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同,我们一定要彻彻底底去了解,豁破无明一分,法身就显一分出来,乃至四十一品的无明破掉,佛性就……,我们这清净的本性就显现出来,则生实报庄严净土,也分证,分证就是沾了一点边,沾了一点边,分证,沾到这个的气息,意思是说生这个实报庄严净土,渐渐,分证就是渐渐接近,证到这个常寂光净土,究竟的觉。
【讲】此明实报庄严土之相。亦名实报无障碍净土。全性起修。称性所感。真实果报。色心自在。】全性,实报无障碍净土,实报庄严土亦名实报无障碍净土,全性起修,所谓全性起修就是本性当下,本性当下就是在修,所修就是会归我们的本性,叫做全性起修,就是简单用本性在修行,用本性在长养圣胎,称性所感,依照我们本性所感应的真实的果报,我们本性,用这个清净的本性去修持,所以感应这个清净的色身,色跟心法,微细的色法,清净的心变成自在,简单讲我们今天就是用贪、嗔、痴去造业,去造成这个色身,诸佛、诸大菩萨就是用他的愿力,慈悲,用他清净的三业,般若的智慧,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色身自在得到这个色身,就是得到这清净的果报,我们是用身、口、意三业去造业,而产生我们今天痛苦的果报,所以人家诸佛、诸大菩萨是用无量的愿力,无量的清净,无量的慈悲,无量的智慧,无量的悲心,无量的慈来普度众生,所以得到的果报是这样,色身自在,【身土互现。】色身因为是用本性显现出来,这个四土也是用本性显现出来,所以身跟土就可以互相显现。【身能现土。】土能现身,所以身土互现。【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土能现身,什么叫做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就是佛的一根毛,佛的一根毛,在座诸位!佛的一根毛,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就是无量清净的三千大千世界,意思是说佛祖他的能力有多高呢?有多了不起呢?只要佛祖一根毛,这么微细的东西,无量三千大千世界都可以包容在里面,这意思就是说佛已经证悟到本性,开悟我们的佛性,我们佛性本身当下就是一切清净的心,一切清净的心就是我们的本性,本性一就是无量,无量就是一,所以我们的本性用一点可以包含无量的三千大千世界,举一个例子来说我们这个头脑,我们头脑里面的智慧一点点,芥而纳须弥,芥子纳须弥,我们一点点,我们用意识来解释,我们头盖骨一点点而已,我们的脑髓也一点点而已,我们头脑的神经也一点点而已,但是我们一个人头脑一点点,从小读书、读书,噢!读这么多书,都记在我们头脑里面,都记在头脑里面,藏经看二、三遍,大藏经三百本,《中华大藏经》,把它记在头脑,记在头脑,头脑也没有胀大也没有减少,我们的意识就有这种能力,叫做芥子纳须弥,我们这个本性比我们这意识还厉害,本性若证悟之后,包括每一个细胞它都含有无量的智慧在,因为他是唯心所造,所以这色身就是他的本性,他的本性就是这个色身,清净的心就是他的本性,本性就是这个色身,他所站的地上就是他本性所显现出来的四土,四土就是他本性的东西,所以三身四土互用,因为全修在性,全性即修,所以他有得到真实的果报,他有得到真实的果报,因此说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就是说在微尘一点点里面的本性,因为他一根毛,他的毛就是本性所显现的,这一点就是包括全部无量的三千大千世界,因为他是本性所显现出来的,所以说于一毫端现宝王刹,简单讲我们这个头脑也会显现,但是用这头脑来解释这是很不得已的,因为我们这个头脑若来解释是说我们有思想,我们会想很多事情,它有这种扩张性,但是它是无形相,它无法容纳,无法容纳,但是佛祖不同,佛祖他在母胎里面他就会说法,为什么呢?他所有都是本性,本性无大无小,他是绝对的,因为我们今天是有我执跟法执,因为我执跟法执的业障遮住,所以我们看到就是有这个我,有一个桌子,有一个山河大地,对我们意识都打开的人,色身都从本性显现出来的人,每一个时空的交会点都是我们的本性,但是因为时空的交会点,这是因为在不得已众生意识的观念里面,所以用错误的坐标去描写,去描写一点的感觉,因为照理是没有点也没有三千大千世界,因为我们讲到三千大千世界,我们就觉得它很大,是因为过去我们就执著,到今天我们一直无法扩张我们的思想,这个本性符合无量的虚空,我们若讲到一点,小点,我们就觉得这很小的东西,是因为我们意识的惯性意识所产生的一种意识的观念,见到本性的人不会这样,见到本性的人他是绝对,你要讲它多小都没关系,多小是你在讲的,本性,要讲它多大,大而无边,小而无内,本性是什么东西?小是小到没有里面,大,大到比虚空还大,无边,到底本性是什么东西?但是因为我们人生活在束缚的环境里面,所以一听到虚空,噢!好像我们的本性很大、很大,都用这种观念,错误,本性很大不会离开我们的心,既然没有离开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充满在宇宙里面,这个宇宙当中就是我们的本性,我们因为感觉大,是凡夫感觉大,若佛祖它就在他的掌中,都不来不去的东西,不增不减的东西,都不能离开他的本性的东西,所以说于一毫端现宝王刹,一根毛现无量清净的世界。【土能现身。】土能现身,土能现身。【于微尘里转大*轮。】在微尘里面转大法界,为什么?