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六▪P9

  ..续本文上一页“黏”,也就是“应”此所选“拔”之根之解脱,而皆一时“圆”满解“脱”。

  

  六根皆圆脱之后,自此即能“不”循“由”现“前”的十二种“尘”相,“所起”六精之妄“知”、妄“见”,而由本妙明之性照“明”一切,但“不循”浮尘与胜义二“根”,而只是“寄”托于六“根”,令本有之“明发”起功用,“由是”根尘双脱,无有黏湛阻隔,灵光通耀,故能“六根互相为用”。此为诸黏圆脱后,六根无黏,清净自在无碍之妙用。

  

  底下, 证不依根

   经文:

   【“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jìng)伽神女非鼻闻香?骄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觉触?如来光中映令暂现,既为风质,其体元无。诸灭尽定得寂声闻,如此会中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988页,【注释】

   “阿那律陀无目而见”:阿那律陀是白饭王之子,从佛出家,平常多好睡眠,于佛讲经的时候睡着了,被佛诃斥,因而起惭愧心,发大精进,不眠不休,以致失明;我们这里有没有那个很精进,精进到失明的了?没有!都是打牌打到眼睛很疲劳!所以这个拿造业的心来修行,这种精进,个个成佛足足有余!初发心不退,成佛足足有余,菩提心一发就坚持!佛就怜愍之,而教他叫做“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他依教而修,三昧成就,因而得到半头之天眼,能观见三千大千世界(一佛世界),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这就是“见性”能不依(眼)根,而寄头明发。头本是身根之一,六根通达,则能见之性也能寄头发出。所以见不一定在眼,能见之性非在眼根,此为明证之一。

  以下举几个例子:无耳而听,非鼻闻香,异舌知味,无身觉触,非意了知,都是以实例证明能听、能闻、能尝、能觉、能了等性,都不是因为六根本身——见、闻、觉、知非是六根之能,只是本性托于六根而发,如是而已;是故不要妄认六根为觉了能知之性。然之所以依于一根而修,也就是藉路返家而已:目的在家,不在于路。

  

  989页,“跋难陀龙”:为八大龙王之一。与难陀龙王为兄弟,故一般常合称此二龙王为难陀跋难陀。跋难陀龙王善能顺应人心而调御风雨,所以深得百姓欢喜,因号之为大喜。根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所记载,佛到三十三天为母说法的时候,难陀、跋难陀龙龙王见彼诸沙门飞行于天上,遂起瞋恨心,欲放大火风阻止,后来被目犍连降伏,乃随众至佛所听法。诸龙王于诸经中被视为护法之龙神,多列于说法之会众中。

  八大龙王为:(1)难陀龙王、(2)跋难陀龙王、(3)沙伽罗龙王(又就是娑竭罗龙王)、(4)和修吉龙王、(5)德叉伽龙王、(6)阿那婆达多龙王、(7)摩那斯龙王、(8)优婆罗龙王。

   “殑伽神女”:就是恒河女神。恒河为发源于雪山之顶的阿耨达池,从此池之四方流出共有四河,恒河为其中之一。

  有空你们到印度去恒河看一下,你会吓坏了!我看那个影片,我没去过印度,哇!那个不敢相像,烧尸体也在那边、喝水也在那边、洗衣服也在那边、泡澡也在那边、撒骨灰也在那边,然后有的人尸体就直接抛入河中,去给那个鱼吃,他们叫做圣河。这个印度人真是厉害,这样真的不会拉肚子?不会传染?然后整条路上都是牛,我没有去过,但是那个路都是牛,为什么牛会那么伟大?都是牛。要不然那个印度也是很奇怪,还有供养那个老鼠的庙,整间都是老鼠的;还有供养那个猴子的,整间都是猴子的;还有供养那个蛇,蛇庙的,整个的,他们说拜那个湿婆神。到印度去的人,现在说好很多了,现在说都有一些大饭店怎么样,因为台湾人从小他就是卫生习惯了,我们这个卫生习惯已经这样子的,一下到那个印度去,没有办法适应。有一个导游回来,跟我讲:慧律法师!您最好不要去!我说:为什么不去呢?暂时啦!将来有改善不知道。他说他去到印度回来,你知道吗?吃到他们的食物,说在印度用什么药,一直腹泻。。。然后用什么药都没办法止住那个腹泻,太可怕了!在那边吃饭都是用手抓,把饭捏成一团,你光是看到那个,你就会拍很多照片:怎么会这样?跟我们台湾生活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完全不一样!所以要去朝圣啦、去怎么样,将来看个人啦,对啊!而有的人不能够体会佛陀的用意,就在那个菩提树座下,在那边坐一坐,然后那些愚痴的众生,在菩提树座下,然后就绕佛念给佛听,不晓得那个经典是佛讲的。所以说:这个就是众生不明佛意,我们的世尊很伟大、很了不起,我们去那边参访。不过在小乘的《阿含经》里面有这样讲,说如果佛陀涅槃以后,在他的出生地、涅槃地、金刚座,简单讲就是去顶礼、礼拜,依此功德会生天,会生天,依此功德会生天,是是是!看到这个《阿含经》这样讲,嗯!满有信心的,以后再看,带团过去,大家都生天了,没死也要打到死为止。(笑)所以说:前面这些年有人到印度去回来,说某些设备还是不行,某些设备还是不行。那我们从小都是这样子生活环境长大的,我们身上没有那种抵抗力,没有那种抵抗力,完全没有办法!那就看个人了,有的人很有办法,身体,对不对?那就没话讲了,这看个人。

