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P61

  ..续本文上一页,看你怎么念法,对不对?每天你要做表面的,我到佛祖面前报到一下,对不对?念佛、念佛……,对不对?会钱,烦恼,子孙,放不下,对不对,多会念,你多会念,往生是刹那间的事情,诸位!你要记得,千念万念就在临命终那一念,刹那间,一刹那间的意思就是说平常你就要学无所著,金钱要放得下,感情要放得下,人家侮辱你你要放得下,是非要放理下,没那么简单,所以我常常说往生说很简单是很简单,要说难是非常难,说难是非常难,我们在看武侠片,我们在看武侠片那个楚留香,郑少秋摆那个架势,以前演那出楚留香的时候整个商店都打烊,你去西门町看一看,全都在看楚留香,整个商店都没有生意,都打烊,这支片子除了情节很好,看他在打杀,真的影星就是影星,不是盖的,你看他在杀、杀、杀,那个功夫一刀唰过去,马上让那个死,他算得很冷,刹那间一刀画过去,马上死,大家说:啊!这很厉害。武侠片拍得很好,但是我们要了解这一刀要练习二十年,唰、唰……,这样二十年,二十年,你看是这样下去的,那一刀要练习二十年,这意思就是说一刀下去正中心脏,这意思就是说一刀插下去正中心脏,要练二十年,不是普通的功夫,简单讲一下就是说我们念佛也是这样,说他临命终有办法刹那间往生,就是你弄倒那一刀插下去,绝对让他死,我们临命终这口气回去绝对要让他往生,人家那把刀练习二十年,我们这心要练习多久,这样知道吗?不是简单的,哪有像吃豆腐那么软的,随便念两句佛,我要往生,我下品就好,门儿都没有,下品,郊外你都没有,下品,你以为下品那么简单,一辈子没度什么众生,都在造业,对不对?那张嘴整天在讲是非,你会往生,你会往生,我会成佛,真的,所以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这个世间都不是正定聚,都是不定聚,要不然就众生这个邪定,五逆的众生,那么正定聚就是说我们若往生到极乐世界,全都进入永远不退转的地方,不像我们现在这个世间,念佛念一念马上就退,遇到逆境就退,无不定聚,无不定聚,不定聚就是二乘人,就是声闻、缘觉,这声闻、缘觉,我那时候时候看,哎哟!这自己证阿罗汉果,声闻、缘觉,又不要下来度众生,我那时候都瞧不起小乘的,你知道吗?我说:大乘跟小乘,大家都要修大乘的,谁要修小乘的,我那时候就觉得,奇怪!这泰国人怎么这样,小乘不究竟,应该修大乘的,噢!大家都讲得很好听,说他是大乘的,结果连小乘的都不够资格,连小乘的都不够资格,小乘的持戒是那么严格,小乘的最主要就是没发菩提心,我们去泰国的时候刚好看这小乘的,泰国的寺庙刚好在讲经,泰国人讲经,这在家人都穿白衣服来,都穿白衣服来,所以泰国的海青也是白色的,泰国的在家人穿的都是白色的衣服,叫做白衣,泰国比丘尼也穿白色的,他们在泰国不承认有比丘尼,因为比丘尼要经过式叉摩那的二年学戒,学戒,所以在泰国不承认有比丘尼,只有承认比丘,在佛教的戒律里面比丘尼要二部僧中传戒,就是必须要在十个比丘尼那里受戒,然后再在十个比丘前面,这样才能得戒,二部,二部就是女众部、男众部,比丘尼部再比丘部,二部僧中传戒,所以泰国不承认有比丘尼,只承认有比丘而已,我们去刚好看他在讲经,坐着,坐着,不晓得在念什么,没有一句听得懂,念念有词,念念有词,我那时候老是想,你明明知道这是小乘的他为什么要修小乘的,怎么不修大乘的,我们要知道小乘也有了不起的地方,小乘也有了不起的地方,若是我们连小乘的都不够资格,不要老是说你是菩萨,土虱跟泥鳅,不要老是说我们是菩萨,我今天度众生度到今天也是这样,若没有人再来打气快退道心了,快退道心了,差不多,现在是随……,以前是很精进你知道吗?三更半夜若打电话:慧律法师!我父亲往生了,你来替我助念。车子一开就出门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真的啊!他的家人都跑去睡,只剩下我在念,好像我在守灵,很奇怪!死了父亲却是我在助念,跑得没有半个人,整夜换我在守死人,那是很没有良心,很没良心,只有我在念而已,念一念,念一念的时候,到了隔天,隔壁那个太太来看我在念,讲一句你听了会观世音菩萨,那都是赚红包的,你钱不要给他,看他念得下念不下,实在听得……,我们从昨晚念得……,隔天没睡,问题是还没断气才严重,念了老半天不死,你就没办法,你就拿他没办法,我搞了整夜看他会不会断气,这样也不会死,我说:没办法、没办法,你们自己去念,你也好了,以后要死你再叫我就好了,念了老半天也不会死,我整夜都没睡,很气,这若要赚红包,我问你这要算多少,讲那个话很没良心,我那时候就想:以后再叫不要去了。又怕退道心,不行、不行,有缘也要为人加持一下,有缘,所以说你说菩萨就变成用生命要给众生,又得接受众生的恶言、诽谤、攻击,又被人不屑,又被人瞧不起,这实在……,说真的,所以我觉得行菩萨道这不是很简单的事,以后你们当法师你们就知道,你们就知道,禁得起被人骂才出来,若禁不起被人骂,躲起来就好,无不定聚以及邪定聚,把笔拿起来,邪定聚就是五逆,还有邪知见的众生,这个不定聚就是二乘人,声闻、缘觉,简单讲就是众生分成这三类,这三类叫做正定聚、不定聚、邪定聚,这个聚就是类的意思,不退转的聚一类,不定的聚一类,邪定的,邪知邪见的,五逆的聚一类。【但见思烦恼未断。】只要见思烦恼没断,见惑八十八品,思惑八十一品,这烦恼没断,【且名凡夫。】暂时叫他凡夫,【圣人亦有权实可知。】底下说:

