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六▪P3

  ..续本文上一页,同床异梦,哎呀!这个中国人用字真是厉害!貌合神离,同床异梦,怎么会那么厉害?用这个实在是。。。怎么会那么厉害?你看,二个人生活在一起,可是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理念完全不一样!是不是?所以说我们有了学佛的这个因缘,哇!真是太好了!

  所以称之为迷觉,底下,即迷中之觉。然连此迷中之觉也不是真的有,而是虚妄的,故说此迷中之觉为“似有”,仿佛有,恍惚中若有,虽若有而实无;以此“迷中之觉”之体不实,故其相虚幻,不能确定。

  “觉迷迷灭”:“觉”,觉了,觉知。“迷”,就是无明。若觉知无明,无明即灭。如人若觉知自己走错了路,即不会再走错路的,或如人已醒,即不复在梦中。

  “觉不生迷”:真觉之体是不会再生迷的,也就是,佛心不会再起无明的。会再起无明就不叫做佛了。所以佛就是开采永恒的法身慧命。

  义贯:

  “佛告富楼那:譬如迷” 失方向的“人,于一” 人烟“聚” 集的村“落” 中(一真法界),“惑南” 方“为北” 方(迷妄作真);“此迷为复因迷而有”?还是“因悟所出”?

  “富楼那言:如是迷人” 心中之迷,“亦不” 是“因迷” 而起,“又不” 是“因悟” 而生。“何以故”?此“迷”原“本无”有“根”由可寻,“云何”说是“因迷” 而生迷?“悟”与迷正相反,固“非生迷”之因,因此“云何”可说此迷是“因悟” 而生的呢?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 了之“人指示” 而“令” 得开“悟。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 使先前“迷,于此聚落” 中,经人指示令悟后,还“更生迷不”?

  “不也,世尊。”富楼那答。

  佛言:“富楼那,十方如来” 三觉圆满,三觉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也就是自己觉悟;觉他就是令众生觉悟;再来就是觉行圆满,就是他来到世间的因缘,该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未得度的做得度的因缘,所以佛该做的事情就是做完了。所以我常常讲说:人的一生,其实是一种责任跟使命感,有这样的人,活得就很有意义!所以记住!在座诸位!你每天要有工作做,生命它才会有意义。真的!每天有工作的人,他是幸福的;一个没有工作的人,是很可怕的!为什么?生命它本身就是一种责任、一种工作。就像佛一样,佛从成道,十九岁出家,三十一岁成道,你看看这《阿含经》,释迦牟尼佛几乎没有一天休息,没有的!在经典里面记载,佛陀明天要去度众生的时候,佛他就先入定,明天要往哪一个方向,有要度的众生,因为佛他有神通,大神通,知道明天要往哪里度、要往哪里走、会碰到什么人,佛他都有预知之明,佛可以预测未来,但是他不随便显现。因此佛晚上在休息,其实他没有真正的在休息, 这是经典里面是这样记载的。所以佛每天都在看第二天的因缘,看有哪些众生要度。

  从佛的一生一世;而且那个时候是打赤脚。后来,佛法传到南传,这个南传认为,打赤脚不适合南传、泰国的民情风俗,所以泰国的比丘穿拖鞋;那咱们中国人就比较讲礼节。所以佛法传到汉地来,认为打赤脚没礼貌、穿拖鞋也没礼貌,所以,就发明一种叫做僧鞋,以前叫做草鞋,出家人以前穿的叫做草鞋,草编织的鞋。后来说穿这个草鞋麻烦,碰到水的时候,没有办法抗拒,也没有办法抗拒那个寒,太寒冷的地方没有办法,要穿袜子,又开始发明这个僧鞋,就是我们现在发明这个僧鞋。可是这个僧鞋,它不是人功——依照人功、人体来创作的,所以我穿了那个僧鞋,整只脚都快报废了,那个二只的大拇趾痛到没有办法;当然在建中的时候,练跆拳可能有伤到,这不是说僧鞋怎么样;可是它不是人功、人体来制造的。再来,那些名牌的,或者是像La New、阿瘦皮鞋,人家为什么要发明出家人的鞋?人家不要,出家人没什么市场,为什么要发明?整个高雄比丘加起来不到一百个,我只做给你一百个人穿,很快就倒店了,他为什么要发明这个鞋子给你穿?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就是一般比较次等的工厂,或者是成本比较低的工厂,就这样发明。。。现在比较好了,做一些鞋垫,就是这样子。我们现在的这个相,已经跟佛陀当时在的相完全不同,佛陀当时在世,根本就没有鞋子可以穿,全部都打赤脚!这里面有大学问,赤脚,这个脚底都是有穴道,所以比丘当时,每一个人跟着佛陀都是要现威仪,要现威仪啊,佛陀在前面走,后面的比丘僧团,那个都是很静的,一个大圣人在前面,哪一个人敢吭一声啊?威仪啊!大家都从路。。。佛陀带领这个比丘,这样走过去,就度了多少人,就看到佛陀那种威仪、安详,如如不动的威仪,就这样走过去,多少人起信心啊,多少人起信心啊!那我们现在生活方式也就不一样了。这个就是觉他。

