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作“自然” 任运之无功用道。“犹如世间” 法中,若“诸相杂和” 而“成” 为“一体者”,才“名” 为“和合性”;
而“非和合者”,则 “称” 为“本然” 之“性”。修佛乘者,若于“本然” 与“非” 本“然、和合” 与“非” 和“合”,和“合” 与本“然俱离” 而不执,甚而连“离” 与“合” (就是离与即:离于和合本然、即于和合本然)“俱非”,俱非就是俱遣,一切名言所不能及,所不必用。一切世间既定的概念以及辩证,俱皆不用,为什么?这个统统是识心分别!所以,佛法不是逻辑学、不是玄学、不是理则学、不是哲学,完全不是,它是解脱的证量。如“此” 之法“句方” 得“名” 为“无戏论法”。
903页,4.斥离戏论,勤修无漏
经文:【“菩提、涅槃,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祗益戏论。
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何须待我佛顶神咒,摩登伽心淫火顿歇,得阿那含?于我法中成精进林。爱河干枯,令汝解脱?
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诸位!第二行那个:爱河干枯,令汝解脱,那个“爱”代表什么?就是贪的意思。诸位!你今天你来到这个佛法当中,你什么都没有学到,如果学到一个不贪,哇!这个不得了!不贪这个爱,爱是从贪起,贪爱、贪爱嘛!诸位!什么事情、这些虚妄的事,稍微看开一点,喔!你这一辈子就不得了!钱,看开一点不要贪,该有的你不用客气;男女不用贪,放、看开一点,你的日子会不一样!就算你们二个最终的结局就是结婚,结婚就是生三个、五个,养儿育女,到最后是面临死亡,像这迈克杰克森一样,活了五十岁!是不是?干到最多,那么就像欧巴马,就是总统,这样算不得了了,干到美国总统了,可是它还是生死法、还是无常法。四年后他继续选,就给你做到八年来讲,也是这样下台啊,就是这样子而已啊,世间最多就是干到总统!是不是?世间最多嘛,娶一个老婆、养五个孩子,就这样子,“我就这样过一生!”所以碰到了佛法,他有更高一层的生命、生命观,更解脱的思想,这个才需要佛法,佛法是为人类而设的,是为活人而设的,不是为死人而设的。当然,我们儒家讲慎终追远,我们佛教也很重视这个,对临命终的安慰、助念、开导,乃至于说超度,佛教做得更彻底,给你诵经、回向;所以当然是为活人设的宗教。当然,如果往生以后,我们比儒家的慎终追远还更加的庄严、更加的用心。儒家它们没有这个诵经,什么念佛、回向、作功德,它统统没有这个,只有佛教有。是不是?
底下,注释:
“十二部经”:为如来所说之法,依其叙述之形式与内容,分成十二种类,又称为十二分经,或十二分教:
1.契经——又作长行文,为以散文直接记载佛之教法。
2.应颂——(梵文geya,音译祇夜),又称重颂,为与契经相应,即是以偈颂重复阐释长行所说之教法。
3.记别——(梵文,音译和伽罗那),又作授记,为佛对众生之未来所作的证言。
4.讽颂——(梵文,音译伽陀),又作孤起颂。全部经文皆以偈颂体来记载佛之教说。此与“应颂”不同,应颂是重述长行的经文之义,而孤起颂则无长行,为偈颂单独存在之经文。
5.自说——(梵文,音译优陀那),为佛未待他人问法,而自行开示之教说。譬如《佛说阿弥陀经》。
6.因缘——(梵文,音译尼陀那),记载佛说法教化之因缘。
7.譬喻——(梵文,音译阿波陀那),以譬喻宣说法义。
8.本事——(梵文,音译伊帝曰多伽),载“本生”以外之佛与弟子过去生之行谊。
9.本生——(梵文,音译奢陀伽),载佛过去生修行之种种大悲行。
10.方广——(梵文,音译毘佛略),宣说广大深奥之教义。
11.希法——(梵文,音译阿浮陀达磨),又作未曾有法。载佛及诸弟子稀有之事。
12.论议——(梵文,音译优波提舍),载佛论议抉择诸法体性,分别明了其义。
“摩登伽心淫火顿歇,得阿那含”:“淫火”,就是淫欲属于火,凡多淫之人,其火必旺,淫心一动,淫火炽燃。因为摩登伽宿昔淫女,其淫火更旺。“顿歇”,为摩登伽女乘佛咒力,一时邪思顿息,故心中淫火顿歇,顿断欲界八十八使见惑,更进而断欲界九品思惑,而顿证三果阿那含;阿那含名为不来,即此身报尽更不再来欲界受生,而于色界无顶天证阿罗汉道。摩登伽女亦非实声闻人,之所以依小乘果取其名位者,为令凡小根人生敬信而已。
“成精进林”:以依神咒威神,证解多而速,故以“林”比喻之。
“爱河干枯”:淫火顿歇,爱欲顿断,得超欲界,故称为爱河干枯。
“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你虽有闻持之力,能忆持记诵如来秘密微妙庄严的无上乘法。
“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光是多闻忆持无量妙法,而不务于心地上实修,这一段可是非常重要!修行是:真的说如如不动,就真的如如不动;说放下是真的放下的,不是说一说而已,这个就是真的是在心地上实修。说无所住,就是碰到什么事情,都可以宽恕、都可以原谅,什么都真的放得下,什么都无诤,什么都没有能所,这个就是真正的修行人。从今天起,对任何事都不要太在乎,都没有发生过什么事。从现在听到这个《楞严经》开始,什么事情就当作没事,该有的责任要负起。纵使经历无量劫,也不能实得受用,反而不如一日修无漏业。“无漏业”,在此为指“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
问:前面不是说“何藉劬劳肯綮修证”吗?现在怎么又说要修无漏业?
