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如果太阳照耀的时候,此虚空既为日所明,则十方世界应该是同一日光之色,因为此日之光明可遍至十方世界。日之光明既从日中“出”已,则日中应不复有光明。然则为何我们仍能于空中见一圆日呢?
这个是他的解释,用一个太阳的角度来诠释。
义贯:
“于” 汝“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 法之“相,为因” 从“彼” 缘而“生?为复” 从“空” 而“有” 的呢?
“若” 说是从“彼日之缘”“所生” 的话,“富楼那,且” 看“日照” 之“时”,此虚空“既是” 为“日” 所“明”,则“十方世界”应“同为” 均一之“日色” (然而十方世界于日照之时,并非同一均平之日色;结论:可知彼诸有为相非从因缘而生。)再者,日照之色既已从日而出,均布于十方虚空,日中即不应再有光明,“云何”我们于“空中”犹“更”可“见圆日”?(结论:是故言虚空之明相为从日出,不能成立。)
“若” 言“是” 从“空”而“明”(明从虚空而生),则虚 “空应” 能 “自照”,(空既自照自明,即应时时皆明,以空性是恒常,其明亦应恒常)然而“云何” 于“中宵” (中夜)及“云雾之时”,虚空即“不” 能“生” 出“光耀” 呢?(结论:故说虚空之明相为由虚空自生,是不能成立的。)
是故“当知,是明” 相既“非” 从“日” 中出生,亦“非” 从“空” 中来,亦“不异空日” (不离空日)而能有。(乃如来藏中,循众生业缘幻化而现,非因缘生,非无因生。)
诸位!这个循业幻化而现,这个循业,众生循业是非常重要的观念,也就是说:诸位!你这一辈子造什么业,你下一辈子乃至无量劫后,你就会发现什么业。换句话说:这个业给你一个非常具体的概念,就是你要对因果负责,要很小心处理事情,尤其是身口意,自己一定要保持完全、而且是绝对的清净。如果你想要下辈子更好一点,或者是乃至于影响到你的无量劫,注意那个业感缘起。为什么?都循众生业缘幻现而现,就是如果你造了那个业,你不得不去发现,你没有自由份啊,一点办法都没有,台语讲的:世间没有冤枉的事情,一定有它的因果。
经文:【“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云何俱现?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
所以记住!只要在相上、意识心分别打转,就是一定会有争论的,你记住这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记得!这个就是在欺骗你的真心,就放下,真心就显现。皆是识心分别,周遍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所以你想要进入无诤的状态、没有辩论的状态、没有能所的状态,就记得!不要在相上打转,这个修行就能成功,记住师父的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你在公司行号也好,在哪里机关团体也好,都没有关系,你只要牢牢记住佛陀的教法,不必在相上妄上加妄。众生会争得头破血流,你是有理性的人、你是有懂佛法的人,你记得!要站在超越的角度,你也不要卷入他们的是非,左边来,来你的耳朵讲什么,听一听就好;右边来你的耳朵讲一讲,听一听就好,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这个就是佛法,这个就是功夫!
837页,注释:
“真妙觉明亦复如是”:真妙之如来藏,因觉之缘而现明相,也是像这样的。
“汝以空明,则有空现”:“明”,此为动词;前人训为循业而明之,意义上较接近。你若循空之业去明之,则有空之相现。
“各各发明”:“各各”,就是一一、各别之义。
“东西各行”:比喻各循其业。
“则各有日随二人去”:比喻各发现其本业所现之大相(诸大之相)。
838页,这里可是非常重要的比喻,要注意听!“一东一西,先无准的”:“准”,就是定。“的”,就是实。“先”,就是本。
此谓,则此二人各自发现各自之日:一在东、一在西,本无定实可得。也就是,并不能确定哪一个人所见的水中之日影才是真日,且其日所处的方位哪一个才是正确、实在的。(水中的第一个日影本就不实、虚妄。现在两人又各循自业,于第一日影,又别见不同位置之二日影;第一日影已自虚妄,今若再去论究此第二对日影,到底哪一个才是真的、及处于正确的位置,岂不愚痴至极?!)
所以在座诸位!相上你有讨论,就一定会有争执;但是如果你把它讨论,了解用佛法来诠释就是: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讨论无妨,佛法不是不能说,所有言说统统是空,统统是方便说!所以不要落入分别、意识型态、执着,处处是好风光,处处是好风景。
“不应难言”:不应作这样的问难,或质问。也就是,不应有这样的问题或疑问。也就是说,关于这点,下面这样的问题实不须要问——因为根本没什么问题:本自虚妄,还在那上面找什么问题?!(正如,两个人一同去看一个侦探片的电影,回家后,此二人对于其中某些情节争论不休一样:电影银幕上所发生的事,本无其实,还有什么好争辩探究其实的?又如有人探究解析梦境,亦复如是。)
这就像报纸登的一样,有一对夫妻打起来,打得好凶!后来人家问说:你们夫妻为什么打得这么凶啊?丈夫就讲说:当我中到大乐透第一特奖的时候,我要买什么买什么。。。她就不要!那老婆就讲说:跟你讲了,放在银行利息多少啊,我们生活就无忧!二个一直吵,还打架喔!然后那个人听了以后觉得好笑,问他说:那你们中奖了吗?你们中了吗?他说:没有呢?还没开奖啊!二个大愚痴,都还没有中,二个夫妻竟然打起来,你看看这大愚痴就是这样子!如果中奖再来打还比较有意义。(笑)是不是?
