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
第9套
圓瑛法彙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講題:審除細惑.說二如來藏
日期:2009.6.25-2009.7.11 文殊講堂
片數:共6片(本片爲第2片)
編碼:088[DVD簡體版]
內容概述
審除細惑.說二如來藏
審除細惑.說二如來藏
圓瑛法師《講義》第532頁-第640頁
從532頁“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衆中,即從座起,......(639頁)
或得出纏,或蒙授記;如何自欺,尚留觀聽。”
2009.6.26
請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底下是【庚二 除細惑辨性相以開解 (分叁) 辛初 滿慈蹑前以起二疑 二 如來次第以除二惑 叁 大衆領悟贊善謝益 (辛初又分四) 壬初 贊歎如來妙示 二 泛敘自他疑情 叁 確陳二種深疑 四 望佛大慈開示 今初】
就是如來繼續除細惑。
經文:【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衆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爲衆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谛。】
【此科與上科對映,上科佛爲阿難,先用方便門,分別真妄,令其舍妄從真;後用平等門,會融真妄,令識萬法唯心。四科七大,一一皆如來藏,妙真如性,乃說空如來藏,一真本體,令阿難明真生信,頓獲法身,更求如來審除細惑,早得親證妙極法身,登無上覺。爾時富樓那(此雲滿是父名)彌多羅尼(此雲慈母名尼女也)子,】彌多羅尼子,用父母親的名字命的。【連父母爲名,即滿慈子。在旁觸動心疑,即從本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你看這個右膝著地,可見當時候佛在世的禮節,跟我們現在的五體投地禮是不一樣的,他只有一個腳跪在地上的。【乃稱贊佛爲大威德世尊,佛有折伏之嚴,曰大威;有攝受之慈,曰大德。仗佛大威,阿難銷除倒想;由佛大德,阿難悟獲法身。】
【善爲衆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谛者。能爲阿難等,小機衆生,循循善誘,自淺而深,由近而遠,“巧從花下路,引入洞中天”,令銷億劫粗惑,悟獲法身真理,是可謂善爲也。若對小機說小法,不足稱之善爲。今爲敷揚演說,如來自證第一義谛,】究竟處。【向四科七大,直指如來藏心,使悟自心,圓融周遍,常住不滅,非佛善說法要,曷克臻此?】怎麼能夠達到這樣子的境界?曷克臻此?
看經文,533頁,【壬二 泛敘自他疑情】
倒數第四行,經文:【世尊常推說法人中,我爲第一。今聞如來微妙法音,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見,何況得聞?】
這一句的意思就是說:世尊常常贊歎我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是人中說法第一,我的說法已經第一了,在佛陀的弟子裏面,我算是說法第一了。今聞如來微妙的甚深的法音,猶如聾人,就像耳朵聾的人,聾的人本來就聽不到,這比喻二乘人。聾人,近都聽不到了,何況遠的?逾百步,超越百步外,在百步以外,怎麼樣?“聆”就是聆聽,聆聽這個蚊蚋,蚋,蚋也是蚊子的一種,就是身體比較圓一些,頭比較小、觸角比較短、翅膀比較闊,是黑色的一種蚊蟲,叫做蚋,這蚊蚋簡單講就是蚊子類的,蚊子的種類。本所不見,何況得聞?他自己比喻,如來講了這些這麼深的法,他是一個說法第一的人,還是聽不懂!就像一個聾人,聾人就是比喻二乘人。一個聾子距離百步外,聽那個怎麼樣?蚊子的叫聲,聾子在近的聲音都聽不到了,何況百步外的蚊蟲的聲音,那就更小聲了,意思就是完全聽不到。所以說:本所不見,何況得聞?這比喻二乘人幾完全聽不懂佛在講什麼。所以,我曾經勸大家說:《楞嚴經》聽不懂,覺得很艱澀,不要難過,阿羅漢都聽不懂!是不是?所以,也不要真的太難過,能夠吸收個叁成、五成、七成,那已經很不得了了!是不是?已經很不得了了,不要難過說:哎呀!那邊都聽不懂啊!是不是?明天就不要來了,佛會很傷心的,是真的!所以,愈難就愈堅持,你看,阿難發這種心:瞬若多性可銷亡,铄迦羅心無動轉。對不對?我們也是發這種大願的心,無論除非特別狀況,要不然一堂都不缺席!要發這種心。
【滿慈子自述,世尊常時推重,說法人中,我爲第一。《增一阿含》雲:善說諸法,廣別義理,諸弟子中,滿願第一;】滿願第一就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有時雲:“種種因緣,譬喻說法,能利衆生,樓那第一”,故曰常推。滿慈因曠劫來,有大辯才,分得如來四辯,】四辯就是:法無礙辯、義無礙辯、詞無礙辯、樂說無礙辯,辯。法無礙辯,法:佛、法、僧的法;還有義理的義,義無礙辯;第叁、叫做詞無礙辯;最後一個叫做樂說無礙,這個叫做四辯才。【故能爲第一】
【今聞如來,微妙法音:通指前叁卷,十顯直指真心,四科全事即理,七大圓融周遍,皆精微奧妙之法音。猶如聾耳之人,遠逾百步之外,聆于蚊蚋之聲;意謂聾人聆蚊蚋,即在近尚不能聞,況遠逾百步之外乎?】聾子怎麼能夠聽一百步外的蚊蟲在叫啊?嗡~~~那怎麼可能聽得到?【又聾人處遠,即大聲亦不得聞,況蚊納之細聲乎?】更大聲也聽不到啊,何況那個蚊子叫那麼小聲!【彼蚊蚋之形,本所不能見,何況得聞其音聲耶?】
【法合聾人喻二乘人,根小智劣。如《華嚴》會上,有耳如聾,不聞圓頓之教;逾百步外,喻小機與大教,程度隔遠。蚊蚋微音,喻微妙法音;本所不見,喻如來藏性之理,本所不見;何況得聞,則聞如不聞。】
經文:【佛雖宣明,令我除惑。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
這個文字都很簡單。
【此敘自疑。以小乘法執未亡,平日迷執萬法心外實有,諸大】就是七大。【互相陵奪。佛雖種種宣明,萬法即心,諸大圓融,令我除疑,現今依舊未能詳明,此等第一義谛,究竟而到不疑之地。】所以,你看!連阿羅漢聽了《楞嚴經》,都是疑惑重重,那就別說凡夫了!
