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同,我們一定要徹徹底底去了解,豁破無明一分,法身就顯一分出來,乃至四十一品的無明破掉,佛性就……,我們這清淨的本性就顯現出來,則生實報莊嚴淨土,也分證,分證就是沾了一點邊,沾了一點邊,分證,沾到這個的氣息,意思是說生這個實報莊嚴淨土,漸漸,分證就是漸漸接近,證到這個常寂光淨土,究竟的覺。
【講】此明實報莊嚴土之相。亦名實報無障礙淨土。全性起修。稱性所感。真實果報。色心自在。】全性,實報無障礙淨土,實報莊嚴土亦名實報無障礙淨土,全性起修,所謂全性起修就是本性當下,本性當下就是在修,所修就是會歸我們的本性,叫做全性起修,就是簡單用本性在修行,用本性在長養聖胎,稱性所感,依照我們本性所感應的真實的果報,我們本性,用這個清淨的本性去修持,所以感應這個清淨的色身,色跟心法,微細的色法,清淨的心變成自在,簡單講我們今天就是用貪、嗔、癡去造業,去造成這個色身,諸佛、諸大菩薩就是用他的願力,慈悲,用他清淨的叁業,般若的智慧,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色身自在得到這個色身,就是得到這清淨的果報,我們是用身、口、意叁業去造業,而産生我們今天痛苦的果報,所以人家諸佛、諸大菩薩是用無量的願力,無量的清淨,無量的慈悲,無量的智慧,無量的悲心,無量的慈來普度衆生,所以得到的果報是這樣,色身自在,【身土互現。】色身因爲是用本性顯現出來,這個四土也是用本性顯現出來,所以身跟土就可以互相顯現。【身能現土。】土能現身,所以身土互現。【于一毫端現寶王刹。】土能現身,什麼叫做于一毫端現寶王刹?就是佛的一根毛,佛的一根毛,在座諸位!佛的一根毛,于一毫端現寶王刹就是無量清淨的叁千大千世界,意思是說佛祖他的能力有多高呢?有多了不起呢?只要佛祖一根毛,這麼微細的東西,無量叁千大千世界都可以包容在裏面,這意思就是說佛已經證悟到本性,開悟我們的佛性,我們佛性本身當下就是一切清淨的心,一切清淨的心就是我們的本性,本性一就是無量,無量就是一,所以我們的本性用一點可以包含無量的叁千大千世界,舉一個例子來說我們這個頭腦,我們頭腦裏面的智慧一點點,芥而納須彌,芥子納須彌,我們一點點,我們用意識來解釋,我們頭蓋骨一點點而已,我們的腦髓也一點點而已,我們頭腦的神經也一點點而已,但是我們一個人頭腦一點點,從小讀書、讀書,噢!讀這麼多書,都記在我們頭腦裏面,都記在頭腦裏面,藏經看二、叁遍,大藏經叁百本,《中華大藏經》,把它記在頭腦,記在頭腦,頭腦也沒有脹大也沒有減少,我們的意識就有這種能力,叫做芥子納須彌,我們這個本性比我們這意識還厲害,本性若證悟之後,包括每一個細胞它都含有無量的智慧在,因爲他是唯心所造,所以這色身就是他的本性,他的本性就是這個色身,清淨的心就是他的本性,本性就是這個色身,他所站的地上就是他本性所顯現出來的四土,四土就是他本性的東西,所以叁身四土互用,因爲全修在性,全性即修,所以他有得到真實的果報,他有得到真實的果報,因此說于一毫端現寶王刹,就是說在微塵一點點裏面的本性,因爲他一根毛,他的毛就是本性所顯現的,這一點就是包括全部無量的叁千大千世界,因爲他是本性所顯現出來的,所以說于一毫端現寶王刹,簡單講我們這個頭腦也會顯現,但是用這頭腦來解釋這是很不得已的,因爲我們這個頭腦若來解釋是說我們有思想,我們會想很多事情,它有這種擴張性,但是它是無形相,它無法容納,無法容納,但是佛祖不同,佛祖他在母胎裏面他就會說法,爲什麼呢?他所有都是本性,本性無大無小,他是絕對的,因爲我們今天是有我執跟法執,因爲我執跟法執的業障遮住,所以我們看到就是有這個我,有一個桌子,有一個山河大地,對我們意識都打開的人,色身都從本性顯現出來的人,每一個時空的交會點都是我們的本性,但是因爲時空的交會點,這是因爲在不得已衆生意識的觀念裏面,所以用錯誤的坐標去描寫,去描寫一點的感覺,因爲照理是沒有點也沒有叁千大千世界,因爲我們講到叁千大千世界,我們就覺得它很大,是因爲過去我們就執著,到今天我們一直無法擴張我們的思想,這個本性符合無量的虛空,我們若講到一點,小點,我們就覺得這很小的東西,是因爲我們意識的慣性意識所産生的一種意識的觀念,見到本性的人不會這樣,見到本性的人他是絕對,你要講它多小都沒關系,多小是你在講的,本性,要講它多大,大而無邊,小而無內,本性是什麼東西?小是小到沒有裏面,大,大到比虛空還大,無邊,到底本性是什麼東西?但是因爲我們人生活在束縛的環境裏面,所以一聽到虛空,噢!好像我們的本性很大、很大,都用這種觀念,錯誤,本性很大不會離開我們的心,既然沒有離開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充滿在宇宙裏面,這個宇宙當中就是我們的本性,我們因爲感覺大,是凡夫感覺大,若佛祖它就在他的掌中,都不來不去的東西,不增不減的東西,都不能離開他的本性的東西,所以說于一毫端現寶王刹,一根毛現無量清淨的世界。【土能現身。】土能現身,土能現身。