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二▪P6

  ..续本文上一页提?所以有时候师父要劝劝大家:你要当一天佛祖。听得懂我的意思吗?你晚上睡觉的时候:明天我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生气、不贪染,心平气和,你做一天佛祖,自己要有这种克制,不管发生什么没办法解决的事情:我做一天佛祖,试试看佛祖的心境是什么?万缘放下,不会贪、贪恋不休。也绝不生气,和蔼可亲,修养,愈有修行的人就愈有修养;愈有修养的人,他就愈有修行,修养跟修行是一体两面的。那个人来到前面喋喋不休,那个人你要小心,你会被拖下水的,让他自己烦恼就好,我们不要,这样才会快活,这样才会“看活”,不然你会“目屎泗澜垂”,“目屎泗澜垂”就是伤心泪流不停。我看那个卡拉OK,电视出来,开到那个:咦?还有“目屎泗澜垂”喔!就是伤心泪流不停。

  

   【末二句,出烦恼浊之名,是第三重,名烦恼浊。】这是依想阴,想阴,第六意识。底下依第七意识,

  

   【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於世间,业运每常迁於国土,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

  

  解释一下:又汝末那心中,朝夕生灭不停,所以,行阴就是生灭,身口意的造作、生灭的造作就是行阴,这个是任何一个人都没办法破,只要没有学佛的。王公贵臣、什么科学家、艺术,哪一个人怎么了解生灭本来空?谁知道呢?是不是?所以一切造作,统统纳归到行阴,就是生灭。

  又汝末那心中,朝夕,早上、晚上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这个是就心来讲的,知见,就是每一个人都想活久一点,叫做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人要死的时候,怎么样?要交代他的儿女:你要怎么样;皇帝要死的时候,江山要怎么交代。对不对?知见还留在这个世间,知见留在这个世间。爸爸、妈妈要死的时候,交代儿女要怎么样子:你要怎么样。。。。。。儿女也不一定听他的。所以活着的时候,自己做功德是比较重要啦!

  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但是业运每常迁于国土,这个是指身体,「业」就是业力,「运」就是运转。但是这个业力的运转,由不得你,舍生趣生,常常催促着我们。每常是指身体,迁,迁,常迁是对什么讲?欲留,前面不是讲吗?知见每欲留于世间,就是欲留,心想要留下来,可是业力转变,舍生趣生,催促着我们,无常一到,怎么样?常迁于国土,国土就是六道轮回了。这一句简单讲就是:心想要留在这个世间,可是业力的转变,身体作不了主,一定要死、一定要去轮回,所以就死不瞑目,常常这样子,死不瞑目,常常这样子。活着的时候,想活更久一点,但是,我们的业力在转变,没办法!舍生趣生,一直催促着我们,业力运转着,一直催促着我们,怎么样?舍生趣生,一直转,一直怎么样?作不了主。所以,这个常迁是对欲留讲,你欲留,可是它却常迁,心欲留,可是身体常迁,意思就是作不了主。

  于国土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这众生浊就是众多生死之浊,「众」就是众多,「生」就是生死,众多的生死之浊,就是死了又生,生了又死。。。。。。这叫做众生浊。所以在这里解释也不太相同。

  

  此浊依于行阴,第七意识,【四示众生浊。】【此浊依于行阴,以前三段,既有世界,复有身心,世界身心既备,自有生灭。第七识为生灭根源,念念迁流,而成行阴,故曰又汝末那心中,从朝至夕,妄念相续,生、住、异、灭,无暂停息,于是迁世界,】「迁」就是迁流世界。【续身心,】就是相续生灭的身心。【遂有无边生死。】所以学佛要做什么?要了生脱死。了生脱死,要断掉这个生灭,谈何容易?不容易,不容易就是好好的念佛,好好的念佛。【此二句举众生浊体。】

  【知见每欲留于世间者:以凡夫无不贪生畏死,故依执我之知见,每欲常留住于世间,满了百岁,还想一百二十岁,此约心言。无奈行阴】生灭行阴,你见到这个「行」,就知道是生灭。生灭的行阴【密移,】密移就是凡夫不易观察,叫做密移;这个不是神秘的意思,是说无法观照、无法观察,太细了!指甲长就是密移,头发长就是密移。对不对?细胞的转换、能量的转换,这个就是密,这个眼睛看不到啊,没办法观测。对不对?无奈行阴密移,【业运常催,】「催」就是催促。【无自由分,舍生趣生,】舍掉这一生,又趋向另外一生、另外一世,「生」就是世,舍此世,又变成有来世。【迁移国土,此约身说。】

  【相织妄成者:妄身妄心,常迁欲留,交相组织,】一个常迁,一个欲留,交相组织。【亦如一经一纬,密织不分,扰乱真性,妄成众生浊之相。末二句,出众生浊名,是第四重名众生浊。】众多生死之浊。

  

   最后一个:此浊依于识阴,第八识。

  

