕死,尤为难能可贵,难能可贵。【惟其真理既彻。】惟其真理既彻就是因为……,“惟”就是“就是因为”,就是因为真理就是我们的本性,既彻就是悟到,所以悟到之后开大智慧,【应物无方。】应物无方就是孔子讲的君子不器,君子不器就是器具的器,器皿的器,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这个茶杯,这个茶杯只可以装茶而已,茶杯装茶做什么?让我们喝茶,它就不能当引磬来用,这引磬要做什么?引磬只能响,不能当茶杯,君子不器就是不只是做一种用途,不器就是……,君子不是只有一种用途而已,每一种他都很厉害。应物无方的意思是说既然他开悟,他有大智慧,什么境界来,他就是这么冷静,这么有智慧,应物无方就是待人接物一切圆满,无方就是绝对的圆满,无方就是没有一定的方向,意思是这样,但是他的意思是很圆满的意思,很圆满的意思,没有漏洞,应物无方就是待人接物圆满,圆满。【虽炽然有为。而不著有为之相。】虽然置身在火焰世俗当中,但是……,有为就是世俗当中,炽然就是像火在烧一般,有为法就是我们所讲的世俗中,而不著有为之相是什么意思叫呢?意思是说虽然在众生当中打滚,意思是说出淤泥而不染,不著有为之相,若能领会佛法就是那两个字而已,不著,不著就是无所住,你若用佛法来讲,佛祖四十九年才讲一个字而已,讲:空;若讲两个字就是“不著”;讲三个字就是“无所住”,无所住,无所著;讲四个字就是“一切法空”,没有一切法,起心动念若动到一个法是真实的,就是意识的产生,所以哲学家,这个思想家他就不能解脱,他不知道思想是一种错误的执著,哲学家他错误就是错误在他这个悟性不出来,他用这个意识在做他主观的推论,所以他当下推论的东西是一种标准性的东西,他没有破一切相,没有破一切的烦恼,所以他就用意识去揣测,所以哲学不究竟,哲学不究竟,科学不究竟,只有佛法,为什么呢?他的我执都没有破,我执都没有破,所讲出来的都是意识的产物,哲学家也知道这色身是假的,哲学家也都知道这色身是假的,但是色身假的是用观照,是用意识,但是他没有悟到本性他没有办法解脱,没有办法脱离时间、空间的束缚,他动一个念头时间、究竟就束缚住,动一个念头时空就束缚着。哲学家说:宇宙的银河系外面是怎么样,是open,是无止境的开放的宇宙。哲学家又说:不对、不对,凡是事情都有尽端,所以这宇宙是对封闭的,close,封闭型的,佛就不是这样讲了,佛就说你的心若放大,宇宙就大,你的心若缩小,宇宙就小。唉!佛实在厉害,讲来讲去就是佛最厉害,他一句话就一针见血告诉你,虚空没有真实的东西,唯心所造,太厉害,一句话就知道(太厉害),所以说度量若放得很大,当作死人,活死人,活着当作死人,眼睛不看有的没有的,耳朵不要听是非,嘴巴也不要……,像死人不要讲是非,活死人能成道,虽然活着当作死了一样,不见是非,不看是非,不传是非,不讲人家的过错,认真修行保持清净心,每个都成就,哪一个不会成就,我们今天不会成就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不会成就是为什么?六根六尘害死我们,整天就是在注意别人,他不曾注意自己怎么会成就呢!所以说惟其真理既彻,应物无方,虽炽然有为,而不著有为之相。底下说:【故观法师之文。即事即理。圆融无碍。】所以我们这个时候看法师的文章,事就是理,理就是事,讲到事相我们就知道它的本体,讲到本体,理体的东西,我们就了解这个事相,就是事理圆融,不偏事,也不偏理,理事是圆融,圆融就无碍。【而佛法之体用彰明。】这样就显出来,体就是我们的本性,用就是我们日常生活身、口、意所产生的东西。有一位禅师在掘土(,在掘土,在掘土),一个人从很远,好几千公里来的,要请教他佛法,他正在掘这个稻田,掘、掘、掘……,这个徒弟来就对他下跪顶礼,稻田照样跪下去,地上都是肮脏的东西照样跪下去向师父顶礼,要求法,跪下去,他说:请问禅师,什么是佛法?禅师说,说什么你知道吗?猜猜看!什么是佛法?禅师说:本性就是佛法。这个徒弟又问,问第二句,本性是什么?他那支锄头,锄头再继续掘,都没有讲话,本性是什么?在作用,在作…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