【于微塵裏轉大*輪。】在微塵裏面轉大法界,爲什麼?微塵就是他的本性,本性裏面就是有無量的色法,色、聲、味法,所以在微塵晤面轉大*輪,意思就是說自性有無量的神通力,自性有無量的神通力,但是用科學,還是用數學的觀念來講,就是說坐標軸裏面這個零點是因爲我們人定的,我們人定的,我們人定的時候,所以我們人有讀過數學的觀念,從小就教我們數學的坐標軸,我們坐標軸定這個零,定這個零,它就是零,所以我們在演算這個數學都是從這個零點,X軸、Y軸跟Z軸,但是他沒想到我們人的思想不能用零點來定,我們人的思想不能用零點來定,意思就是說,這個零點本身可以重複的作用,本性有很大的能力,本性不能用零點,假設說這個坐標軸的零點它能夠連續地作用,他産生無量的智慧,你說這個零點在哪裏,因爲我們畫的這個十字,這個零點是固定的東西,它是用數目去綁死的東西,這個零點不能擴張,不能縮小,如果說把零點擴張,對不對?他就無量叁千大千世界,把這個胸量擴張,因爲我們人有執著,所以要定這個是零點,因爲我們人有我執,所以以我爲中心,佛祖不同,他將他的心發展像虛空般,所以就像這個零點,永無止盡的零點,所有的坐標對立統統包括在胸量裏面,意思就是說當你摸一個零的時候,你東看,這個零就變成西,當你摸一個零的時候,再西看,它就變成東,當你摸一個零點,南看,就變成北,你跑到北邊看,它就變成南,意思就是說只要有定位都是對立的東西,這樣知道嗎?當你破除這個定位的時候,因爲我們人講的是心,不是這個零點的數目字,所以這零點一擴大,擴大時它就無邊,沒有正,也沒有負,也沒有高,也沒有低,所有的對立統統除掉,所有的對立統統除掉的時候,他就進入絕對的狀態,你定在哪裏都不對,不能讓你定位,不能讓你定位就是什麼?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聽不懂,聽不懂沒關系,聽不懂沒關系,慢慢來,慢慢來,不要再講太多,講太多下次不來了,講了沒人聽,慘了,我看大家兩眼無神,無神。于微塵裏面轉大*輪。【稱性莊嚴。無障無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之所遊居。必由全性起修。而至理一心不亂。豁然大悟。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方生此土。】這是天臺宗的講法。【乃至破四十一品無明。】好!這個四十一品無明是圓教的,意思是說什麼叫做四十一品無明呢?圓教,圓教將這個無明安排在,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跟等覺,所以每一品就有一個無明,因此總共四十一個階位有四十一品無明,別教不是這樣,藏、通、別、圓的別,別教是十二品,圓教是四十二品,最後一品當然斷就是成佛,別教十二品無明,圓教四十二品無明,這個不一樣的,這個不一樣的。【位居等覺。】在等覺菩薩,贊賞菩薩就等于佛祖一樣。【亦屬此土。位位皆得分證。】第一位就去掉一分的無明見到一分的法身。【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淨土。
【如何是理一心不亂。理者。淨宗之理性。即達理念佛。稱性念佛是也。了知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能念心外。無有佛爲我所念。】簡單講就是禅宗講的即心即佛,佛就是心,心就是我們的佛,【所念佛外。無有心能念于佛。】能念的心也沒有,所念的佛也沒有。【能所雙亡。心佛一致。】我們的心就是佛,佛就是我們的心,也沒有能念的心,也沒有所念的佛,心就是佛,佛就是心,要是問年紀大的阿婆,她就會說:聽不懂,不曉得在講什麼,佛就是心,心就是佛,聽不懂,幹脆講個故事比較快。阿婆她來這裏等故事,等不到又回去,她來這裏等很久,都等不到故事,等不到故事,要提高高雄佛教水准不能顧慮這麼多,所以說能所雙亡。心佛一致。【不住有念。不落無念。】所有的念不住,就是無所住,不落無念,無念就是頑空,不落入這個頑空。【若言其有。則能念之心。自體本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若言其無。能念之心。靈靈不昧。】清清楚楚叫做靈靈不昧,清清楚楚,【所念之佛。曆曆分明。無念而念。念即無念。唯是一心。寂然不動。是之謂理一心不亂也。】清清楚楚。底下:
【解】若無明斷盡。則是上上實報。究竟寂光也。】無明斷盡,我們這個別教是十二品無明,現在講圓教,圓教講四十二的無明,無明斷、斷、斷……,無明斷盡,則是上上實報,究竟寂光,究竟寂光。
【講】此明常寂光淨土之相。常寂光土。即如來所證叁德秘藏。】叁德密藏,底下,【究竟涅槃。】究竟涅槃就是不生不滅。【常即法身德。】法身是無相,無相就是常,【法身常住不遷故。】所以佛教會搞不清楚就是在這個地方,現在你若告訴他:噢!這個常寂光淨土這個常就是永恒,他就把一個永恒…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