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二▪P2

  ..续本文上一页面的岩浆停止,它就没有运转,没有运转就不会产生动,就像马达停止。地球的核心,岩浆如果停止,它这个磁力线就停止,磁力线停止就麻烦大了!譬如说磁力线停止,这地球就这样子,(师父以左拳拟作地球)太阳这样照射过来(右手拟作光线),它这个磁力线,由北极到南极,它就保护这个地球。如果这个地球的岩浆不动了,不会再地震了,麻烦大了,磁力线停止,太阳照过来的光线就直接吸收,它没有外层的保护层,照射以后,它里面的引力消失,地球的引力消失,就是说蒸发出来的水分回不去,也就是说:这大海水,太阳一照,大海水一直蒸发。。。它没有引力,拉不回来,拉不回来,这个系统就坏掉!拉不回来,那就不会再下雨,没有水,水气就一直往外太空跑,你知道吗?往太空一直跑。我们之所以形成云、云层,碰到冷空气它就会下雨;它没有水气啊,太阳一照,它没有磁力线,没有磁力线,没有办法保护,太阳一照,它愈来愈热,海平面的水一直蒸发,一直蒸发,就往外太空一直飘。。。出去就不会再回来了,蒸发出去的水气就回不来,回不来以后它就完全失控,没有办法产生一种循环。我们今天地球之所以可以循环,是因为有地心引力,还有月亮的平衡。所以,我们会产生大地震,它这个是一定要,周期性的,一定要把那个气排出来、热排出来,地壳一定要震动、一定要变动,表示这个地球还是有生机。如果像外面的,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金星,它这个磁力线停止、里面的岩浆停止,停止就是:照射以后,大海水开始一直蒸发;其实很多星球一开始创建的时候,是有生命的、是有海水的;可是,一直蒸发。。。为什么?太阳光太强,它没有磁力线保护,又没有引力,水拉不住,水分一直蒸发。。。当然,如果这地球大海水要蒸发到干枯,那个一演化都是千万年的,都不是说一天、二天,它会慢慢一直消失,水气拉不回来,水气一直拉不回来。所以,今天我们之所以会下大雨,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下大雨?就是太阳蒸发。。。一切陆地的水气、还有海洋的水气,然后形成云层,这个云层碰到了冷空气,或者是重量到达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会开始下雨,随着风、气温转变了雨点的大小,所以,形成地球自我的一个循环;如果没有地心引力,这个循环都讲死亡,地球就会走向毁灭!所以,世间人看,大地震是不好的;但是,从地球的生命的迹象,它是好现象,没有,没有这样,它就不能活,地球也一定会灭亡!讲到这些物理、科学方面,顺便讲一下成、住、坏、空给你听。成、住、坏、空,【空已复成;众生有生、老、病、死,死后再生,是谓终而复始。以既是本然,故不应更有生灭之相,云何次第迁流,终而复始耶?】诸位看537页,第二行;有的人根本不晓得念到哪里了,一直找也找不到,所以我才常常要念说什么第几页第几行,省得你花时间找!【此问乃求佛为说,始生终续之详,非直怪问其不当生也。满慈但执空如来藏,不变之体;不达不空如来藏,随缘之用。】他只有讲空性,不懂得随缘的用,所以,不够圆满。三如来藏都要具足,讲体,不可以离开相、用;讲相,不可以离开体、用;诸位!体、相、用是一体三面的,一定要讨论的。所以,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就是这样子,随缘之用一定要讲。【故佛后分始生终续,说不空藏以答之。】

  537页,中间经文,

  【癸二 疑五大圆融之故】

  经文:【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此于五大以起疑。先牒佛语,】佛以前这样讲。【空大文云:“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盖此之本性圆融,乃圆真实,即前之性圆;此之周遍法界,乃通真实,即前之周遍;此之湛然常住,乃常真实,即前之本不动摇。既均名五大,则地、水、火、风,亦应具此三真实,何以现见,地水相陵,水火相克,地空相碍也?】意思就是:有地的地方没有办法看到水,地会障碍到水;有火的地方,水喷下去就会灭,为什么二个都是如来藏性?地是有质碍的,空是没有质碍的,为什么佛陀讲:这个都是如来藏性?

  底下,经文:【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邻虚空,不相陵灭?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义攸往。】

  诸位!师父先解释一下:说:世尊!如果说地性遍的地方,地性是硬的,水是柔软的,怎么可以容纳着水?地性是硬的啊,云何可以容水?意思就是说:这二个性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可以相容?为什么是本性圆融,周遍法界?对不对?这是如来讲的: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说:世尊!如果是地性遍,它是硬的啊,水是柔软的 ,云何容水?

