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三▪P17

  ..续本文上一页人这个境界是这样,凡夫没办法,凡夫,你这个业力所牵,他就是相跟性融不起来,还没有到这种功夫。所以,相,大家都喜欢看好相、美相,譬如说,文殊讲堂流通处那个佛像,诸位!雕刻佛像不够庄严,那一尊二十年都流通不出去!人家会比较,这个是很现实的问题!所以你说像这个相重不重要?也是很重要!为什么大家看到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哇!看了以后就无比的庄严,这百千万劫修来的。所以,这个相好就是很吃香!【合前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之喻。】

  【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此五句,各明各现,谓五大现不同处,或不同时也。后两句,俱明俱现,乃同处同时也。明字,交师谓,即是循业之意最善,业有染净,所现五大亦然,皆随惑而现也。汝字,虽指满慈,意该九界。】

  【汝以空明者:如菩萨循净空之业,即现虚空身;如阿罗汉,所证偏空涅槃等;凡夫循染空之业,即现空无边处等。如以地明,菩萨循净色之业,即现实报庄严土;凡夫循染色之业,即现有漏秽土。如以水火风明,罗汉则现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菩萨则现慈风遍拂,以除众生热恼;凡夫循有漏之业,则现水、火、风三灾。】

  【若俱发明,则有俱现者:如天人见水,如琉璃宝地,可以履之而行;人道见水是水,可取而为饮料;饿鬼见水是火,虽渴莫饮;一一无非循业所感,俱时而现也。此所现之相,非因缘生,非藏性有,亦不离因缘藏性,合前非日非空,不异空日喻。】

  【云何俱现?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

  所以,佛陀说话真是没有话讲,这种比喻让你吓一跳,佛为什么有这么智慧?这个一比喻完全清楚,是虚妄的东西。

  说:云何俱现?俱现还是妄喔!富楼那!就像在一个水中,水中现了一个日中影,水中的日影,现于日影。两人同观,这两个人站在一起的时候同观,水中之日不一样,两个人一个往东边走,这个太阳跟着东边走;一个往西边走,这个太阳跟着西边走,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你看这个佛的比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你看!太阳只有一个影,水中所现的这个日影只有一个,东边走过去,太阳跟着东边走;西边走过去,跟着西边走,这个都是妄。所以诸位!如果这一句的比喻你也可以,如果你大悟、见性,看到如来藏性,你什么都可以随喜,善良的,只要是善的事,什么都可以随喜,因为根器不同嘛!大悟的人也无关你的本性,只要做善,念念佛,你要赞叹他;拜佛,要赞叹他;放生,要赞叹他;办慈善,也要赞叹他;但是,问题有没有究竟呢?慢慢的引导到最究竟的地方。所以,如来藏性大悟的人,每一个人所显现的相不一样,而他都可以随喜,它都不会碍到这个见性人的心灵,心灵。

  底下,【上各明各现,依他似有,虽属是妄,未显宛转虚妄。俱明俱现,遍计非实,】遍计所执不是实在的。【足表宛转虚妄,故再征释,以合相妄之喻。如一水中,现于日影:喻一如来藏性中,具足诸大之性。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喻众生各依藏性,各循各业不一;】这“准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没有一定,东边看的人,太阳跟着在东边;西边走,太阳跟着西边。众生各依如来藏性,各循各业,不一样。【如两人东西各行,则各见有一日,随二人去,喻各循业感,所现大相不等。一东一西,先无准的者:】“准的”其实就是目标,这以前是测量水平的一种器具,叫做日准,这个是工匠的一种用水在量这个水平、水准的;也可以讲是箭靶的中心,箭靶的中心有一个日,圆圈,太阳。所以,“准的”就是目标,一东一西,没有一定的目标。【一东行一西行,其日先无准定的实所现大相。无有定实,即相妄也。】

  587页,【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

  解释一下:不应难言,这个水中的日影,此日,这个是指日影,你千万不要写指太阳,那就麻烦大了!此水中之日影,此日影是一,这个水中的日影到底是一,云何各走?为什么东边走东边的、西边走西边的?各日既双,东边一个,西边一个,双就是二,云何现一?可是,第三者站在中间看、站在原处看,云何惟现一个日影?第三者看。所以,太阳到底是一个?是二个?是三个?都不一样啊,三个人看都不一样啊!对不对?不应难言:这个水中的日影到底是一个。如果是一个的话,为什么东行、西行,各行的时候,每一个日都跟着跑?各日既双,东一个日(日影)、西一个日影,这个“双”就是二,就变成二个日影了,云何现一?为什么第三者看;“现一”还要加一个:惟。第三者来看,为什么只有一个?云何现一日影?宛转虚妄,无可凭据。

  【此释出宛转虚妄。故嘱以不应难言:水中日影是一,云何各有一日随二人行?各行日影既双(二也),云何水中惟现一日影?此即俱时而现,一二不定。宛转即辗转意,若说是一,各行有二,一乃虚妄;若说是二,水中惟一,二乃虚妄;左之右之,无非遍计虚妄,】诸位!无非遍计虚妄,这一句话重点在讲哪里?着相,就是遍计虚妄的执着,你只要执着这个相,圆成实性就开采不出来,不晓得那是依他起、缘起性的东西。所以,缘起性的缘起假相就是不能执着,就进入圆成实。【究无真理,可为凭据。】意思就是:相上没有绝对的真理,相空就是真理;在相上论断,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所以政治会吵、学者会吵架、名人会吵、名嘴也会吵来吵去,为什么?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因为他们没有见到究竟本体。无非遍计虚妄,究无真理,可为凭据。【此一二不定,即合前非日非空,不异空日。】

