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四(下)▪P5

  ..续本文上一页生,】接着就生。【生灭相续,于妙觉圆湛性中,黏起湛然之体,发为知精,此四句初成知精也。】

  【知精映对法尘,】落下的影子叫做法尘。【揽取法尘,以成胜义意根。根元者,为浮尘之本源,名为清净四大,其相极微细。因名意思四句,成浮尘根,不云意体,而言意思,以意之浮尘根,即肉团心。孤山法师,引《正法念经》,状如莲花,】我们的心脏状如莲花,可是,是倒盖的。【昼开夜合。在人身中不可见,故用思字。以明有思量处,即意根所在也。如幽室见者:意根在内,如人在幽室中见物,意根内照法尘,亦复如是。浮根四尘同上解,终日流逸,奔逐于法尘之境。上乃别明,下则总结。】

  好!现在把笔拿起来,把笔拿起来,翻回来,692页,把笔拿起来,我叫你写,你就这样写。「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于妙圆中,黏湛发见,」在旁边写:发为见精,发为见精。「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然后旁边写,这四句、这几句:成胜义根。「因名眼体,如蒲萄朵,浮根四尘,流逸奔色,」旁边写:成浮尘根,浮尘根。

   好!693页,最后一行:「由动、静等,二种相击,于妙圆中,黏湛发听,」旁边写四个字:发为闻精,这四段就是讲发为闻精。底下,「听精映声,卷生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就是:成胜义根。「因名耳体,如新卷叶,浮根四尘,流逸奔声,」旁边写,这个就:成浮尘根。

   好!694页,倒数第三行,「由通、塞等,二种相发,于妙圆中,黏湛发齅,」这四句:发为齅精。齅精会不会写啊?就是一个鼻,再一个臭,太久没写字就会忘记,幸好这里就有一个字。「齅精映香,纳香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成胜义根,这一段,这几句就是成胜义根。「因名鼻体,如双垂爪,浮根四尘,流逸奔香,」这个是:成浮尘根。你写起来,一看就一目了然。

   695页,经文:「由恬、变等,二种相参,于妙圆中,黏湛发尝,」这四句:发为尝精,发为尝精。底下,「尝精映味,绞味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这一段:成胜义根,成胜义根。「因名舌体,如初偃月,浮根四尘,流逸奔味,」这个就成为浮尘根。这样看有什么好处呢?一目了然,非常清楚,哪一段在讲什么。

   696页,「由离、合等,二种相摩,于妙圆中,黏湛发觉,」这一段:发为觉精,发为觉精。「觉精映触,抟触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就是成胜义根。「因名身体,如腰皷顙,浮根四尘,流逸奔触,」这一段:成浮尘根。所以,发为觉精,成胜义根,成浮尘根,这个文法都是固定的。

  697页,「由生、灭等,二种相续,于妙圆中,黏湛发知,」这一段:发为知精。「知精映法,揽法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成胜义根。「因名意思,如幽室见,浮根四尘,流逸奔法,」这一句:成浮尘根。

  所以,都是一样,文法一样;可是,你画起来一看,哇!以后你自己看经典,看到这一段,一目了然,完全......喔!这一句:发为见精,再来讲胜义根,再来是浮尘根。再来发为闻精、胜义根、浮尘根。嗅精,再来就是胜义根、浮尘根。过来尝精、胜义根、浮尘根。再来就觉精、胜义根、浮尘根。再来就知精、胜义根、浮尘根。所以,刚看起来好吃力,我现在这样一解释就知道了,都是八法所构成的。好!后面这几句,耽搁大家二、三分钟,

   【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黏妄发光。】

  说:阿难!如是六根,由彼性觉的妙明,有明就是必欲加一个明,就是头上安头,本明没有用,变成妄明。

  有明明觉,所以,在这里要加个字,有明明觉,明觉的底下二个字:「明」的上面加一个:妄,妄明;在「觉」的上面,上面又加一个:妄,妄明妄觉,加二个妄,妄明妄觉。此句明觉就是性觉必明,本性本来的妙明没有了,头上安头,加一个明。有明,必欲加明,一念妄动了。

  再解释一下: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就是由彼性觉的妙明,可是,你硬要加一个明,有明,必欲加一个明,就一念妄动,变成妄明妄觉,此句就是性觉必明。失彼精了,黏妄发光。翻过来,剩下一点点,把它念完。