  那么觉行圆满,佛陀讲了四十九年的经典,八十岁就入涅槃,功德圆满就入涅槃。但是佛陀说:也没有佛入涅槃,也没有涅槃佛,因为佛从来不生,佛也从来不灭,要如是解、如是悟,才了解佛。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里面有讲:我于娑婆世界八千往返示现成佛,意思就是:释迦牟尼佛来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八千次了,来了示现成佛又回去了。。。其实是不来不去。所以,来,释迦牟尼佛就是演一出戏给你看,演一出戏给你看。而且要演得逼真,释迦牟尼佛一出生,还不能讲:我就是佛来的!谁会相信你?你跟人家说你是佛,那大家都可以这样讲啊!现在就是很可怕,末法时期,动不动就是:我是摩诃迦叶来、我是文殊师利菩萨来的!动不动就是这样子,没有经过苦头、修行。所以佛不愿意说,来就宣布:我就是佛来的!所以释迦牟尼佛他可以拿到奥斯卡金像奖,还演得真像,还演得完全让你没有感觉到他是在演戏,释迦牟尼佛一定要出生,摩耶夫人、净饭王生;出生以后就看到那个生老病死,有感触,娶妻、生儿育女,然后把这个头发,半夜出城,头发剃掉,剃掉以后在深山修这个苦行,表法的,表外道不究竟,不能成就,吃苦要吃得对,吃苦不能成就佛道。是如是的这样子的启示众生。演了一辈子,佛陀就告诉你,身教就告诉你:这个就是佛该有的次第,一点都不能逾越;何况来这里动不动就妄语,他是什么古佛再来的,你说谎!你是什么观世音菩萨再来的,说谎!你是什么六祖再来的,这说谎!女的就讲:我是六祖婆再来的!说谎!统统是说谎。为什么?佛一辈子示现,就是防堵你说谎,他就是这样演一出戏给你看的,不能逾越这个次第的。十方诸佛就演一出戏给你看,修行就是必需按部就班来,你不要听他在胡扯,夸大其辞,那个讲自己什么菩萨来的,你要赶快跑,赶快跑来这里,来跟着我这个凡夫,不骗你的!真的!你千万不要跟着他,会死得很惨!

  “亦复如是”,悟后不复更迷也。“此迷” 实“无本” 体,其“性毕竟空”,无实相可得;“昔” 在众生位中“本” 即“无迷” 体生,然却相“似有迷” 时之妄“觉”,(以此妄觉而惑南为北,迷妄作真;然彼虽自生惑,而南并不成北;彼人虽迷,然妄并不因而成真,真亦不成妄。)当一念“觉”知往昔之“迷”时,此“迷”之幻相即“灭”,以本非有故,但觉知而已,亦非有迷灭;以真“觉”之体本“不生迷”故。所以迷是妄,并没有生灭、没有增减,妄就是无根。

  

  经文:【“亦如翳人见空中华,翳病若除,华于空灭。忽有愚人,于彼空华所灭空地,待华更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

  富楼那言:“空元无华,妄见生灭。见华灭空已是颠倒,敕令更出,斯实狂痴,云何更名如是狂人为愚为慧?”

  佛言:“如汝所解;云何问言:“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

  世尊就解释了,因为妄才有山河大地,如来是妙觉明空,就没有这个东西。

  注释:

  “忽有愚人,于彼空华所灭空地,待华更生”:“于彼空华所灭空地”,在那空华已经灭了的地方,比喻如来证于至真,诸惑已尽。“待华更生”,等待已灭了的空中华再生起。比喻妄想分别如来还会再忽然无明又起。

  “空元无华,妄见生灭,见华灭空已是颠倒”:空中本来就没有华,以心虚妄而见有空华或生或灭。见华于空中“生起”,已是一虚妄;又见空华于空“灭去”,便是二度虚妄,颠倒又颠倒。

  这个意思就是说:空中华是表示山河大地,无状生出山河大地,你不需要去灭它,那是妄念才有的,妄动才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草树木;佛已经成佛了,这些日月星辰早就不存在了,那是一合相的假相而已,怎么会说成佛以后又跑出山河大地?佛已经无妄,无妄就是真。

  828页,第三行,“敕令更出,斯实狂痴”:要叫已经灭了的空华又生出来,这实在是接近疯狂的愚痴。

  “如汝所解”:正如你所了解的那样,不错。

  义贯:

  “亦如” 患眼“翳” 之“人” 妄“见空中” 有“华” 相,俟其“翳病若除”,其空“华”即“于空”中“灭” 去。但是,“忽有”一个“愚人”,却“于彼”人原先所见“空华所灭” 之“空地”,这个“空地”是虚空之处,千万不要把它解释成空旷之地,哇!那惨了!有些很没水准就是这样,以为有一块空地在那个空地;不是的,这是虚空的地方啊,跟那隔壁的那个空地是完全不一样的,“又在空地跑出空中的花”,哇!差很多!期“待” 彼空“华更生。汝观是人为愚” 痴呢?抑“为” 有智“慧” 呢?

  “富楼那言:空”中“元”本就“无华”,以自心虚“妄”故“见” 有华于中“生、灭”,这个就是一切众生看到山河大地,就是在你的妄念当中有生有灭,其实生灭自性本空,本来就不生,本来就不灭,生当体即空,讲不生,灭当体即空,讲不灭;但是,却不能着一个不生灭,这个就是如来的真正境界。若“见华灭”于 “空,已是颠倒”了,若于华灭之后,还“敕令” 本来即无之华“更”从空生“出,斯实”近于疯“狂” 的愚“…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