微尘就是他的本性,本性里面就是有无量的色法,色、声、味法,所以在微尘晤面转大*轮,意思就是说自性有无量的神通力,自性有无量的神通力,但是用科学,还是用数学的观念来讲,就是说坐标轴里面这个零点是因为我们人定的,我们人定的,我们人定的时候,所以我们人有读过数学的观念,从小就教我们数学的坐标轴,我们坐标轴定这个零,定这个零,它就是零,所以我们在演算这个数学都是从这个零点,X轴、Y轴跟Z轴,但是他没想到我们人的思想不能用零点来定,我们人的思想不能用零点来定,意思就是说,这个零点本身可以重复的作用,本性有很大的能力,本性不能用零点,假设说这个坐标轴的零点它能够连续地作用,他产生无量的智慧,你说这个零点在哪里,因为我们画的这个十字,这个零点是固定的东西,它是用数目去绑死的东西,这个零点不能扩张,不能缩小,如果说把零点扩张,对不对?他就无量三千大千世界,把这个胸量扩张,因为我们人有执著,所以要定这个是零点,因为我们人有我执,所以以我为中心,佛祖不同,他将他的心发展像虚空般,所以就像这个零点,永无止尽的零点,所有的坐标对立统统包括在胸量里面,意思就是说当你摸一个零的时候,你东看,这个零就变成西,当你摸一个零的时候,再西看,它就变成东,当你摸一个零点,南看,就变成北,你跑到北边看,它就变成南,意思就是说只要有定位都是对立的东西,这样知道吗?当你破除这个定位的时候,因为我们人讲的是心,不是这个零点的数目字,所以这零点一扩大,扩大时它就无边,没有正,也没有负,也没有高,也没有低,所有的对立统统除掉,所有的对立统统除掉的时候,他就进入绝对的状态,你定在哪里都不对,不能让你定位,不能让你定位就是什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听不懂,听不懂没关系,听不懂没关系,慢慢来,慢慢来,不要再讲太多,讲太多下次不来了,讲了没人听,惨了,我看大家两眼无神,无神。于微尘里面转大*轮。【称性庄严。无障无碍。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之所游居。必由全性起修。而至理一心不乱。豁然大悟。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方生此土。】这是天台宗的讲法。【乃至破四十一品无明。】好!这个四十一品无明是圆教的,意思是说什么叫做四十一品无明呢?圆教,圆教将这个无明安排在,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跟等觉,所以每一品就有一个无明,因此总共四十一个阶位有四十一品无明,别教不是这样,藏、通、别、圆的别,别教是十二品,圆教是四十二品,最后一品当然断就是成佛,别教十二品无明,圆教四十二品无明,这个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的。【位居等觉。】在等觉菩萨,赞赏菩萨就等于佛祖一样。【亦属此土。位位皆得分证。】第一位就去掉一分的无明见到一分的法身。【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
【如何是理一心不乱。理者。净宗之理性。即达理念佛。称性念佛是也。了知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简单讲就是禅宗讲的即心即佛,佛就是心,心就是我们的佛,【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于佛。】能念的心也没有,所念的佛也没有。【能所双亡。心佛一致。】我们的心就是佛,佛就是我们的心,也没有能念的心,也没有所念的佛,心就是佛,佛就是心,要是问年纪大的阿婆,她就会说:听不懂,不晓得在讲什么,佛就是心,心就是佛,听不懂,干脆讲个故事比较快。阿婆她来这里等故事,等不到又回去,她来这里等很久,都等不到故事,等不到故事,要提高高雄佛教水准不能顾虑这么多,所以说能所双亡。心佛一致。【不住有念。不落无念。】所有的念不住,就是无所住,不落无念,无念就是顽空,不落入这个顽空。【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自体本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若言其无。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清清楚楚叫做灵灵不昧,清清楚楚,【所念之佛。历历分明。无念而念。念即无念。唯是一心。寂然不动。是之谓理一心不乱也。】清清楚楚。底下:
【解】若无明断尽。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也。】无明断尽,我们这个别教是十二品无明,现在讲圆教,圆教讲四十二的无明,无明断、断、断……,无明断尽,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究竟寂光。
【讲】此明常寂光净土之相。常寂光土。即如来所证三德秘藏。】三德密藏,底下,【究竟涅槃。】究竟涅槃就是不生不灭。【常即法身德。】法身是无相,无相就是常,【法身常住不迁故。】所以佛教会搞不清楚就是在这个地方,现在你若告诉他:噢!这个常寂光净土这个常就是永恒,他就把一个永恒…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