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合起来讲叫做深心的意思,而束为深心就是把它合起来解释,叫做深心。意思就是:“深心”是一个名词,但是,它包括了智还有悲,就是这个意思。527页,【愿将此深心,回奉十方,微尘刹土,诸佛众生,于佛则常随受学,以求慧足;】求这个智慧。【于生则广行济度,以求福足,庄严成佛国土,是则名为报答我佛,】诸位!这辈子你要二种求:一个要求慧,一个你要求福。所以说:只要你碰到有因缘,善事的要去做,如果你有因缘在道场里面;是正法的,邪教的道场,那个不在此内,是真正堪为你种福田的正法的道场,那么,来这里领一个工作,那个可好,这个福报可大!因为它是正法。乃至于洗一个碗、扫个厕所,都不得了!因为他护持正法,修福,不用钱,来这里扫扫厕所,把厕所弄通了;来这里厨房,法会帮帮忙,端个菜,也不得了,因为它是正法的道场。那么,求慧的话,那就一堂课都不能缺席,除非说因为工作的关系,没有办法分身,要不然的话,他每堂课都到!是不是?我在想说那个每堂课都到的,要不要发一张证书给他?勉励一下,后面盖“释慧律”,赞叹你!哇!全勤奖!这个可以设计一下,全勤,每一堂课都到的,不生病的、没有倒下去的、没有请假的,从头*到尾的,*是坚持的意思,这个要赞叹一下,发一张证书。底下,以求慧足;于生则广行济度,以求福足,能够帮助众生的,你就要去做。庄严成佛国土,是则名为报答我佛,【微妙开示之深恩也。】
讲到这个,我必需讲一个感应,我这一辈子,有一次这个比丘来拜访师父,他们就是讲到说:这个经典里面讲:虚空当中会出声音来赞叹《楞严经》,师父啊!您有什么感应吗?我说:我是没什么感应,很多人都有感应。我说:我有的感应,虚空当中听到声音只有一次。有一次,爸爸死亡,要回台北,回台北之前就这样,也不是睡觉,就是躺下来还没睡觉,半睡半醒之间,还没有睡着,绝对不是在作梦,耳朵里面就有人跟你讲话,护法龙天在讲话,就说:慧律法师啊!您今生今世做的功德很大很大,您可以活到一百二十四岁!哇!这怎么得了?我听了之后一点也不会高兴。你看喔,那个还不是醒过来,根本就没有睡觉,那个耳朵讲得多清楚啊!说可能我们这一辈子发大心,坚持弘扬正法、推广正法,牺牲小我,来完成无量无边众生的法身慧命,是有这样的心,也是这样子做,我们也没有说求感应,因为我们早就了达空性的思想,怎么会去求这个感应?不会的!来这个耳朵,哇!讲得很清楚,这一辈子只有虚空当中讲出这个声音,就是听到那一次,而且绝对不是作梦,护法龙天来告诉你的。所以,这个感应,不是赞叹我自己,就是说拿这个来鼓励大家,来鼓励大家,佛菩萨是从来没有遗弃任何众生的,只要你真的发心,那个佛心、众生心就相契相应的时候,都不得了!所以,讲堂里面的那些法师默默的在做,我真的很赞叹,真的很赞叹,真正默默在做的那些,其实不用讲,脸都看得出来,真的!就是从来就脚踏实地的,也不偷懒的,真的是善良又老实,真的是默默的在做,连师父都看得出来,师父的私下内心里面赞叹他,谁,我很清楚!
【此偈两句,亦即四弘誓愿:首句佛道无上誓愿成,兼摄烦恼无尽誓愿断,以断尽烦恼,方证菩提故;次句众生无边誓愿度,兼摄法门无量誓愿学,以必达法门,方能度生故。】
527页,中间,【癸二 誓度众生】
经文:【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伏请世尊为证明,就是请佛加被。五浊恶世誓先入,就是成就大愿,一定要想成就众生。
这众生可不一样,众生要稍微改一下,众生是:五欲乐境誓先入,只要是享乐的,他绝对跑第一的,不会的!我们每天念的,对不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世间念的,那个黑道的,那不是这样念的:诸恶皆作,众善不行;当然,黑道的也有人做着善事,是默默的做,也有!这个黑道有二种:一种是白道里面的黑道;一种是黑道里面的白道,有二种。白道里面的黑道就是他官当得很大,他权力也很大,可是,他干尽坏事,这个就是利用他的权力干尽坏事,叫做白道里面的黑道,可是,大家又拿他没办法。一种是黑道里面的白道,看起来穷凶极恶,也有一些非法;可是,很奇怪,他很肯帮助那些育幼院、孤儿院、养老院,他看到可怜的人,就真的会帮助他,他虽然从这个赌场里面抽一些钱;但是,他私下却帮助那些弱势团体,也有,这个不能讲没有,所以,这个就是黑道里面的白道;还真的每一个人统统有“道”呢,真的!这个很难讲的。
如一众生未成佛,就是众生不尽,终不于此取泥洹,就是誓不成佛,这个愿可不得了!