  【若执持名号。是修法。断见思。即力用。未断者。于见惑八十八使。思惑八十一品(此见思惑。为凡夫生死之因。详在三藏法数)。未断故是凡夫。】见思惑没断就是凡夫,【虽是凡夫。横超三界。带业往生。】带业往生,注意!这个业是清净的业,是善业,你不要说修净土法门还杀人放火,我就可以带业往生,这个业字你不要解释错误,你不要认为……,记住!极乐世界不是坏人的包庇所,极乐世界不是坏人的包庇所,我可以带业往生,我再继续造业,不是这样,你要搞清楚,那个是善业,那是善业,那不是恶业,这句话很多人解释错误,他认为极乐世界可以带业往生,我就来做一些坏事,不可以。【能了生死。不同娑婆。定要断尽见思。】一定要断尽这个见惑跟思惑。【竖出三界。方了生死也。】竖出三界就是说,我们上次有解释,从侧面出来叫做竖?不,直线上去叫做竖,那么横超三界就是横的,才能够了生死就是竖出三界才能够了生死,【或散即名字】即佛,名字【位。】名字即佛,那么这个是天台宗的六即佛,一个是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再讲一遍:理即佛,道理的理,名字即佛、观行即佛,即佛,观行即佛,分证即佛、分证即佛,再来就是究竟即佛,中间还有一个相似即佛,相似即佛,就是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再来是分证即佛,再来就究竟即佛。我们《十四讲表》也会讲到,六种即佛,或散即名即佛,就是说在名字里面你若能好好地念,当下他就是佛。【或定乃观行位。】观行(hèng)即佛,你若有这个定力来观,当下就是佛。【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三辈就是上、中、下。【(每一辈有上中下三品)。】所以全部有九品,【此土以见思二惑分九品。】简单讲就是说断见思惑轻跟重再来分作莲花的九品,你见思惑烦恼若重就下品,见思惑若比较轻就中品,见思惑若更加微细,更少,就上品,这是说同居土都是以见思二惑来分九品的,见思二惑若比较重,品位就比较低,比较轻,中品,更轻,上品。【方便有余土。以尘沙惑】的轻跟重,比如说你尘沙惑比较重,那么这就是在方便有余土的下品,尘沙惑若中等的,就在中品,尘沙惑若比较轻,就在方便有余土的上品,所以方便有余土以尘沙的惑来【分九品。实报寂光二土。以无明分九品。】以无明分这个九品,无明若比较重就实报庄严土,就下品,无明若中的,分作中品,无明若比较轻, 这个究竟,快成佛了,就上品。

  【解】若持至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则生方便有余土。】若持至事一心不乱,你若能持到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就是自然的意思,任运就是自然,先落就是断,你若持到一心不乱,这个见思惑他自然就会断,就会断,先落就是断也,任运就是自然,nature自然,这是方便有余土。好!

  【讲】此明方便有余土之相。极乐此土。与娑婆亦复不同。娑婆必须超出三界。凡圣同居土外。三乘圣众。修方便道之所游居。但离三界内生死。未断变易生死。但断三界内见思烦恼。未断尘沙无明。以烦恼生死。二皆有余。故名方便有余土。】这可能没几个人看得懂,看得懂的举手,所以我告诉你学道若没有师父,就会一头雾水,每个字都知道,字大家都懂,就不晓得什么意思,不晓得什么意思,跟诸位解释一下,极乐世界跟我们娑婆世界不同,娑婆世界,现在……记得!现在在讲娑婆世界,娑婆世界超出三界,凡圣同居土以外,意思是说娑婆世界他一定要超出这个三界,凡圣同居土以外,这个三乘圣众,就是声闻、缘觉、菩萨,意思是说在娑婆世界的声闻,不是在极乐世界的三乘,现在讲的三乘是娑婆世界的声闻、缘觉跟菩萨,不是在极乐世界的声闻、缘觉跟菩萨位,修这个方便道之所游居,意思就是说我们这个三乘声闻、缘觉、菩萨,娑婆世界三界外,凡圣同居土以外就是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跟常寂光净土,这个地方是三乘圣众修方便道所游居,他只离开三界内的生死而已,还没有断这个变易的生死,但就是只,只断这个三界内的见思惑而已,意思是说三界外这个尘沙惑还没断,尘沙跟无明还没有断,所以说三界内见思烦恼还未断尘沙无明,以烦恼生死,二皆有余,二皆有余,以烦恼生死二种都还有剩变易…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