  989页,“殑伽神女”:就是恒河女神。恒河为发源于雪山之顶的阿耨达池,从此池之四方流出共有四河,恒河为其中之一。

  就是我们刚刚所讲的,举这个例子这个恒河,我是看影片的。

  

  “骄梵钵提”:(梵文Gavampati),义为牛呞(shī(牛)反刍)。因为他过去世曾摘他人田中一茎之禾,偷了一点点而已。试尝其生熟,以此不与取业;这个在家居士听不懂,“不与取”就是对方并未同意,而你就给它拿过来。不给与,并没有对方承诺给与你,而你就取,叫做不与取。所以这个“不与取”,一般人看不懂这个,“不与取”是什么意思?就是没有答应,而你拿了,对方的主人,因为东西都有主人,有主人,主人没有答应,对方没有答应,那你拿了就犯盗,叫做不与取业,尤其是住在常住的,更要小心!

  试尝其生熟,以此不与取业,遂于其后五百世中受牛身之报,喔!才偷田中一茎之禾啊,就做了五百世牛身之果报。所以故于今尚有牛之遗习:以牛有反刍之性,所以于食后从胃中反吐食物而咀嚼,所以骄梵钵提于食后常有如牛之反刍咀嚼之业习。吞下去以后再吐出来,嚼一嚼再吞下去,嚼一嚼吐出来,嚼一嚼再吞下去,阿弥陀佛!这样谁敢吃?又,骄梵钵提的两脚,形如牛蹄,所以有“牛相比丘”之称。其态度钝重,常表现恬淡无争之气度。释尊愍其常遭人讥毁,所以命之住于忉利天宫之尸利沙园修习禅定。佛入灭后,大迦叶尊者遣人至天宫迎回来,以参加法藏之结集,骄梵钵提尊者此时始知世尊及舍利弗等已经入灭;未久,骄梵钵提也归寂。

  

  990页,“舜若多神”:(梵文Sunyata),舜若多神叫做虚空神。历劫以无身为苦,佛放光拔其苦,映令暂现有身触,乐不可言,其质如风,然其体元无,故虽无身,也能觉触。

   “久灭意根”:久灭了、已经灭了第七意识粗分之意根。

   “圆明了知,不因心念”:“心念”,就是指第六以及第七识。因此,大迦叶尊者得以圆明了知,并不因第六以及第七识心之念。所以可以知道,虽无意根,也能了知;因此可以证明了知并不在意根。

  

  【义贯】

  “阿难,汝岂不知”现“今”在“此会中”的“阿那律陀”虽“无目而”能“见”?“跋难陀龙”龙王虽“无耳而”能“听”?还有“殑伽神女非”用“鼻”而“闻香”?又,“骄梵钵提”以“异”于常人之“舌”而“知味”?又,“舜若多神”虽“无身”根而能“觉触”?这都是由于“如来”在三昧“光中”加持“映”照“令”其体“暂”时显“现”若有身根,然此身根“既为”如“风”之“质”,所以“其体元”实“无”。尚有,“诸”已证“灭尽定,得寂”谛之“声闻”乘人(阿罗汉),例“如”于“此会中”之“摩诃迦叶”不但第六意识不起,而且“久灭”第七识之粗分“意根”,所以他得以“圆明了知”诸尘,然却“不因”第六或第七识“心”之“念”。

  

  经文:【“阿难,汝今诸根若圆拔已,内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阿难,如彼世人聚见于眼,若令急合,暗相现前,六根黯然,头足相类。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辨,知觉是同。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注释】

  “内莹发光”:“内莹”,就是内在的本自光明之性。诸位!那个“光明”不要作光线的解读,那个“光明”是指智慧的意思。千万不要把它说:喔!那里面有像太阳这样的光。那是不对的,那观念是错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怎么把“光明”解读成光线呢?那是指智慧的意思。内在的本自光明之性。“发光”,显发其本有之光,了无障碍。

   “如汤销冰”:“汤”,就是热水、滚水。“销”,就是销融,融化。

   “聚见于眼”:聚其能见之性于眼根。

   “若令急合”:“急”,就是很快,突然。“合”,就是阖眼。如果教他很快地合眼。

   “暗相现前,六根黯然,头足相类”:他们眼一闭之后,暗相就现在其前,眼前就是一片黑暗。此时如果有人站在他前面,他对此人的六根就黯然莫别,乃至此人的头和足对他来讲,都是差不多的(是相类似的),因为无法以眼见来分别的缘故。

   “循体外绕”:如果他以手在那个人的身体绕行一周,也就是触摸,触摸。

  你看看我们这个盲胞,眼盲的人,他在替人家做这个舒缓筋骨的时候,他的头,摸头就知道头,摸脚就知道脚,摸手就知道手,他就不会转错。所以意思就是:觉性是一样的意思。我们现在盲胞在替人家推拿、舒缓,赚一点钱,你看这个盲胞很少说出错,为什么?手的觉性、触觉,跟眼是一样的,…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