【前偈发愿度生,是果后自觉已圆,然后觉他;此偈五浊誓入,是果前】果前就是成就佛果前,果后就是成佛以后叫做果后。是不是?那么,这个果前就是未成佛之前,【自未得度,先度人也。以愿重力微,】所以,【故俯伏启请世尊,为作证明,实求慈光加被,令得不退,满斯弘愿。】
【五浊恶世誓先入者:此急于救苦也。五浊:一劫浊:梵语劫波,此云时分,劫浊无别体,即下四浊交凑,】所以,劫浊是以底下四浊来讲的,以底下四浊交凑,【是其相也。时当减劫,人寿减至二万岁,众生具下四浊,即名劫浊。】
【二见浊:五利使为体,】这个“使”,其实就是类似侍者在旁边,老是。。。你的影子就是侍者。所以,以前的这些皇帝旁边的太监,他常讲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皇上的影子!这个人,皇帝走到哪里,他就跟着在哪里,可是,太监没有权力啊,“我们是皇上的影子”,就是太监。那么,这个“使”,就是等同侍奉在旁边,你只要有这五利使: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那你的苦恼跑不掉的!【诸见炽盛,】“见”就是分别心,后天的分别心。所以,所谓见惑是什么意思?见道所断之惑,见四谛理,断后天分别心的惑,叫做见惑。那么思惑呢?思惑是断习气。所以,见惑断后天的分别心;思惑是断先天、与生俱来的习气,叫做思惑。说:诸见炽盛,【即其相也。五利使者,五种妄见,能使众生,造作诸业,能使众生,趣入生死,故名为使,而几微迅速,】“几微”就是非常。【非比五钝使,故名为利。】五钝使是后面:贪、嗔、痴、慢、疑;五利使就是速度快,速度快叫做利,很快!【一者身见:】二十四个小时统统执着这个色身,无一时一刻没有我执。【执身为我,】世间人,全世界都这样!【而起我身之见,妄生贪爱。不悟四大假合,总属无常。】【二者边见:执有执空,】不是执有就是执空,叫做边见。【而起二边之见,一味偏执,不悟见解既偏,失乎中道。】【三者戒取:】这个戒取见,意思就是:持戒而执着自己持戒,就是戒取见,认为自己持戒很有修行。外道有外道的持戒,佛教有佛教的持戒;但是,着于持戒,统统叫做戒取见。【非因计因,而起我能持戒之见,修诸苦行,不悟蒸沙作饭,】蒸沙作饭,重点在哪里?重点:沙非饭因,沙不是饭的因,意思就是:妄心、妄识不是成佛的因。【尘劫难成。】【四者见取:】看什么都执以为自己是最殊胜的,叫做见取见。见着,认为自己,取着,我们现在所讲的叫做自负。非因计因,不一样,他是持戒,自己认为很有持戒,这是戒取见;见取见是指见解,说:我这个见解是最殊胜的!【非果计果,而起自负所见之见,】自负就是认同、狂妄。【未证言证,不悟有漏界中,终非究竟。】【五者邪见:拨无因果,而起邪外断常之见,】邪外断见和常见,断见就是:人死后什么都空,叫做断见,“没有轮回,佛法是骗人的”,这个叫做断见。常见就是:人死了以后,下辈子还是做人,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叫做常见,常常做人;那谁做猪呢?嗯?这个常见就很可怕了!不晓得这是依业力而分配的,不是你想做人就可以做人的,做人要守五戒,要有人的这个规格啊:最基本的五戒。而起邪外——邪见还有外道之见:断常二见,【堕豁达空,】豁达空就是没有因果的顽空:你也不用做太多善事啦,没什么因果!做坏事也不怕了,杀人、放火没什么因果:那都是骗人的,那是佛讲的啦,我们不信佛的!那你拿他没办法了!【不悟杂毒入心,自误误人。】【此五种妄见,昏昧汩没,浑浊自性,故名见浊。】
【三烦恼浊:五钝使为体,三灾感召,即其相也。】三灾就是火灾、水灾、风灾,是三灾,即其相也。【五钝者,五种妄心,能使众生,造诸恶业,能使众生,趣入生死,故亦名使,比前五利,稍为钝滞,故名为钝。】哪几种心会让你烦恼?【一者贪心:】你记得!佛陀说:无贪即清凉,这一句你体会得出来吗?不贪心的人内心就清凉,不该自己有的东西,一毛钱都绝对不拿;当然不能加一句说:要拿就拿多一点!这是不可以这样加的,自己加。,不是自己的东西,一毛钱都不拿;后面那一句不能加下去!【于顺情境上,起诸贪爱。二者嗔心:】这个修行人要不得!【于违情境上,起诸嗔恨。】嗔恨心,那就是修行的大障碍,而且是地狱因。【三者痴心:于中庸境上,非违非顺,】也不是违境,也不是顺境。【起诸痴迷,不能觉察。】【四者慢心:于诸众生,心起骄慢,不能谦逊。】【五者疑心:于诸善法,心起疑贰,】疑贰,这个“贰”就是疑,贰心,我们常常:贰心,贰心,就是不专一,“疑贰”就是不专;我们说一心叫做专心,它这个“疑贰”就是怀疑。【不能决择,此五种妄心,烦动恼乱,浑浊自性,故名烦恼浊。】
【四众生浊:揽五阴】色、受、想、行、识。【见慢为体,恶名秽称,即其相也。众生积聚五阴为身,】不知道不净、苦、空、无常、无我。【故曰揽五阴。外身四大假合,属色阴;内心前五识,领受五尘境界,为受阴,虽诸识皆有受,惟五识受力偏强,故以属之;六识想像前尘,落卸影子,即想阴;虽诸识皆有想,惟六识想…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