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生死,尘沙跟无明都还有剩,所以叫做方便有余。【依天台宗所判。有九人生此土。】九人就是要多一个九种人,九种人,注意听!哪九种人?哪九种人?底下,【藏教二乘】藏教二乘就是【(声闻、缘觉)人。】两种,这样两种人,生此土,方便有余土,就是有九种人要往生的地方,在藏教来讲是声闻跟缘觉,【通教三乘(声闻、缘觉、权教菩萨)。别教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位。】那个字印错,这“位”是不对,“位”不对,要画掉,十住、十行、十回向(新版已更正)。(已更正)【圆教十信位。】十信位还没有证到法身的果报,圆教的十信位就是别教的三贤位,那么这个藏、通、别、圆有的人还搞不清楚,天台宗是我们佛门八大宗派其中一宗,讲四化仪,四化法,讲五时八教,所以这个四化仪跟四化法就在讲藏、通、别、圆,藏教单单讲就是小乘的教,我现在将这四个字解释,因为这大藏经太多,智者大师将这个经典的高低分成小乘的,藏教,通、别、圆教,那么我现在慢慢、慢慢地解释,藏教就是全在讲二乘法,全都是讲《四阿含经》,修无常、三法印,二乘,通就是通小乘也通大乘,就是一个桥梁,简单讲佛在世的时候,佛成道的时候,先度这些小乘,先度这些凡夫,他修、修……,修到一个程度,啊!你够资格修这个大乘,所以这个通就是一条桥,就是从小乘的要进入通到大乘的路,所以叫做通教,简单讲通的意思就是通小乘跟通大乘,简单讲就是小乘根机够要通到大乘,这叫做通,这根机渐渐、渐渐成熟,大乘的根机,别教,别就是别于二乘,单谈大乘教,实教,菩萨,别教就是别于小乘,他专讲大乘,于小乘不同,这叫做别教,别教专讲大乘法,这大乘,别教,到最后佛要入涅槃,讲这个《法华》《涅槃》,讲圆教,圆满教,这圆满教讲无量无边的世界,像《华严经》、《法华经》、《圆觉经》、《楞严经》,都有讲到圆教的道理,所以说圆教就是说一真一切真,初发心即是佛,初住菩萨见到法身与佛没有什么两样,简单讲就是说这个孩子出世他就是人,他就是人,但是他的力量比较不够,圆教的初住菩萨见法身,等于佛一样,等于说这个孩子出世他就是人,你不可以说他不是人,只是他的能力不够,所以一初发心即入佛地就是圆教的思想,圆教的思想,这慢慢教导诸位,所以圆教的十信位,这样诸位有九种人就是藏教一、二,通教三,一、二、三,五种,别教三贤,一、二、三,就八,圆教十信位,对不对?九种人,【皆断见思烦恼故。】【
○若约净土。但出娑婆三界。不出极乐同居。】意思是说刚才我们讲的这些都是娑婆世界,我们现在讲的是极乐世界,若就净土极乐世界来讲,你只要离开娑婆世界,娑婆的三界,把笔拿起来,不出极乐净土,不出就是不离,你就不会离开极乐世界同居士。【极乐此土。纯是大乘菩萨。经中虽云: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此皆大乘阿罗汉。非是定性声闻。】把笔拿起来,定心声闻,这定性声闻就是固定,固定做声闻,不回小向大,不回小向大,不回小乘,向大乘,这个叫做定性声闻,不是不定性声闻,意思是说他是声闻要变成定性就是说,他就是声闻,小乘的,不回小向大,所以说我们只要出离这个娑婆三界,不出极乐同居,没有离开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极乐此土都是大乘的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声闻弟子,但这都是大乘的阿罗汉,不是不要回向的那些定性声闻,就是说没有发菩提心的,所谓定性声闻就是不发菩提心,没有发菩提心,不要回小乘向大乘的来修行。【以其但断见思惑。未断尘沙无明。】因为但断见思惑,还没有断这个尘沙无明。【故名方便有余耳。】底下:
【若持至事一心不乱者。此约功行。】他用功的程度,【见思任运先落者。】就是见思惑自然就断叫做任运,就是自然先落就是断,自然地断掉见思。【此约断惑。此节意义。极关重要。不可不明。我等修持净宗之人。但求一心念佛。不要求断惑。】当然能够断惑是最好,不要求断惑就是说让你有一个保障,你临命终不用断惑只要伏惑就好,伏惑就是拿一块大石头将草压住,拿一块大石头将这个草压住,这草就长不出来,所以说不要求断惑。【持至事一心不乱之时。】念到一心不乱的时候,【见思二惑。任运(自然之义)先落(断也)。即水到渠成。】就像一棵树木你一直栽培,一直浇水,一直施肥,到有一天水果成熟,成熟就掉下来了,成熟就掉下来。在座诸位!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也是这样,今天我们若要在临命终侥幸要往生极乐世界,这不可能,要记住哦!即使是张善和他杀牛、杀鸡、杀鸭,临命终遇到出家人,他又有遇到瑞相往生,张善和是一种示现的菩萨,是上辈子不晓得做多大的善事,这辈子他不晓得修行,被迷了,所以我不敢来这个娑婆世界度众生,会怕,就是怕下辈子也是杀猪的,我就惨了,下辈子出世不一定会穿这个,对不对?