   【此总结根结由妄,】是因为虚妄。【仍指六根中性。阿难,如是六根之性,本来是真,由彼觉明,】就是性觉必明,头上安头;真觉是不可以头上安头的。【即性觉妙明,乃真觉真明。】现在不一样了,【有明明觉:上一明字,即最初一念,于性觉必欲加明,因此一念妄动,转妙明而成无明,】所以,也就是不要自作聪明,放任自然,体悟诸法本空,让它很自然的,随着这个缘起不着,我们就入道。只是缘起,没有东西可以着,它只是缘起,生命只是一个过程,万象只是缘起;万象只是过程;万象只是假相;万象总是生灭,没有东西可以执着,这样就契入如来的真如本性。【转性觉而为妄觉。明觉二字,即妄明妄觉。此二句,即性觉必明,妄为明觉,从真起妄,妄起真隐,】妄心一起来,真心就隐。【故云失彼真精,了明之性;成此妄明,不得称为妙精明,即第八识见分。】第八识见分,就是带有少分妄的真心,带有少妄、少分妄的真心,这个就是见精。也就是真心带有少分妄,就是见精,第八识的见分。【体虽本真,用终常妄,前如来十番显见,但显其真,二妄重剖,】二妄就是同分妄见、别业妄见。二妄,在《楞伽经》讲就是自相、共相;在《楞严经》讲是同分妄见、别业妄见;在《楞伽经》不是这样讲,《楞伽经》讲叫做自相,还有共相。同分妄见就是众生共业所感的世间,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别业妄见就各人看出去的,有种种的不一样的,叫做别业妄见。则二妄重剖,【即破其妄。】

   【黏妄发光者:前黏湛发见等,是妄尘黏湛然真性,而发见等六精,此是真性黏妄尘,而发见分之光。元是一精明,复因揽尘结根,六根既成,分一精而为见等六用,】见等六用。【即分成六和合也。此黏妄二字为成根之本也。】

   好!再复习一下,再复习一下,笔放下来,看这里,这个是最后一分钟。(视频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14990121i120341278.html 42:30处为师父手势直观教学)

   这里是真如本性,因为明、暗,性觉必明,一念妄动,变成一精明,一精明,一精明变成六精,见精,见、闻、尝、嗅等等六精,这六精,六精明再揽四大,四大就变成净色根、胜义根,还有浮尘根;胜义根跟浮尘根就往外一直攀缘。所以,由内妄心往外,外面的妄境又薰习,所以,没有人会解脱!无量劫来,带来的、起来的,它就是妄,就是妄。本性被迷了,妄动,所以,从内出来的统统是妄;从妄攀缘这个外尘,虚妄的外尘,又感染、染污了里面,所以,变成说出来是妄,回去还是妄,所以我们这个心从来没有清净过,从来没有!

  从出生,他就是叫你执着,这个是杯子;有的小朋友,跟他讲:这个是杯子,这个不是碗,小朋友开始记这个名相,他会分辨,按照大人这样讲就对了!可是学佛,大了就不一样,碗没有一定的碗相,杯子也没有杯子一定的相,慢慢的就突破:喔!原来我们以前所执着的,都是相、都是观念。所以我们一直没办法解脱。为什么讲:离一切相,即名诸佛?离一切见,叫做诸佛,离一切语言、离一切名相,为什么要你离?其实就是叫你......

  真如自性是这样子,真如自性是这样子,盖着一层无明,是这样子的,真如自性是这样子的,清净的时候是这样子的,主观跟客观同时存在的。我如果把书本遮起来,这个手上的影子叫做主观意识,它是见分,八识的见分,它是同时存在的;客观环境拿掉,见分、相分恢复到自体分。好!所以,你一着相,主观、客观一直存在,真如自性没有减少,它一直存在嘛!对不对?可是你证果了,主客二观离一切相,离一切相,离相分,当然就没有见分了;拥有见分、执着的见分,当然就一定有相分,有相分一定有见分,这个就是这样子。

   所以,修行下手处就是离相,修行下手处就是离见,知见的见,头上安头,就是你拥有的观念,不要被你的观念卡住,我们今天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就是这样子,我们看到相,起这个观念,同时执着这个观念是正确的,椅子就不是桌子,桌子就不是椅子,你就不是我,我就不是你,所以的相,都是那么强烈的对立;可是,融相为性的时候,喔!相相本空,对不对?开悟的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那个四大,跟我这个四大是一模一样的,你那个灵性跟我的灵性是一样,同体大悲心就出来了!开悟的人,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不开悟的人,你是你,我就是我,我们老死不相干,悟跟不悟,那个日子就完全不一样!你想要过天下太平的日子,就一定要悟入如来的正见。所以开悟就是过天下太平的日子,没事,就是佛。

  对不起!因为刚好这一段落,耽搁了十分,下个星期,我们星期六要上课,星期天是八关斋戒。

  诸位请合掌,愿以此功德,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以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文殊讲堂南投养德禅寺分院,南投分院养德禅寺,宝塔里面的一切亡灵;回向文殊讲堂分院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

  (大众起立向师父问讯)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四(下)》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