   【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

   解释一下:汝等见,「见」就是见精,「闻」就是闻精。见闻等六精,本来是一精明,就变成六精了,汝等本来一精,就变成六精了,见精、闻精等等。

   元无异性,因为本来就一精明,元无异性,现在怎么样呢?众尘隔越,明、暗把眼睛跟其他根隔开来。

  众尘隔越,尘就是明、暗,眼睛只能看,不能听;动、静把耳朵变成唯一的功能,只能听,不能看,众尘隔越了,越,「越」就是隔离了。明、暗唯对眼睛;动、静唯对耳朵;鼻就是味道,香、臭等等;身就是触。

  这些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无状,「状」就是端,无端端的产生了差异之相。异生就是功能大不同,本来一精明,眼耳鼻舌身意可以通的,现在众尘隔越,这外面的六尘统统把它隔开来了,怎么样?所以说无端,无状就是无端,好端端的,现在是莫名其妙的就把它隔开了,叫做无端令差异之相产生,异生,令差异之相产生,叫做无状异生,无状异生就是无端令差异之相产生。

  性中相知,从本性、从知觉来讲,本性是论一体的,从本性来论,它是相知的,就是知觉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六根同一个觉性的意思,性中是相知的,性中是相知的。所以,本性来讲是一体的,性中相知,从本性来论,它是一体的,知觉是相同的,而非异的;但是,用中相背,一讲到这个功用,那就没办法了,眼睛只能看,耳朵只能听。是不是?用中就相背了。本来同一个本性,四大一隔阂、众尘一隔阂,转换成四大,再来,众尘一隔阂,功用全不同了,用中相背了。

  同异失准,同,非一定同,六根讲同,功能不同;讲异,同一个觉性。同,非定同,异,非定异,异,非一定异。所以你加三个字,看了就很清楚了:同,非定同,不一定相同;异,非定异,这个异,也不一定是不同。如果说同,为什么功用不同?如果说异,为什么知觉是相同的?所以,同异失准,讲不出一个标准出来。

  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

  

  我再解释,整段再解释一下:汝等见精、闻精,本来并没有差异之性,但是因为明暗、动静这些隔开了,外面的六尘把我们隔开了、隔离了,无端令差异之相产生了。从本性来讲,知觉是相同、是不异的。从用、作用来讲,是互相违背的,眼睛只能看不能听,耳朵只能听不能看,同非一定同,异也非一定异,已经失去标准了。这个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

  翻过来,660页;还没有,前面还有一行,翻过来,659页,

   【五示命浊。】【此浊依于识阴,指第八识。七识属行阴,六识属想阴。以第八识,在众生分上,去后来先作主翁;寿命与八识,有连带关系,】去后来先就是:我们的第八意识,死的时候,我们的第八意识最慢走。所以有时候在助念的时候,身体都死了,头顶是热的,身体的知觉,你讲话的时候,还听得还点头!像麦老师的哥哥要往生了,我就跟他讲:你要往生了,好看一点!这个麦觉生,是不是?我就告诉他,我在耳朵旁边,他已经身体不行了,我说:你要好看一点,做一个榜样,男子大丈夫!男孩子就经不起激励了,他还点头,点头,听得到我在讲话!就表示说:身体不行了,可是这个神识还在,去后来先作主翁。寿命与八识有连带关系,【人生八识未离,寿命未尽,八识离体,寿命即尽,故命浊依于识阴。】

   【汝等见闻,元无异性者:汝等见、闻、觉、知,(此即根之见闻等精,非六识见闻等。)元是一体,】元是一体的,【本无异性。】

  

   【众尘隔越者:众尘,指明、暗、动、静等六尘,揽尘结根,各开门户,】眼睛开自己的门户。【是以隔离一体,】隔离一体。【而为六精,无状异生;越即离也。】【此四句】是指命浊,【举命浊体。】

  【性中相知,用中相背者:然以性中而论,六用元是一体,事同一家,】本来就如同一家。【知觉相通,同而非异;若据用中而说,一体既成六用,不无彼此,】对立。【互相违背,异而非同。】

  【同异失准,相织妄成。准定也,同非定同,异非定异,故曰同异失准。一同一异,交相组织,】也是一经一纬,【亦如一经一纬,密织不分,扰乱真性,妄成命浊之相。后二句,出命浊之名,是第五重名为命浊。】

  

   【交光法师云:通上论之,】诸位!把笔拿起来,标A:【妙觉明心,惟一湛圆,尚无内外,岂有诸浊?】因自妙觉晦昧为空,(【因自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之后,】则被外面的五大,【则外被五大器界所浑,】「浑」就是浑乱了、混合了。【而为劫浊;】

   底下,B:稍内就是接近外面之内,我们先讨论外,再接近、往内讨论。【稍内被四大身相所浑,】地水火风所浑浊,【而为见浊;】

   C:【更内】要标C ,更内。再更里面,【被六尘缘影所浑,而为烦恼浊,】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是个影像,而我们这个缘起的假相,误认为是真实的,就产生种种的执着,其实我们执着就是执着影子。诸位!我们多么的悲哀啊!我们执着就执着心中的影像,骗你的,这个…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