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P67

  ..续本文上一页同居净土已经具足这个补处佛,所以叫做圆证,为什么叫做圆证呢?就是圆满证到三不退。

  【讲】此段乃要解眼目。带业往生。即与上善俱会。一生补佛。】一生,你只要往生极乐世界,【是生同居。即已横生上三土。是居位不退。即已圆证三不退。念佛法门。称最圆顿者。即在此也。】在这个地方。

  【解】如斯力用。乃千经万论(从来未经道彻如此)。所未曾有。较彼顿悟正因。仅为出尘阶渐。生生不退。始可期于佛阶者。不可同日语矣(铁案)。宗教之士。如何勿(不也)思。】像这样念佛往生就等于等觉菩萨了,乃千经万论就是说无论哪一本经跟这个论,都是教我们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从来未经道彻如此”,就是说从来就不曾这么彻彻底底,每一本经就是劝告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千万不要修其他的宗派,要好好念佛,所未曾有,过去不曾这样,只有净土法门是佛一直赞叹,祖师一直提倡,所未曾有,较彼顿悟正因,比那个顿悟正因,就是开始,意思是说我见到本性,就开始有脱离生死的希望,但是脱离生死、六道轮回,还有很多东西要修行,仅为出尘阶渐,明心见性、顿悟,了解本性,刚刚要出尘,就是出这个三界,刚刚要出这个三界的这个阶段而已,生生不退,要每一辈子再继续修行,始可期于佛阶,才有可能希望达到这个佛的阶段,叫做始可期于佛阶,才有可能。“期”就是“达到”。才有可能达到佛的阶段,不可同日语矣,这个意思是说净土法门的殊胜,跟顿悟的这个法门,根本就是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提并论,意思是说净土法门它的殊胜,这不是其他的宗派,像禅宗的顿悟无法跟净土宗比,简单讲就是说净土法门的殊胜,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赞叹的,宗教之士,如何勿思,这个宗教之士不是我们在称呼的那个宗教,你不要搞错了,宗是宗,教是教,宗就是专门学心地法门,顿悟的这个叫做宗,教呢?是专门学经教而演说弘法者叫做教,宗是宗,教是教,不同,简单讲宗就是参禅之士,教就是学教,学教,这不同,宗教跟我们那两个宗教不同,如何勿思呢?你怎么不去好好地想想看呢?这就是宗教较量,看:

  【讲】此与宗教较量。如斯力用者。即圆证三不退之力用也。千经万论所未曾有。】不曾有这种情形,千经万论所未曾有,不曾有这种情形。【此与诸教较量。从来未经道彻。】“道彻”就是彻底讲出来,这就要跟别人别种法门比较,你才会知道净土法门它的殊胜,殊胜到什么程度。【即八万四千法门。念佛第一。】最为重要,念佛第一法门。【较彼顿悟正因五句。此与宗门较量。沩山文云:“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意思是说【顿悟正因者。拣非渐悟。及与邪因也。渐悟不易。况顿悟乎。纵使顿悟正因佛性。能入名字位中】就是【(大开圆解)】大开圆解是圆满,这简单讲就是说进入这个本性。【。仅为出尘阶渐。】这才是开始要出离开这个尘劳,尘劳,出离开这个六道轮回,三界,这才是修行的一个阶梯而已。【若未得分证位。】我们那天讲的理即佛、名字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到这个究竟即佛,若未得到分证位,证到这个佛性(本性)。【尚恐有退。】恐怕会退。【即使生生能得不退。由名字位。】名字位,名字位。【入观行相似分证之位。始可期望。趣进佛阶。】所以说名字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还有一个是究竟即佛,我们由这个名字即佛,就进入这个观行、相似、分证这个位,这天台宗的六即佛,这样才有倚望进入佛的阶段。【何如念佛。】这要怎样跟念佛来比呢?何如念佛,这要如何跟念佛修行的人比呢?【横超娑婆三界。横生极乐四土。圆证三不退也。不可同日语者。】根本就不可以相提并论,念个佛,这样而已就超出三界,到极乐世界超出这个四土,圆证,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禅宗怎么有这种的功夫,禅宗讲开悟,见到我们这个本性,就是开始要出离这个尘劳的开始而已,要如何跟念佛,一下子就跟等觉菩萨相比,不可能比较,所以说不可同日而语。【比较力用不齐。】不齐就是不等,就是说净土法门它的殊胜比别种宗派还厉害,【未可相提幷论。末二句】宗教之士,如何勿思,这就是【诰诫之辞。谓参禅学教之士。为何勿(不也)思察。不及早念佛。】意思是说要好好念佛。

  【五重玄义。第四明力用讲竟。】再来:

  