答:不劳肯綮修证,并非说都不用修,而是说要修得对,要修最高、最究竟的无相无上法门,诸位!只有无相它才是绝对,无相,它就没有能所,才能达到无上法门。所以,你要修到最高的菩提心、最高的菩提智慧,是不能有任何相的,一丝不挂、一尘不染,能所俱泯。所以,这个无相是绝对的空,叫做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成就无量的诸佛、十方如来。十方如来所拥有的,就是一切法无生,无生就是不可得,从哪里下手?就是无相,因为相当体即空,不可得。亦即“不随分别”之心地法门,如此方能顿断一切妄想颠倒,顿获本心,顿证菩提。否则便是渐教,只是在绕路,不能直指、不能一门顿超。
“远离世间憎爱二苦”:“憎爱”之本即贪嗔二法,贪嗔二法来自虚妄分别,故欲断爱憎烦恼苦本,须断贪嗔;欲断贪嗔,须断虚妄分别取著;欲断虚妄分别取著,须断法执,欲断法执,须修“不随分别”之心地要门。
你只要记得师父这一句话,你只要记得:发生什么事情,全部不做任何的情绪变化。你就记住我这一句话,不要跟着一直变化,起贪、起嗔、不满、嫉妒、占有,这个没有什么意义!昨天所发生的事情,今天早上睡醒,统统要放下,什么恩怨、是非、妯娌之间不高兴,兄弟之间因为财产,或者是哪一个人跟你过意不去,公司行号、老师,彼此之间有葛藤,或者哪一个,你统统要放下!诸位!如果实在是。。。你碰到你坐的对面那个员工,或者是你所谓的公司行号里面的这些职员,你实在一直忍他,他还是没有办法,那就是退;再退没有办法,你就观想他在消你的灾;再消灾没有办法,就观想说:他在造地狱的因,在成就我,我应该感恩他!久了以后,你如如不动,久了以后,他就会知难而退。你就这样坚持,你也不要去伤害他,千万不要在背后说他坏话,因为你说的那个人,他会去讲给他本人听,在这个世间,讲来讲去都会被互相背叛的。为什么?众生有时候不小心他就会讲出来!所以你特别交代说:这一句不能跟他讲喔!她连这一句都会讲给他听。所以从我们口中这样守得很紧,他纵然误会我们,我们的因果也是很清净的。所以你在这个生活的过程当中,如果你有碰到很大、很强大的逆境,或者是不可理喻的人,或者是这个实在很难度过,你就观想,你快成就佛道了,你快了,你快了,他使尽一切力量伤害你,你很快就会成就佛道了!为什么?他造这个无量无边的恶业,这样一直攻击你、一直伤害你,你一直退让,还不能解决,那就告诉你:你快成为释迦牟尼佛了!他这么严重的造恶业来成就你,你还不感恩他?
你一定要学会转念;你不学会转念,我告诉你:气到不行、气到脑中风,没有人会同情你的!那个脾气不好的人要小心,小心,会脑中风,真的!人本来血压还好好的,一生气起来,一刹那之间断掉,哇!那你麻烦大了,真的!只要一中风,就很难好了!像我们有同学中风,他医了五年,针啊、灸啊,五年、六年了,碰到师父:@*&%#(师父拟中风者说话口齿不清貌)我说:你现在在讲什么?(原来是讲:师父!阿弥陀佛!)医了五年,针灸一直在身上刺,就是中风这样一次,就完了!所以,为了大家不要中风,因为我看你们那个皱纹都出来了,至少都五、六十了,这血管也是很脆弱了,真的!自己脾气一定要改过。还有那个恨,会使人的心的智慧凝结,看到就火很大,就一直不想跟他见面,这个恨也不行,它会使这个心智巩固在一个无知里面,所以一定要放下,知道这一切法都是如梦幻泡影,是真心当中所影现出来的。
简单讲:你要更有慈悲心,更关爱你自己;对人好,其实是爱护自己,你有没有这样的体悟?所以,为了要对自己好一点,千万不要发脾气,不要记恨,不要跟众生。。。因为他就是众生才这样子嘛,他就是因为他现在是众生,他才这样百般的计较、斗争;他如果是成佛,他怎么会这样跟你搞这个东西?他如果是六祖,不思善,不思恶,一切法本来就空,他怎么会这样跟你斤斤计较?会跟你斤斤计较、斗争、坚持到底,就是因为他是凡夫,他的名字叫做…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