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二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9套

  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讲题:审除细惑.说二如来藏

  日期:2009.6.25-2009.7.11 文殊讲堂

  片数:共6片(本片为第2片)

  编码:088[DVD简体版]

  内容概述

  审除细惑.说二如来藏

  审除细惑.说二如来藏

  圆瑛法师《讲义》第532页-第640页

  从532页“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639页)

  或得出缠,或蒙授记;如何自欺,尚留观听。”

  2009.6.26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底下是【庚二 除细惑辨性相以开解 (分三)  辛初 满慈蹑前以起二疑  二 如来次第以除二惑 三 大众领悟赞善谢益 (辛初又分四)  壬初 赞叹如来妙示  二 泛叙自他疑情  三 确陈二种深疑  四 望佛大慈开示  今初】

  就是如来继续除细惑。

  经文:【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

  【此科与上科对映,上科佛为阿难,先用方便门,分别真妄,令其舍妄从真;后用平等门,会融真妄,令识万法唯心。四科七大,一一皆如来藏,妙真如性,乃说空如来藏,一真本体,令阿难明真生信,顿获法身,更求如来审除细惑,早得亲证妙极法身,登无上觉。尔时富楼那(此云满是父名)弥多罗尼(此云慈母名尼女也)子,】弥多罗尼子,用父母亲的名字命的。【连父母为名,即满慈子。在旁触动心疑,即从本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你看这个右膝着地,可见当时候佛在世的礼节,跟我们现在的五体投地礼是不一样的,他只有一个脚跪在地上的。【乃称赞佛为大威德世尊,佛有折伏之严,曰大威;有摄受之慈,曰大德。仗佛大威,阿难销除倒想;由佛大德,阿难悟获法身。】

  【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者。能为阿难等,小机众生,循循善诱,自浅而深,由近而远,“巧从花下路,引入洞中天”,令销亿劫粗惑,悟获法身真理,是可谓善为也。若对小机说小法,不足称之善为。今为敷扬演说,如来自证第一义谛,】究竟处。【向四科七大,直指如来藏心,使悟自心,圆融周遍,常住不灭,非佛善说法要,曷克臻此?】怎么能够达到这样子的境界?曷克臻此?

  看经文,533页,【壬二 泛叙自他疑情】

  倒数第四行,经文:【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见,何况得闻?】

  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说:世尊常常赞叹我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是人中说法第一,我的说法已经第一了,在佛陀的弟子里面,我算是说法第一了。今闻如来微妙的甚深的法音,犹如聋人,就像耳朵聋的人,聋的人本来就听不到,这比喻二乘人。聋人,近都听不到了,何况远的?逾百步,超越百步外,在百步以外,怎么样?“聆”就是聆听,聆听这个蚊蚋,蚋,蚋也是蚊子的一种,就是身体比较圆一些,头比较小、触角比较短、翅膀比较阔,是黑色的一种蚊虫,叫做蚋,这蚊蚋简单讲就是蚊子类的,蚊子的种类。本所不见,何况得闻?他自己比喻,如来讲了这些这么深的法,他是一个说法第一的人,还是听不懂!就像一个聋人,聋人就是比喻二乘人。一个聋子距离百步外,听那个怎么样?蚊子的叫声,聋子在近的声音都听不到了,何况百步外的蚊虫的声音,那就更小声了,意思就是完全听不到。所以说:本所不见,何况得闻?这比喻二乘人几完全听不懂佛在讲什么。所以,我曾经劝大家说:《楞严经》听不懂,觉得很艰涩,不要难过,阿罗汉都听不懂!是不是?所以,也不要真的太难过,能够吸收个三成、五成、七成,那已经很不得了了!是不是?已经很不得了了,不要难过说:哎呀!那边都听不懂啊!是不是?明天就不要来了,佛会很伤心的,是真的!所以,愈难就愈坚持,你看,阿难发这种心:瞬若多性可销亡,铄迦罗心无动转。对不对?我们也是发这种大愿的心,无论除非特别状况,要不然一堂都不缺席!要发这种心。

  【满慈子自述,世尊常时推重,说法人中,我为第一。《增一阿含》云:善说诸法,广别义理,诸弟子中,满愿第一;】满愿第一就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有时云:“种种因缘,譬喻说法,能利众生,楼那第一”,故曰常推。满慈因旷劫来,有大辩才,分得如来四辩,】四辩就是:法无碍辩、义无碍辩、词无碍辩、乐说无碍辩,辩。法无碍辩,法:佛、法、僧的法;还有义理的义,义无碍辩;第三、叫做词无碍辩;最后一个叫做乐说无碍,这个叫做四辩才。【故能为第一】

  【今闻如来,微妙法音:通指前三卷,十显直指真心,四科全事即理,七大圆融周遍,皆精微奥妙之法音。犹如聋耳之人,远逾百步之外,聆于蚊蚋之声;意谓聋人聆蚊蚋,即在近尚不能闻,况远逾百步之外乎?】聋子怎么能够听一百步外的蚊虫在叫啊?嗡~~~那怎么可能听得到?【又聋人处远,即大声亦不得闻,况蚊纳之细声乎?】更大声也听不到啊,何况那个蚊子叫那么小声!【彼蚊蚋之形,本所不能见,何况得闻其音声耶?】