美国有一个黑人,一对夫妻,这老婆中奖以后,不给她老公知道。后来她老公知道了,中奖,还中第一特奖,哇!几亿喔!就认为夫妻之间他有份,就开始打官司了。所以你看,一碰到金钱,夫妻也会背叛的,你看,生几个孩子,就是中第一特奖而已喔,才几亿喔;呃,已经很多了!你看,二个夫妻就竟然这样子翻脸!是不是?翻脸!所以有的人,徒弟就买了这个大乐透就说:师父啊!我中了大乐透以后,我就拿来印《楞严经》!嗯!我可不敢想!万一师徒之间又造成误会,还得上法院,麻烦!你不要拿给我,你默默的开一张支票给我就行了!(笑)
“此日是一,云何各行”:此水中的日影之本体,原来只是一个,为何却各有一个日影随二人而去?有智之人实在不应问这样的问题。然而,这问题看来虽粗浅,道理却很深;若非入于佛智,一般众生,乃至凡外权小,皆不免于此诳惑。依于佛智以解此惑即是:众生各自“循业发现”,不相妨碍;而且亦非此实彼虚。
所以循业发现,你就知道,要记住师父的话:一草一木都有它生存的空间,人一出生就是平等,人应当互相尊重。牢牢记住师父这一句话:一草一木都有它生存的空间,人应当互相尊重。为什么?循业去发现你的。所以在座诸位!你看到哪一个人意见跟你不合的,你首先不要生气,你要交换立场,如果你站在他的立场,对不对?想想看,这样才更容易去理解对方,才比较更有理性。佛法是理性的宗教,不能说你碰到意见稍微不同的,自己在那边一直生气,没有满你的愿,你也气到那一种情形,这个是很没有修养的!所以我们用交换立场、用理性去理解对方,能理解对方,能宽恕对方,这个就是真正学佛的人。
839页,说:“各日既双,云何现一?”:此二人所见之日加起来,既成双日,为什么由第三者看来,在水中还是只有一个日影呢?这岂不怪哉?
“宛转虚妄,无可凭据”:“宛”,就是曲也。“转”,就是展转。指弯弯曲曲、辗转变化,并非循一直道,因此虚妄不实,诸人所见者,都不能拿来当作依凭之据。以诸人所见俱皆妄相,既是妄相,如何能以虚妄之事来作为定夺之凭据?
所以在座诸位!只要你看到任何一个伟大的人,只要不是学佛,没有办法离开相!所以,政治家他会一直吵,他会为了某一些观念一直吵,台湾的这些政治人物。是不是?任何一个电影,它也是在相;艺术家,他还是在相;音乐家,他也是在相,音乐相;唱歌比赛也是音乐的相。所以,这个世间都是识心分别,周遍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只有学佛的人,了悟当体即空,识心寂灭,如来藏性它就显。记得!但这个是真功夫,这个要真正有那个功夫,掌控自己的情绪,这可是要真正的下过功夫。所以修行没有捷径,就是千锤百炼而已,修行没有捷径,就是千锤百炼。
839页,义贯:
一切众生“真妙” 之如来藏因“觉” 之缘而现“明,亦复如是。汝” 若循“以空” 之业去“明” 之,“则有空” 之相“现”;若循“地、水、火、风” 四大“各各” 业、一一去“发明” 之,“则” 四大“各各” 一一呈“现” 其相;“若” 循“俱” 起之业去“发明”之,“则有” 同时“俱现” 之现象,(循一,则一现;循多,则多现)。“云何” 为“俱现” 之义?“富楼那,如” 在“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然后“东西各行” (各循其业),“则各有” 一“日随二人去” (各自发现其业报所现之日),“一” 在“东、一” 在“西,先无” 定“准的” 实可言。
“不应” 作如是“难言:此” 水中之“日” 影原只“是一” 个,“云何各” 有一日影随二人“行” 而去?这岂非变成有两个日影?又,随“各” 人行去之“日既” 已成 “双,云何” 由第三者来观,水中还只是“现一” 个日影呢?(到底水中的日影是一?是二?还是三?)如是循业俱时而现,并不相冲突、并不…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