  【孤山曰:同观是一,知二是虚,各行既二,验一是妄。《正脉》云:此文当合前难释相妄之喻,观此诸大俱现,无可凭据如此,其与空日生明,无可指陈者,何以异乎?】这个文字都很简单。

  剩下一点点,588页,

  【卯五 申义释疑】

  【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华,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

  诸位!这一句话重点在哪里?佛陀告诉我们,观相元妄,一切众生一定要知道,你看到的凡所有相,当体即空,相是缘起性,缘起性就是妄,妄本来就是无可指陈。为什么?你有可指陈,就是识心分别,记住这一句话。相本来就是妄,无可指陈,相本来就空,如同真智被无明障住,所显现出来的山河大地一样,就像眼睛有毛病,现出了空中花,真智被无明挡住,就会现虚空、山河大地。犹邀空华,“邀”就是等待空中之花结为空中之果。虚空当中本来就没有花,你还要等,等待虚空去把它结出这个果来,把空中的花要结出空中的果,怎么可能?犹邀空华,还有等待虚空当中所现的花,结怎么样?虚空当中花中的果,这怎么可能?云何诘其相陵灭义?为什么你还问这个五大之相。。。怎么样?相陵灭义。意思就是:这五大相其实就是本性,并没有什么不相容的地方,而你因为法执未断,看到的是业感缘起的假相,不是如来藏性的相,所以,你就会认为水跟火是不相融洽的;可是站在佛陀的角度,水跟火是一体的,都是本体。所以,云何诘其相陵灭义?为什么还怀疑会有互相陵灭之义呢?其实都是同一个如来藏性,是不相陵灭的。

  【此结申诸大,相妄性真之正义,应在法合之后,故移置于此。先约相结,如前明相,非日非空,不异空日,如此例观,诸大之相,本来虚妄,各明各现,俱明俱现,无非循业发现,一一似有非实,无可指陈;如虚空华,本无所有,翳眼观之似有,好眼观之实无,若谓有可指陈,如执空华为实有,一迷也;若更诘其陵灭,】就是互相陵灭。【是犹邀(待也)空华,更结空果,可谓迷中倍迷,云何诘其相陵灭义耶?】意思就是说:水火本来就是一体的。

  【问:“此说诸大相妄无碍,何以现见世间,水、火相陵灭,地空地水不相容耶?”答:“约事而论,亦无陵灭,亦复相容。如世间油类,原属水大,各各皆具火大,一然即烧。地大之中,具有空大,掘土一尺,即现一尺虚空,出土一丈,即有一丈虚空。又五金之属,地性坚碍,莫过于金,镕之悉成为汁,】意思就是地跟水是一体的,【有何陵灭不容耶?约理而言,现见诸大陵灭不容,皆由众生执心妄见,何尝是实,如云驶,则见月运;】云一跑,好像月亮在运转,叫做云驶月运。其实是云在跑,你还以为月亮在动。舟行,你还以为两岸在移动,【舟行,则见岸移,】其实岸从来不移,是舟、是船在跑,【岂彼月岸,实有运移耶?若了五大本空,妄执妄见,一时俱破矣。”】舟行则见岸移,岂彼月岸,实有运移?这个是二个字,“月”是指上面那个月运,“岸”是指岸移。岂彼月运,还有岸移,实有运移?哪里有运还有移呢?所以这一句是简单。再讲一下:何尝是实,如云驶,则见月运;舟行,则见岸移,岂彼月运,还有岸移,实有运还有移?其实是没有,若了五大本空,妄执妄见,一时俱破矣。

  589页,【观性元真,惟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

  观照我们这个性,如来藏性其实无法不真,观性元真,惟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就是观这个如来藏性本来就是真的,惟妙圆觉,圆就是圆觉;觉圆。那么“明”就是真心,就是我们妙明,本觉的妙明。这个妙觉明心就是我们的真心,真心这个妙觉,本明就是真心。先非水火,本来就不是水火等诸大,为什么?因为性水是真空,性火也是真空,这些诸大本来就不是相,其实是性所显现的,云何复问,不相容者?所以,相融入性的时候,万法就圆融;如果业感执着相,那么就互相容不下。所以,着相的人胸量小,见性的人胸量大,因为相它有拘束在,看这个执着这个,他的胸量就很小,看这个就立种种的意识型态、种种的观念。所以,见相者胸量小,见性者胸量大,因为相可以融入性。所以,一个有修行的人,融相归性的时候,知道相空,不跟你计较。

  底下,【此约性结。承前虚空,体非群相,现观诸大之性,元是一真,本无诸相,惟一妙觉圆明真心,此心即如来藏心。先非水火者:本非地、水、火、风空诸大;诸大尚无,说谁陵灭不相容乎?妙觉明心,本非诸大,能现诸大,犹如明镜,能现众像,本非众像也。寅初牒定五大以释疑竟。】

  好!我们今天不诵楞严咒,已经九点快四十分了,再诵就超过十点了,今天对不起大家,跟诵楞严咒的时间差不多,因为它刚好一个段落,告一个段落。

  诸位请合掌,愿以此功德,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诸位请站起来,向佛三问讯,再问讯,三问讯。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三》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