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P23

  ..续本文上一页见本性,识心就是明了,这识不是分别的意思,是悟到,悟到我们的心,本源就是佛性,悟到我们的心,回归到我们的本性,悟到我们的本性就是佛,佛就是我们的本性。【故号为沙门。此二字实不易称。】称沙门不简单。

  ○【沙门有四种分别。一胜道沙门。】就是有证果的意思,证果的意思。【三乘】就是菩萨、缘觉跟这个声闻,声闻就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三乘【圣衆。修证道果者。二说道沙门。】就是讲经的法师。【代佛宏化。说法利生者。三活道沙门。持戒修身。】他没有说法,但是他是持戒,修自己,【以道自活者。四污道沙门。破戒比丘。玷污佛门者。蕅公是前三种沙门。

  蕅益。乃是大师精修净业之号。】精修,认真修行这个净土法门。【蕅为莲之因。由蕅而生荷。】荷再【开华。结莲。莲即蕅之果。意以种蕅。有得莲之益。】叫做蕅益,有得到这个莲的益处,意思称蕅,就能够得到莲,有这种益处,好处的意思,【而念佛之人。一心念佛。自有往生九品莲华。横超三界。直趣菩提之益。

  智旭。是大师法讳。】就是大师的名字,法号,【旭为清晨】这个早晨,【东升之日。】刚出来的太阳,【其师以其智慧。譬如东升之日。能破大夜之昏。光明遍照也。

  解。即解释。将本经重要之义理。纲要之心宗。一一解释。令得显明也。】显明。【三解经大师讲竟。

  四著解序文分二科甲初序法门二序注疏】先讲解法门

  【初科又分二乙初总序多门二别显净宗

  

乙初总序多门

  

  【序】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简单讲就是说诸佛菩萨悯念众生,悯念众生迷了,他随机来施化,虽然归元不二,归元就是成佛。成佛就是无二,目的相同,但是方便有多门。