没有这种红色可穿,跑去杀猪、杀鳝鱼,真的,所以修行不可以停,我们今天若想说我今天用功,就是百年之后临命终刹那间最强的力量,就是在那个时候在运用,【瓜熟蒂落。】这是功夫成熟,功夫成熟,没有结婚的人若听到佛法又再走结婚的路,很可惜,若还没有结婚的人你听到这个佛法,知道修持的法门,要结婚以前你先问看看,先打听看看,看结婚好不好,若打听之后十个里面九对告诉你不好,刹车就稍微踩一下,不要一直滑下去,真的,稍微踩一下,不要……,徒弟写信给我:师父!我没有办法,我明明知道这个感情这个是为火坑,但是我很乐意跳下去,这是一种甜蜜的负担,没救,没救,这叫做甜蜜的负担,神经病,哪有这个道理的,没听到佛法迷迷糊糊跑去结婚,听到佛法还去走结婚的路,啊!可怜!自己一个吃饱全家饱,就是这样,我肚子饱全家饱,难道不是,若有结过婚的没关系,有结过婚的反而好修行,结过婚的,若回去太太违逆我们,师父讲的世间痛苦,下辈子不娶你了,现在丈夫揍我们,师父讲得对,世间痛苦,要去极乐世界了,还有一处可以依靠,所以结婚也是比较好修行,逆境多比较会觉悟,所以嫁人可能也不错,不然你嫁看看,这样可以观想,都可以观想,总而言之就是出家比较好修行,简单讲就是这样,那么这个瓜熟蒂落,【自然而然。可以横超娑婆同居秽土。而生极乐方便净土也。
如何是事一心不乱。事者。念佛之事相。一是纯一。】在座诸位!什么叫做精进佛七呢?精进佛七是什么意思?精就是纯,进就是不退,纯粹念佛七天叫做精进,不打其他的妄想,精就是纯,纯就是进来一直念佛,《弥陀经》,赞佛、念佛、大回向,纯,所以说念佛的事相,一就是纯一,【乱为杂乱。令依事相法门。以能念之心。专念所念之佛。心口相应。非同口念。】就是不只是只有这张嘴在念而已。【而心不念。】系念,一心一意去念。【又非同心念。而心不一也。既一心系念。】不是说像心在念,但是心又不统一。【六字分明。】这六字分明,清清楚楚。【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念无间。名为事一心。】所以从早上睡醒一直念到晚上没有打妄想,叫做事一心不乱,我们众生没办法,我们众生哪有办法,难道不是这样。【一心是功用纯熟。不乱即三昧成就。梵语三昧。此云正定。不乱即正定。亦即念佛三昧也。】念佛三昧,正定,正确的定,什么叫正定呢?定中有慧名为正定,定中有智慧,不是坐在那里傻里傻气的,坐在那里头脑都不想,这个不是正定,不是正定,不是正定。前面是讲事一心不乱,底下:
【解】若至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则生实报庄严净土。亦分证常寂光土。】我们若是念到理一心不乱,破这个无明的一品,破这个无明的一品,这个天台宗的无明分作四十一品,这个天台宗讲的无明分作四十一品,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就四十位,跟等觉,豁破就是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显,这是天台宗的思想,禅宗不是这种思想,禅宗认为数量一就是二的开始,二就是三的开始,无明不可以分四十一品,无明它是根本无明,断就是头断,人一定要死,断根本无明当下见到佛性,没有分数量的一、二、三,因为我们的本性是绝对,我们的本性是绝对的东西,本性的东西不可以让你分,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这样你要断到民国几年,你要断多久你才断得完,有一就是二,一是数目的开始不是结束,绝对的东西当下进入这个断掉这个根本无明,什么惑都没有,即见佛性,直入佛的本怀,所以天台宗他的思想他有他的看法,至于我支持禅宗的思想,因为我们人的本性是绝对的东西,你要把分成几品来讲这变成是一种对立性的东西,变成我们的无明可以分割,我们的无明可以分割,所以说天台宗也有他很了不起的优点,我们必须要研究看看,禅宗是怎样谈,所以人家说:请问法师!请问师父!六祖证到什么果位?我说:你头脑不清楚,六祖他是顿悟,顿悟就没有阶位,他没有什么初果阿罗汉、二果阿罗汉、三果阿罗汉,顿教就是没有阶位叫做顿,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小、始、终、顿、圆这是华严宗,就是贤首他分的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这个顿就是没有阶位叫做顿嘛!哪有说六祖证到什么果位,初果、二果、三果,或是说广钦老和尚证到什么果位,一悟即入佛地,证什么果,搞不清楚,你在研究什么经教你都搞不清楚,禅宗没有阶位的,知道吗?不要问人家被当笑话,广钦老和尚证到几果,神经有问题,禅宗一入就是到佛要证到什么,经教搞不清楚,我是支持禅宗的,我是支持禅宗的这种思想,根本无明一断,无明如果可以分割,一就是数目的开始,可以分成四十一品,也可以分成四百一十品,对不对?但是因为他有他的教理在,他有他伟大的地方我们也要去研究,才知道智者大师他行,行在什么地方,我们这不是诽谤,是说八大宗派他的思想不…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