甲五明教相

  【解】第五教相。此大乘菩萨藏摄。又是无问自说。彻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有情。依斯径登不退。】教相就是说他到底是在讲声闻还是菩萨,在讲小乘还是讲大乘,三藏十二部经典里面是在讲十二分教里面哪一分,讲教相,是讲小乘还是讲大乘呢?大乘菩萨藏摄,我现在讲的话,注意听,我们若讲这个三藏是经、律、论,我们若讲这个二藏就是声闻藏跟菩萨藏,讲二藏,声闻藏、菩萨藏,讲三藏就是经、律、论,讲四藏就是经、律、论、密,密藏,讲五藏就是经、律、论、密,密,杂,杂藏,加一个杂藏,杂藏,所以也可以讲二藏、三藏、四藏、五藏,这五藏不是我们五脏六腑那个五脏,你要分清楚,说五藏,就摸我们的心、肝,肝、胃,不是那个五脏,那么这个大乘菩萨藏,意思是说《弥陀经》这本经是大乘的菩萨,不简单,又是不问自说,所有的经典都有这个佛的弟子问,佛才回答,但是这本《弥陀经》是弟子不懂得问也无法问,佛祖看因缘根机成熟就讲这个《弥陀经》,讲这个《弥陀经》,这本《弥陀经》我看这个经典,差不多佛在六十五岁至七十二岁当中,讲这个《弥陀经》,就是小乘的根机都已经够了,大乘的根机差不多都够了,还没有进入涅槃以前大约……,依我估计起来差不多在……,若要讲得更标准,是应该七十岁到七十二岁佛讲《弥陀经》,就是说这些根机成熟都已经……,要赶快讲了,不然他要入涅槃了,《弥陀经》是这样,所以彻彻底底是大慈之所加持,我相信佛祖若没跟我们讲这部《佛说阿弥陀经》,到现在没有一个有办法了生死,没有,一个也没有,除非你有像广钦老和尚那种功夫,真的,一个都跑不掉,一个都跑不掉,包括我在内也是一样,没办法,幸好有这本《弥陀经》念佛的法门,今天若让你开悟,你还是要继续去修行,哪有像念佛这么殊胜,幸好佛慈悲有讲这本,这本若没有讲就全倒了,像股票跌停板,真的,没半个,说了生死,一个都不可能,一个都不可能,困难,一心念佛,彻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末法众生障碍很多,有情,末法的众生感情束缚,情就是执著,障碍很多,很执著的众生,依斯径登不退,“径”就是“直”,真登不退,就是没有弯曲,就是径嘛!我们说:我们走小径,走小径,就是直,直接通达,依斯径登不退。

  【讲】已知此经力用殊胜。未审何为教相。教相即佛教之法相。教海汪洋。】就是教海很多,像海洋那么大,【不出二藏。一声闻藏。二菩萨藏。声闻藏。佛对小乘机所说。又为半字教。】半字教,把笔拿起来,这个是天台宗判教的,半字就是不圆满,简单讲就是不圆满的教叫做半字教。【菩萨藏。佛对大乘机所说。又为满字教。】满字教就是圆满,圆满的意思,所以有半字教,有满字教,半字教就是不圆满,所以小乘的教理就是不圆满就是这样,我们现在佛对大乘机所讲的满,满字,满字教。【此经是菩萨藏。大乘圆顿教所摄。以藏通二教。】我们昨天有解释藏教是对小乘讲的,通教是小乘通往大乘讲的,所以这二教是【不闻他方佛名。】这二教是不闻他方佛名是什么意思呢?是说他只知道娑婆世界有一个本师释迦牟尼佛,所以我们若去泰国看,去泰国看的话,你都不用问那尊什么佛,一定是释迦牟尼佛,你若到泰国的时候在路边看到出家人,阿弥陀佛!他没听过什么阿弥陀佛,他也没听过这种他方佛的名号,阿弥陀佛是在他方的世界,释迦牟尼佛向我们介绍,在小乘经典不曾听过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不曾听过什么大势至菩萨的名号,也不曾听过什么地藏王菩萨的名号,你去泰国看看,一律全都释迦牟尼佛,全都释迦牟尼佛,你去也不用问,问那尊是什么,不用问,那就是佛,本师释迦牟尼佛,他只承认娑婆世界,所以在小乘的这个国家里面,他尊重的是阿罗汉,你告诉他:这是阿罗汉。噢!马上跪下去拜。你跟他讲:这观世音菩萨。过去我们中国人不晓得,画一幅观世音菩萨的图很美给他看,送这个泰国的这个出家人,德高望众的出家人,送给他,丢掉,你怎么送我一幅女人的像,又骂他:不礼貌。上面明明写:南无观世音菩萨。看不懂,他们没有这种观念,不曾看过什么菩萨,什么地藏菩萨,文殊师利菩萨,什么普贤菩萨,大慈弥勒菩萨,他根本连听都没听过,三千大千世界里面,他就是只承认本师释迦牟尼佛,跟他那些弟子,这样而已,这样而已,可怜,所以说不闻他方的佛名。【此经佛告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我刚才想到,我们刚才那个字,讲到一半才想到,“挝”念作zhuā,挝就是敲打的意思,有人查出来,挝zhuā,挝涂毒鼓,挝就是敲打的意思,讲到这里突然想到,若不赶紧讲又忘记了。所以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就是那个世界有一个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故非藏通二教。又横生四种净土。圆证三种不退。位居补处。一生成佛。亦非别教。

  又是无问自说。乃是十二分教中。】我们《十四讲表》有讲过,若有上过《十四讲表》的人他就清清楚楚,所以没上过《十四讲表》的人,星期六若在讲《十四讲表》要来听,十二分教在《大专佛学十四讲表》,大家都有背过,都有默写过了,大家都知道,又是不问自说。【无问自说教。此经圆顿中。最极圆顿。无人能问。故佛观察时机既至。无问自说。是彻底无缘大慈。之所加被摄持。特…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