  【法合聋人喻二乘人,根小智劣。如《华严》会上,有耳如聋,不闻圆顿之教;逾百步外,喻小机与大教,程度隔远。蚊蚋微音,喻微妙法音;本所不见,喻如来藏性之理,本所不见;何况得闻,则闻如不闻。】

  经文:【佛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

  这个文字都很简单。

  【此叙自疑。以小乘法执未亡,平日迷执万法心外实有,诸大】就是七大。【互相陵夺。佛虽种种宣明,万法即心,诸大圆融,令我除疑,现今依旧未能详明,此等第一义谛,究竟而到不疑之地。】所以,你看!连阿罗汉听了《楞严经》,都是疑惑重重,那就别说凡夫了!

  经文:【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漏未除。】

  习漏就是思惑、无明习气,就是俱生我执没有除。

  【此叙阿难。辈字兼诸有学。开悟,指阿难辈,闻佛妙示,顿悟妙心,周遍常住;意谓悟则虽悟,恐其非真。何以故?以阿难虽然顿忘法执分别,而于法空胜解,得以现前,尚希如来审除细惑,而我执俱生全在,】就是俱生我执。【习漏尚且未除。习漏二字分解,漏即我执俱生,台宗曰:“思惑”。习即生、住、异、灭、分剂头数,无明习气。此二惑丝毫未动,岂得谓为真悟耶?此满慈不达,深悟与浅证,二不相碍之理。】

  535页,中间经文:【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

  解释一下,说:我等会中,登无漏者就是证阿罗汉果,虽尽诸漏,就是虽然尽小乘诸漏,但是,怎么样?法执全在。今闻如来所说的法音,尚纡疑悔,“纡”就是绕,还在转、曲,还在绕,绕不出来的意思,尚绕在怀疑。为什么会悔呢?因为以前爱念小乘,不悟大乘,所以说悔。疑就是:佛讲的他不能领悟,当然就疑;悔是对说他以前修的是小乘法。

  【此叙他疑。如我等辈,在会之中,已登四果之人,无欲漏、有漏、无明漏,已证无漏之位,虽尽诸漏。观虽字,所证亦非真实,以我空虽证,法执全在。今闻如来所说第一义谛,微妙法音,未能领悟,尚纡绕于疑悔之间,对今日所闻大乘而生疑,对昔日爱念小乘而生悔。】

  【壬三 确陈二种深疑 (分二)  癸初 疑万法生续之因  二 疑五大圆融之故  今初】

  翻过来,536页,这个就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所怀疑的:

  【世尊!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

  【此于万法以起疑。前五句牒佛语,】前面五句是依照佛语,【后五句举疑情。问云:世尊!若复世间,一切万法;此总举,下别列。根尘指十番显见,根尘对辨。阴、】五阴。【处、】十二处。【界等,】十八界等,【等六入、七大,总括上三卷之文。显见不分科中云:“此见及缘,】“缘”就是见所缘,就是所缘,此能见的见性,以及所缘的外境。此见及缘,“缘”就是见所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即如来藏)。”阴等四科,科科皆云:“本如来藏。”七大文中,一一皆云:“如来藏,清净本然。”因闻如上妙示,遂而起二疑,此于万法起生续疑。】咦?万法既然是本如来藏,为什么会一直连续不断?【世间法是有为,如来藏是无为,既皆无为,应当无相,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此疑、】这是一种疑惑,【始之忽生。山河大地,属无情之世界;诸有为相,属有情之众生,及与业果。意谓既是如来藏,清净本然,以清净故,不应更有染法之相,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等,染法之相耶?】

  【次第迁流。终而复始者:此疑终之相续,】刚刚是疑始,怀疑始,现在是终,此疑终之相续。【次第上,若再加云何二字,其意更显。此次第迁流,】也就是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等三,(【即上世界、众生、业果等三,】)【终而复始,即是相续之意。世界有成、住、坏、空,】诸位!这个地球要坏的时候,会有什么情形?知道吗?地球要坏的时候,就没有地震。地震在世间人看起来是很可怕的事情;可是,它是生命的泉源,大地震会死很多人,所有地球上的人都很害怕;但是,大地震表示什么?表示这个地球还是活的,还有生机,它才会大地震。诸位!我们地球里面内部的岩浆,因为产生变化,南会到北,北会到南,现在还因为活的。这个岩浆流动的时候,会产生强大的磁力线,磁力线,南极到北极,北极到南极会产生磁力线,这磁力线用眼睛看是看不到的。这个磁力线会遮挡阳光,强大的阳光的紫外线。如果是金星,现在以这个金星来讲,我们现在讲,金星的温度高达几百度,当你到金星去测度的时候,为什么那个地方没有生命?里…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