  【讲】原夫。是起语之辞。诸佛者。诸是众多之谓也。即指过去现在。十方一切诸佛。佛佛道同。】为什么呢?因为诸佛都见到本性,见到本性就破掉我空,破掉这个法空,我也空,法也空,他证悟到究竟空,所以本性的东西全都一样,只是愿力不同,所以这叫做佛佛道同,【同以无缘之大慈。】无缘就是没有任何条件,对众生的大慈没有任何的条件,没有条件的慈。【同体之大悲。】同体就是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诸佛菩萨【悯念众生。】本性就是佛,所以起这个大悲心,大悲心,悯念众生,悯念众生。【悯者哀悯。】悯就是哀悯的意思,【即大悲之用。念者护念。即大慈之用。群迷范围广大。指九法界众生之多。】九法界就是菩萨、声闻、缘觉,还有六道轮回,九法界。【六凡众生(即三界内六道凡夫)。】叫做六凡的众生。【于本来无我。妄执此身为实】实在在的【我。迷却我空之理。】实在讲这个色身是短暂的,所以禅宗常常在参,我还没有出生以前我是什么,我死了之后我又是谁,这样参,这样参,这样参,参完之后你就会发现每一个一秒钟刹那之间变化的东西,无常的东西就是假的东西,就是缘起性空的东西,这样就对每一个念头、生灭法,放下,放掉,得失的观念都放下,慢慢就见到我们的本性,见到我们的本性,我们现在就是执著我们的色身就是实实在在的我,所以在五欲六尘里面打滚,一切就为了我,一切执著就为了我,虽然他有听到佛法,虽然他也知道我空,但是没有实际去观照,没有实际去证道,所以他不能得到利益,佛法也是听很多,但是不能运用,不能运用,所以迷却我空之道理,【于本来无法。】无法就是无生。本来当下就是无生的,缘起法嘛!缘起就是条件所造成的缘起,本性就是空,所以本来就没有,【妄执心外有实法。】他妄执心外有法,就会爱面子,他就会怕人家念,他就喜爱这个顺境,不要有逆境,他就确确实实执著这世间有实在的世间,执著这实在的世间就产生内心的一种标准,跟我不和的就是敌人,就是敌人,跟我合得来的就是朋友,变成这样,妄执,虚妄来执著心外有实实在在的法,有名可得,有利可得,他不知道两手放掉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知道来也空,去也空,双手空空,大家都会念,哪一个不会念,就是三岁小孩他也会念,之大有没有在用功,所以一个修行人要在境界现前,才能够看出他的功夫,境界没有现前,大家都能够讲大话,讲很好听的话,所以要观察一个人必须要在逆境,顺境观察,观察不出来,所以妄执心外有实法,【迷却法空之理。】他迷却这个我空的道理,他执为实在,迷却外面有法,实在的法,对这个法空的道理不了解,【二乘之人(阿罗汉、辟支佛)。灰身泯智。趣向偏空。】灰身泯智就是这个身体去掉,泯智就是去掉,这个世间的分别心,泯智就是去掉,我们所讲的去掉第六意识叫做泯智。灰身泯智,智不是智慧的智,灰身就是身体去掉,我们所讲的入涅槃,泯智就是去掉这人分别,趋向偏空,偏空,他只有破掉我空,他不能破掉法空,他破掉我执,当下他就证到我空,所以叫做偏空,迷却真空的道理,他有偏,只想自己入涅槃,不敢出来度众生,怕出来度众生烦恼、痛苦,烦恼、痛苦。所以【迷却真空之理。权教菩萨。未悟真如。】权教就是方便权巧,但是他没有证到真如的本性,【所修不能离相。】离相,在旁边写两个字,就是空一切,空掉一切。我们离相就是空掉一切,禅宗讲的一尘不染,我们讲的一尘不染。你若执相,事事你都痛苦,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离相,修行最重要的要离相,离一切相才是真如,要记得!若是要证悟到我们的本性就是离相,讲一个比较简单的相就是叫你要放下,简单讲就是这样,若讲离相一般有时候会误会离开这个相跑到深山林中,这样也是执相,你离开都市跑到深山林中,你也执深山林中,对不对?难道不是这样,离开都市执著深山林中也是执,离开这里执那里还不是一样,离相而亦相就是即相而离相,在事相当中没有被污染到,没有被污染到,简单讲就是这样,所以离相若就现在的名词来讲,就是清清楚楚很能放得下,简单讲就是这样,秒秒安详,每一秒都活得很慈祥,很安详,离相就是没有被染污、被染污到。【迷却圆中之理。】迷却这个圆中,圆中,圆满的道理,圆中,我们现在所讲的中庸之道,中道,圆中的道理就是圆满成就佛道的道理,他不了解。【九界之迷虽分轻重。】九法界,九界就是九法界,三乘六凡,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三界,三乘嘛!六凡就是六道凡夫,加起来就是九界嘛!九界之迷虽分轻重,也有轻也有重。【其为无明所覆。一也。】全都被无明遮住,大家都一样,一定要到诸佛的境界叫做业尽情空,业尽了,情,所有的感情都断尽了,只有剩下慈悲心而已,所以说我们学佛学这个慈悲,慈悲从哪里来?从这个爱来,爱的升华就是慈悲,所以你若是真的疼你的太太,或者你真的照顾你的先生,要度他来学佛,有的太太要听这个经就要用骗的,我今晚到夜市走一走,就跑来文殊讲堂偷听经,回去的时候赶快把工作做一做,所以说有时候若不是佛法的家庭,学这个佛很痛苦,很痛苦,得要遮遮掩掩,好像在讨客兄(红杏出墙),很痛苦,很痛苦。所以有时候有须要度你先生来学佛,也有须要度你的太太来学佛,因为都被无明遮住,我们在拜佛要求觉悟,我们清清楚楚,他说你迷,甚至要打你,你先生会比慧律法师还差劲,怎么你一天没看到他会死,不是,人家不是来看师父的,你不要误会,人家是来看本性的,人家是来看佛法的,夫妻吵架,骂他太太在:你啊!被慧律法师迷走了,你啊!我告诉他:我不会迷人。我又不会乱抛媚眼,我这眼睛很正派都不敢乱看,不要这样讲,这样讲伤到感情,他太太每天来,现在离不开师父,这讲堂,讲实在的我很少跟女众讲话,说真的,我现在也怕到了,被人家摆了一道,我也吓到,破胆了,不太敢跟女众讲话,所以整天都躺起来,不敢跟女众讲话,十年以内要好好远离女众,所以说我们众生的迷很深,很深!诸位!你若学佛佛当中有受到什么逆境,这都难免的,难免的,有的女众罪多重呢?业障多重呢?她告诉她先生:我宁愿让你到外面娶小老婆,就是不愿让你听慧律法师讲经。你想想看!看有多天才,你看看!她宁愿让他娶小老婆,就是不愿让他来听经,她只怕什么?怕她先生来出家,她以为剃度很简单,可怜,真的很可怜,你不知道众生可怜,你若不相信到市场绕一圈,造业的,大家都是在造业,买荤,大家都是在造业,真正有觉悟的有几个,你站在火车站看一看,进去看一看,芸芸的众生穿梭,你问他到底在忙什么,不知道,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不知道,迷迷糊糊,若有人出家,唉!那出家人你看看,没有用才出家,人家在修行,要成佛做圣人还在笑人家,看有多可怜,所以说度众生都随缘,所以有的人问:师父!若要拿初机的录音带给人家听要先听什么?《正信的佛教》,听了就入门,拿《正信的佛教》,《智慧的与人生》,不曾听过,拿这两套给他听,听了就入门,半句话他都不敢讲。有的说:喂!师父!不然我叫我先生来,让你跟他比较一下。我说:我没有那个时间,我要度你先生,我不如度千百万的众生,我为什么要度你先生,他有多伟大,他到外面怎么样跟我没有关系,我度众生比较重要,所以这【随机施化者。诸佛转八识成四智。】我们那天有讲过,转前五识,成所作智,转第六意识,妙观察智,转第七意识,平等性智,转第八意识为大圆镜智。诸佛转八识,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我们众生所作就是业,但是诸佛前面五识已经变成智慧了,成所作就是一切所作皆成,无漏的意思,转第六意识叫做【有妙观察智。】他有办法观察众生的根机,有缘,他一句话就把他度来,无缘,你多会度,真的,你无缘,你再煮汤圆、绿豆汤,听经之后每天都有什么汤可喝,他都不会来,你若真的跟佛有…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