經文:【世尊!如阿難輩,雖則開悟,習漏未除。】
習漏就是思惑、無明習氣,就是俱生我執沒有除。
【此敘阿難。輩字兼諸有學。開悟,指阿難輩,聞佛妙示,頓悟妙心,周遍常住;意謂悟則雖悟,恐其非真。何以故?以阿難雖然頓忘法執分別,而于法空勝解,得以現前,尚希如來審除細惑,而我執俱生全在,】就是俱生我執。【習漏尚且未除。習漏二字分解,漏即我執俱生,臺宗曰:“思惑”。習即生、住、異、滅、分劑頭數,無明習氣。此二惑絲毫未動,豈得謂爲真悟耶?此滿慈不達,深悟與淺證,二不相礙之理。】
535頁,中間經文:【我等會中,登無漏者,雖盡諸漏,今聞如來,所說法音,尚纡疑悔。】
解釋一下,說:我等會中,登無漏者就是證阿羅漢果,雖盡諸漏,就是雖然盡小乘諸漏,但是,怎麼樣?法執全在。今聞如來所說的法音,尚纡疑悔,“纡”就是繞,還在轉、曲,還在繞,繞不出來的意思,尚繞在懷疑。爲什麼會悔呢?因爲以前愛念小乘,不悟大乘,所以說悔。疑就是:佛講的他不能領悟,當然就疑;悔是對說他以前修的是小乘法。
【此敘他疑。如我等輩,在會之中,已登四果之人,無欲漏、有漏、無明漏,已證無漏之位,雖盡諸漏。觀雖字,所證亦非真實,以我空雖證,法執全在。今聞如來所說第一義谛,微妙法音,未能領悟,尚纡繞于疑悔之間,對今日所聞大乘而生疑,對昔日愛念小乘而生悔。】
【壬叁 確陳二種深疑 (分二) 癸初 疑萬法生續之因 二 疑五大圓融之故 今初】
翻過來,536頁,這個就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所懷疑的:
【世尊!若複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爲相?次第遷流,終而複始?】
【此于萬法以起疑。前五句牒佛語,】前面五句是依照佛語,【後五句舉疑情。問雲:世尊!若複世間,一切萬法;此總舉,下別列。根塵指十番顯見,根塵對辨。陰、】五陰。【處、】十二處。【界等,】十八界等,【等六入、七大,總括上叁卷之文。顯見不分科中雲:“此見及緣,】“緣”就是見所緣,就是所緣,此能見的見性,以及所緣的外境。此見及緣,“緣”就是見所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即如來藏)。”陰等四科,科科皆雲:“本如來藏。”七大文中,一一皆雲:“如來藏,清淨本然。”因聞如上妙示,遂而起二疑,此于萬法起生續疑。】咦?萬法既然是本如來藏,爲什麼會一直連續不斷?【世間法是有爲,如來藏是無爲,既皆無爲,應當無相,雲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爲相?此疑、】這是一種疑惑,【始之忽生。山河大地,屬無情之世界;諸有爲相,屬有情之衆生,及與業果。意謂既是如來藏,清淨本然,以清淨故,不應更有染法之相,雲何忽生山河大地等,染法之相耶?】
【次第遷流。終而複始者:此疑終之相續,】剛剛是疑始,懷疑始,現在是終,此疑終之相續。【次第上,若再加雲何二字,其意更顯。此次第遷流,】也就是世界相續、衆生相續、業果相續等叁,(【即上世界、衆生、業果等叁,】)【終而複始,即是相續之意。世界有成、住、壞、空,】諸位!這個地球要壞的時候,會有什麼情形?知道嗎?地球要壞的時候,就沒有地震。地震在世間人看起來是很可怕的事情;可是,它是生命的泉源,大地震會死很多人,所有地球上的人都很害怕;但是,大地震表示什麼?表示這個地球還是活的,還有生機,它才會大地震。諸位!我們地球裏面內部的岩漿,因爲産生變化,南會到北,北會到南,現在還因爲活的。這個岩漿流動的時候,會産生強大的磁力線,磁力線,南極到北極,北極到南極會産生磁力線,這磁力線用眼睛看是看不到的。這個磁力線會遮擋陽光,強大的陽光的紫外線。如果是金星,現在以這個金星來講,我們現在講,金星的溫度高達幾百度,當你到金星去測度的時候,爲什麼那個地方沒有生命?裏…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