  水性又是周遍,水可以灭火,为什么火则不生呢?水性如果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意思就是,水是克火,为什么水火二性都遍虚空,不相陵灭呢?这个不是矛盾吗?地不容水,水也灭火,为什么二性不相陵灭?

  世尊!地性是障碍的,空性是虚通的,为什么这二种都是周遍法界?云何二俱,周遍法界?

  而我不知,是义攸往。

  【此述疑情。牒中惟四大,此加空大,互相影略。总疑五大,而不疑见大、识大者,以其无相则无碍,故不疑也。首二句,疑地水相容,乃问:设若地性周遍,地是质碍,水是流动,云何地能容水?中六句,疑水火相容,乃问:设若水性周遍,火大则应当不生,以水火相克之故,复云何佛又发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彼此不相陵灭耶?后四句疑地空相容。世尊!地性属有形,乃障碍之义,空性属无形,为虚通之相,一通一碍,性不相循,云何地空二者,俱能周遍法界?而我浅智,不知是万法生续,五大圆融之义所归;攸往即所归也。】

  底下是【壬四 望佛大慈开示】

  经文:【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这是希望求佛开示了。

  【此求佛释疑。惟愿如来发宣流布大慈风,扫开我等之迷云,令得慧日圆明,照澈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之义,而到究竟无疑惑地。作如是请法之语已,五体投拜于地,钦承渴仰如来,无上慈悲之教诲。初满慈蹑前以起二疑竟。】因为这文字都简单,所以,不必一直解释。

  底下是【辛二 如来次第以除二惑 (分二)  壬初 令益许说  二 正为宣说  今初】

  经文:【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

  【此标为满慈,一类之机。】

  经文:【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

  好!解释一下:如来今日,这佛自己讲,普为此会,楞严会上,宣胜义中最胜义的,那就是最究竟了,没有保留的意思。宣胜义中,真胜义性,殊胜中的最殊胜、究竟殊胜,就是毫不保留的意思。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定性声闻就是说不回小向大,固定在那个地方,叫做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我空、法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这阿罗汉是什么意思?在会上的辟支佛,以及有学之众,统统叫做等;回向上乘当然就是佛乘了。

  看底下,【此明所为之机有三:一定性,】第一类的叫做定性声闻。【二回心,】声闻。【三众等。】定性声闻就是固定他就作声闻,没有发大心。回,回心就是回小向大,还希望说:嗯!小乘这样不行,要发大菩提心!第三、叫做众等,【如来自言普为者,即是以平等大慈,而说殊胜了义,不独为满慈一人而说也。胜义中真胜义性者。法相宗,胜义谛有四种:一、世间胜义:谓蕴、处、界等;】这个称为世间的胜义。【二、道理胜义:谓苦、集、灭、道四谛;】这个是道理胜义。【三、证得胜义:谓二空真如;】我法二空真如。【四、胜义胜义:】是胜义当中最胜义的。【谓一真法界。】佛的境界。【此经所云:“如来藏,清净本然。”即一真法界,不变之理体,能起随缘之事用。前阿难执和合、因缘,是执权疑实,迷藏性不变之体;今满慈执清净本然,是执实难权,昧藏性随缘之用。故佛为说后二藏,以穷生妄之深源,成碍之幽本,】“幽本”就是深本。以穷生妄,到底妄从哪里生?从哪里生?【答万法生续,不离性本二觉,答五大圆融,归极三藏一心,为胜义中,真胜义性。】

  【令汝会中,定性声闻下,示所被之机。定性声闻,指沉空滞寂,得少为足,钝根阿罗汉。声闻是阿罗汉之别名,以闻四谛声,入涅槃道故。不肯回小向大,涉俗利生,故名定性。】声闻。这有的是这样子,有的法师,他对这个说法度众生,他一点兴趣都没有,他只想自修自己,他也许自己谦卑说:我没有能力!确实是有这样的根器;有的人他就很热衷于弘法。

  【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者:未得二空,是但证我空,未曾兼得法空。然虽未得法空,已能回小乘之心,向大乘之道,不甘永闭化城,】化城就是二乘人。【愿趋宝所,】宝所当然就是佛的究竟处。【是为回向最上一乘,大阿罗汉。】大阿罗汉就是佛。【等者等在会辟支,以及有学之众。】

  经文:【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皆获一乘就是一佛乘,中间加一个“佛”更清楚。皆获一佛乘,寂灭场地,寂灭场地就是绝对,没有能所,这个为因地心,寂灭场地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真阿兰若,这个才是真正佛讲的阿兰若,不是离城市稍微远一点,又不会太远那种阿兰若。不是世上道场那个阿兰若,是心性上不生灭,那个是真阿兰若。这个阿练若就是翻译的音,阿兰若、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看注解:【佛先许说真胜义,此许得殊…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